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顺丰电话多少:人文洗礼,涵养城市气质(深圳大运启示录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3:44:01
人文洗礼,涵养城市气质 ——深圳大运启示录(五) 陈 寅 叶晓滨 叶志卫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 寅 叶晓滨 叶志卫

青春盛会的粲然身影渐行渐远,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福荫深圳。

4年多的筹办、12天的赛会。在世界青年友谊与梦想、欢乐和激情的雄浑交响中,深圳经历了一次深刻的人文精神的洗礼。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一场迄今最具规模的国际性盛会,让年轻的深圳更显卓尔不群的城市气质。它正成为深圳开启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确立特区下一个30年再出发的精神坐标。

或许多年之后,人们可以更深刻地洞察这次洗礼的历史意义与深厚价值。

涓涓细流,汇涌城市文明

一叶可知秋。那些不经意的细节,常常为我们提供观察城市变化的最佳佐证和角度。

“深圳人升级了!自豪!”这是大运会期间深圳网友发在微博上的一句话。同时上传的,还有一张图片:地铁出站的扶手电梯上,市民自觉靠右站成一长溜,左边留下了一条通道。图中,扶梯上贴着一张“欢乐的U”,正绽放笑脸。

这条微博很快引起了各方热议,网友对深圳人“左行右立”的做法感到欣慰。一位名叫“岁有国”的网友留言:真棒!香港的电梯文明模式,终于在内地见到了。

再到深圳的繁华闹市,人们发现,往日上下班时,千军万马一拥而上、前推后搡挤公交的情形,也大有改观。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自觉排队等车,按顺序上下。

一位文化学者说,一个社会的成员是否善于排队,根本上关乎这个社会的秩序与公义。排队,因而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基本尺度。“左行右立”、排队这些“小节”,可以见微知著,折射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变迁。

深圳获得第26届世界大运会的主办权后,城市文明、市民的人文素质格外受到关注。在深圳高校学生的调研中,针对“举办大运会,深圳最需要改进哪方面”这个问题,51%的受访者认为应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

“不学礼,无以立。”几千年前,孔子就说出了这样的警句。“从这里开始”,开始的不仅仅是一场场赛事,而是面向全体市民的文明“大考”。

从筹办赛事之初,深圳即同时启动了城市文明提升工程。“文明出行全城总动员”、“百万市民学外语”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旨在增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城市文明,从来不是形而上的宏大叙事,而是每个市民能够耳闻目睹并感同身受的涓涓细流。

 

瞄准提升交通文明,一项项创建内容被细化。深圳将每周六确定为“排队日”,以公交站、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十类公共场所为重点,组织工作人员宣传指引,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排队乘车。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积极响应,身体力行。

逾23万人次的公务员参加“蓝马甲”志愿行动。他们不管刮风、下雨、日晒,每个周六准时出现,面向斑马线,手持交通劝导旗,胸前挂哨子,劝导市民文明出行。

23万人次的坚持,换来的是城市文明的提升。在华强北、东门、红荔路等重要地段,曾经的“老大难”在大运会开幕之前就已变得井然有序。

超过10万的全市少先队员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90万名家长共创文明。市民张志斌的孩子参加了坪山新区的“大运小交警”活动,作为一个小小“交警”,他把宣传大运、宣传文明交通的小册子带回家。“以前我开车也有很多不好习惯,”张志斌说,现在他一定不会这样,“孩子都懂的道理,难道大人就不应该遵守吗?”

文明在细节中得到提升。常年监测深圳交通文明状况的市文明办,大运会前公布了最新数据,全市城市交通文明指数得分77.28分,连续5个月创下监测以来的新高。

年轻的深圳,还以古老《论语》的经典句章,表达和传递文明礼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德不孤,必有邻”……大运前夕,在公交站亭、机场口岸、比赛场馆,随处可见这样取自传统经典的公益广告。画面简约而典雅,令市民欣喜,游人驻足,四海宾朋赞叹,更默默感染着每一个深圳人。

曾担任江西省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的老教授朱安群说,数千幅《论语》金句公益广告“走街穿巷”,让奔忙的人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洗去尘嚣,宁神静虑,不期然而然地接受了一种精神熏陶。

