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遇传说未删减txt: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0:3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二)

第二部分  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11月26号上午  地点:东山合群大厦10楼会议厅


  一个上午都是郭思乐教授在作讲座。演讲都很精彩,其中让我特别有共鸣就是郭教授提出的疑问:教育本身是"为教师设计"还是"为学生设计"?诚然,现行教育体制是一教师的好教而运行的,其中包括:课程的设计、课堂的组织、甚至上课的语言动作,以及日常的继续教育,等级评定无一不以教师为教学最大的资源展开的。我们一直认为,只要把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了,学生素质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了。对于这个观点,我一直以来都很赞同。郭教授并不这样认为,他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为此他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经验和如何加诸于学生。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听了这些,我体会到郭教授提出"生本"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一上午的讲座,让我对"生本"理念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但作为一个从现行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教育工作者。骨子内还是现行教育制度的坚定支持者。虽然参加教育工作后,对现行教育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确实知道现行教育制度需要改革。但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这种颠覆传统教育体系的变革是不能一下子接受的。虽然郭教授的讲座很精彩,其中亦不乏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一些不足提出疑问。但要我相信"生本"理念是可行的,还需要大量的正面实例和成绩去支持它。为此,听课、评课是最好的证明。我带着自己第二个希冀在当天下午去华阳小学去听开展了生本教育四年的"生本"班上课。
11月26号下午 地点:华阳小学电教厅
    第一节听的是语文课,课文题目是《五美元》。课文大意是:一个美国的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终于积攒了五美元。他想用这五美元去投标会上竟投一辆自己梦想的脚踏车,但这辆脚踏车的价值是35美元,而仅有五美元的小男孩为了得到这辆脚踏车,始终坚持举着他的小手,高喊着一个唯一不变的价格——五美元(这是他能出的最高的价钱了)。到了最后,投标会上所有人都不举手投标了,小男孩终于以五美元的价钱买到了这辆脚踏车。课文很简单,但蕴涵着光辉的人生哲理。如何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人生的哲理是本文的要点所在。小学生们先自学课文,并就所学的课本内容和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讨论各自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都能自然的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去,并没有老师刻意组织的痕迹。)看来这已经推行了四年生本教学的班级已经对这种学习形式习以为常了。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头,令我惊喜的还在后头。大概7、8分钟的自学和讨论后,老师开始组织学生发表各自阅读本文的体会。(这时我想:只有那么几分钟学习时间,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能有什么体会?)学生的回答让我立即推翻了我原有的看法,大概十分钟的发表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至少有十二、三位学生从五、六角度阐述了各人不同的见解。让我惊诧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全体小学生的表现欲望都非常强烈的,每个人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都希望老师都能给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明显有别于以前一些事先设计好的公开课,为了场面的光鲜,老师事先约定,学生们会不会都举手的虚假场面.)第二点就是:每位被点到发表见解的学生在发表过程中给人以更大的惊喜,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都很强,词汇量很丰富。(这都需要建立在大量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上)
更关键的是本篇课文蕴涵的精髓所在——小男孩的坚持和真诚,以及其他竟投者的爱心。都已在短短的几分钟讨论学习中被绝大部分学生感悟到了。并且还能深化课文内容,升华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其中某些观点是以我的水平都不会想到的。只是这么开头的几分钟时间,我开始隐隐感到"生本"的不简单。
