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盛世家园二手房:香港、新加坡创新教育考察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5:56
香港、新加坡创新教育考察报告2007年9月18日~10月3日,有幸参加了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香港、新加坡创新教育的考察活动。在香港参加了由香港社会生产力促进局组织的报告,对香港社会的经济、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参观了香港的中学,听了课,与学校的负责人、教师进行了座谈。在新加坡,参加了由新加坡中侨集团组织的培训,两位老博士对新加坡的历史以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参观了新加坡的南洋华侨中学。这些活动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现仅就两地的教育体会报告如下。
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百多年,英国的教育制度在香港的教育界中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是香港回归仅十年,我就强烈地感觉到,香港人对祖国的认知、对祖国的热爱。比如,在学制上推行“六三三四”制(原为“六三二二三”制,),力求与内地教育制度统一。
我们与香港的教育同行进行交流时,了解到,香港在2005至06学年,共有721 所小学、572所中学及62 所特殊学校。比较香港与内地的学制,发现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也有许多差异。香港特区政府在2004年10月20日立法会上发表“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学制--对未来的投资”咨询文件。根据咨询文件,特区政府建议将转学制为初中3年、高中3年及大学4年制,以取代现行“3+2+2+3”学制,即7年中学课程,3年学士学位课程。这几年正处在过渡期,预计新高中制将在2008年推行,并在2011年实施4年制大学。教育负责人表示,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学制的目的是:“一切为学生。” 
香港的课程改革正处在启动阶段,课程提出廿一世纪的教育目标:让每个人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能够一生不断自学、思考、探索、创新和应变,有充分的自信,合群的精神,愿意为社会的繁荣进步、自由和民主不断努力,为国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贡献。而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课程架构等方面均有改革的策略和原则。要求老师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促进者、资讯的提供者、辅导者、评估者。为此,教育筹统局进行《基本能力评估(BCA)Basic Competency Assessment》,系统评估自2004年首先在小学三年级施行。在2005年,小学三年级和小学六年级学生均需参与评估。至2006年,系统评估将推展至中学阶段。所有小三、小六及中三级学生均需参与系统评估。有关官员介绍,香港的基础教育正处在矛盾凸现期,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在这几年推出,也导致了香港教师压力增大。香港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中小学教师每周三十节课左右。由于香港时时处处讲证据,法制观念特别强,学校的行政工作量也特别大。
董建华先生1997年施政报告中指出:“若要维持香港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我们必定要有中英兼擅的人才。我们的理想,是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能书写流畅的中文和英文,并有信心用广东话、英语和普通话与人沟通。”这也就是香港培养学生“两文三语”的能力:两文----中、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及英语。普通话的学习,正如我们内地学英语一样,存在一个缺乏语言环境的问题,所以香港人学说普通话有一定的难度。自九七年回归后,己经得到很大改善。
我们参观的香港福建中学,1998年建校,是一所政府资助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仅十亩左右,二十四个教学班,学生千名左右。学校办学宗旨十分明确:建设一所教学严格,纪律严明的学校;树立一种积极进取、充满关怀的校园文化;培养中英兼善、意志坚强、视野广阔、爱国爱港、喜爱艺术、具创意与责任感的学生。学校教师学历高,全校62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31人,博士学位的2人。学校开设的课程有中国语文、中国语文及文化、英国语文、英语运用、数学、附加数学、纯粹数学、数学与统计、中国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科学、中国历史、地理、经济与公共事务、通识教育、企业概论、会计学原理、商业、电脑、旅游与旅游业、视觉艺术、创意家居科技、音乐、体育。通过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注意到因材施教。考虑到香港的具体环境,发展个人潜能,培养创意、愉快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学校特别注意营造健康环境,创建健康校园。这所学校虽然不大,但是处处体现出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区,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较为频繁。学校在教育中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发扬优良传统。香港教师没有职称,也没有年终考核,但是大家非常敬业。福建中学的语文课本,就是由本校一位博士牵头,语文组老师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编写教材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老师是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也没有奖金。全是出于学校教学的需要。
