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察巡街:为何官员“爱”自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00:59

官员频频自杀背后玄机重重

袁卫亮生前曾任铁岭市常务副市长
官方处理官员自杀的杀手锏是“快、狠、准”

不难发现,同类的几起官员“自杀”案件中,官方的处理方式均是“快、狠、准”——

“快”即在官员死后的几十个小时里,侦查、破案、发布、尸体火化,一气呵成;“狠”即封锁几乎所有消息渠道,宣传部等政府部门统一口径,除了新闻通稿,不露一字,对官员评价,一般是千篇一律的“工作认真、为人和善”等褒义词;“准”即做好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将媒体与家属的接触“扼杀”在摇篮之中。由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官员亲属一般会“自觉接受”关于“自杀”的结论,尽管心存疑虑。

作为官场中的人物,官员的命运早已不属于自己,在复杂多变的中国当代,他们的喜怒哀乐早已贴上标签,和扭曲的现实、变态的价值观撕咬、交结在一起。他们的死亡更是如此,“自杀”的判定,意味着快刀斩乱麻,迅速终结当地政府的巨大压力,重新洗牌当地的政局。…【详细】

直接结果:真相扑朔迷离,老百姓云里雾里

就拿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社前主任袁卫亮溺水一事来说,存在多处疑点——

其尸体在水中被发现,不等于他必然是跳河身亡,还可能是被人推到河里的,也可能是被杀后抛尸河中。究竟死于何因,需要进行尸检,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死因。一个厅级官员,死前没有什么反常征兆,也没有发现其患抑郁症的表征,死后被单位授予死于抑郁症的名义,这分明是拿抑郁症当遮羞布,给自己找台阶,避免更多黑幕浮出水面。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社通报称袁卫亮系溺水死亡,而沈阳警方称综合尸体检验和调查结果,确认袁卫亮因精神抑郁导致溺水自杀死亡。溺水死亡与自杀死亡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溺水是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或熟悉水性而遇到意外的情况,比如手足抽筋等,是无意中造成的。而自杀是一种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详细】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理由就可以将事件背后的“秘密”一笔勾销,而“生前病情不为组织与同事掌握”,又将“组织”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而“自杀原因”越来越“同质化”

近年来,官员自杀的新闻频频出现,有关方面多给出“抑郁症”的理由。民间有说法云:自杀官员多抑郁,上访群众都神经。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些人最乐于接受的结论就是“自杀”,因为这一结论最省事。有了这个结论,案子就可以结了,不会再涉及其他人。而如果是他杀甚至谋杀,就不仅成了重大刑事案件,而且可能引发官场“地震”,这显然是当地一些人最不愿看到的。太多的事例证明,一旦盖上“自杀”的鉴定大章,也就意味着,不会有任何人为此惹上麻烦,甚至获罪,除了死者——用沉默在表示此刻情绪稳定。…【详细】

因此,在现实语境下,官员想不自杀都难

官员自杀压力源于官场潜规则。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龙立荣长期关注职场精英心理健康,他分析官员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官场人际关系微妙而复杂,官员晋升压力很大;二是责任政府之下,官员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受腐败的牵连。《人民论坛》杂志曾对全国各地100多名官员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详细】

中国官员为何愿意选择自杀而不愿意接受审判

11刀自杀结论曾被斥为侮辱公众智商
这是典型的官场畸形心态在作祟

老百姓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人不到万不得已走投无路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对自己下毒手?难道官员患病(许多还不是绝症)就只有自杀一条路?按照最普通的想法,“不能工作了”那就干脆辞职看病或静养。无官一身轻嘛。而且工资福利一分不少。对老百姓来说,放着阳关大道不走偏偏自杀,到底怎么啦?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现在却成了许多官员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最近几年因患抑郁症或其他病症自杀的官员很多,但这其中却没有一人因病主动申请辞职,到底都中了什么魔?

