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车库设计规范: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历次会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2:27:12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1928.06~1945.04)

 

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共第六届一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28年7月19日在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2人,候补中央委员11人。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米夫等。

    会议选举出中央政治局的组成人员,其中中央政治局委员7名、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7名、政治局常委5名、政治局常务候补委员3名。向忠发为党的主席,周恩来任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苏兆征任工委书记,李立三任农委书记,张金保任妇委书记。会议选举瞿秋白、张国焘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

 

    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关向应、李立三(1928.11增补正式委员和常委)、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

    中央政治局常委: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

    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李立三(1928.11增补常委)、徐锡根、杨殷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兼组织部长:周恩来

    宣传部长:蔡和森

    军事部长:杨殷

    工委书记:苏兆征

    农委书记:李立三

    妇委书记:张金保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瞿秋白、张国焘

 

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共第六届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29年6月25日─30日在上海召开。超过半数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出席了会议,另有6人列席了会议。

    全会听取了关于政治、组织、农民、土地问题等方面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的决议》、《政治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宣传工作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告红军将领士兵同志书》、《关于德国及其他各国党内右倾派别的决议》、《告柏林无产阶级书》、《致在狱同志及死难同志与在狱家属书》及《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宣言》等文件。

    全会总结和检查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肯定了六大路线的正确,根据党的总路线和当时的政治局势,确定了以后斗争的路线和策略,提出了加强反帝反军阀斗争,继续深入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扩大苏维埃区域,建立和扩大红军等15项政治任务。

    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开除王藻文中央委员和开除王仲一候补中央委员的决定。补选恽代英等为中央委员。

 

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共第六届三中全会·扩大)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30年9月24日─28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0人,候补中央委员4人,中央审查委员和候补审查委员各1人,北方局、南方局、长江局、满州省委、江南省委、共青团及全总党团等的代表2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瞿秋白主持。全会批评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基本上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全党的统治。会议通过了《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决议案》、《对于中央政治报告的决议》、《组织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等,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告民众书》、《致苏联共产党中央贺电》、《致德国共产党贺电》、《告青年团书》、《告同志书》等。会议还宣读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代表给第三次全会的信》。

    会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局,补选了中央委员温裕成、李维汉、陈郁、徐炳根、陆文治、贺昌、邓发等7人,候补中央委员袁炳辉、陈云、林育英、王克全、朱德、黄平、恽代英、陈潭秋等8人,中央审查委员2人。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有正式委员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项英、张国焘、关向应、李立三等7人,候补委员李维汉、徐锡根、卢福坦、罗登贤、温裕成、毛泽东、顾顺章等7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

 

第四次全体会议

(中共第六届四中全会·扩大)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除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22人外,还有全总、海总、铁总党团和团中央等单位15人。

    这次全会是由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一手策划的,意在扶植王明(陈绍禹)等人上台。会议从头至尾都充满着激烈的斗争。王明在会上概述了会前他根据国际文件写成的题为《两条路线》(即后来更名为《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的观点,指责李立三的错误是在“左”的词句掩盖下的“右倾机会主义”,指责三中全会对立三路线未加以丝毫的揭破和打击,在主要问题上继续着立三路线。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比李立三的冒险主义还要“左”的错误观点。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等通过这次全会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错误对党的第三次领导,发展了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和打击政策。

    全会通过了《中共四中全会决议案》、《中国共产党中央四中扩大会告中国工农红军书》、《中国共产党中央四中扩大会告在狱革命战士书》等文件。

    全会撤销了李维汉、贺昌2人的中央委员职务;补选陈绍禹(王明)、刘少奇、沈先定、徐畏三(许畏三)、韩连会及候补中央委员陈云、王克全、徐兰芝、王凤飞等9人为中央委员;补选王荩仁(王云程)、夏曦、沈泽民、曾炳春、黄甦等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撤销了瞿秋白、李维汉、李立三3人的政治局委员职务;改选了中央政治局,选举出向忠发、项英、徐锡根、张国焘、陈郁、周恩来、卢福坦、任弼时、陈绍禹(王明)等9人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罗登贤、关向应、王克全、刘少奇、温裕成、顾顺章等7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3人为政治局常委,向忠发任总书记。

 

    1931年9月22日,经共产国际批准,增选中央委员会成员:

    补选中央委员博古、洛甫、康生

    补选中央候补委员李竹声

 

第五次全体会议

(中共第六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34年1月15日─18日在江西瑞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一些省的代表。

    博古主持会议,并作了《目前的形势与党的任务》的报告,陈云作了《国民党区域中的工人经济斗争与工会工作》的报告,张闻天作了《中国苏维埃运动与它的任务》的报告。全会全面肯定了四中全会以来的“左”倾错误路线,并通过了一系列“左”倾错误理论和政策,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发展到了顶点,最终导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全会通过了《中共五中全会政治决议案》、《五中全会关于白色区域中经济斗争与工会工作的决议》、《五中全会给二次全苏大会党团的指令》,及《致联共十七次代表大会电》、《致德国共产党电》、《致在狱同志电》、《致工农红军电》等文件。

    全会增选了王稼祥、凯丰(何克全)、方志敏、顾作霖4人为中央委员,增选彭德怀、杨尚昆、李富春、李维汉(1935.01补选为中央委员)、孔原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改选了中央政治局,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陈绍禹(王明)、陈云、康生、任弼时、张国焘、毛泽东、顾作霖、朱德等12人为政治局委员,刘少奇、王稼祥、关向应、邓发、何克全(凯丰)等5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全会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为书记处书记,博古任总书记。选举了中央党务委员会,李维汉任书记。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举行。决定张闻天取代秦邦宪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毛泽东晋升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3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1935年8月6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以南的沙窝举行会议,增加了红四方面军的领导进入中央委员会:

