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欢动交汇,蜚声国际社会(深圳大运启示录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43:09
欢动交汇,蜚声国际社会 深圳大运启示录(四)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 寅 杨 勇 陈 冰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 寅 杨 勇 陈 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刚刚过去的这个8月,深深地镌刻下“深圳”的印记。

1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大学生运动员,100多所世界各地知名大学的校长,9位国家元首,3000多名中外记者……五洲宾朋齐聚深圳,世界的目光投向这里。

在检视这座友善、活力的青春之城后,沛发于五洲四海的赞誉纷至沓来。在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吉安尼·梅罗的心中,世界地图上,今后要把“深圳”予以特别标注。

一直在融入世界的深圳,在第26届大运会上以推开“世界之门”为象征,实现了“惊人的一跳”,向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靠近了一大步。

国际视野,引导城市进步

亘古通今,一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除了经济政治实力的支撑,往往以举办国际性的大型展会或赛事为途径。以电影节驰名的戛纳、靠电子展驻守的汉诺威、因奥运会造访的巴塞罗那,莫不如是。

2011年,世界的聚光灯转向了深圳。

这座年轻的城市,通过主办与其青春性格相匹配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

8月22日,国际大体联在评价深圳大运会时,用“历届最棒”、“一致称赞”、“没有听到任何抱怨”等词句来概括。

这是大型国际赛事和展会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

能让众口难调的世界各地人“不同而和”,实现“零事故、零断供、零投诉”,证明了主办方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服务质量、组织协调上无可置疑的巨大进步和能力。

进步是什么?法国文豪雨果说:“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

深圳的发展奇迹、大运会的完满成功,都是顺着这种“进步路径”前行的。当深圳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后,大运会的各项准备都以世界“先进”、“一流”为标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反复强调,要“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形象,办成一届更成功、更精彩、更具影响力的大运会”。

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首先是交通便捷、出行顺畅的城市。

深圳乘大运之风,启动了建市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和民心工程——地铁二期。短短4年间,5条地铁线把城市从地下串联,深圳顺利进入“地铁时代”。而机场二跑道、T3航站楼、深圳北站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启用,交通、口岸、公共设施的标牌以准确的中英文双语标识,进一步实现了“路路畅通”。

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皆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城市。

深圳在“增绿”和“减污”上同时用功:355个道路绿化项目得以实施;三级绿道网连成“动感绿都”;824个公园如众星拱月,烘托出“公园之城”;一批重污染企业被勒令停产;用于发电的11个燃油机组全部完成油改气,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淘汰燃烧高污染原料的锅炉690台;全市256家加油站、6座储油库和150辆油罐车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改造,污染物排放削减95%以上;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1个……

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是能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最新理念快速付诸实践的城市。

深圳在大运场馆的新建改建上,大量采用低碳节能技术。大运中心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技术、太阳能技术、节能建材、中水回用等16项节能减排技术。大运村使用了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这是城市垃圾收集方式改革的重大突破。全市投放了2011辆新能源汽车,充实公共交通。类似的环保细节,在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比比皆是。

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办赛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惠及民众、改善民生。

深圳把“办赛事”作为过程,把“办城市”作为目标,争一时更争千秋。打造51条特色街区,给15000栋沿街建筑换上新装,实施46项城市灯光工程,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居住环境。大运场馆的赛后安排,直接惠及大学教育及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定是开放包容的城市,欢迎“外人”参与城市建设和赛事筹办。

深圳大运会,处处吸纳“外脑”智慧。大运主场馆“水晶石”的创意,来自德国公司;举行开幕式的“春茧”,由中日联手设计;大运会会歌、会徽向全球征集;600余位港澳台同胞、130多位外国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一个重要指标是市民文明素养高,关切公共事务。

深圳把“迎大运”作为“创文明”的学堂。“百万市民学礼仪”、“深圳市民讲外语”、“文明出行全城总动员”、“公务员蓝马甲义务交通疏导”等系列活动,让市民经历了文明的洗礼。而在大运临近时、在赛事进行中,全城响应“绿色出行”活动,逾43万辆机动车自愿停驶,20%的市民以志愿者身份投身大运。