“语句富含正面的能量,画面典雅凸显中华文化特色,非常好!”大运会中华台北代表团官员马宗义这样评价。

文明路上,砥砺前行。当“世界之门”打开,深圳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文明城市形象。

大运会高尔夫比赛前,观众入场。市民赵志明自觉地把手机调成振动。“观看比赛,手机要静音。特别是在运动员全力以赴挥杆时,观众应尽量保持安静。”文明观赛,处处体现出市民的良好素质。

恪守国际规则,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8月15日,国际象棋比赛场,一位观众没有注意到规则,手机铃声响起,被罚款2000元。这单罚款遵照国际棋联标准,她认真接受了教训。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各方反响强烈。此后,比赛场地再也没有发生类似情况。

莎士比亚说,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同样,让大运会运动员和来宾感到最愉悦的是深圳市民的文明。

先后6次来过深圳的俄罗斯喀山大运会执行理事会总干事弗拉基米尔有自己的感悟:我重要的是感受到市民语言和思维因筹办大运会而改变,变得更加文明。

今天,城市的竞争是什么?深圳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为理认为,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标志之一就是21世纪的城市竞争,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理念正在成为一种共识。

人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是决定城市走向的力量。“市民的变化,是大运会留给深圳最大的财富。”意大利布雷西亚省长代表贝托尼如是感叹。时隔5年重访深圳,他感到相对于城市设施的巨变,这里“人”的变化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他们都在积极主动地去遵守社会秩序,提升自身素质。”

大运火炬虽已熄灭,但对1000多万深圳人来说,文明之火将薪火相传,继续照耀这座青春城市。

公民意识,映照责任担当

大运期间,这样的场面每天出现:

几条主干道上,一边是井然有序的密集车流,一边是大运专用道一马平川;

各地铁站内,每天超过200万人次的乘客,主动配合大运安保工作,自觉排起长队,接受安检;

……

深圳新闻网的论坛上,网友“木然”感叹:“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城市,平时大家可能会指责这里不是、那里不是,但在大运期间,大家却都那么有责任感、公益心。”

临大事而有静气。当大运会的“考试”真正到来,深圳人展现出了一种可贵的精神、一种无声的力量:公民意识。

为着公共利益和责任,为了面对共同的挑战,每个市民都不甘于当一名旁观者,而是挺身而出、齐心协力、积极参与,自觉坚守对社会的共同责任,做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情。

公益,是深圳的城市品格。大运期间,上百家公益团体、社会组织自发为大运服务。在宝安,152名律师组成大运会公益律师服务团,开展法律咨询和宣传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在零售业,私营企业协会联合主办“迎大运,当先锋,优品质,优服务”主题活动,为来宾提供优质服务。在各个领域,深圳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市义工联注册义工整体转换成为城市志愿者......

李珂,深圳大学材料学院2011年毕业生,虽然已经毕业开始工作,但他毅然决定请假回校,参加志愿者培训及开幕式表演,成为舞蹈标兵。他的行动,得到了所在公司的支持。“这个历程让我学到的是一份责任感和热爱。”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爱这座城市,深圳人变得更加有责任。他们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

“没有多伟大,只是我愿意。”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大运会成为激发、培育和检验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最好平台,充分唤醒了广大市民内心深处的道德自觉。

摒弃不少城市在承办国际赛事期间实行“单双号限行”的强制措施,深圳采纳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建议,开展“绿色出行”活动,充分展现对民意的尊重,大胆创新社会管理的途径、手段。人们曾经习以为常的那些强制性管理方式,被理性、人性和尊重、温情所替代。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由此成为平等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成员。

在大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草根民意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呈现给这座城市的决策管理者。他们的很多建议得到采纳,并收到显著的社会效果,网上火炬传递、开幕式上表演青春舞蹈等,最后都变成精彩的现实。

在“办赛事,办城市”过程中,深圳一些做法也曾被质疑。决策者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座谈会等各种渠道,与市民沟通。充分的互动,激发了全社会的公民意识。

于是,当市委、市政府发出“自愿停驶、少开车、不开车”的号召,启动“绿色出行”活动后,很快就引来如潮响应。不到一个月时间里,43万多名车主站了出来,主动放弃驾车出行,自愿参与“绿色出行”。满城绿飘带,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绿色出行”,堪称对深圳人的公民精神和文明意识的一次大考。因为是自愿参与,申报停驶但依旧开车上路的车主不会受到处罚,只会收到交警部门的提醒。很多人一度担心,会不会有些车主不自觉呢?