  发表完学习见解后,老师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发表一下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见解。有了之前的热烈参与的课堂表现在前。我下来更注重看的是小学生们是不是只能够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还是真的能对身边的人和事中找到于本文中体现人性光辉的一面呢?大概在十分钟的发表过程中,站起来讲话的十来位同学都能结合身边的人(大多是身边的同学)日常的行为表现发表见解,看得出来他们讲述身边的各种良行时都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有一位小个子男孩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位男孩在众多同学赞美身边同学后并没有自己份以后。终于别憋不住了,抢了麦克风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动人事迹"。说他自己总是不辞劳苦的帮忙抬课间餐,又帮别的同学打扫卫生等等各种"事迹"。他的举动让全体听课的老师都会心的笑了。在笑声过后,我又有了一种新的体会:本来"谦虚"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深植入骨的美德,就算自己多有本事都不应该自称自赞。外国人的不谦虚总让我们感到外国人有几分自大。但是在今天,在生本班上,这个小学生的不谦虚让我感受到这四年的生本教育更能发挥小孩子的个性,正是这个小男孩的天真、率性让我体会到这一点。另外,这十多个小学生发自内心的互相赞美,让我感受到这个生本班的友爱氛围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交流。而倡导这种友爱团结的氛围不正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德育教育努力的目标吗?
  剩下的时间,老师组织第三个教学环节——结合课文联系实际,收集资料(新闻、国际时事等)让学生们展示给别的同学看,并说明你收集这些资料的理由。有了上两个环节的铺垫,我有理由相信这帮小学生能在这个环节有出色的表现。果不其然,七、八个的同学们展示的资料都很好:有"抗洪救灾"中的动人事迹,有"9.11"事件中危难中互相扶持的事迹等等不一而足。这次让我惊喜的不再是他们流利的语言表达,以及独到的见解,而是他们强大的收集资料能力。一个班四十几位同学,我绝对相信有四十几份不尽相同的资料。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我看里,他们这个年纪回家以后只能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做做作业,再就是看看动画片。看新闻乃至收集新闻资料并整理,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能做到的事情。可能是我认识落后吧。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这帮小学生通过"生本"教育具备了传统教育没有的能力——至少在看新闻和收集资料的方面。
  一节语文课令我对生本教育理念有了要深入了解的强烈要求。在看完语文方面的展示后,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当然更想看看生本教育在理科方面的具体运用和收到的效果。带着这个想法我听了第二节课,这是一节数学课。
  数学课一开始就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位小女生拿着麦克风蹦到台前讲到"一分钟小喇叭,现在广播"。然后用一分钟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了一段文章。文章的大意是鼓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具体内容在此就不复述了)。"怎么,数学课读起文章来了。"我自言自语,回头一想: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期待着滋润和荡涤,如果每天能听到一段美文的话,这何尝不是一种吸收养分的方式呢?每天就这么一分钟,日积月累下来作用是不可小藐的。
  数学课的整个过程和语文课很相似,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我只讲一下数学课上的亮点。固定学习小组形式在数学课上作用巨大。为什么这样说呢?本次数学课上的几个环节:分别是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上台发表学习后体会并接受别的小组的质疑,还有就是小组间的计算竞赛三个环节。整节课的所有教学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首先在第一环节中,每位同学通过小组学习、讨论,有一个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小组学习能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是老师,而是自己的同学,同学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会更敢于去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另外,在第二个环节中,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表学习见解和接受别的小组质疑的过程中,小组的每位成员除了开动脑筋以及组织语言表明自己小组的观点正确外。还在"抵御外敌"过程中加强了小组的团结精神和更重要的一点——团队合作精神。而团队合作精神更是现代人必备的个人素质条件之一。在第三个环节中,各个小组间进行计算竞赛。当时除了课堂气氛极度活跃外,(每位学生都又叫又跳)我对此又有一层更深的体会。我们不是经常谈到"竞争意识"吗?如果每节数学课都能有这样的竞赛的话,"竞争精神"不就自然而然的培养出来了吗?

