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强坏人:双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24:17

政府工作报告

2011110在双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双流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周先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双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成就非凡的五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实施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和三大产业基地,奋力推进两率先两示范,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县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开创了双流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一、致力赶超跨越、率先发展,综合实力大提升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保持高基点上的高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5亿元(预计,下同),较2009年增长20%,是2005年的2.5倍;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9.7∶47.1∶43.2优化为7∶50∶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5亿元,较2009年增长53.6%,是2005年的4.1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5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榜首,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排名从2005年的第44位跃升至第27位。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示范县目标的实现度达90.9%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县目标的达标率达72.8%。入选“2010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新型工业强劲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业支撑明显增强,2010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41亿元,较2009年增长25%,是2005年的2.6倍。以太阳能、核能、风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集聚企业79家,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65%,位居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新能源产业园区百强榜首,成为成都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都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物联网产业链为重点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快速起步,集聚重大产业化项目7个。大企业培育成效明显,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上5亿元企业分别从2005年的236家、2家增至458家、10家。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是2005年的3.4倍。科技创新和技改投入持续加大,六中心三平台基本建成,十一五科技投入12.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新创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59个,成为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航空枢纽服务、航空物流、临空商务等八大临空产业为引领,临空特色突出、高端业态集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是2005年的2.5倍;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建设快速推进,十一五累计投入200亿元,编制完成37km2发展规划,机场海关、检疫检验部门入驻办公,公共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获准设立,机场二跑道、空港第二货站、国际快件分拨中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新航站楼、站前成绵乐客专和地铁综合站加快建设,形成1.7km2建成区规模、20m2仓储设施和12km骨架路网,融航空、铁路、地铁于一体的立体换乘交通枢纽初具雏形。临空商务、临空总部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时代奥特莱斯、金恒德国际汽车商城等29个项目建成投运。文化旅游、体育赛事产业快速发展,黄龙溪天府第一名镇打造成效明显,极地海洋世界、南湖风景区等2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3个,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高水平运作现代五项世界锦标赛、ATP 冠军巡回赛等重大赛事活动20个。2010年旅游收入18.5亿元,是2005年的4.5倍。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年均分别增长25%35%2010年本外币存款余额770亿元、贷款余额39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8倍、5.4倍。成为中国金融生态县、成都市金融生态示范县。消费市场持续繁荣,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是2005年的2.7倍。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施“135610”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4亿元,较2009年增长3.9%,是2005年的1.8倍。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规模化打造优质水果基地38万亩、生态蔬菜基地20万亩,适度规模发展水产养殖3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64个,粮油作物播栽面积常年保持在70万亩次以上。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268个、家庭农场58个、现代农庄28个,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龙头企业达81家。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获得农产品有机认证55个、绿色认证61个。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农业物流企业38家,东山万亩草莓采摘园、双简旅游快速通道万亩枇杷园、彭镇万亩葡萄园等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一三产业互动新亮点。建成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15个。十一五期间整治水库和塘堰1949个、提灌站202座、灌溉渠道1365km,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二、致力科学规划、系统打造,城乡面貌大改观

