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忍法帖隐藏人物:生本教育 做足功夫去上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45:06

——浅谈对语文生本课的备课认识

广东顺德南江中学   黄晓临许多听过我上语文生本课的老师,可能对我的课堂教学有这样一个认识,主要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讨论交流,我只是在旁边做点儿点评或指导,感觉到我这个老师在一节课中似乎没有做什么事情。于是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我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一定是不怎么下功夫去备课,因为一堂课都是学生在讲,看来上生本课老师是不需要备课的,这样上课老师多省事,多轻松啊。其实对我的上课大家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上课方式的确使我和我的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交流,但这并不表示我没有备课,我课前什么功夫都没有做。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生本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做足功夫,要求学生准备许多的资料,甚至上网去查阅资料,我自己一样要做这样的功夫,而且比学生做得还要更充分,甚至有时为了一堂课的准备我得思考很久。下面我就以我去重庆天宝实验学校上的《绿色蝈蝈》为例,来讲讲我是怎样去备生本课的。记得是11月11日中午一点半左右,我收到重庆天宝实验学校江校长给我发来的信息,告诉我11月13日早上第一节上《绿色蝈蝈》这课。当我接到这个信息后,我第一时间赶紧找到七年级(上)的课本,我首先把这篇课文看了一遍。这是篇说明文,对初一的学生该这样去上,该怎样让他们对这篇说明文产生兴趣,该怎样让他们适应我的教学方式,该怎样让这些从为见过面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如同我现在的学生那样畅所欲言地来交流自己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呢?这些问题我必须考虑应对的策略。最关键的是这篇说明文该从哪些角度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引读,从一篇课文的阅读中走出来,走向更广泛的大阅读。对此,我必须做足功夫,如果我的功夫没有做足,我的思维不开阔,那我的这堂课注定是失败的。于是,在思考了上述的种种问题后,我首要的工作便是做足功夫。我把《绿色蝈蝈》这篇课文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我在我的书上做了批注,把我所想到的和我所感悟到的内容都写在了书上,比如对蝈蝈的叫声的那段内容,文中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现了蝈蝈叫声的柔和、美妙,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我由此想到自己小时侯虐待蝈蝈的行为,想到了我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蝈蝈的叫声》,于是上网查阅,把文章中作者的感悟抄在书上(作者的感悟是:“蝈蝈本应在田野里、草丛中自由快乐的鸣叫,可我们非得捉住它,据为己有。如果我们能听懂蝈蝈那最后的悲鸣,我一定会将它放归大自然。人与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是一样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要平等有尊严地在大自然中生活,无论是人还是其它生灵,我不愿失去自由,如果没有了自由,宁可去死。”)我顺便又查找了许多有关蝈蝈叫声的文章、诗歌等,于是我准备的资料充分了许多,如有魏巍的诗歌《蝈蝈,请喊起他们吧》,有古诗《湖畔静坐》(轻舟醉卧湖畔声,荷笠巧手抚莲蓬。笑问妩媚最展,最喜一片蝈蝈),有外国诗《蝈蝈与蛐蛐》。再如,文中写到“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这都是“因为贪婪”造成的;“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对这些语言的理解可以拓展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谈到哪些方面,会出现什么情况,会不会为此展开辩论。对这些,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得预设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种种的情况。我得考虑到需要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于是我想到了相关的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我把我所想到的也写在了书上。总之,在不断的反复的阅读与思考中,我对文本的理解思路越来越广,思维越来越开阔,我想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我想表达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无论到时候学生上课会不会想这么多,讨论交流这么多,只有我的功夫首先做足了,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我这么认为。至于这堂课的教学流程是怎样的,我脑子中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可是,很快的,我就想到师本教学的方式会怎样处理这篇文章的教学呢?是否与我的差不多呢?于是我又上网查找,果然不出我所料,但很快我就发现生本教学方式与这些网上所看到的师本教学流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引读”,而我的教学中最能够体现生本教学特色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了。那我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的问题该怎样去设计,平时我的学生因为已经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我的问题设计基本就是“文中哪句话或哪段内容你认为写得好,为什么?”或者“文中哪句话或哪段内容能够引起你的思考,为什么?”我的学生是经过培训的,他们知道该怎样去做。可是重庆天宝实验学校的学生我这么设计问题,他们会不会只是停留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会不会从文本中跳出来?我的问题的设计要改变,要让他们能够理解我的意图。该怎么说好呢?为此,我11月12日一个早上和中午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当11月12日下午见到学生,我给他们布置前置性作业、讲要求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该怎么设计问题了,因为启发这些学生该怎样完成前置性作业时,我说:“你们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开阔,要由蝈蝈想很多,比如想到其他昆虫,想到我们自己等等。”此时,困扰我的问题解决了,我决定这样设计问题:“文中哪句话或哪段内容能够引起你的兴趣,为什么?由此你还会想到什么呢?”我的课上得是否成功,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究竟是怎样的程度,我的教学要适应他们的基础水平,适应他们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一同去的几个老师的共同的看法。因为生本的教学是“以学定教”,我不能把我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我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与理解,我得尊重学生,我得做到“低入高出”。我在布置完前置性作业的时候,了解到学生平时在学习中有做批注的习惯,平时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这些了解,使我做到了对学生心中有点底了。当上课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功夫也做足了,所以学生显得非常积极,非常主动。学生毕竟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在“引读”方面主要是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例如第四自然段写到:“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有的学生能够就“麻烦”谈到自己的成长给父母带来的麻烦,由此自己又理解了父母;有的学生从养小动物的态度谈起;有的学生从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谈起。虽然学生的引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基本都预设到了,即我充分考虑了学生可能会从什么角度去引读的问题。课虽然是非常顺利而且很成功地上完了,但我的备课并没有真正结束,我还在继续补充着对理解这篇文章、对引读有价值的材料。因为在课堂上有一个学生用“天籁之音”来形容夏夜中蝈蝈的叫声,这个比喻我是没有想到的,学生启发了我,我课后把它记在了书上。正巧,当天晚上看电视,讲一个养蝎子的人的故事,其中说到蝎子当没有什么吃的东西的时候也会“同类相食”,这又让我多了一个材料。我在平时的生本教学中就是这样去备课的,始终树立一个思想观念——要做足与做好功夫,其中包括的有自己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要去查阅大量的资料,要有自己的思想,要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考虑这堂课我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这备课不仅要课前备好,而且课后还有去补充与完善有价值的内容,去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至此我对“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比之下自己才做了多少啊。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我们上生本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就从老老实实做足功夫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