11月27号上午 合群大厦10楼会议室
    昨天华阳小学的两节课例让我开了眼界。下来我更想看到一节中学生的课例。为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学和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华阳小学的生本班是从一入学就开始了生本教育,他们就好像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任意画上美丽的图画。反观中学生,他们已经受了这么多年的传统教育,很多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已经定型,再重新起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他们身上可行吗?有用吗?甚至有害吗?这些我都期待见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昨天华阳小学上课的是两位充满爱心的女老师,她们对她们的学生是一种充满母爱的教育(确实,华阳小学这帮学生个个都很可爱)而到了中学,中学老师还能"爱"得起来吗?这一点我也期待证实。就是这两点原因,我又观摩了一节天河某中学初中数学课。
    听完这节数学课让我对生本教育理念的推广过程,艰巨程度有了一个体会。为什么呢?这节数学课让我发现了昨天在华阳小学没发现的东西。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正如我事前所料,在中学开展的生本教育效果并没有小学开展的要好。这个开展生本教学刚一年左右的初中学生。无论从学习参与热情还是个人见解表达的环节表现都不如四年级的小学生。虽然整节数学课结构很象昨天华阳小学的数学课,但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打不开局面的感觉。学生们普遍较沉默,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就是长期以来的"师本"教学让学生形成许多学习定势,一时之间还适应不过来。另一方面,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现行及以后的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开展,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学生本身,而是教师本身。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原因是我看着这节数学课很别扭的地方就是:学生和教师并没有完全融入到教学中去。而造成这种景况的,教师应该负主要的责任。怎么说呢?个人认为:经过这一天半的生本培训,我认为生本教育除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外,学生要当好学习过程的主角外。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怎样重新去定位自己,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吗?还是...........?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好的聆听者、以及一个好的朋友(一个懂得由衷去赞美的朋友)。首先,为什么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指导者呢?传统的"师本"教育,我们就是一个指导者(又或者是一个指挥者),如果不放下"师本"教育的旧有思想,永远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的话,那只能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引导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启发式的教育。聆听者,一个好的聆听者永远不会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听,听的过程要想,想了以后在关键的时候要说,话不多但要绝对精练正确。朋友者,平辈,没有上下等级,互相信任、互相关怀、随喜随悲,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朋友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很出色的时候要适时给予衷心的赞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时要当人家的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总是不期然的莫名紧张。内心的深处,总是觉得老师永远时高高在上的,老师说的和做的都是对的。扪心自问一下,难道自己真的没期盼过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平等的对待我们吗?哪怕只是那么一瞬间,都让人一生回味。现在当老师,又是不期然的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前。这又是为什么呢?生本教育要展开,要打破很多东西,包括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还有就是师生间的地位。相信这是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老师潜意识中不想发生的。如果这些潜意识带到生本教学中去的话,往往会不经意的出现负面的效果来。这节数学课让感到别扭的是:你会感觉到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很远。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之一就是,感觉这位数学老师很想把这节课上得精彩生动。所以上课的过程中力求要做到形式多样,面面俱到,正因为他的主观意愿和学生学习意愿有一定的偏差。很多时候,这个环节还有开展的空间,这位老师就急忙进入下一个环节,又或者另一个环节已经解决问题了。这位老师没感觉出来,依然不依不饶在这个环节上纠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位老师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每一位学生发表完见解后都要求学生鼓掌以示鼓励。我个人认为,击节鼓掌是一种发自内心欣赏的个人行为,一旦变为遵从别人的意愿而为之的话就拍得有点不情愿了。
  平心而论,如果让我去上这节数学课,我绝对好不过这位老师。为什么呢?让我突然不当一个课堂得组织者而去当什么引导者、聆听者、学生的朋友,一时半会儿,我绝对办不到。好不容易才板着脸训导学生训出点成绩来。一下子又要我转变为什么引导者、聆听者还有什么学生的朋友。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的老师是很难办到的。
11月27号下午  合群大厦10楼会议室
    很可惜,我当天下午要回校上课,没能参加下午的讲座。但据同事们的事后告知,下午的讲座都很精彩,尤其以东莞厚街中学的郑虹辉老师的演讲最为出色。简直就是本次培训的精华所在。我没能亲身聆听郑老师的演讲亦深感遗憾。郑老师能够把从一个全级最差一名的"三差"班,在实施"生本"教育三年后居然跃居全级的第二名(注:全级8个班)语文高考平均分达600多分。我绝对有理由相信郑老师的宝贵经验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回来后,我翻查录像和笔记亦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郑老师提出: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的人。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诚然,传统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一种物化,见物不见人,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器,忽视的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活力和灵性。在一切中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生活严重的分离。这种封闭的传统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的教育对社会一定程度上的超越,但同时又导致了学生与周边环境的生活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脱节,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郑老师意识到这一点,她就创造机会让学生们走出去,让学生们在和社会环境得交互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并积极参与到社会的过程。在这样的前提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责任。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郑老师为了她的学生认识自我的人生价值,还特意创造一个"应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己制作个人简历去人才市场应聘工作。当然咯,这帮中学生并不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就这样,让社会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比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上十节课都有说服力。郑老师还提出生本教育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原则。在这点上本人也有同感。因为在现代教育中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这种发展观就是指在各个方面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忽略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者的眼中看来学生似乎成为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知识容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比比皆是,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发展。生本的理念就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道路,生本提出"学为主体",是从另一个侧面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建立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同时,还强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感"。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相互促进和交流。当我们的学生都能努力是自己学会独立学习,并追求独立研究能力的增长时,他们就必将成为21世纪的人才。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只是在应用的过程中才会转化为能力。这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实践应该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学而时习之",当赋予它现代的含义。
11月28号上午  合群大厦10楼会议室
郭教授就前两天的活动作出总结。
第三部分  后记
    三天的生本培训让我获益良多。作为一位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通过和生本教学专家的交流和接触到一些新颖的课例,使我感觉到推行生本教育理念确实能使暮气沉沉的现行教育注入新的动力。总结三天的体会,我认为要顺利推行生本教育理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转变观念,抓好教师队伍的优化是推行生本的首要问题。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应该从教育观念、师德修养、文化素质、教学技术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观念决定行动,因此,转变观念师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尽可能的让更多的教师接触生本和了解生本,不但要多开一些生本的培训班,还要在更多的学校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广生本教学,让教师们在教中学,教中练。只有更多的人认识到生本理念的优越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生本教育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和进化中充分发挥它的魅力。
    其次,改革教学形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人的认知并非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任何教师不能取代的。另外,由于学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置一个又一个生动的问题环境,提供一个又一个可供学生思维自由翱翔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方法,并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时坚持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原则。