城乡形态不断优化。统筹完善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产业布局、镇村建设等各类规划,实现城乡规划满覆盖,初步形成以3个城市组团为龙头、8个产业功能区为支撑、3个重点镇和18个一般场镇为骨干、113个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东升28km2新区建设初具形象,华阳八大工程基本完成,西航港文星旧城改造加紧实施,城市建设向多样性、现代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56km2扩至92km2。完成22个场镇风貌整治。打造彭镇羊坪村、三星镇南新村等新农村示范村45个。一环一线一片示范建设扎实有效,启动18个一般场镇改造,田园风光示范段和自行车绿廊建设快速推进,城田相融的城乡形态逐步展现。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十一五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4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倍。配合实施省市重大交通工程11个,成昆货车外绕线建成投用,成自泸高速、成仁快速路等项目加快建设。东山快速通道、双楠大道、牧山大道、麓山大道等9条骨干道路竣工通车,临港路、牧华路、双简旅游快速通道、成新蒲快速路等14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形成对接成都主通道13条,新改建镇村公路932km,路网密度明显提高。新建成长顺220 kv、黄甲110 kv等大型变电站10座,全县可承载用电负荷从2005年的28kw提高到80kw。天然气威青线、华公线全线贯通,新增配气站6座,全县日供气能力翻两番,从2005年的35m3提高到140m3。完成白河一、二期等防洪综合整治工程13个,岷江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和4个加压站建成投用,全县日供水能力从2005年的10万吨提高到30万吨。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站)32个、农民新型社区和村级污水处理设施51个,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3.6%,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扎实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投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完成43条街道风貌整治和东升南昌路、华阳滨河路等8项光彩工程,打造景观节点13个、标准化农贸市场26个。荣获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一等奖。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22个,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最佳范例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完成龙泉山脉植被恢复3.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5年的4.88m2增至9.37m2,成为全省绿化模范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通过验收,成功举办新能源国际论坛、物联网国际峰会、临空经济国际峰会、动漫游戏文化节和全国首届智力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致力先行先试、统筹发展,示范效应大彰显

三个集中深化拓展。坚持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我县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工业向园区集中强力推进,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扩至26.86km2,入驻项目277个、建成投产159个,形成12.9km2建成规模,销售收入、入库税收分别从2005年的45.9亿元、1.5亿元增至272亿元、11.2亿元,跻身全省“1525工程”500亿产业园;蛟龙工业港集聚企业501家,入库税收从2005年的355.4万元增至2亿元,成为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县工业集中度达66.7%,较2005年提高40.2个百分点。农民向城镇集中步伐加快,建成农民安置小区812m2,集中安置农民14.2万人。城市化率达58%,高出200519.5个百分点。农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稳步推进,规模经营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24.5%提高到35%,促进8.7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15.6万农民增收致富。

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明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颁证。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改革,兴隆镇瓦窑村成为全国典型。落实耕地保护与农民社保挂钩机制,发放耕保基金1.85亿元。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7个,新增耕地1.4万亩,节约集体建设用地指标2208亩。统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完成253个村(社区)1927个项目服务外包,集成配套185个村(社区)五站一室两店硬件设施。率先探索并大力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制度创新深入推进,成立县金融办,建立农户小额贷款联保机制,新增商业银行9家、担保公司5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各1家,在全省率先开展ATM机和自助银行网点进村入社试点。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投建管三分离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县对镇财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投资工程设计优化评审、预算审查和结(决)算审计,财政投资效益不断提高。政府机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荣获2009中国十大改革县(市)称号。

城乡一体步伐加快。致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城市功能向农村覆盖,十一五财政三农直接支出93.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统筹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功能配套等各类规划,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形成与城市规划相互衔接、有机融合的乡村规划体系。建立县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流转3857宗、抵押融资82宗,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新突破。新改建农村电网1130km,铺设供水管网777km、天然气管网311km,实现镇镇通天然气、村村通公交客运,行政村自来水通达率89%,基本形成城乡道路联网、电力供应同网、供水供气并网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行政服务事项镇村代办率达60%,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社保、医疗、文体、环卫、警务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光纤有线电视入户率70.6%、医保报销刷卡覆盖面9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100%、农村新型社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形成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

四、致力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开放合作大突破

扩大投入持续高效。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26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11.4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828.7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7%38%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比2009年增长19.8%,是2005年的3.9倍。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直接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配套等领域投入235亿元,带动产业化项目投入638亿元。发挥国有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十一五融资到位184亿元,完成投资186.8亿元。对上争取政府性投资和专项资金3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采取银行信贷、信托、BTBOT等方式,有效扩大社会投入,十一五吸聚各类资金820亿元参与双流建设和发展。

