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58装具弹夹包:假银元让他成为“中华第一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0:49

本报记者 赵梅锦/文 刘向阳/图


  假银元带给他的人生启发成了他坚定的信念:为了他人,为了国家,连生命都可以捐出去!
  每次电视上看到国家有难,第二天上班前他就赶到民政局或红十字会等待捐款,他的捐款虽然不是最多的,但一定是最早的。
  他说,我不是为了出风头,就是想给大家带个头!

困苦中,月光下的假银元,像一颗清白的良心


  转业后,朱玉林一直在保定行医,他很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因为这个职业可以解除人的痛苦,“医乃仁术”,他对此体会颇深。
  因为有过当军医的经历,他渐渐在市区内有了名气,许多人来找他,下了班他就骑上车子从西城到东城,为患者免费针灸,常常十几个病人扎下来,已是深夜。他不以为苦,而是因这一天又帮助了几个病人而感到快乐。
  一直平淡地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朱玉林却曾做过一件惊动中央的大事。
  安乃近注射液曾在上世纪70年代初广泛应用,这是一种解热、镇痛、抗风湿的药物。但在1971年,朱玉林给一位女工注射后,出现了红肿、皮肤发炎、高热等症状,经综合治疗才得以好转。开始他以为是消毒不彻底,但严格消毒并减少药物的浓度后,还是出现这样的症状,他怀疑是药物质量有问题。他买来小兔子做实验,小兔子注射了安乃近后抽搐而死,确信一定是药物出了问题。
  人命关天,朱玉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开始骑上自行车调查,跑了40多个工厂和20多个公社,发现安乃近的问题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是写信给卫生部。
  终于,他的反映惊动了卫生部,后派员到保定调查,随后向全国发出停止用安乃近的通知,又先后7次召开安乃近质量和制定新标准的会议。
  1974年,当朱玉林作为典型代表出席全国医药工作会议时,一位国务院领导说,“朱玉林同志发现药物有问题,能及时地向中央反映,把好质量关,这不仅是对中国而且对第三世界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那次全国医药会议的照片和中央领导同志表彰他的讲话节选悬挂在墙上,他很自豪,自己一个最基层的医生做了一件惊动中央的事情。
  而在当时,正是政治至上的年代,为叫停这一不合格的药物朱玉林曾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调查过程中压力重重,保定市有关方面曾给他降级处分。
  挨处分的当晚,他又拿出那块带弹痕的假银元摩挲,重新鼓足了勇气,继续上书。在月光下,假银元闪着光,像一颗清白的良心。


看到假银元,妻子决心和他一起把行善作为立身之本


  那块带了弹痕的假银元一直是朱玉林最宝贵的财富,1958年,他和妻子田秀英结婚时,新婚之夜,还拿出它给妻子看,妻子决心和丈夫一起把行善作为立家之本。
  夫妻俩的生活不算富裕,当时没有计划生育,他们养了5个儿子和一个堂侄女。为了糊口,夫妻俩到郊区挖过野菜,打过野草种子作粮食。但即使是生活这么困难,他们也没有忘记帮助别人。
  1966年邢台大地震,朱玉林带头捐款300元,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家里养着十口人,这是他结婚后全部的积蓄。
  从这时起,他就成为了保定市各种公益募捐的捐款领头人。而那时,平常大街上遇到落难的、要饭的,夫妻俩从来没有落下过。朱玉林的老伴经历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她在工厂下班路上,连续三次遇到一个自称落难要路费的,前两次她都给了,到第三次她发现竟然这是同一个人。她教育了对方一通,但不后悔,因为伸出手来就是乞丐。
  1976年唐山大地震,家里粮食不够吃,朱玉林还是把积攒的几袋白面全都捐出去,冬天里,还为灾区捐了一车煤。
  一次,在保定百花电影院门口,他见到一个老太太躺在地上,昏迷了,好多人围观。他上前摸脉,属危症,急忙将老人救醒,送到附近的医院,并替老人交了500元押金,通知了其子女后才离开。多年以后,当获救老太太的女婿在大街上碰到他、热情地称呼“恩人”时,朱玉林却被闹得一头雾水。
  这样的故事太多,遇难必帮成了朱玉林的习惯,他每每拿出那块假银元,就想,做好事吧,一定没错。