再次,在推广中总结和成长。

不断的反思和优化才能让生本教学理念的生命力持久。世界上任何一种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从形成到完善都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生本教育理念也不会例外。诚然,在这短短的几年内,生本教育理念的推广在各个方面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但全国的教育由于地域、文化、甚至是经济差异都会导致会出现很多变数,这样就可能会出现一个在甲地成功的教学模式到了乙地就行不通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才会能使生本理念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作者:广州市长兴中学  钟文江)

 

 

生本教育精言妙语(学习摘记)——陈燕芳2008.10.04

★不断改造自己,退去传统,接受生本。学习,实践,进步。

 ★生本英语教法:

1、突破音标,把音标卡贴在学生桌面上天天见面;

2、利用小组长,学生教学生,保证所有学生过关;

3、每天必有听写和有声作业;

4、有积累,能背诵,并多次反复背诵;

5、对学生说你必须说英语。一看老师,英语来了。英语渗透在生活与课堂中。

6、注意反馈,了解学情。

7、明确教学目标,所有单词、词组、活动在老师心中,对教材重新组合,把难点插进去,重复着提高。

8、我有6个科代表,让孩子充当管理者,制度由孩子来制定,让他们当家作主。

9、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如:“一分钟练胆”、“说吧”、“阅读银行”等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老师是伟大的设计师和公平的裁判,把“教”变成“学”,没有教的概念。老师只做高级的工作,低级的劳动让学生来做,作业不能代替学生改。

               ——广东佛山谰石中学 英语教师   邓小春

★开展生本后,老师要经常思考:学生可以做什么?也可以做什么?还可以做 什么?