目光远大的城市,总是将自己的每一个愿望摆好位置,然后逐一实现。

深圳持续不断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创造了大运会52年来的多项“历史之最”。

青春盛会,远扬深圳声名

世界把信任给了深圳,深圳以炫丽和真情回馈世界。

仅仅两小时,“新深圳”烙在人们心中。

大运会开幕式就像一部影片,浓缩着深圳的精神气质,剪辑着深圳的美好愿景。“心与世界同在,爱与生命同在,梦与岁月同在”,主题歌唱出这座城市的心声:深圳属于世界。

打开“世界之门”,全球青年学子从“青春大道”欢欣走来,登上象征信息时代的巨型@舞台,中、俄、塞三国学子同唱《不一样的精彩》,五洲青年点燃大运火炬……一幕幕场景强化着一个观点:世界就在深圳。

罗马尼亚总理博克对深圳的第一印象,是他所见的“发展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看到了“可持续发展性”。玻利维亚总统艾马,觉得这里“充满活力”。斐济总统埃奈拉蒂考,印象最深的是“友好的微笑”。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有感于深圳的“团结精神”和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

见多识广的政要们尚且如此,众多参赛代表团嘉宾和选手在深圳停留多日后,又对这座城市有怎样的解读?

美国代表团团长卡明汉姆说,大运会的所有设施都非常干净、整洁,大运村非常现代化,能够给运动员提供各种需要的设施。

加拿大代表团团长巴克斯特很羡慕深圳的年轻人,“他们可以使用到这么好的设施”。

澳大利亚代表团团长罗伯克斯不吝赞美之辞:“大运会组织的顺畅程度,以及提供设施和服务的质量,都是奥林匹克级别的。”

第一次来深圳的比利时大学生这样描述深圳:“这里的条件远比我想象的好。在比利时,很难找到如此大的城市。”

俄罗斯运动员马耶夫斯基在比赛之余游览深圳,兴致盎然地说:“我们在这里一切都很方便,城市很先进,志愿者很热心,公交出行很方便。”

百闻不如一见。

大运会既是年轻人展示体育技艺的舞台,更是深入了解一座城市的“深度游”。各国运动员在比赛之余,通过学中文,练书法,与同辈交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和派对,触摸这个城市的脉动。赛程结束后,他们到博物馆、音乐厅、图书馆、书城游览,或者到东门、华强北“扫货”,或干脆乘坐地铁到处“闲逛”。他们和随行官员、教练员、记者、游客一道,渐渐走进深圳的心脏,捕捉到深圳的灵魂。

他们的眼光,是天然的国际化镜面,折射出深圳在世界的位置。

他们的评价,是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为深圳的国际化程度作注。

国际口碑,或许是深圳举办大运会获取的最宝贵财富之一。因为大运,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大大提升。

1万多名全球大学生、教练员、记者、政要和嘉宾,将自觉不自觉地担当深圳的“亲善大使”,架起深圳与世界的友谊桥梁。

大运会官网和外国记者的大量报道,对传播深圳的全球声誉,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统计显示,大运会官网的累计浏览量已达1360万人次,大运期间浏览量每天200多万,海外浏览量一直保持在30%至40%。大运会开幕后,新闻中心和竞赛场馆累计召开了80余场新闻发布会,出席记者2000多人次,有关深圳的报道成千上万,以不同的语言飞向世界各地。

两个月前,公共营销专家、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国务大臣杰里米·布朗访问中国时就预言:“大运会将是深圳在全球进行城市营销的绝佳机会。参赛选手都是年轻人,很多人在5年、10年或更长时间以后,将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领军人物。到那时,参加深圳大运会的那段难忘经历,或许会在他们的某个重大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

大运开幕后,国际大体联前主席基里安即断言,深圳已经名扬四海。

开放形象,吸引全球注目

“人有一个好名声,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产。”英国军事理论家托·富勒的名言,同样适用于一个城市。

大运会上,深圳树立的开放、现代、创新、活力的形象,不仅引来全球关注,还拓展了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博科娃女士第一次到深圳,从抵达之日起,就用敏锐的眼光发现这座城市的别致。她曾在一天之内两次到中心书城,又与深圳红钻足球俱乐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目睹深圳为推动全民阅读所做的努力和成效后,她希望教科文组织与深圳在“设计之都”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在推广全民阅读、迎接书业发展挑战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

“大运效应”就是这样不断地放大,快速扩散到各个领域。

旨在资助中外青年留学、促进世界青年科学文化交流的“深圳大运留学基金”宣告成立,首批确定了11名受资助的中外大学生。

深圳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签署备忘录,将共同开设医学专业博士课程,联合建立健康科学与创新研究院,力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深圳大运会首次设立的大体联学术大会和国际青年体育记者培训营将会延续,力求让大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赛,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跨国租车巨头赫兹已与深圳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把纯电动车引入正在中国铺开的租赁业务中,提高新能源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

