韩后面膜含荧光剂吗:让“第一生产力”真正成为第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41:12

让“第一生产力”真正成为第一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背靠两大科技高地。近年来,我们依托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加强县级科技工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第一生产力”真正成为第一。

一、把“软”功做硬:政府常务副职管科技

2002年,廊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科技教育之城”的发展定位。与此相适应,市政府决定打破以往由一般副职分管科技工作的惯例,市县两级政府全部由常务副职直接分管科技工作,并把它作为“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延伸,迅速落实到位。

近三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看似简单的办法,确实推动了科技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1.鼓起了政府抓科技的劲头。市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对各县、乡政府形成冲击和震撼,使他们看到重视科技是大势所趋,从而增强了抓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科技真正摆上了“第一生产力”的位置,就连科技局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都有了明显提升。

2.凝聚了各方促科技的合力。借助常务副职对社会资源的协调和调动职能,明显加大了各方面的协调力度,全社会支持科技工作的“大合唱”调门越来越高,一些过去不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在政策支持、人员编制、物质保障等方面得到明显加强。

3.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统筹发展。依托常务副职既分管宏观经济又分管科技工作的有利条件,喊了多年的科技与经济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问题得到了真正落实。每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科技都成了重头戏;各县加强软环境建设中,都把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作为重点工程。

4.保障了科技经费足额落实。由于常务副职分管财政,对落实财政性科技经费既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手段,方便运作,从而使科技工作获得了较好的资金保障,各县(市、区)科技三项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全部达到了1%以上。

二、把“虚”功做实:找准以科技促发展的切入点

着眼于把看不见的科技变成看得见的经济,我们把科技工作定位于县域经济主战场上的“尖刀班”,把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科技工作的第一标准。为此,重点抓住了三个切入点。

1.建设“户联网”,助推农村信息化,让农民富起来。2001年,我们在各县(市、区)统一实施了科技部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建起了联通所有县(市、区)、所有乡镇、主要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200多家科技企业的科技信息网络,对以科技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又着眼于让科技帮农民致富,组织各县(市、区)一起行动,打破“最后一公里”信息传递瓶颈,创建了覆盖全市农村的“户联网”新模式。农民不需要增加一分钱投入,只要拿起电话,就可以随时得到科技、政策与市场信息,足不出户便可以耳聪目明。提起有关户联网的一句话——“96357,增收找信息”,廊坊农村妇孺皆知。永清县的胡萝卜借此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财源。

2.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实现服务社会化,让企业壮起来。市县两级按照“小政府、大中心,小管理、大服务”的思路,立足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能的科技服务,大力发展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了以市级中心为龙头、县级中心和专业中心为分支的横向通、纵向联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各中心全面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企业化管理模式,全力打造特色化服务品牌。市级中心整合域内外资源,建立了企业难题解析中心、企业标准化认证中心等机构,开展了项目评估、企业策划、管理咨询和PMP培训等特色工作,为县级中心提供平台与示范;县级中心围绕县域特色经济和重点企业,分别推出了专业性、特色化的服务项目,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甚至出现了门庭若市的场面。目前,各中心已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直接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增加了收入,提高了效益。

3.建设科技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化,让县域经济“火”起来。为促进科技与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更紧密结合,我们把建设科技型园区作为重要载体。着眼于发挥区位优势,吸纳京津资源,谋划建设了环北京、环天津科技产业带。经过两年的努力,两条环带已涉及全市所有县(市、区)、21个乡镇,布局15个重要节点。同时,各县还建成8个省级以上科技园区,其中,燕郊高新区以“京东硅谷”而闻名,文安胶合板民营科技园区为国内最大。依托这些科技园区,培植出汉王制造、华创天元等2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奥控股、福成五丰等300多家重量级民营企业,孕育出微纳米光电测控仪、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等30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了IT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群。目前,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促进县域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三、把弱项做强:让京津资源为我所用

为弥补自身科技实力的不足,市县两级拧成一股劲,充分利用“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区位优势,把面向京津引进科技资源作为一大战略来抓。

1.引进人才,壮大队伍。着眼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人才大军,我们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走捷径,求速效,连续5年实施人才引进的“双千工程”(每年引进千名大学生和千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先后引进域外大学生和各类中高级人才15000多名,人才密度指数由五年前的7%提高到11%。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开始,又着手实施人才引进的“双百工程”(每年引进百名研究生和百名高级管理人才),两年共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240多人,成为发展科技事业的有生力量。去年引进的8名留美博士,在短时间内就开发出开放式核磁共振成像仪、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便携式三维扫描仪等世界先进技术产品,并进而吸引了上百名高级人才加盟,使所在公司得到迅猛发展。

2.引进成果,为我所用。我们以各县(市、区)科技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基地为主要载体,面向京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引进科技成果,使之成为促进当地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来源。2003年,大城县摩托车配件民营科技园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一次就引进50项科研成果,攻克200多个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文安县引进中国农科院研究的抗虫棉新品种,去年一年就推广种植20多万亩,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3.引进项目,增强后劲。我们把面向京津引进高科技项目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年年都有新进展,岁岁都有新突破。中国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国国际履约环保产业园、清华科技园等一批高科技群体项目相继落户廊坊,“SMD石英晶片”、“工业机器人”等一大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重大高科技项目在廊坊生根开花,一些大部委、大公司、大院校,把廊坊作为生产基地,成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翻了一番半。

科技工作和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