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神经痉挛的症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究竟有多恐怖?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23:37:41
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究竟有多恐怖? 2009年04月08日 09:24 凤凰网历史专稿 【 】 【打印共有评论14

可见,说这句话的,是陶钧,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而史料上却找不到蒋介石说这句话的确凿依据。相反,蒋介石于4月15日发布的清党布告,也只是说将首要各人“分别看管监视,免予活动,致酿成不及阻止之叛乱行为,仍须和平待遇”。对于“如有借端扰动,有碍治安者”,才“定当执法以绳其后也”。

1927年5月,国民党成立中央清党委员会,确定清党六大原则,主要内容为清党时期停止入党;所有党员经审查再发党证;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投机分子、反动分子及一切腐化、恶化分子一律清除;3个月不向党部报告工作者,取销党员资格等,全篇同样无一个“杀”字,这与肃反扩大化中各级下达镇压指标的文件是大相径庭的。

也许,有人会问,即使老蒋没有这样说,那会不会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呢?比如,1993年大陆出版的《蒋介石详传》中就这样为蒋介石作传记:蒋对杨虎、陈群说:“凡是可以杀的,一律杀,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然而,这一史料出自于何处呢?根据该书的注释,笔者经过一番追踪,终于发现这句话的原始出处为1949年出版的《蒋党真相》。

原文如下:

“四o一二”以后,就由吴稚晖出面提议“清党”,并在南京另立“政府”与“中央党部”,与武汉分裂。五六月间蒋介石派“清党”的要员杨虎、陈群两人(上海人民叫他们为“狼虎成群”)到宁波去“清党”,因为宁波是蒋介石的家乡,所以杨虎、陈群特别向蒋请示方针,蒋介石对他们说:“凡是可以杀的一律杀。宁可错杀,不可错放!我们将来终是要给人杀的,不如多杀几个。”蒋介石自己知道是一个纸老虎,所以只能以残杀来壮胆逞威,“唯懦弱者最残忍”,的确是至理名言。

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交待他是怎么知道蒋介石这句话的,也没有任何一条旁证,不足以为信。

如果我们再深入作番研究的话,就会发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原来,这位笔名为翊勋的作者,名叫恽逸群,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之后被捕入狱,但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全国解放后,蒙冤被判刑11年,直到20多年以后才得以彻底平反。

也许,有人还会说,即使蒋介石没有下过“宁可错杀三千,不可错放一人”的命令,不等于国民党在各地开展的清党活动没有乱杀无辜的现象。

当然,由于很多地下党员在国民党内部的活动是秘密的,分不清敌我;又难免有人利用清党以权谋私、陷害忠良,因而滥捕乱杀的现象肯定存在,甚至一度还比较严重,笔者并不否认这一点。

例如张君毅案。张君毅,被誉为国民党的“忠贞党员”,曾在家乡黄岩县积极发展党组织,拿出家里200石米分给贫困群众。

当时的上海,也是桂系的地盘,清党委员会由白崇禧的政治部主任陈群、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全权负责。国民党上海党部为与桂系争夺工人运动领导权,派干事张君毅去秘密策动群众,反对由军阀包办的上海工会组织统一委员会,结果被陈群、杨虎两人扣上“红帽子”,于1927年6月6日悍然枪决,连蒋总司令“速予释放”的电令都置若罔闻。乃至于几十年以后,陈立夫还痛心地写到:这种失去学界同情和人民希望的行为是“无可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