教材的编排强烈地表现出了对中华文化的回归,仅以中一第一册语文教材为例,全书共选五十篇文章(必读十五篇),其中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成语达到十二篇;以大陆为主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共选了二十七篇,其中包括郭沫若、鲁迅、胡适、冰心、朱自清、叶圣陶、郑振铎等老一辈的文学家,也有光未然、朱光潜、魏巍、秦牧、冯骥才等当代具有影响作家的作品。这样的文章选择,在大陆现在的教材中也是非常罕见的。我想这大概表现出了,香港摆脱了英国殖民者一百多年的统治之后,对祖国强烈地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回归。在这样的教材引导下,将会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我是中国人”的强烈意识,极大地强化香港人民和祖国大陆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香港的教育与中国大陆也有许多差异,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1、法制化。由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管理、规章等十分明确。2、多元化。学校的性质多元(按经费划分有官立学校、津贴学校、私立学校)、办学团体多元、课程资源多元、教材多元。3、社会化。教育咨询组织发达,起非常大的作用,主席多是社会名流、社会人士;家长教育会普遍,家长经常参与学校工作,参加学校校董会;旧生(毕业生)参与学校工作的也比较多,有旧生会。4、均衡化。教育资源的投放如校舍、教师、经费等坚持公平均等的原则;生源均等,小学就近入学,中学可自行选择报三十几个学校,电脑排位录取;师资没有名师职称什么的,只能叫资深教师,按学历和年资排列,名校不一定比普通学校师资强;教节安排一般是一名教师兼几门课,教节均衡。5、以学生为本。处处提倡人文关怀,对学生关爱程度高。6、教育经费充足,香港人口只有七百万左右,2007年,教育经费计划570亿港元,占政府经费开支的20%左右。
在新加坡我们参加了由中侨国际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二位教师黄若瑟博士(67岁)、魏利庆博士(77岁)为我们对新加坡的社会和教育做了很好地讲座,使大家感觉到耳目一新。新加坡从1965年实现独立,到现在不过四十余年,但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加坡的面积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主要种族为华人(75、2%)、马来人(13、6)、印度人(8、8)。在新加坡这样一个毫无资源可言的岛国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是难乎其难。但是新加坡充分利用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效率地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本国的精英人才,并且特别注意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和谐共处的样板,充分地体现了新加坡人的创造性思想圆满蒙。下面仅就我们所了解的新加坡教育做一个汇报。
素以办事认真,学术成就高超而著名的新加坡,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明确提出精英教育,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世界级专家、学者。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具有灵活性的,它能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及才智。新加坡国民都可以接受至少十年的普通教育,六年小学和四或五年的中学教育。学习科目包括读写、数理、双语、体育、道德教育以及训练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科目。此后,学生可以选择报读初级学院(两年),或高级中学三年,或进修三年的理工学院课程。有意接受工艺技能训练者,则可以报读工艺教育学院课程。新加坡的许多学校和大专学府可以为学生提供包罗万象的升学选择,所有政府和政府津贴学校都遵循新加坡教育部所颁布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新加坡采用以上的学制为分流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接受最具效果,最适合他的课程。
    为有意升学的学生提供许多求学的良机,新加坡学校所栽培的杰出学生,经常在国际学术竞赛中以优异成绩夺奖而名扬四海。新加坡非常注重教育和培育人才。培育学生创作力和独立思考,并且强调双语教育的灵活教育制度。通过结合德、智、体、群、美五育及社会教育而达到培育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教育目标。此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例如运动、音乐、戏剧和艺术方面的学习发展。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级教育枢纽,并把全岛发展成为智慧岛,在国际上享有知识性和创造性活力的社会美誉。政府计划吸引10所世界顶尖大学在新加坡建立教育机构,大学或研究中心,以吸引优秀的人员来新加坡教学,学习或研究,为知识型经济提供和培养人才。
    新加坡的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提供四种不同的课程选择,以便配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度和学习倾向。中学阶段耗时四至五年,视不同课程而定。特别和快捷源流课程为期四年,而普通课程(学术或工艺)则为五年课程。快捷源流课程以及普通课程(学术)班的学生所修读的主要科目包括英文、母语、数学、体育和公民与道德教育。其他科目有科学、历史、地理、英国文学、美术与手工、设计与工艺以及家政。学生在中三有选择科目的权力。除了主要科目外,可选择的科目更多。普通课程(工艺)班的主要科目为英文、数学及电脑应用,选修科目有工艺学习(或设计工艺)、基础科学、食物与营养、时装与布料、美术与手工、以及初级办公室管理。经过四年中学教育后,特别快捷源流班学生必须参加新加坡剑桥初级普通教育证书普通水准(GCE,O水准)会考,而普通课程班学生必须参加新加坡剑桥初级普通教育证书初级水准(GCE,N水准)会考。N水准考试成绩优异的考生将可以继续升上第五年的中学课程和准备参加新加坡剑桥初级普通教育证书普通水准(GCE,O水准)的会考。