对外开放卓有成效。十一五共引进项目2459个,引资到位1286亿元,到位资金是十五期间的4.2倍。产业链招商成效明显,引进新能源技术研发、产品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项目38个,协议总投资671.5亿元;引进以物联网产业链为重点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186亿元。引进临空服务业项目78个,协议总投资417亿元。招大引强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6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成功引进天威、汉能、仁宝、纬创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对外合作成立基金规模1亿元、2亿元的股权投资中心各1个,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十一五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出口创汇20.6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7.4倍、10.6倍。

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十一五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710个,完成总投资101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倍。抢抓扩大内需、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建成新增中央投资项目40个、灾后重建项目35个、市级重点项目160个,共完成投资362.2亿元。项目促建成效明显,天威一二期、南玻一二期、恩威、国际网球赛事中心等一批上5亿元项目建成投运,川开实业、蓝光空港总部基地一期等一批上10亿元项目基本完工,核动力研发基地、汉能一期、美食嘉年华等一批上4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五、致力共建和谐、共享成果,人民生活大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共实施科技项目1221个,获得专利授权4417件。成为全国科技进步优秀示范县、全国信息化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棠中实验校、棠湖小学、县职教中心等学校7所,完成3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16所学校灾后重建,组建教育集团7个,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普职比达5.1∶4.9。成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迁改建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10所,完成24个镇级卫生院、224个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县级医院整合带动和对口帮扶镇卫生院13个。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在全国率先实现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全覆盖,成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体育中心、县图书馆、县档案馆竣工投用,建成镇级综合文化站24个、村级综合文化室253个,成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民健身工程先进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互动数字影院全覆盖。完成县烈士陵园迁建。新创市级以上文明单位42个。县志修编基本完成。经济普查获全国先进。成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人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国防动员、新闻、档案、工会、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绩,统计、气象、外事、侨台、民族、宗教、目标管理等工作得到新加强。

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十一五”县财政共安排资金52.9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507项。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以内,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新增“五大保险”20万人次,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达80%。在西部率先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农村学生住宿费,率先实施免除两类高中学生学费计划,教育惠民2.9亿元,受益学生60万人次,无一名双流籍学生因贫失学。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居民重大疾病援助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助制度,援助救助536人。公立医疗机构“六免八减”惠民87.81万人次、金额1066.72万元。发放惠民医疗卡1.3万张、惠民购药卡2.85万张。城乡低保3次提标扩面,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分别从160元/月、1000元/年提高到280元/月、2000元/年。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助制度,惠及80周岁以上老人1.9万余人。新改建农村敬老院21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改造农村土坯房1.93万户,完成1965户农村特殊困难人群“安身工程”。有效解决1341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626名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建成城镇廉租住房906套、经济适用房249套、住房困难教师集中居住房120套。开通公交“一元通”线路43条,惠民1.5亿元。从2007年起采取财政转移支付免收农业水费。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60元,均较2005年增长80%以上;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382亿元,是2005年末的2.9倍,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议案4件、建议意见988件和县第九届政协委员提案118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含基本满意率)达99.6%以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公务员队伍教育和管理不断加强,建成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率、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均达100%,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第八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成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完成五五普法工作,成为首批全国法治县。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成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信访和调解工作切实加强,突发事件处置有力,各类矛盾及时化解,社会保持安定和谐。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这些来之不易、令人鼓舞的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驻县单位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辛勤工作、积极奉献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参与和支持双流建设的驻县单位、部队、武警官兵,向为双流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双流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十一五政府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创先争优,团结拼搏,才能铸就双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只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立足于好,致力于快,才能取得双流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成就;只有深入推进城乡统筹,互动融合,协调并进,才能谱写双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善于突破,才能持续增添双流跨越发展的新动力;只有时刻牢记为民宗旨,服务民众,改善民生,才能开创双流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在总结五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质量还不够高、总量还不够大,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距离;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尚在起步,现代产业体系还未完全形成,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还任重道远;三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还不够平衡,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还不够协调,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任务还比较繁重。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构想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赶超跨越的攻坚时期。双流作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所在地和成都城市向南发展的核心区域,随着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县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重大机遇;随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天府新区的规划建设,为我县深化城乡统筹、加快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新能源、电子信息、临空服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未来5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攀新高,奋力开创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建设以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文化新城、怡居新城、时尚新城为内涵的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

