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蔓烟阁女性阅读:低碳高质,力推创新发展(深圳大运启示录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26:23
低碳高质,力推创新发展 ——深圳大运启示录(三)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 寅 刘 伟 綦 伟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 寅 刘 伟 綦 伟

深圳湾畔,大运会火炬已然熄灭。历时4年余筹办的青春派对,在这一刻,曲终而奏雅。

推开时间之窗,一幅赛会筹办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的壮丽画卷,挥洒舒展。“低碳”、“创新”、“质量”、“转型”等核心元素跳跃组合,呈现精彩。

深圳是观察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通过大运会这个舞台,31岁的深圳以低碳发展、创新发展的矫健身姿,让世界再次看到我国践行科学发展、创造“绿色GDP”的强国之路、复兴之梦。

抢抓机遇,提升经济质量

“春茧”北望,不远即是深圳高新区。这块仅3.3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平方公里实现的年工业总产值超过260亿元,单位面积产出水平超过台湾新竹科技园。

7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3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从这个园区破茧成蝶。它们不仅是带动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深圳质量”在经济领域的微观层面的具体呈现。

大运之年,大干之年。借助大运会筹办的契机,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了在新一轮区域角力中,谋求经济发展新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标杆——“深圳质量”。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共识:树立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思维与理念,实现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

“深圳质量”,反映了一种主动竞争的自觉,一个体现全面协调的要求,一条指引破解难题的路径。

借力大运会,深圳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及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质量路线图”,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此同时,以改善公共服务为重点,着力提升社会发展质量;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着力提升生态发展质量;以推进特区一体化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在制度上,深圳颁布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条例》,建立政府推动、人大和社会监督的实施保障机制,依法推动深圳发展方式转变;出台《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具体做法上,率先出台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安排180亿元扶持资金,鼓励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项目;重点布局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11个产业链关联效应明显的集聚区;成立生物产学研资联盟、超材料产业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以及中国基因产业基金、超材料产业基金……

反观大运会,本身就是“深圳质量”的代表作之一。

 

一方面做“减法”:新建场馆只占1/3,探索吸引社会投资建设开发。像“春茧”,采取BOT(基础设施特许权)方式引入华润集团建设,既节省政府投资,又有利于后续的商业开发运作。目前,这个场馆下半年的商业场租已经排满。

另一方面做“加法”:无论是基础建设、公共交通、市容环境等硬件,还是文明素养、民生福利、社会管理等软件,都利用大运会契机实施“版本升级”和“内存扩容”,优化市容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

蔡屋围老居民洪生华,对社区借助城市更新转型发展带来的巨变感慨尤身。作为办赛事、办城市的一个重点项目,这个老社区“凤凰涅槃”,成为金融机构云集的“深圳华尔街”。高441.8米的深圳新地标“京基100”大厦,吸引众多跨国公司和品牌商业企业进驻。

依托蔡屋围、人民南、东门等商圈,罗湖区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实现了新一轮的井喷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分别达68.1%、61.6%,居全国前列,并拉动罗湖辖区经济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罗湖只是一个缩影。从“速度”到“质量”标杆的跃升,丰富了深圳经济增长的内涵,抬高了经济发展的层级,增强了经济肌体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

2011年1至7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3%,达2773.47亿元。先进制造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超过7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67%。

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城市经济活力报告》中,深圳排名全球150个城市第二位,中国第一位。

让人眼前一亮的不仅仅是数字,还有背后对经济版图带来的改变。

有人分析,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波动较大的不利情况下,深圳经济发展依然表现抢眼,一个重要原因是较早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将产业向高端延伸,并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而大运会历时4年多的筹办和举办,更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旅游业最先感受到大运的春江水暖。8月份,全市预计接待海内外游客83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7.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89%和38.78%,两项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以年均20%的高速增长,占GDP比重达7.6%。像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多元,利润就占销售收入一半,足见其产出效益的高质量。

