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开片瓷器图片: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3:58:33

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概况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 王文华

  美国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关注。笔者从美国中小学的法律制定、机制创新、政府定位、考试改革、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社会活动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美国是如何培养中小学学生创新精神的。

  一、颁布新法律,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体现教育公平性

  2002年1月8日,布什总统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旨在提高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义务教育在新世纪上一个新台阶。法案突出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落伍。法案签署当天,布什总统如此评价:“对整个国家的公立教育来说,今天是一个新的世纪,一个新的时代。此时此刻,美国的学校将会踏上改革之路并会产生新的结果。”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是自?965年以来美国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改革法案,它重新定义了联邦政府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总的指导思想是:加强质量评估制度建设;让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让家长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参与权;重视办学效益和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中小学教育责任制;给孩子父母更多的选择;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阅读;提高师资质量;检查各州的学生成绩;提高移民儿童的英语水平。核心内容是建立阅读和数学统考制度、学生转学和家长参与制度,关心弱势群体,注重校园安全。该法案规定:各州必须对每一个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课方面所要达到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各州必须在2002-2003学年开始公布年度报告。各州最迟于 2005-2006学年开始对3-8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方面的统一考试,最迟于2007-2008学年对小学3-5年级、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各选一个年级进行科学课程测试。如果某校连续两年成绩低劣或被列为不安全学校或需要改进学校,学生可选择转学;缩小富人和穷人学生、白人和少数族裔学生、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学生之间的差距;保证全体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尽快达标,所有学校必须在12年内使全体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达标。
  为了全面实施《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2002年3月,联邦教育部颁布了《2002-2007年美国教育战略规划》。该规划提出六大发展目标:创新教育文化;增加阅读、数学和科学课的深度,改革学校,提高教师和校长素质,缩小差距,提高学生成绩,尤其是阅读和数学、科学课程成绩;创造安全、无毒品危害的校园环境和培养高尚的个人品德;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加强中学后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学生入学机会,提高教育机构办学效益;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创新责任体制。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和《2002-2007年美国教育战略规划》的实施,强化了学校办学的质量意识,建立了一套政府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的管理与评估监督体系。规范了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学区、学校、社区与家长之间的责任与关系,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也充分体现了美国教育法律契约意识的特色。
  几年的实践证明,尽管有些社会群体对《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持有不同看法,但总的看来,执行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以纽约州2005年5月份公布的小学4年级成绩为例,2002-2004年,学生数学成绩提高了11%;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的阅读成绩差距缩小了3%;西班牙裔、拉美裔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的阅读成绩差距缩小了5%;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差距缩小了10%;西班牙裔、拉美裔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差距缩小了10%。

   二、加大地方政府责任,联邦教育拨款与各州政府绩效挂钩

  美国联邦政府早在1994年的《改进美国学校法案》中,就对各州如何应对学术挑战、制定学生成绩标准和检测体系提出了要求。《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重申,如果各州不能按照1994年法案规定的时间完成指标,就要每年扣除25%的教育拨款预算,直到联邦政府认为其达标为止。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中规定联邦政府的拨款与地方政府对该法的执行情况挂钩。这部法案详细列出了2002-2007年每一财政年度中执行本法各项指标所需的预算经费,根据评估情况,联邦政府有权决定减少拨款或不予拨款,直至达标再拨款。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全文共有600多页,内容多达上千条,加上《2002-2007年美国教育战略规划》作为该法的实施细则,所以说它是一部庞大的法律。从它的立法模式、法律精神及立法内容可以看出,联邦政府在教育公共管理职能方面做到了依法行政。通过立法设定权限,法律条文虽然冗长,但可操作性非常强,各级政府严格按照要求去落实。此外,经费与法律规定并重,按项目模式运作,科学决策,精确核算成本,且明确了各利益群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此外,权利下移,责任与义务并重也是其一大特色,联邦政府摆脱具体事务束缚,制定严谨科学的法律条文,将调剂拨款数额作为衡量地方政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敦促的作用。