根据中共双流县委第十一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为根本路径,以跨越发展争先进位为首要任务,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以群众殷实实现和谐为根本目的,坚持县委工作基本取向,深入实施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发展思路,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实现两率先两示范和争先进位,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按现有口径计算,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5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0.6吨标煤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0.3%。确保2012年基本实现两率先两示范、进入全国百强县前20位,2014年全面实现两率先两示范、靠近或跨进全国百强县前10位,十二五末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把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始终将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深入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加速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加快城乡现代化进程。

——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以高端化科技化为方向,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二三产业并举,加速发展新能源、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临空服务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跨越带动和支撑城市整体跨越。

——坚持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突出科技引领,强化人才支撑,完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大力提高创新驱动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坚持资源合理有效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注重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全域开展环境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目的。着力健全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大力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为取向,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城乡管理体制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技术、人才和资本合作,构建内外联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格局,努力建设中西部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2011年工作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县委确定的产业提升年。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5%,农业增加值增长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示范县目标的实现度达92%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县目标的达标率达77%。为完成以上目标,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城田相融,优化城乡形态,夯实赶超跨越的承载力

全力打造产业新城。抢抓天府新区建设机遇,按照产城一体理念和九化导则,优化县域规划体系和产业布局,统筹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力争年内新拓展城市建成区10km2。积极争取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完成园区五期基础配套,加快六期规划建设,着力完善区内商业、金融、教育、医疗、警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尽快将黄甲、公兴等区域打造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新城。加快华阳、正兴、万安等区域创意研发、电子信息、服务外包、高尚人居等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天府大道、站华路、元华路3条道路延伸线建设和市政功能配套,努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引领的现代国际新城。依托临空优势,加快发展航空枢纽服务和临空物流、临空商贸、临空总部等产业,着力建设国际货运集散地、公务商务机维修基地,尽快将东升、西航港、九江、牧马山等区域打造成以临空经济为特色的现代空港新城

全力打造生态新城。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城市增绿、乡村植绿、河流整治、污水治理四大工程,促进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突出美化绿化城市,统筹打造骨干道路沿线、重要交通节点绿化景观,加快东升凤翔湖、华阳南湖二期等市政公园建设,全面完成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4.47万亩,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8%、新增城市绿地30m2,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巩固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加快推进东升、华阳、西航港雨污管网改造和场镇、农村新型社区雨污支管建设,强化大气和水环境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中水回用每天2000吨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县。结合川西林盘保护和村落整治,因地制宜建设体现自然生态之美、基本功能设施齐全的新农村综合体。深入推进示范建设,建成田园风光带79km,确保自行车绿廊全线贯通,在全市率先建成天府大道东山快速通道双黄路示范线,努力将一环一线一片打造为体现现代田园特色、综合展示统筹城乡发展成果的示范样板。

全力打造文化新城。传承城市文脉,彰显文化底蕴,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努力建设中西部文化高地。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完成黄龙溪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力促瞿上城文化产业园项目尽快开工,打响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和黄龙溪天府第一名镇品牌。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推进国际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天安数码城、蓝顶当代艺术基地等项目建设,办好动漫游戏文化节,着力建设西部国际动漫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光纤电视“10元通工程,广泛开展惠民文化演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年内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深化文明县城创建,提升市民综合素养,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