    初级学院及高级中学
    初级学院提供为期两年的大学先修班教育,而高级中学的大学先修班则是为期三年的课程。除了普通试卷和母语科目之外,学生可以从下列选修科目中另外选读最多四个科目:文学、经济、历史、地理、美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科学、高级数学及电脑。在完成这个学段后,学生必须参加新加坡剑桥高级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GCE,A水准)会考,而考试成绩将决定学生是否有资格报读本地的大学。
新加坡的学制,是从新加坡的具体环境制定出来的,使人强烈地感觉到是为新加坡的经济服务,要使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在世界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培养各方面的顶尖人才。新加坡人是实用主义的,它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高速和髙效,又采用社会主义的平等与和谐,并使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新加坡成功了。
我们参观了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创建于1919年,占地70公顷(1050亩),在土地狭小的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学校。学校是由慈善家陈嘉庚先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为华人后裔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而集资兴办。土地为陈嘉庚先生捐献。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各种热带植物遍及学校各处,水池清澈见底,各色金鱼畅游其间。到处干净整洁,使人觉得是漫步在优美的公园之中。学校设有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华侨中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 学校的哲学理念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华侨中学的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培养世界一流的政治、经济人才。新加坡第一任民选总统王鼎昌就是该校的毕业生。1979年,新加坡教育部推行英汉双语教学政策,倡导发扬中华文化与传统价值观。2002年学校开设中国文地史课程, 加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了解, 认识中国社会的变迁及新生代的处世待人之道。2005年,为提高学生学习东西文化的热忱,加强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面貌的认识,培育学贯中西的文化精英及各领域的未来领导, 学校开办双文化课程, 并颁发双文化奖学金。 双文化课程提供四年(中三至高二)的课程学习, 通过灵活多元的评鉴方式及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实地考察, 促进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与社会的深层了解, 开拓学生的视野。
学生没有会考的压力,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各科成绩中有口头表达、书写表达、专题研究和测验考试等几个部分,在平时课堂中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以及参与专题研究的能力等过程评价占了一定的比例。对于考试,学生也不必门门参加,平时成绩好的学科可以免考。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参与讨论,课余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校特别重视课题研究,不断改善实验条件,设立各科的学习和研究中心,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图书馆对学生自由开放,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专题研究室,便于学生查找资料和进行团队讨论。专题呈现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活动类课程全面展开。学生社团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如美术、书法、雕塑、陶瓷艺术,建筑设计等,在校园建筑如走廊、图书馆墙壁、钟楼大厅等很多地方都有学生作品展示。学生的体育活动开展广泛,体育活动包括体操、乒乓球、足球、篮球、垒球、棒球、网球、游泳等课程,这些课程学校提供了专门的场所。学生的文艺活动非常活跃,艺术社团有规模宏大的弦乐团、华乐团和戏剧社等。
新加坡的学校强调诚信,和我们中国大陆的素质教育要求一样,认为学生到学校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才能谈到其他方面的发展。香港和新加坡都对学生提出德、智、体、群、美的教育目标,与中国只有一字之差,他们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合作,强调“群”;而我们则出于独生子女的弱点,强调“劳”。事实上,中国在教育上,逐渐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在学生教育中越来越多地强调“群”的重要。
东南亚之行,前后共十五天,只能算是骑马观花,但是也能感觉到,虽然制度不同,环境条件各异,但各国政府普遍致力于发展经济,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香港、新加坡政府、社会高度关注教育,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一定可以使我们的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00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