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获奖视频2015:《教师月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0:19

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

孙明霞

 

很多教师都想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可不知该怎么学习,学了以后又不知如何应用。因不了解田老师的学习背景和遇到的具体情况,现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问题。

 

为什么学习

学习何为?毋庸置疑,是为了自身的成长,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但这样的回答太笼统、太宏观,目标太宏大,反而很模糊,不清楚自己变成什么样子才算是成长了。这就需要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说起。

有的教师说,教学水平高的就是专业化水平高。但进一步分析,教学水平高的含义是什么?它可能被窄化为教学成绩高。也有人说“学生喜欢的”的教师,其专业化水平高,这也不很全面。因为“学生喜欢的”未必教学质量就高(质量更不等于考试成绩),我就遇到某理科老师靠语言的幽默搞笑来博得学生欢心,靠对知识点的反复训练和对历年考试题目的研究甚至押题来取得高分,却从不给学生开设实验课,不考试的内容全部省略,“不重要”的内容基本不讲,你能说他专业水平高吗?

教师专业的化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至少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对教育教学的态度等教育情意的内容,还包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了解、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与驾驭、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理、对所教学科内涵和外延的把握等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可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一定不能窄化为只是为了获取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成绩,而是要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学科教学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以及和学生沟通的能力的提高、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事件的智慧的获得,不断挖掘并发展自身的潜能,在帮助学生成长中获得成长。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服务于成长中的人的工作,固步自封、周而复始的重复,绝对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提高和自我更新。

 

学习什么

可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头脑。“先进理论”不是“新鲜理论”,而是能够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诸如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观点,又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等等。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曾说过,在他这二三十年的实践中,每当遇到困难时,就从陶行知的著作中寻找力量、寻找方法。理论的重要价值就在于给人以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

可以学习当今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思想和方法,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因为他们长期观察儿童、研究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积淀了深厚的专业功底。记得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名师的精神档案》一书时,我常常为美国优秀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投入的工作热情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所折服,其中介绍的雷夫·艾斯奎斯和罗恩·克拉克两位老师的著作恰好有中译本,前者就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者则是《优秀是教出来的》,于是我把它们买来了。通过阅读,我发现西方的教育更重视以心理学的视角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值得我们学习;而读了很多一线教师的教育随笔,发现其中很多情景就发生在自己的课堂中,这也给了我很多借鉴的机会。

可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要善于在茫茫书海中选择优秀的、经典的的书籍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还要善于在芸芸众生中选择善良的、博学的、热情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或伙伴。

 

怎么学习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读书是学习,思考是学习,交流是学习,实践更是学习。

常常听到有的教师说,每天忙于备课批作业应付检查,没有时间坐下来静心读书。仔细想想,读书其实不是非要有专门的时间不可。假如真的放“读书假”,又有多少人能静坐书桌前看书?记得有位校长朋友说过,女老师的随身包里不能只装化妆品,还应该有书,因为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也是不错的营养品。如果我们的包里随时都装着书,那么无论走到哪里,比如等公交车的时候,排队买东西的时候,在公园游玩累了休息的时候,都可以掏出来读一读,哪怕一次读上一两页,都会有收获。办公桌上,也可以放自己喜欢的教育图书,课间或备课累了的时候,可以随意翻翻,说不定某句话或某个案例能一下子给你灵感或启发。

除了读书,思考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不会思考的教师只能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只有思考才能有所改进、不断改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反思,它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和行为改进过程。时下,很多教师都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但有的不知道哪些事件是需要反思的,认为自己的实践没有多少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习以为常;有的反思的范围局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而缺少对整个教育的反思,缺少对成功经验的思考;有的不懂得深入分析得失,不会提炼总结;也有的只是把反思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比如备课本上那千篇一律的“教学后记”,就是最好的证明。

要想让学习变得有效,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久而久之,就会发现那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蕴含着真知。当然,反思不能只是用脑袋想一想,而是要善于观察和记录。在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中,记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提升的过程。最初,我不曾想过要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什么样子的,只是希望通过记录自己的课堂去发现课堂中有价值的东西和不足之处,进而改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一节课一节课的记录,让我逐渐发现了自己课堂的特点,我也在用心的记录中认真回顾自己的教学行为,回顾与学生交流的过程,设想着更好的问题解决措施,由此促使自己更用心地对待每一节课的设计,逐渐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并由此提出了“每堂课都要给学生带去一份惊喜,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充满期待”的目标。所以,教师的思考除了是一种学习外,还是成长的重要路径。

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和人交流、分享。可以找机会走出去和名师交流,也要抓住机会和身边的优秀同行交流、研讨。只有广泛的交流、分享,才能让自己的视野不断开阔,也才能不断萌生各种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与“用”是什么关系

曾有一位教师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你能在你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为我们一线教师做点实事吗?如写写学案,制制课件,搜集整理一下每年的中考试题,指导一线教师搞好中考复习等。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只是教育思想的升华……”这让我哭笑不得,就写了篇《饿到只认烧饼》回应他:“写教案学案、制作课件、编制试题等本是教师的基本功,这些能力都没有还怎么做教师?”“街头遇到一个饥饿的人给他买两个烧饼吃,那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但这样的帮助只是解决了他一顿饭,下一顿饭怎么办?”进而提出:“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关键,切莫‘只认烧饼’。”

我不是否认学习“实用知识”的意义。年轻教师需要从模仿、借鉴开始,可以通过读书或跟着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如何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开班会、处理班级问题等,这些就需要实用知识的支持,它可以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但不能满足于此。华东师大周彬老师曾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很多人往往只学习你上课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而没有领略支撑这堂课的,你自己的教学思想。”确实,任何教学行为都有一定的思想或者理念支撑着,否则教学工作就变成了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这是我们在学习实用知识时应该注意的。

有些知识学习了并不能立刻发挥作用,那是一种智慧的潜伏与积累。学得多了,积累得多了,某一天会有突然顿悟的感觉。比如我在教学中,经常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语言直观易懂、比喻形象,以避免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但每每都不如意。随着不断的学习、实践与思考,某一天突然领悟到:“说学生能听懂的话”是对教师最基本的也是很高的要求。可以说这是我经过了近三十年的积累而得到的一个经验。所以,不用担心今天读的书没用上,今天学习的某种方法不能立竿见影。很多教育理论,更需要我们反复地学习、思考与实践,才能真正领会并最终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还有的一些知识,可能跟你所教的学科、所从事的职业毫无关系,但能涵养你的精神,丰富你的内心世界,完善你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在暗中引领你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让你知道该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怎样的人。这样的知识,看似“无用”,却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