  三、改革SAT与AP考试,重新设计考试科目和内容

  在美国,涉及中学毕业升入大学的最重要的两项考试是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和AP(Advanced Placement),而这两项考试均是由非营利性组织美国大学理事会和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负责设计并实施的,以网上服务形式为主,市场化运作,按考试服务项目收取费用。
  1.SAT考试
  作为专门为美国大学录取新生提供参考的SAT考试系统,被美国各大学所认可,且每年参加此考试的考生多达200万人。
  SAT考试按照不同的考试服务项目收取不同的费用,一年举办7次,可以网上注册,网上测试,网上进行分数查询。
  2005年3月12日,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宣布对SAT考试进行改革,进一步重视数学和阅读,并加入了写作内容。考试分为推理测试和科目测试,时间为3小时45分钟,包括25分钟的作文。新SAT考试的三部分的得分为200-800分,满分为2400分。主要内容包括精读、数学和写作。其中,数学增加了一些较高深的代数题,如函数符号、几何等概念,并强调对图表化数据的解释;精读,相当于我国的语文,阅读题中增加词意解释,增加短文阅读理解篇幅;写作是新增内容。
  2.AP考试
  AP(大学先修课程,相当于国内大学预科课程)考试每次收费83美元,一般每年5月上旬举办,时间为两周。考试科目涉及美国政府与政治、计算机科学、统计、比较政治、微积分、语言文学、历史、生物、环境科学、物理、经济、化学等。
  2006年5月2日,美国大学理事会发布新闻公告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向该理事会拨款180万美元,重新设计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环境科学课程。
  大学理事会指出,重新设计AP科学课程计划的长远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在科学领域里的“识字率”,消除科学盲,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设计新的课程时,将会采用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让学生更有能力在学习复杂深奥的内容时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迷失方向,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如何运用科学的证据来进行推理。
  重新设计AP科学课程计划已于2006年夏天开始,生物、化学、物理、环境科学4门AP课程,各自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开展工作。所有课程修改计划预计将于2007年12月完成,2009年秋季开始实施。

  四、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强调阅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政府的导向作用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及非营利机构在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美国的学校和学生没有特别大的压力,这为培养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了条件。
  美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都是很开放的,没有固定的座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近,班级规模很小,十分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在小学阶段,学校对学生的最主要要求不是要学多少基础知识,而是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以笔者的孩子所在学校纽约市51公立小学为例,1—3年级没有固定教材,没有课本,教室里摆放着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老师已按简易程度编写了字母)、可供孩子们阅读的各种书籍,孩子们每天根据年龄和阅读能力选择不同程度的书籍阅读。老师每天会让孩子带书回家阅读,并要求他们用简单的字母、单词、句子写读后感。在教室里,孩子们可以随意席地而坐,老师与孩子们一样也坐在小凳子上或坐在地上,给孩子们讲书中故事和进行人物解说。
  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即使在一个年级中的不同班级里也会有不同的作业,不同的教学内容,很少有教条、呆板,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教师们在课堂上也会尽力表现其幽默风趣,他们的神态仪表都非常有个性,教学方式也丰富多彩。
  美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们十分注重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因为他们认为师生间的问与答是创新教育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学生们听到最多的是鼓励,而学校的管理人员,上至校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对孩子们表现出非常热情的态度。
  在接送孩子的时候,笔者留心观察了各年级的教室,大都“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教室最漂亮,墙上贴着图画的字母表、数字、地图、学生绘画等,窗台上摆有学生们自己种植的花草。教室看起来很乱,但这种花花绿绿的环境,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的。

  五、课程设置内容丰富,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内容丰富多彩。其内容比较重视让学生学习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特别注重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内容。
  小学和初中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的课程,包括英语的读写和理解,数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环境保护、理科的基础知识以及音乐、美术和体育等。
  高中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必修课由学区或州教育部门规定,其内容很多,但因校而异;选修课则根据学校的特色与学生的兴趣而定。
  以纽约市高中为例,必修课的重点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含生物、地球及太空、化学、物理等)、社会科学(合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外语;选修课多达几十种,如音乐、美术、表演、摄影、服装设计、电脑应用、乐器、汽车修理、军事、烹调等,这些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此外,还有社区服务课,鼓励学生做义工,为社区服务,不算学分,但必须学习,这种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与服务精神。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真正懂得了如何“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并且,美国不少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在招生时除了看学生的SAT成绩外,还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招生时,学生除了提供SAT成绩,还要提供高中成绩单、教师或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信、社区服务活动、学术经历等,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是因为高校招生方式的这种导向作用,美国中小学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孩子们才可以这么轻松地在学习中进行创造。
  此外,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鼓励家长培养孩子早期阅读习惯,正如现任布什总统夫人劳拉所说:”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可能早地为孩子读书,阅读是使孩子们适应学校生活的最佳途径。当孩子们喜欢了读书,他就喜欢了学习。”阅读会使孩子渴望学校生活,对知识产生兴趣。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加上教师因势利导的提问,会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提高教师质量,汪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