全力打造怡居新城。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创优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推进旧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建设提速,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快东升、华阳、西航港、九江片区旧城改造。统筹推进重点镇和一般镇建设,完成三星、永兴、合江等8个场镇小改,加快白沙、大林、黄水等10个场镇大改,切实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主动融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配合实施成昆复线、成绵乐客专、成渝客专、成蒲客专、成自泸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等省市重大项目。着力完善县域骨架道路体系,启动天府大道延伸线与东山快速通道立交桥建设和华阳通济桥重建工程,加快环港路绕城东段、黄龙溪锦江廊桥、成仁快速路、正公路延伸线等项目建设,确保牧华路、星空路、双温路、新籍黄路、成新蒲快速路、双简旅游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完成东升西安路城郊段、华阳大道、西航港珠江路等城市道路改造,确保中心城区路网顺畅对接。新改扩建镇村公路115km。着力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黄水、毛家湾、长顺3220kv变电站和仁宝、汉能、天威三期、黄甲、商贸5110kv变电站新(扩)建工程,完成东升、西航港2个配气站建设和华阳至西航港、籍田至煎茶输气管道铺设。加快完善水务基础设施,实施岷江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和应急水源工程,完成岷江自来水厂二期技改、3座自来水加压站新(扩)建和白河防洪综合整治三期工程,新铺设截污管网60km,确保华阳、毛家湾一期等4个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全面竣工,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城管、交通、警务、水务、环保等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建设,着力健全市容市貌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城中村改造和人防工程规划建设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全力打造时尚新城。以国际化的水准和艺术化的追求科学规划城市、精心设计城市,着力塑造富有魅力特色的建筑风格,规划建设展示城市时尚形象的地标建筑,在主要交通节点、城市广场和市政公园增设一批彰显文化内涵的人文雕塑、艺术景观,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依托现代五项赛事中心、国际网球赛事中心等优质体育资源和东山、牧山等自然生态资源,着力培育高尔夫、网球、赛马等休闲运动品牌,积极发展极限运动、山地运动、电子竞技等时尚运动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全县首届综合运动会,以运动时尚丰富城市内涵。依托时代奥特莱斯、极地海洋世界、美食嘉年华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演艺娱乐、影视文化等消费业态,统筹打造锦江、江安河滨河经济带,建成商业、美食特色街区各1个。加大城市营销宣传力度,有效利用城市宣传推广语、城市标识和重大节会、赛事活动等载体,深度宣传城市品牌,不断扩大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着力优化升级,做强新兴产业,强化赶超跨越的支撑力

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深化完善5个市管功能区、3个县管功能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年内编制完成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引领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加快游憩商务区、休闲商务带和华阳生态宜居城、正兴文化创意城、公兴电子信息城建设,确保新引进重大项目5个、新建成投产项目1个以上。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功能区,着力吸聚新能源关键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业项目,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确保新引进重大项目5个、新建成投产项目25个。全力打造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抢抓机场二跑道全面投运、新航站楼加快建设的契机,积极推进牧华路以北区域基础配套,确保临港路竣工通车,尽快形成三横七纵两环的骨干道路体系;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大通关口岸建设,确保公共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建成投运;大力吸聚基地航空公司、知名物流企业,确保新引进重大项目6个,力争新开通国际客货航线3条以上、年内全区形成3500亩建成规模。加快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建设,全线贯通绕城高速两侧50m范围固定林带,完成绕城高速两侧200m范围各1km生态带、10km健康绿道和接待寺立交景观节点打造,积极推进400亩田园风光保护区域和文金花卉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以名贵花木种植、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新型经济综合体。加快龙泉山生态及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依托生态本底打造两区一廊,积极争创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产业功能区建设,高水平运作现代五项世界杯分站赛、ATP冠军巡回赛、世界标准舞大赛等赛事活动,确保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建成投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体育赛事产业基地。加快临空经济综合功能区建设,重点提升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承载功能,统筹打造牧马山、西航港和麓湖临空总部经济区,确保新引进项目11个、新建成投运项目7个,积极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以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抢抓成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城市机遇,大力吸聚动漫、影视、游戏等作品及其衍生品的研发、制作、运营、销售项目,力争年内双流原创动漫作品推向市场。