深圳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不仅仅是大运会上的“现场直播”。借助大运舞台,世界向“有个好名声”的深圳,发出了一个又一个诚挚的邀请:

波兰波兹南市抛出橄榄枝,邀请深圳现代都市戏剧艺术家参加明年在波兰举办的亚洲文化节;

俄罗斯联邦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邀请深圳企业家明年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参加“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老挝副总理劳里“游说”深圳企业到老挝投资,合作发展农业,加强两地经贸往来;

亚美尼亚副总理格沃尔基扬诚邀深圳企业,像华为一样参与亚美尼亚的建设与发展,使当地正在兴起的“中国热”、“中文热”持续下去;

深圳歌舞团已应邀在南太平洋的斐济、汤加等国巡演,曾在大运会开幕式上精彩亮相的演员们,在异国他乡再次挥洒深圳的艺术风采和城市魅力。

……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开展城市营销、提升国际知名度往往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且不说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体的经常性报道,就连国外一些小城市的媒体也格外关注深圳。

加拿大萨斯卡通市的《凤凰星报》上,第一次出现“深圳”。参加大运会并帮助加拿大队获得男篮亚军的4名大学生,向当地人津津乐道地宣传深圳:“她在地球的另一边,那里的语言、风情皆不一样,那里有与众不同的美妙”。

美国《亨茨维尔时报》,则报道了篮球运动员格林在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镇的一个酒吧,向家乡人讲述深圳故事:“深圳之旅是一次学习之旅,不仅与篮球高手交流了技巧,也学习了东方文化的精妙。深圳人很友好,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微笑。灿烂的笑容,似乎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

一场体育盛会,似乎要让深圳的美名,渗透到国际社会的“毛细血管”里。

国际交流,开阔深圳思维

如果说,深圳是世界观察当今中国的重要窗口,那么大运会就是深圳拥抱世界的难得机遇。

伴随大运会而来的,不仅有体育,还有世界的万般风情。众多的交流活动,让深圳人不出家门就见识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对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不同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有了亲身感受。

中欧青年论坛,让深圳人了解到当代青年政治意识和表达方式的新特点,为如何利用虚拟组织、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参与渠道方式来完善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和青少年权益维护,提供了新思路。

世界大学生沙滩音乐节,让深圳人见识了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名校的魅力。

世界三大女高音环保爱心演唱会,让深圳人领略到超越语言、文化、地域隔阂的音乐力量,是怎样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的。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让深圳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途径、大学体育与创新精神等前沿课题,有了新的认识视角。

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让深圳人反思大学体育的价值所在,为如何动员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给出新策略。

大运期间,保持着学习姿态的深圳,还主动向海外专家、政要名流请教国际化要诀,拓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渠道,咨询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前来造访的国际友人们为深圳开出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药方”,令人眼界大开,思维更新:

意大利布雷西亚省长代表贝托尼建议,深圳应在全球化营销方面有更多的投入,深化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向世界巡回展示深圳风采;

波兰波兹南市市长格罗本尼认为,深圳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对国际化城市建设非常关键,因为文化比较容易超越国界,成为一种富有全球化特色的载体来传播深圳力量;

罗马尼亚总理博克透露,深圳发达的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正是罗马尼亚重点发展的产业。深圳企业在罗马尼亚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获颁“绿色证书”,得到政府补贴;

日本大阪市市长平松邦夫对深圳企业投资日本给出4点“成功要领”:首先要有一个详细的事业发展计划,其次是要严格遵守商业规则,第三是录用日本的优秀人才,第四是申请日本政府给外资企业的“辅助金”。

这些建言,不仅启迪着深圳的持续国际化,更坚定了深圳企业“走出去”的信心。

一场盛大的、将现代感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大运演出”已经谢幕。世界给深圳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座绿色的城市,一座拥有年轻市民的年轻城市,一座融科技、环境、文化、艺术和体育于一体,正在创造和谐美好未来的城市。”

而头脑冷静的深圳人,会把一切赞誉作为不断进取的励志铭,更主动地从全球各地吸纳、提炼、整饬和利用新的经验与思想,创造性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步伐,在更宽广的国际背景中书写更深长的“深圳故事”。

深圳人铭记着莎翁的名言:那些已经过去的美绩,一转眼间就会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只有继续不断的前进,才可以使声誉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