  《2002—2007年美国教育战略规划》的六大目标之一是要通过高中改革,提高教师和校长素质,实施“阅读第一”的计划,加大数学和科学学习的深度,改变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措施缩小学生成绩的差距。
  以纽约市为例,为贯彻落实联邦政府教育新政策要求,2004年实施了《儿童第一》(Children First)的教育改革新举措,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为所有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提供资源支持,争取做到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校长、教师和职员的工作成果要以学生的最终成绩来衡量。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阅读、写作和数学课程的新教学方法;建立一套新的家庭服务体系,使学校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同时给予家长们必要的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各学校校长要经过领导能力学院培训后再上岗等。
  其中,新教学方法包括三部分:第一,精心选择课程,为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每一所学校都要从幼儿园到9年级建立教师图书馆;第三,提高师资水平,为教师提供进修和接受培训的机会。
  新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学会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新的教学方法具体要求包括:幼儿园至小学3年级每天90分钟的阅读,3年级学生附加20—45分钟的基础语音训练;4—8年级保证每天90分钟的阅读;2年级的学生每天要保证1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数学,3-8年级每天要有了5分钟的时间学习数学。
  通过笔者观察,美国小学实行一种“实物教学法”,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孩子们认识数字时,老师会给他们制作一些数字卡片,带回家中,每天复习。学习两位数加减时,不是简单地得出结果,而是必须写出计算过程,并用图形表示。在学习几何图形时,老师会提供一些材料,由孩子们自己拼凑,老师再讲解。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具体的操作之中,极大地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此外,学校的考试与教材并无直接关系,大多数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鼓励家长参与,保障家长知情权,为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权

  美国联邦教育部现任部长斯佩林斯在谈到《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时,强调这部法规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学校出现在政府公布的需要改进的学校名单中时,家长有权要求孩子转学或接受免费的补课;二是家长认为学校不安全时也可以转学,政府支持新建更多的特殊学校,并为那些在家中为孩子补习的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三是要求州和学区必须公开学校发展相关信息,为家长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这方面,纽约市实行《儿童第一》的教育改革措施后,表现得比较明显,它建立了一套新的家庭服务体系,使学校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给予家长们必要的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每所学校设有一位家长协调员,他向校长负责,专职负责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参与家长教育孩子、向学校介绍教育项目、为家长提供辅导的方法,解决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

  八、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开拓视野,积极发挥社区优势,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在美国,社区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里一般都设有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航空馆、公园、体育馆等公共设施,这些场所对中小学生基本上是免费开放的,可供学生参观、学习,还可供他们上课及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在这里他们能增长见识,掌握课内外知识,增加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开拓视野,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而高科技、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博物馆更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笔者的孩子所在学校为例,孩子们隔三差五就被安排外出参观考察,考察内容五花八门,包括自由市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市政府、警察局、消防局、历史建筑等,并且每次都会选择不同的家长陪同。
  此外,如果家长出国或到外地去旅行,并要带上孩子时,学校并不认为这样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如笔者曾利用春节假期带孩子到佛罗里达旅行,而美国学校此时是不放假的,向学校请假时,学校积极支持孩子一同前往,并且教师希望孩子能在回来时为班里其他孩子讲解旅游的收获和心得。
  总之,美国中小学的创新教育涉及面广,非常复杂。政府的导向作用,非营利组织的积极参与,适合个性发展的学校环境,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完善的社区服务,都为实施创新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确立的“大教育”观念,政府、非营利组织、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构筑了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