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直飞法兰克福:解析大学生基层就业三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02:15

解析大学生基层就业三误区


俗话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可即使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仍有些大学生抱定不去基层,宁可啃老,宁可校漂,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提到基层就业就退避三舍呢?而基层的真实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一场金融危机冲击了大学生就业市场,让更多的大学生不得不将就业目标指向了基层,抱有退而求其次心理的他们又将面对什么呢?本期我们试图从三个就业误区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

 

误区一:第一次就业重要的是工资待遇    固有的就业观念,让很多大学生在基层就业门口止步不前。当身边很多人选择把利益看成第一位,就业目标锁定在金钱上,其他人的思想也就会转向开始攀比。    “谁的起始工资高啦,谁的福利待遇好啦……而对于要重视平台的理念,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毕竟不能变成短期利益。你想,同一个大学毕业,或者同一个中学毕业,感觉自己工作和别人的待遇差距很大,心理当然会不平衡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小侯给记者一一介绍了自己的同学目前都和哪个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她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抱有随波逐流的想法。她认为,当去基层就业形成一种稳固的社会风气了,社会上的很多资源就会实现平衡了。    当然对于一些不发达的小城市,留不住人才导致了发展落后,而发展落后也制约了人才的引进。这似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很多大学生认为在落后的基层就业是讲求关系的,相对并不公平。湖北大学的晓晓就说自己虽然很爱家乡,可他真正想为家乡做点什么贡献时,却发现小地方仍然关系重重,感觉自己根本使不上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落后。


误区二:去基层就是去吃苦,是自讨苦吃

    中央民族大学的丹璐也谈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是80后,这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同学们从小没有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累,所以去基层怕吃苦,这是肯定的。”

    同时对于不同境况的同学,拒绝基层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对于农村的孩子,他们想通过上大学这条捷径,改变原有的父辈人的生活状态,而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穷乡僻壤,所以虽然他们有扎根基层的优势,但是有些人不愿意回到基层。

    而城市的孩子们,他们早已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到基层、到农村不能融入其中,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不适应,他们内心深处以及家长都不愿意他们离开城市生活。而提到基层,给人的感觉就是挺落后的。

    其实对于大学生就业,基层除了涵盖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包括西部或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或者是基层的岗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章琪琦说:“很多人不愿意去当然是因为工资。现在社会竞争压力那么大,基层就业意味着低工资,低工资,如何买房子、如何娶媳妇呢?还有就是现在大学生普遍想要一劳永逸,毕竟我们花了父母太多的血汗钱,用来完成我们将近二十年的学业,总想着一下子取得回报。”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可以说部分大学生太急功近利了,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

误区三:去基层,只要想去就能去

   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表示现今很想去基层就业,可是去不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徐万佳解释道:“很多人想去基层就业是就业形势逼的,也可以说是迫于无奈,虽然基层的条件比较差,但是大家都争着去,这当然归于国家政策鼓励。但去不了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一些名额上有限制。比如村官,现在很多人挤破头也进不去。”更何况,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基层就业,缺乏这方面的情况了解,资源不丰富。因为现在就业严峻的现实,而将基层就业作为备选选项,并认为轻易可去基层也是大学生的认识误区。

    已经毕业的秦明礼表示他很愿意去基层服务,但是自己没有机会。就说志愿者的支援项目,他虽然报名了,可是,由于没有他这专业的需求,所以去不了。

  由此可见,一些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限制因素除了来自自身的理念,还有外部的一些客观形势。而去不了基层就业,是由于家人阻挠的大学生,也在采访中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说说口号很多人都愿意说,可是具体落实到自己家的孩子要到偏远地方就业,有的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一些家长就站到自己的立场加以反对。小张说道:“我妈妈说了,她同事的孩子都在海外留学,或是在外企挣大钱,她可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偏远的工厂当普通工人。”

对 策

    基层单位:这里的发展空间很大    针对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思想误区,基层方面也有自己的声音,很多单位想让大学生充分调查了解再做决定。    记者采访了山东煤矿集团安全培训中心的李校长,她谈到基层的办公条件、工资待遇是不高,但是在基层就业大学生也有很多优势。“和大企业相比,基层的人才并不是很多,这样出人头地相对比较容易。大学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选择基层,这里进步快、上升空间最大。”    与很多大学生想象的并不一样,在这个社会只有自身有才能,才能上升得快,关系并不能限制这些。李校长介绍,现在学校实施竞聘上岗,提拔了一批大学生。由于他们有基层经验,同时具备理论常识,这样能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安全培训中心,可以说大学生是主力军,无论是教学、多媒体制作、理论教科书等流程,大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而单位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他们的职称提得特别快,毕业没几年已经有一些是高级教师了。”    而广东省民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人才缺乏也一直是个问题,这影响到民企的升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的人才技术更新与产业升级、行业创新不相适应,民营高科技企业人才知识培训也与技术更新不同步。上述情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民营企业更加突出。    无论是农村,还是西部或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基层的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都是很大的,可以说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就是基层。基层正在盼人才,大学生就业应该将眼光放远些。


就业指导:期望值与满意度相关

    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自己的就业思路,降低预期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业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就业岗位“好不好”,而不是“有没有”。只要降低“高薪、白领、大城市”的心理预期,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能基本满足。

  江西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李江明副主任说:“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需悲观,实践证明,只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规划,期望值不要太高,大部分毕业生还是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的,与社会人才相比,高校毕业生高学历、高智商、高能力的优势还是比较显著的。”

  很多高校老师也表示: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不是没有岗位,关键看就什么业。如果摆正心态,愿从一线做起,就业就不会困难。具有高附加值人力资本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