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张小凡师傅是谁:官员为何不重视地下排水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3:03

官员为何不重视地下排水工程?

作者:刘春龙

当你确保在真正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你的所作所在才能代表你的素质。如果用这条标准来鉴定那些整日混迹于聚光灯下的官员,又有几个真正有素质的。

北京昨日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自然降雨,让整个北京一片汪洋,大雨导致多条环路及主干道积水拥堵,部分环路断路,地铁1号线、13号线、亦庄线等线路部分区段停运。新京报报记者金煜沿南三环万芳桥向西南三环方向行走,途中几乎通过的每一个路口和立交桥,都要涉水而行,积水最深处可漫至大腿。玉泉营桥至万柳桥辅路两侧,随处可见倒地的树木、电杆和工地围挡。西南三环的铁路桥下,3米左右深的积水中,一辆300路公交车几乎被淹没,只可见车顶。

这就是我们整天歌舞升平下的城市排水工程?这就是我们一个泱泱大国首都的排水工程?为什么大雨过后的现实和营造的舆论环境会南辕北辙?官方的解释是地势因素致城西易积水。这个解释实在太有嫁祸自然的嫌疑,难得把责任推给客观环境,自己就真没有责任了?

当年河南省林县也是因地势因素极度干旱缺水,林县当时流传着“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的民谣,足见“地势因素”给林县制造的灾难之聚。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几乎用徒手修建“引漳入林”工程,于1969年7月竣工,花了九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如果拿现在的北京和当时的林县比,从“地势因素”、人力、财力等各方面,林县绝对无法和北京同日而语吧,但为什么他们在40年前能建成被称为奇迹的红旗渠,北京今天却建不成一座地下排水系统像样的“红旗渠”?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年的林县人民,是出于活命的本能,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修建他们的救命渠。他们是全心全意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的生命服务,当然会把事情办好。而我们现在的官员虽然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调,其实很多本质上是“全心全意为自己的乌纱帽服务”,只要有利于乌纱帽升迁的,就会“全心全意”去干,比如说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维稳工程,哪个干的不漂亮风光。而至于像排水系统这种埋在地下的工程项目,干的好坏,大家都看不到,在大家都看不到的事情上,贴再多的金,花再多的心思都等于白干。如果记者经常把摄像机架在下水道直播,上级单位把下水道工作的优劣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若再遇到几次百年不遇的大雨,境况可能就会别有洞天。

我们经常看的欧美电影里,特工或犯罪分子的不少镜头都会在下水道里开展,几个人并排走在下水道里,不管是为了逃命,还是为了追凶,人家的下水道宽敞得令人瞠目。如果再深究一下,那些下水道大多是100年前,甚至200年前修建的。一次性投入,让后代子孙受益,世代发挥着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再看看我们的下水道。莫说钻人,一头猪如果不幸跑到了下水道,结局都恐怕会很悲惨。我们的下水道狭小不用说,施工质量也难有保障。于是,三天两头挖开修,疏通堵塞。下水道每修一次,GDP就增长一次,而财富却在悄无声息中被损耗,当然,城市的运行效率也大大降低。西方国家修下水道,一劳永逸,此后虽然再也不能在拉动GDP增长方面做贡献,却在悄无声息中,节约着巨额财富,提升着城市的运行效率,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要想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好,不光地上的面子工程要向人家学习,地下的“非面子工程”更要向人家学习。看唐师曾先生在微博中写道,洋人创“名牌”,国人不学“名牌”的用料、版型、做工,而是鸡贼走捷径,只剽商标。山寨的文明说法叫中国特色。我建议,中国特色要想不和山寨划等号,先从城市地下排水工作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