加快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大力培育以太阳能、核能、风能为重点的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天威三期、中汉电力、桑乐太阳能、钧多立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太阳能聚光应用工程技术中心、核电设备综合试验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和汉能一期、旭双一期、瑞迪机械等项目建成投运,新能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加速培育以物联网产业链为重点的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仁宝、纬创、感知中国成都中心、九洲物联网工业园等项目建设,依托产业龙头垂直整合设计研发、终端制造、系统集成等关联产业,确保4km2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年内封关运行、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提升发展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力促方向药业、三强轧辊二期、领航反光材料等项目动工建设,确保南玻三期、恩威二期、三全食品、西子孚信、四川有色新材料、成都铁塔厂等项目竣工投产。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积极支持优势规模企业做大做强,新增1—2家年销售收入上50亿元企业。运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助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提升实力、扩大规模,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5家。启动天府新城创新中心建设,综合发挥六中心三平台、西航港科技孵化园、科技三项经费、技改贴息资金作用,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打造中西部高端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和示范区。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60亿元以上。

加快打造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八大临空产业,全力建设五大临空基地,努力构建高端集聚、特色突出、多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航空枢纽服务、航空物流和航空总部,积极推进东航成都基地、西藏航空成都基地、外航国际服务中心、安博物流、德芙国际货运中心、中储成都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太古飞机维修基地、斯奈克玛发动机维修基地竣工投产,四川邮政速递中心、四川物流、新地物流三期等项目建成投运,航空枢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临空商务、现代商贸和临空总部,力促麓湖新城、时代奥特莱斯二期、成都新天地总部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金恒德国际汽车商城二期、四川石化大厦等项目建成投运,临空商贸和总部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加快麓湖艺展中心、同源丝绸博览园等项目建设,确保文化旅游业产值达75亿元以上。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启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力争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支持发展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等民生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5个。确保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0.5亿元,服务业投入170亿元以上。

加快打造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成都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深入实施“135610”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高端高效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三大市场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新增农用地规模经营面积3.8万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精品水果、生态蔬菜基地优势,抓好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加快双流冬草莓、双流枇杷、双流二荆条辣椒、双流云崖兔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心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重点在一环一线一片田园风光带发展优质枇杷、冬草莓等主导产业,确保在沿线200m范围内镇镇新建1个面积300亩以上、集中连片发展的特色示范点。突出发展有机农业,着力抓好土壤和水质的持续改良,大力支持施用有机肥,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7万亩以上。新发展有机品牌、绿色食品各10个,确保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通过无公害认证,做强双流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确保优质粮油丰产示范基地稳定在25万亩以上。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物流和农产品加工,加快川商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用水保障提升工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充分发挥17个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技推广、疫病防控、质量监管功能,切实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益。

三、着力扩大开放,提升引资实效,增强赶超跨越的推动力

继续扩大投入。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5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有效发挥产业政策和股权投资基金的导向作用,吸聚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我县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中央、省市政府性投资和专项资金支持增长30%。推动县属国有公司实体化发展,规范和加强运行管理,防范投资风险,提升融资实效,力争全年融资80亿元以上。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建设后评估、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鼓励扩大社会投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确保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60亿元。

深化开放合作。坚定不移推进招商选资,确保全年引资到位550亿元以上,其中功能区引资到位400亿元以上。突出招大引强,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产业龙头,确保全年引进上亿元项目40个。狠抓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研发、设计、终端制造等高端环节和物流、营销等配套项目,促进产业垂直整合。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储备,依托产业载体、孵化平台和论坛展会,着力引进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项目。加强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办好新能源、物联网国际峰会等重大活动,深化与彭山、仁寿等周边区域的协作联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双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出口创汇8.5亿美元以上。

狠抓项目促建。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促建协调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包联、跟踪服务和过程监督等制度,全力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主动加强与已签订意向性协议项目的密切对接,力促香港宏威、通威太阳能、艺术中国、浩森国际家居博览园等在谈项目尽快正式签约。按照真干真支持、大干大支持的原则,统筹项目建设用地、能源供给、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依法依规清理未履约项目,力促神州巨电、中汉电力、互惠物流中心等签约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确保已供地项目动工率达90%以上。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力促国舰新能源、中外运、成都新天地总部一期等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运,确保在建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率达85%以上。

