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网上流社会韩剧:产城互动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5:38
产城互动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 之 民生目标 郑州都市区建设 建设中的富士康IT产业园

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人民富裕、和谐文明的现代化都市区。到202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基尼系数控制在0.4左右;恩格尔系数控制在30%左右,旅游支出占收入的1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每万人大学以上学历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万人左右;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000元左右;万人拥有医疗床位60张左右;平均预期寿命77岁左右;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左右;每2万人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室),人均藏书2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平方米。

郑州都市区建设将坚持组团发展、产城互动、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重点将加快“城郊村”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市农村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

“城郊村”将加快合村并城试点工作,推进运用集体土地解决城郊村合村并城所需土地。合村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鼓励农民向重点镇、建制镇集中,建设标准化社区。

合村并城步伐的加快,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以宜居的理念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区与新的城市组团互动融合。

关键词一:合村并城

高标准推进“城郊村”合村并城

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研究出台适用于合村并城工作的政策,科学指导合村并村规划建设,加快合村并城试点工作。

在借鉴外地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郑州将推进运用集体土地解决“城郊村”合村并城所需土地问题,待集体建设用地可变更为国有建设用地时,再通过村改居的办法,把集体产权房变更为商品房。与此同时,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推进“城郊村”合村并城,高标准配套建设学校等公益性设施。

所谓“城郊村”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一些农村相继被纳入城市,利用其土地的增值,发展房地产、物业等,资产大大增加。

集体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享有使用权。国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集体产权房屋修建在集体土地上,不能办理房屋土地使用证。

随着郑州都市区建设,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的1100.2平方公里内(含上街)的“城郊村”统一并入城区,6县(市)规划面积内的行政村全部纳入县(市)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郑州都市区总人口将达到1500万以上,占全省1/5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0标台,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5%,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面积10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人均拥有停车位面积1平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0%;全年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保持320天以上。

关键词二:新型城镇化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探索市管镇改革模式

郑州都市区建设将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增长点,遵循“规划先行、规模开发、集约用地、政府统筹、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以城镇化建设为导向,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建设,鼓励农民向重点镇、建制镇集中。

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正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城市建设标准,重点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镇向小城市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一镇一品”的差异化、生态化发展模式。对城市、乡镇所在地、产业园区的周边农村,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对中心村、经济强村、大企业所在地的周边村庄和因地质灾害威胁等实施整村搬迁的村庄,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解决居民的就业增收问题。积极采取“多村一社区”、“村庄合并社区”、“一村一社区”等有效模式,建设集办公、警务、居住、教育、医疗为一体的标准化社区。探索实行市管镇改革的管理模式,增强村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市管镇的管理模式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其富于效率,实现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关键词三:城乡服务均等化

公共服务倾斜农村

城乡共享公共设施

我市将对明确保留的具有特殊地形地貌、拥有历史文化遗存和富有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的村庄,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就地保护和低强度开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环境整洁、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生活便利、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对尚不具备实施合村并城、合村并镇条件的农村,重点开展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综合整治工作。

郑州都市区建设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路、公交、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保障安全饮用水,实现自来水全覆盖。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谋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城市公交、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周边村镇延伸,提高城乡公共设施共享水平。

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按照“投资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形成合力”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市直部门将制定涉农项目的具体扶持政策,同步推进,配套跟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人民富裕、和谐文明的现代化都市区。

按照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到202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基尼系数控制在0.4左右。(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恩格尔系数控制在30%左右,旅游支出占收入的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每万人大学以上学历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万人左右;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000元左右;万人拥有医疗床位60张左右;平均预期寿命77岁左右;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左右;每2万人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室),人均藏书2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平方米。

关键词四: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融入城市组团

产城互动 协调发展

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我市将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实现产城互动发展,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创造和拓展空间。

产业集聚区根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确定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搞好产业配套,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每个产业集聚区确定一至两个重点扶持产业。

同时,以产业集聚区的理念和机制推进城市组团发展,使城市组团享受产业集聚区的有关政策,实现产业集聚区与新的城市组团互动融合,以宜居的理念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和创新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新组团。

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成本,就必须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科学进行区域“空间充填”的实质性设计,在达到功能配套现代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投资。城市组团式发展将形成城市群。

合村并城步伐加快,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解决城乡居民就业问题。我市将推动郑州纺织产业园、马寨工业园、金岱工业园、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融入中心城区;中牟汽车工业园、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新密市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登封市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融入组团。

到2020年,郑州将形成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集聚区10个、超500亿元产业集聚区10个、超百亿元产业集聚区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