事实证明,深圳人在这次应考中,当之无愧拿到了高分。一位车主说,“言出必行、信守承诺,这样才对得起深圳,对得起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当一段历史过去,它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故事、一幕幕精彩动人的场面。更重要的,我们从中总结出来的思想和精神,才是历史的真谛和财富。

“这次大运会举办过程中,释放出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和市民的公共责任、文明素质与公民意识,对深圳的社会管理有着强烈而积极的启示意义,那就是政府应该对充满活力的深圳社会资源积极激活、充分利用、善意对待、寻求合作、加强引导。”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深圳人将铭记并实践这句名言: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是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志愿精神,凝合深圳特质

大运会是世界青年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

超过127万志愿者为大运会服务;25万注册义工整体转化为城市志愿者;上百万社区平安志愿者助力“平安大运”;全市少先队员“小手拉大手”,带动90万名家长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全市近20%的市民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广泛参与大运。这构成了大运会史上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

不论是在城市各个角落的U站,还是在各大场馆,“U哥”“U姐”们站在那里,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上挂着些许疲惫。骄阳的炙烤,遮不住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梅罗说:“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志愿者,他们为来宾提供周到的服务和热心的帮助,让人很感动。他们是最棒的。”

志愿者的灿烂微笑和热情服务,散发着人性、互助的魅力,温暖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群人。他们作为深圳的“微笑名片”,将中华文明传遍世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扬,更使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平添了一种高贵优雅的气质。

大运会期间,有一句话在志愿者中流传:“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寥寥数语,道出了志愿者们对自己的要求,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擦地哥”“擦地姐”们,把擦地这样一个简单的工作,做成了“范本”,受到国际大体联仲裁委员会官员的表扬——不简单;

“互动哥”“互动姐”们,在开幕式上呼喊、挥手,引导观众互动,5个小时里一直保持热情。他们做到了极致——不平凡;

……

“这是一个热情的深圳,人们的笑脸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墨西哥运动员说,“他们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人能强迫发出这样真诚的微笑。”

发自内心的微笑,源于那份对志愿服务的执着与真诚,源于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爱恋与认同。

在深圳高校,80%以上的学生,都参与了大运志愿服务。“志愿者”这个响亮的名字,正成为特区年轻一代追求的“精神时尚”。这些活跃的“80后”、“90后”身影,成为最生动的“大运元素”,向世界展示中国、宣传深圳。

友谊、团结、家园感……在为他人服务的时候,参与志愿服务的深圳市民,同时感受着这些精神力量。“当大家齐声呐喊祝福大运时,我们感受到了团结。一个团队能力也许有高有低,但只要有了团结,必将拧成一股绳,面对任何困难都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志愿者赵晓说。

不少志愿者,曾习惯对着电脑;现在,他们爱上了面对面的“集体游戏”,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

“年轻人的团结精神贯穿始终,这是一个伟大国度优良文化传统最好的体现。”看完开幕式后,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赞叹说。

如今,遍布深圳街头巷尾的小小U站,成为志愿精神的一个标志。在许多市民心目中,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单纯的服务站点,而代表着人性的善与爱,和对城市的认同与呵护,激发着市民的家园感。

令人欣慰的是,深圳已经确定在大运之后保留部分U站,一方面是让这种好的公益形式继续服务民生,另一方面将志愿者精神“固化”下来,使之成为城市的精神坐标,更好地打造“志愿者之城”。

大运会闭幕前一天,深圳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在微博上传了几张身穿志愿者服装的照片,“回望走过的一切,想着想着,忽然泪流满面”。

大运会给世界青年搭建了一个尽显青春风采、开展文化交流的舞台,更让深圳人接受了一次担当社会责任、甘于志愿服务、坚守公民意识的洗礼。这场盛会留下的沉甸甸的精神财富,将永驻逾千万深圳人的心间。

从精神层面上,这座而立之城又一次举行了“成年礼”。

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行,深圳倍添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