每次国家有难,都是他第一个捐款

  1987年,朱玉林从保定光学仪器厂离休,开办了一个诊所。他的打算是,不能闲着,开诊所是为了救人,挣了钱更好地帮助人。
  他的诊所对军烈属、特困家庭免费送医送药,有外地的贫苦患者来就诊,往往不仅免了药费,还送路费。四川一名打工仔,身上的几百元被骗,急火攻心,生了重病,被人送到朱玉林诊所,不仅打针输液吃饭住宿全免费,痊愈后还送了一笔路费回家。
  因为收费低、医术精,他的小诊所也有了名气,发展起来,聘了人员、添了设备,他申请加入了保定红十字会,成为社会公益诊所,助残扶贫,济困救苦,从开办到今,救助危难病人200多人,扶助困难患者300余人,减免诊疗费药费20万元。
  1992年希望工程发起,他一下子救助了13名山区贫困儿童,一直到他们完成学业,现在他还资助着5名山区的孩子。
  在保定市各种公益募捐中,朱玉林总是第一个捐款:市里成立特困职工基金会,他第一个捐出500元;1998年南方大水,他第一个向全国红十字会捐款500元,并要求赴灾区义诊,被婉拒后,他又送去了一大批医药物资,被媒体誉为“中华第一捐”。
  台湾地震,他在全国第一个捐出500元;印尼海啸、涞水县山洪、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市里“送温暖、献爱心”林林总总的活动,他都是在全市第一个捐款。有时即使政府没有组织,只要他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也要捐款。有一年淮河大水,市里没组织捐款,他主动把1000元捐到市救灾活动中心。
  非典时,保定是重灾区,他又带头要求上防非第一线,他的理由是,我的年纪大了,用我的老命保年轻医生,组织上当时没有同意。后来,河北软件学院几千名学生中每天都有发热病人,他又主动请缨,在学校里坚守了两个多月。他说;“我这条命都是拣的,为国家,为社会,都可以捐出去!”
  后来的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也都是他第一捐款,他被誉为“中华第一捐”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他每晚都看新闻联播,每天看省市的晚报,只要见到有灾难发生,或者有困苦需要救助,他在第二天一早就到民政局或红十字会等着工作人员来上班,因此,他的“中华第一捐”虽然不是捐款最多的,但一定是时间最早的。
  许多次,他的捐款都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呼应。
  他对记者说,我并不是想出什么风头,就是想给大家带个头。


有人要出5万元,买他的假银元

  好多人这样说他:“这老爷子,捐款‘成瘾’了。”他总是笑笑,想想那块假银元,这样活,值得。
  虽然诊所患者不少,但因为收费低,而且大量减免药费,所以一直是微利,淡季甚至赔钱,即使这样,他也给所里的几名医护人员全部上了“三险”并保证他们不低于同行工资,有时因为诊所没有盈利,他就用自己的退休金给他们补齐。
  记者问:老爷子,您有多少积蓄?他笑着说:三头五百的总是有。
  几十年间,朱玉林共向社会直接捐款近40万元,而他和老伴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五个儿子也不宽裕,其中两个是下岗工人,但儿子们都支持他,都为父亲这个“济困明星”而自豪,跟他一起生活的一个儿媳和一个孙女还各自资助了一个贫困学生。在儿孙们看来,老人保留了60年的那枚假银元,是家训,更是传家之宝。
  他的事迹传出去,他的假银元成了当代传奇的一个证明,国家博物馆曾经找他来联系过,想收藏他这块假银元,给他发一个收藏证书,他犹豫过,但儿子们不同意,也就作罢。
  后来有文物收藏家找上门来,跟他谈,要出5万块钱收买,他也拒绝了。他说,多少钱我也不能卖它,它救了我的命,我要给儿孙们一辈一辈传下去。
  平时对假银元收藏得很紧,但有人要看,他还是很高兴地拿出来,让别人摩挲,给对方讲假银元的故事,在他看来,这块假银元是对人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