很多官员早已习惯了在权力和福利中生活,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一旦权力旁落,就会坐卧不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社会上有一种“传统观点”,即使官员生病在家不上班拿工资也会被视为正常,而一旦辞职了就有“问题”了,正是因为这样,才酿成了一种官场畸形心态——情愿自杀不愿让权。…【详细】

表面上看是丢卒保车,避免“全军覆没”

“一个官员死了,一死了之,怎么进一步追究家人、亲友等人责任呢?没法追!”竹立家说,不少人会将有些官员自杀与腐败被查联系起来,但终究无法考证,因为人死了,主要线索断了,从法律上来讲,所有责任也就都免除了。有些官员相互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利益联盟,大官保小官,小官保老板,盘根错节。当这个利益链中某个官员出了问题,眼看即将“全军覆没”,有人就会牺牲“小我”,丢卒保车。所以有民谚云:“砍头不要紧,只要金钱真,牺牲我一个,幸福几代人”,指的就是家长冒受惩危险去贪污腐败,子孙们想方设法将财产转移出去,到他国享受幸福生活这一“资本外逃”的社会现实。…【详细】

而在一切都已内部定局的背景下,自杀比公开审判自然“节约”成本

中国当前的官员非正常死亡后,下述后事处理方法已经是常见的,而且已经十多年一贯制了:

1、媒体都报导为抑郁症,因为这个理由各方都比较好接受,逝者也希望各方这样去理解;

2、民间一概解读为贪腐,已经无须另外解释,潜台词比官方报道更让人作为结论相信,已经没有人相信官方的公开报道;

3、每一次事件都会进一步挑起民众的更大的仇官心理,导致更大的失望,吊起更大的胃口:希望有更大的官自杀,被捕;

4、侦查者、民间舆情,都认为这是逝者为保护利益链和家人的一种方式,牺牲自己保全了别人,甚至是别的贪官;

5、“一死否百善”,一死,这个人就是完全坏的,一无可取的。“自绝于人民”的文革式结论,现在是完全继承的。选择这种死亡,往往就是否定了自己的一生;

6、这种死亡,在当前中国往往结束一切原因的追查,事件真相往往永远进入历史的黑洞;

7、大量这样的事件出现,让官场更加互相冷漠和自利。他们知道从政是残酷的,是现世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人一走茶就凉的。所谓的一年一月的政声的积累,都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官员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看眼前政绩,越来越看短平快提拨,越来越短期行为。我走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8、在这样的反腐败模式下,所有官员都是胆小鬼,不敢负责和独立承担责任的。

越是了解中国司法内幕的人,越会选择自杀来一了百了,可以避免侦查中的被折磨和屈辱,避免害了家人,避免害了亲属,避免害了朋友(中国受贿案抓证人几乎已经是百分之百),同时还可以包住赃款,保住其他的贪腐同僚和上级,为自己的家属求得一个将来的相对较好的生存环境。…【详细】

拿什么来狙击官员自杀,使其不愿自杀、不敢自杀

有必要在官场进行精神普查
只有公开真相,民众才不会感情用事

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助理处长张之琛跳楼自杀,很多媒体从临床心理学方面解释了原因。同样是官员自杀,为什么关注点不一样?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肖滨认为说,香港对官员行为的制度安排更为严密,官员的腐败机会很少;此外,香港官员的收入较高,腐败欲望较低。在此背景下,官员自杀更多的是因为个人问题。而在内地,腐败没有完全遏制住,不少官员自杀就是因为腐败,这让公众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详细】

官员的具体死因不能大白天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诡异问题。能不能有“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勇气,这都考验着执政者的政治智慧。正视官员的自杀,追问一个个生命凋落的缘由,不仅是对普通生命的尊重,更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从长远来讲,我们更要反思,现有的政治环境与官场体制为何能让一个个官员拥有“从容”赴死的决心?

而给竞争中的“落败者”以上升的空间,也是现实路径

求生是人的本能,没人愿意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官员首先是人,对生向往对死畏惧,是人的本能反应。导致一个人寻短见,必定有更深层的原因。在根本上,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追求更为公正的法治环境,需要公权力的更为透明。当权力被有效约束,则腐败行为必会大大减少,利益诱惑大大减少——这将是对官员的爱护,也是缓解少数人内心焦虑的主要办法。同时,也需要追求建立一个更为开放与包容的社会,探索完善官员“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制度,使得一些在竞争中“落败者”有其他的发展通道。当然,改良官场文化,倡导新时代公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详细】

清清白白地做官,就不会无缘无故地“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