    补选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3人为中央委员

    补选何畏、李先念、傅钟3人为候补中央委员

 

第六次全体会议

(中共第六届六中全会·扩大)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938年9月9日—11月6日在延安桥儿沟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12人、中央委员5人,还有党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区的负责人38人。

    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代表中央作了总结报告(《战争和战略问题》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是总结报告中的两部分);张闻天作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周恩来作了中央代表团工作报告;朱德作了八路军工作报告;项英作了新四军工作报告;陈云作了青年工作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党规党法的报告。全会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奠定了基础。

    会议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批判了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的关门主义和投降主义两种错误偏向。大会尤其批判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主张,强调正确的统战方针应该是既统一又独立。毛泽东指出,虽然在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或减少。大会重申,党应该把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抗战时期党以主要力量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这实际上是中国革命在民族战争的条件下继续走乡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南方局和中原局,由周恩来任南方局书记,董必武任副书记;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结束了王明对华中地区的错误领导。

    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没有条件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这次全会基本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倾错误,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从而使全党统一于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导之下,推动了各方面工作的发展。这次大会还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原则,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补选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3人为中央委员。

==================================================================================================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思想统一,为了进一步从组织上加强党的领导,1943年3月16日—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康生、凯丰、博古、邓发、张闻天、杨尚昆、彭真、高岗、叶剑英共13人。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减的决定》,推举毛泽东任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王明、周恩来、任弼时、秦邦宪、康生、陈云;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有刘少奇、朱德、邓发、何克全、关向应;书记处书记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

    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关的设置和工作职责作出以下决定: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的职责。会议认为,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着领导全党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凡届重大的政治、思想、军事、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中央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它在组织上服从政治局,但在政治局方针下有权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并规定:“书记处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

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会议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

    二、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中央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

    为保证党务各种政策能与军事行动取得更加密切的配合,决定刘少奇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并任军委副主席。同时,为着分工又统一各地区工作的领导,还决定华中党、政、军、民工作统归刘少奇负责管理。此外还决定刘少奇兼任中央研究局局长;决定陕甘宁和晋西北党、政、军、民工作统归任弼时负责管理;大后方工作由陈云负责管理;敌占区工作由杨尚昆负责管理。这些同志对其管理的工作直接向中央书记处负责。

    这次会议从组织上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领导地位,调整和精简了中央机关,加强了中央的集中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

第七次全体会议

(中共第六届七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7人,各中央局、分局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12人。

    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5同志组成大会主席团,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主席。会议期间由主席团处理党中央的日常工作,政治局及书记处暂时停止行使职权。

    在历时11个月的会议期间,先后召开了8次全体会议。毛泽东代表政治局作了工作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情况报告。全会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通过了党的七大主席团、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候选人名单和会议日程,以及准备向党的七大作的政治报告、军事报告和准备提交党的七大讨论的党章草案。1945年4月20日全会通过了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在历史上的若干问题,特别是对以王明为代表、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作了详细结论;肯定了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及其后的中央对于停止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起的积极作用;肯定了刘少奇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指出了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六届五中全会的错误;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对于1937年以后抗日战争时期党内的若干历史问题,全会认为“因为抗日阶段尚未结束,留待将来做结论是适当的”。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

(1928年7月19日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23人·按得票多少为序)

杨福涛、顾顺章、向忠发、彭湃、徐锡根、卢福坦、李涤生、张金保(女)、苏兆征、关向应、罗登贤、毛泽东、杨殷、周恩来、李源、蔡和森、项英、任弼时、余茂怀(余飞)、王藻文、瞿秋白、李立三、张国焘

    1929年6月30日六届二中全会补选恽代英为中央委员。

    1929年6月30日六届二中全会开除王藻文的中央委员职务。

    1930年9月28日六届三中全会补选了温裕成、李维汉、陈郁、徐炳根、陆文治、贺昌、邓发为中央委员。

    1931年1月7日六届四中全会撤销了李维汉、贺昌的中央委员职务;

    1931年1月7日六届四中全会补选王明、刘少奇、沈先定、徐畏三(许畏三)、韩连会为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陈云、王克全、徐兰芝、王凤飞成为中央委员。

    1931年9月22日增选博古、洛甫、康生为中央委员。补选中央候补委员李竹声

    1934年1月18日六届五中全会增选王稼祥、凯丰(何克全)、方志敏、顾作霖为中央委员。

    1935年8月6日补选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委员。

   1938年4月18日撤销张国涛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

    1938年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补选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3人为中央委员。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1928年7月19日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13人·按得票多少为序)

徐兰芝、王凤飞、王灼、唐宏经、刘坚予、夏文法、史文彬、李子芬、周秀珠(女)、甘卓棠、邓中夏、罗章龙、王仲一

    1929年6月30日六届二中全会开除王仲一候补中央委员职务。

    1930年9月28日六届三中全会补选了袁炳辉、陈云、林育英、王克全、朱德、黄平、恽代英、陈潭秋为候补中央委员。

    1931年1月7日六届四中全会补选王荩仁(王云程)、夏曦、沈泽民、曾炳春、黄甦为候补中央委员。

    1931年9月22日增选李竹声为中央候补委员

    1934年1月18日六届五中全会增选彭德怀、杨尚昆、李富春、李维汉(1935.01补选为中央委员)、孔原为候补中央委员。

    1935年8月6日补选何畏、李先念、傅钟为候补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