在打造“深圳质量”、发展战略产业的历程中,2011年7月1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不到28岁、归国一年的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领衔的光启研究院联合中兴、迈瑞、华为等知名企业,发起成立了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20亿元规模的专项基金,旨在推动深圳建立超材料研发基地和产业集群。

超材料是处于前沿领域的新材料,就像30年前的半导体,其每一次应用都将开启一个广阔的新市场。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爵士用“超乎想象”来形容其发展前景。他说:“光启有望打造成中国的‘苹果’和‘高通’,深圳会为自己的提前布局而发出微笑。”

“在经济发展方面,深圳人特别善于抓住机遇,挖掘自己的潜在优势,不断推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老挝副总理阿桑·劳里在考察深圳后如是评述。

借助大运新动力,沿着质量跃升的新路径,深圳奋力向上登攀,一批战略产业龙头企业成长为深圳经济的新势力。

绿色低碳,优化城市生态

一位电子巨人,奋力推开“世界之门”。清新的海风,徐徐吹拂8月12日晚的深圳湾体育中心。340辆自行车沿 “绿道”飞驰而下,巨大的液晶显示屏上,映出深圳的苍山碧水、青翠绿道。

掌声如潮。来自列支敦士登国家报的记者卢卡斯说:“绿色自行车清晰地传递出环保的理念,创意真好。”

“希望与扬起的帆,一起等待着风起”。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一个世纪前的名言,真切地表达出青春深圳的心声。

2011年夏季,当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城市,迎接四海宾朋共襄大运盛会时,倾心奉献的,正是一曲别样精彩的“绿色礼赞”。

场馆尽现节能之美。“春茧”引风穿堂降温,“绿水晶”室外地面采用透水混凝土,收集渗水灌溉花草……这些现代化建筑不仅有着时尚的外观,更以一项项绿色科技令世界惊叹。

筹办劲吹简约之风。首创“虚拟火炬”传递新模式,不仅节约预算经费7000万元,而且使参与传递活动的总人数超过1000万,以其低碳、简约、时尚、互动的特性,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火炬传递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仪式尽展低碳理念。开幕式舞台及运动员的座位,全部用回收的塑料瓶搭建;开幕式引导员衣服的纽扣,原料就是回收塑料瓶的瓶盖;用影像演绎的绚丽“烟花”,没有给环境留下一丝烟气……

出行倡导绿色方式。市民热情响应“绿色出行”倡议,自愿申报停驶机动车突破43万辆,占保有量的近四分之一,显示了深圳人的绿色低碳意识。

“简约、低碳、绿色、活力”。深圳大运会,可能是52年来最低碳的大运会。“低碳大运”,已成为深圳及本届大运会享誉世界的代名词。

成绩,来源于背后的持久努力。追忆大运荣耀,可以清晰地发现深圳的绿色低碳之路:

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全市约一半的土地正式纳入生态线范围内,并通过卫星监控违法开发行为;率先试行污染企业公开忏悔制,规定凡被吊销排污许可证的违法排污企业,必须向环保部门和公众进行公开忏悔并承诺迅速纠正改进,才有资格申请恢复排污……

一个千万人口级的城市,市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的力量有多大?时间倒回到今年3月底的一天,晚8点半后,市内地标建筑集体熄灯,市民们积极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这一个小时,深圳少耗电100万度,约折合400吨标准煤。

正是有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参与,深圳市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共建协议,建设全国首个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同时,修订《深圳市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这是责任,也是契机。

大运会开幕前,深圳推出“低碳大运自愿减排交易平台”,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以每吨碳32元的价格购买“大运碳”减排指标,约3万吨“大运碳”被认购,这在大运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低碳文明,已成为企业及城市发展的新风向。

中集,一个生产集装箱的传统企业,最近提出全面改造其南方中集工厂,以顺应低碳环保的历史潮流。一旦改造完成,其生产效率将提高50%,工厂节省用地50%,单箱电耗将下降20%,95%的有害气体可回收,工人作业环境大为改善。

绿色低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罗马尼亚总理埃米尔·博克说:“深圳富有前瞻性地鼓励企业创新,催生新的技术和产业,成功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深圳是能够代表未来的城市。”

