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莫欺少年穷txt:考察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42:20

产业结构调整、职工群众增收

党校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考察报告      

     根据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党校的要求和安排,2011年度党委党校党支部书记班于6月22日至24日,历时3天时间,在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党校秦副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学员一共38人,前往50团东莞对口援建小城镇建设;4420连文明生态小康连队;4410连红枣园地;456连、8连文明生态小康连队;45团兵团屯垦使馆;482连、3连文明生态小康连队;48团全国文明村镇园林连;48团东辉牧业公司等地学习考察了社区建设工作、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红枣园、猪养殖培育等,重点对44农社区建设的设置模式、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红枣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参观、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亲身感受了农三师各农牧团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致富职工群众的创新理念。全体党支部班书记培训班学员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感到了压力,也对如何学习借鉴三个团场经济建设经验,做好农三师社区建设、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团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红枣园建设的主要做法:

     44是我师较早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的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该团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44团社区成立义务服务队到每家每户义诊,切实做到了“四知、四清、四知道”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第一是建立健全了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44团场党委高度重视,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五站一室”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而且44团党委投资500万元建设职工文化广场、培训中心、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第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

   45团、48团的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红枣园建设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党委重视,连队用心,职工素质高,绿化与文明同时都得到加强,枣园建设早,职工收入普偏高。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

   此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一路上,大家边听、边看、边议,感触很深,普遍感到这几个团场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职工群众积极性高,发展的规模大,速度快,势头猛,所到的4个团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师的前列。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此次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48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视程度和发展速度。到483红枣地参观时,看到遍地的红枣,几乎看不到棉花。几年来48共种植枣园近5万亩。畜牧养殖业发展也极为迅速,投资1500万元的东辉牧业公司已初具规模。当然,这与团党委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他们每年都组织连队领导到外地参观学习,把团里的农业会议开到团外先进地区,其工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农民富裕,财力增强。调查中发现,凡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地方,农民都变富了。48团副政委张洁给我们介绍,2010年,48职均纯收入38000元,人均收入13000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枣园。职工纯收入70%以上来自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变富了,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奔小康乃至更加富裕的信心。目前,48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职工群众结构调整的积极性高涨。

    (三)是发展规模大,带动作用强。2011年48团东辉牧业公司投放资金1500元搞生猪育肥养殖,可以为团场职工种植玉米增加收入,为团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四)是外向度高,收能力强。近些年来,48因地制宜,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兴办“四木王”红枣加工企业,直接与国内市场接轨,推动了创汇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经验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主要可以概括为六抓

   第一,抓龙头,着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拉动力。“四木王”、东辉牧业公司。

   第二,抓基地,夯实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有了龙头,还必须建好基地,这样才能为龙头企业均衡供应大批量的优质原料,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按照龙头企业需要什么,附近基地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原则,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企业车间式基地,订单式基地,大户、合作社连接下的规模化基地等,密切加工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靠加工企业的能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几年来,在畜牧方面,建起千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果品生产方面,建起了面积5万亩的红枣生产基地。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思路,大力组织专业化生产、规模种养。组织红枣加工厂与职工签订产销合同,并经公证机关公证,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产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对枣园和加工厂的双向约束,使双方真正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了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抓市场,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的地方,都是开拓市场比较成功的地方。实践证明,市场也是龙头,开辟好一个市场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近年来,还积极调整优化市场结构,开辟多元化市场,教育引导各龙头企业树立站在全球搞营销的观念,实行老市场新客户、老客户新市场、新客户新市场、大客户大市场,在巩固现有传统市场的同时,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齐闯,构筑多元化、多销路的营销格局。

 第四,抓科技,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农业能否再上新台阶,最终要靠科技。所考察的几个团都非常重视这一点。从种子繁育、种植,到田间管理、采收等各个环节,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农产品优质化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第五,抓中介,架起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

第六,抓服务,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加快调整。制定出台《农业银行职工小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职工担保机制,调动了职工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二)是所有经济作物种植实行“五统一”原则。

    四、对我师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关建议

    根据我师农业发展的要求,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牢牢把握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作文章,在项目带动,龙头拉动上下功夫,实施科技、市场、名牌三大战略,在抓好棉花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林果业(特别是红枣)和畜牧业,大力发展创税、创汇农业,从而达到结构品质调优,经济调活,产品适销对路,促进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外地发展来看,农副产品的加工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要积极探索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户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职工”的产业格局,积极促进龙头企业与职工签订生产和供销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职工增收、企业增效。

   (三)下大气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市场是高效农业的导向和载体,对实现农业商品性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富裕,离不开市场的带动。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大气力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农产品销售。

   (四)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农技服务网络。二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三是继续抓好农业科技攻关。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普通教育为龙头,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各级各类技术培训协调发展的农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吸纳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五)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农产品名牌。今后要重点抓好"前海"、"兵团红"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

    (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信息服务。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生产将由市场来决定。在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方面,市场需要什么,哪些能销出去,价格如何,未来的需求趋势怎样等等,这些市场信息成了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为农服务做为首要工作,认真研究,抓好落实。特别是搞好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服务,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载体,及时向农民传递各类农业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来指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

  (七)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是有风险的,各级都要建立完善农业的扶持、保护政策,调动农民调整的积极性。要研究制定职工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完善农户担保机制,方便农民贷款。
   总之,这次赴4个团场考察,先进团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的经验令人倍受鼓舞。同时也使参加考察的所有学员学到了经验、开拓了视野,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