四、着力改革创新,深化城乡统筹,激发赶超跨越的内驱力

深化四大基础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将未到户的土地使用权、集体房屋所有权等权属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到户。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籍田镇开展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改革试点。确保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效运行,推动农村各类产权规范顺畅流转。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鼓励引导农户、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投资参与,加快启动实施已立项的27个项目,确保第二批24个拆院并院项目和黄龙溪东岳村、籍田地平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验收。深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设施和项目服务外包实施程序。健全科学适用的村民民主议事制度和规则,不断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深化金融服务创新。着力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双流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各商业银行在中心城区增设服务网点和向产业集中区、景区景点、农村新型社区延伸服务网点,力争新引进商业银行2家、新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家。加大对农业农村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完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助机制,力争全年中小企业担保融资16亿元以上,新增涉农贷款42亿元以上。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力争新培育上市公司1家。进一步完善银政企会商机制,力争县内金融机构投向双流的贷款增长35%以上。不断完善农业担保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争创省级金融生态示范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县对镇财政管理体制和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逐年增长机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继续扩大政府采购实施范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镇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抓好公务员聘任制试点。深入贯彻落实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精神,加快完善我县户籍管理、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

五、着力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和谐,增添赶超跨越的凝聚力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标准化幼儿园7所,确保镇镇均有1所公办幼儿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向丘区、边远镇辐射,新组建优质教育集团2个,完成西航港二中迁建和全县校安工程。科学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有效保障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人才需求。完成县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启动县中医医院迁建和1所县级综合医院规划建设,确保县妇幼保健院、西航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永兴、新兴卫生院建成投用。加强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建成全民健身路径150条。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完成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和县志修编。重视发展工会、妇女、儿童、老龄和红十字、残疾人事业,扎实抓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台、国防动员及兵役工作,切实做好气象、人防、新闻、档案、信息化、目标管理等工作。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方面的民生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设立3000万元全民创业工程风险投资基金,以创业带动就业,年内培育创业典型10个,确保新增就业1万人。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60%。统一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将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420/月。建立物价上涨与低收入家庭生活补贴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成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从2011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双流籍高中学生学费;健全帮困助学长效机制,确保无一名双流籍学生因贫失学。扩大重大疾病援助和医疗救助受益面。发放惠民医疗卡1万张,惠及全县所有低保户。新建农民安置小区445.8m2,建成146m2,加快解决过渡群众安置问题。建成廉租住房694套,新建廉租住房150套、经济适用房400套,基本完成农村低保户危房、土坯房改造。新增对接成都的公交线路和改造一元通线路各2条。全面完成自来水组组通工程,有效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规范和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后续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控等基层基础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巩固平安双流建设成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加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和重大疫病防控,扎实推进食品溯源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巩固提升大调解工作成效,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着力高效服务,加强政府建设,提升赶超跨越的执行力

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全力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科学施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务实作风推进发展,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各个环节。完善大部门运行体制,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营造环境、服务公众、促进和谐的能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努力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全力为民理政。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推进发展,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尽最大责任、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并联审批,完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使行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政府工作更加务实创新、政务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自觉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健全用制度管人、制权、理事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职能,健全效能督察、绩效审计、行政问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在监督下实施、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双流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的使命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乘势而上,再攀新高,为圆满完成“十二五”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双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鸡西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鸡西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时间的决定 佛坪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王君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十一届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 南昌县人民政府 - p... 政协吉安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大会 萍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 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胡锦涛会见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代表 和平区第九次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胡俟同志在县十二届纪委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忻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闭幕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历次会议 双流县 张毅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0年1月22日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报告 忻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忻州日报电子版 忻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忻州剧院隆重闭幕 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六次会议在淮安召开 2008年09月29日 市人大召开第六十八次主任会议(2011.6.4忻州日报电子版-忻州日报) 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聚焦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