创新制胜,赢得发展先机

深圳,阿姆斯特丹。一个是31岁的中国经济特区,一个是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欧洲水城。大海,使她们有着进取和包容的相同气质。

大运会闭幕仅仅一周,阿姆斯特丹市市长蓝艾博就来到深圳,寻求合作建设“电动交通之都”,使其电动车规模达到4万辆。将两座城市连在一起的,是一家叫做“比亚迪”的深圳新能源汽车企业。

正是在大运会,一辆辆印着“BYD”标志的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以零排放的绿色品质和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自豪地展示着低碳发展、创新发展的成果。

“BYD”,是“Build your dream”的缩写,象征着一家深圳科技企业“成就梦想”的不懈追求;也包含着“Beyond your dream”的深意,表达着深圳这座先锋城市“超越梦想”的激情渴望。

梦想之于城市,代表着未来。

对深圳而言,有了自主创新的“利器”,城市才有能力赢得未来,走出一条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气候的营造,是观察创新制胜的最佳窗口。

在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高交会、文博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IT领袖峰会、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平台,为各种创新要素的流动与配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探索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组建了7家产业标准联盟;大力发展创投机构及各类产业基金,为自主创新营造出浓厚的良好的氛围。

科技投入是衡量一个地方创新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4%,接近以色列、芬兰、瑞典、日本、韩国的投入水平。正是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华为才能打败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成长为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的中国企业。

源头的登攀,可能是理解创新制胜的最佳角度。

依托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基因库,打破了国外对基因战略研究资源的垄断。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云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一批科研院所,深圳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领域后发制人,并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每周申请专利25件,这是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今年以来创造的纪录,预计全年数量将超过1000件。在国际上属于新兴科技的超材料领域,研发每领先一步,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产业版图上获得先机。

人才的集聚,或许是认识“创新求质”的最佳视点。

深圳被公认为中国创业乐园。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847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116人。西丽湖,一个以出产荔枝而充满诗意的地方,如今因深圳大学城的成长,而让它以“盛产”高端创新团队而闻名。

“孔雀计划”,一个美丽的名字,它是深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的计划。深圳人才名册上新写下了一行字:9名“两院”院士全职在深工作,9个省级创新科研团队落户于此。

在华为、比亚迪、腾讯等龙头企业身后,活跃着一大批奋起直追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它们在大运会这个创新发展的展示台上,同样绽放着“不一样的精彩”。

新能源汽车、清水混凝土新工艺、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4G无线通信网络、世界最大的LED幕墙……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尽现“科技大运”的精彩,彰显出深圳创新的强大支撑力。

有一组数据的对比耐人寻味:今年1至7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只增长1%,但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6.3%。

何以出现巨大的“反差式鸿沟”?海关贸易专家说,是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使然——体积更小、附加值更高的创新产品,正越来越多从深圳走向国际市场。

在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产品的带动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5100亿元,同比增长18.6%,远高于同期GDP的增幅。

而创新,也成为深圳科技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萎缩的法宝。像深圳长园集团,因为研发出一项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而被苹果公司看中,最终获得苹果手机一个关键部件的大笔订单,把国际竞争对手远远甩到了身后。

今年5月,世界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发行方——英国自然出版集团,首次评选出中国科研实力十强城市,年轻的深圳赫然上榜,名列第六。

“如果有一个城市可以在这个已经十分绚丽的世界中脱颖而出,那一定是深圳。”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国务大臣杰里米·布朗曾经这样评述,“她比我想象的更加神奇,而且亲身来到这里实地了解之后,我发现深圳不仅是一个成就奇迹的城市,也正在成为英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首选。”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春茧”旁边,象征着“大运精神”的火炬塔,将成为深圳地标性的城市雕塑、城市的集体记忆。

不远处,承载着深圳下一个30年改革开放重任的前海合作区,已点燃深圳再当创新发展排头兵的希望之火。

从这里开始,深圳将继续创造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