★从不伤害孩子,给他时间,我很自豪地说我做到了。

               ——天河华颖中学英语老师  卢小玲

★五年不考,一考就好。平时用评研代替考试,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生本乃生命之本,生命之源。十年生本给予华阳很好的发展契机。

——天河华阳小学校长  周玉娥

 ★让六年级的学生做语文知识树,进行归纳整理,明白整个小学阶段要掌握什么知识,自己做计划学。

      在跟老师聊天交流时,能引用上古诗、对联、名言、修辞手法……可以获得加分,参与就是语文活动。

            ——天河华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何建芬

★南海樵北中学做生本,有热度、有广度、有深度。方向对了,一定能做好!

             —— 广东省教科所所长   郭思乐教授

★体会:生本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生本教育的灵魂是小组;生本教育的前提是培训。      ——南海樵北中学教导主任  陈培东

★师本教育可以比作圈养(肥美,但体能不足);生本教育可以比做走地,学生会有更宽广的空间。

以教材为引子,作为阅读的垫脚石,每学一课都阅读相关的读物。崇尚拿来主义,分学期积累各种经典文学。

一个研究课题,可大可小,可深可浅,保底不封顶,门槛低,让所有的孩子抬脚就能迈进去。

——天河骏景小学教导主任  陈天兰

★1、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一年级大量认字,二到五年级阅读是重中之重,六年级应试。

2、课堂不是读书的地方,而是集体学习、交流展示、思维碰撞的地方。不是一个人在闷着头自己学,是通过课堂交流学习,推动阅读。那么学习时间从哪里来?自己找时间、找办法去阅读。

3、我们最放不下的是考试成绩,考试考什么?知识点、阅读、写作。语文

教学变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说实话这很简单,结果如何,不断操练,双方很累。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可以使用主题研究的方法,如纠正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子类型、修辞手法等等。要赶走和淡化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要把基础知识放到每一节课的学习中,这些知识只占语文教学的一小部分,不要干扰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要让孩子彰显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读书中来,从大量交流中来。

   4、真心相信生本,相信生本能提高素质和分数,从而达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享受。                                      

 —— 广东省教科所   高广方

 

 

★  1、不是课文内容,你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吗?让他们热身,有自由精神,刺激他们讲话,什么都可以说,一直放开来讲。【点评何建芬老师上的《下一个发明是什么》的课前学生自由发言】        

2、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以阅读为中心,推动听说读写。按生本的思想和方法办事,就是制胜之道。                        

3、习最必要的东西,而不是在低年级就引进学习考本的东西。

4、用学习本身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少用或慎用压制的、规定的、刚性的方式去调动学生。

5、开展生本要注重:三大一放两个看

三大:大学习、大交流、大提升

一放:进度放活(视学科和教学内容而定)让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懂得学习,享受学习,互相帮助。

两个看:看学习状态;看学习效果

“大”是盛大,让学生充分活动的意思。教者“不见自我”,学者忘我地学习。前置性作业“能进入,易成功。”

6、生本十六字要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7、写有关生本的文章,一个案例,一个反思,一个笔记都可以,形成集体智慧。

—— 广东省教科所所长   郭思乐教授

 

★教育成功是因为按成功的规律办事。一时的小窍门、小聪明,最终不能走远走高。

一切为了孩子,不是一切满足孩子。放弃孩子就是放弃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爱孩子并确信你跟他一起战斗。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

允许孩子犯错误,改正错误就会进一大步。孩子不知对错,犯一次就知道了,给孩子犯错的空间。

孩子的求知欲和潜能是可以激发的,让孩子感受到知识的美。

优秀学生必须有强势科目,但不能有弱势科目,不能偏科。每一科都得学好。

最合适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自主学习是最高境界。

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把花都的教育搞上去。

                           ——花都教育局  陈照麟局长

教师上台之后要兴奋,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不要像催眠一样。

对学生人生影响最大,留给学生最深印象,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是教师的人格,而不是所传授的知识。

师者,应为人之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