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网病毒被消灭了吗:廖冰兄说:中国漫画死了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0:49
1915 ·10月21日生于广州,祖籍广西武宣。原名东生。
1929 14岁 ·因家贫,断断续续读完小学,考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1932 17岁
·初中毕业。开始在广州报纸发表反日本侵略漫画。此前做过小贩、干过纺纱、织麻鞋、扎作等活,并学唱木鱼、粤曲,又自学水彩画、月份牌等。
1934 19岁
·在香港、广州报纸及上海《时代漫画》、《独立漫画》、《漫画界》、《上海漫画》、《中国漫画》发表一系列的"人生哲理漫画",获漫画界前辈称许。
1935 20岁
·高中师范毕业后当小学教师。
1936 21岁
·5月,发起组织"广州大众漫画会",并举办"大众漫画展"。兼任《群声报》美术编辑,在该报发表反对日本侵略、谴责投降主义的漫画。
·被聘为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漫画展"筹备委员,参展作品《标准奴才》被美国《亚细亚》杂志发表。同年在戏剧刊物《伶星》任美术编辑,并与广州进步话剧界交往,曾导演过话剧。
1937 22岁
·与漫画界前辈黄凤洲合办漫画刊物《公仔报》。"七.七事变"后,即弃职由港返内地,创作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的漫画两百多张。
1938 23岁
·2月在广州举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并得到《救亡日报》夏衍及郁风支持,在《救亡日报》出画展特刊。
·2月底,到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的漫画宣传队(叶浅予任队长)。在"保卫大武汉宣传周"期间,"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在汉口再次展出。同年5月,随张乐平领队的漫画宣传队分队到皖南开展宣传工作。
·10月,根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的精神创作《抗战必胜连环图》,在安徽、浙江、江西、广西各城镇流动展出
----------------------------

 1915年,一个瘦骨嶙峋、眼睛大大的婴儿在广州城北――大石街出生了,父亲为他取名为:廖东生,喻意在广东出生,这就是以后成为著名政治漫画家的廖冰兄。

  东生4岁的时候,妹妹廖冰也呱呱坠地了。父亲为了生计,到汕头谋生,却被桂系军队误认为是抢劫犯而枪决,只留下一封给母亲的遗书:"我死后,只留给你难以还清的债务,你务必要改嫁,把东生廖冰养大。"那时候,廖冰才刚刚出生不久,贫困、寒冷与饥饿常常无情的笼罩着他们,阿东以微薄之力撑着这个家并时时处处保护着冰妹,这个哥哥对妹妹的爱超越了父爱,东哥在妹妹的心目中比父亲还要父亲。廖冰是在婴儿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啊,却幸有一个天打雷霹也要拼死保护着她的好哥哥。1933年,东生给广州《诚报》写了一篇文章,想署个笔名,他不假思索地写上了"廖冰"――此生唯一一个同父同母、骨肉相连的亲妹妹的名字,写后又觉欠妥,于是在后面加上一个"兄"字,兄妹俩的名字从此便连在一起了,"廖冰兄"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父亲去世后,生活更困难了,债主再三上门追债,终于母亲被逼疯了。母亲病愈后,在外婆的安排下改嫁当官姓余的广西人,条件是抚养东生与廖冰长大成人,谁知道此人后来却不认帐。还能给东生兄妹关爱和温暖的就是慈祥的外婆,外婆虽穷,骨头却硬宁愿挨饿也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邻居们发现他们断炊,就会悄悄地拿出自己也不多的米倒进他们家的米缸。而外婆更是尽管穷也很慷慨地帮助更穷的人。外婆和穷街坊相濡以沫的品格,给东生留下终生的影响。 东生小时候很喜欢画画,可是家中没有任何读物,大石街附近的基督教堂里派发的印有圣经故事的小卡片和上世纪20年代流行的月份牌画、民间木版年画、门神,甚至迷信品都是东生最早的艺术养分,是他喜爱临摹的范本。买不起颜料,甚至一张纸,东生只好用砖头角、碎瓦片或竹枝树枝在地面的阶砖上画,并称自己是在"砎砖大学"毕业的。为了偷师,十岁出头的东生还经常在市立美术学校周围游荡,跟着师生们到公园、街头、观音山(今越秀山),看他们写生。1932年,17岁的东生考入了广州市市立师范学校,校长胡根天(原市立美术学校校长)成了东生的启蒙老师。这期间,东生开始用"廖冰兄"的名字在广州、上海开始发表漫画作品。
我是笨蛋的平方。烟般认真~~~ 1915 ·10月21日生于广州,祖籍广西武宣。原名东生。
1929 14岁 ·因家贫,断断续续读完小学,考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1932 17岁
·初中毕业。开始在广州报纸发表反日本侵略漫画。此前做过小贩、干过纺纱、织麻鞋、扎作等活,并学唱木鱼、粤曲,又自学水彩画、月份牌等。
1934 19岁
·在香港、广州报纸及上海《时代漫画》、《独立漫画》、《漫画界》、《上海漫画》、《中国漫画》发表一系列的"人生哲理漫画",获漫画界前辈称许。
1935 20岁
·高中师范毕业后当小学教师。
1936 21岁
·5月,发起组织"广州大众漫画会",并举办"大众漫画展"。兼任《群声报》美术编辑,在该报发表反对日本侵略、谴责投降主义的漫画。
·被聘为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漫画展"筹备委员,参展作品《标准奴才》被美国《亚细亚》杂志发表。同年在戏剧刊物《伶星》任美术编辑,并与广州进步话剧界交往,曾导演过话剧。
1937 22岁
·与漫画界前辈黄凤洲合办漫画刊物《公仔报》。"七.七事变"后,即弃职由港返内地,创作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的漫画两百多张。
1938 23岁
·2月在广州举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并得到《救亡日报》夏衍及郁风支持,在《救亡日报》出画展特刊。
·2月底,到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的漫画宣传队(叶浅予任队长)。在"保卫大武汉宣传周"期间,"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在汉口再次展出。同年5月,随张乐平领队的漫画宣传队分队到皖南开展宣传工作。
·10月,根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的精神创作《抗战必胜连环图》,在安徽、浙江、江西、广西各城镇流动展出
----------------------------

 1915年,一个瘦骨嶙峋、眼睛大大的婴儿在广州城北――大石街出生了,父亲为他取名为:廖东生,喻意在广东出生,这就是以后成为著名政治漫画家的廖冰兄。

  东生4岁的时候,妹妹廖冰也呱呱坠地了。父亲为了生计,到汕头谋生,却被桂系军队误认为是抢劫犯而枪决,只留下一封给母亲的遗书:"我死后,只留给你难以还清的债务,你务必要改嫁,把东生廖冰养大。"那时候,廖冰才刚刚出生不久,贫困、寒冷与饥饿常常无情的笼罩着他们,阿东以微薄之力撑着这个家并时时处处保护着冰妹,这个哥哥对妹妹的爱超越了父爱,东哥在妹妹的心目中比父亲还要父亲。廖冰是在婴儿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啊,却幸有一个天打雷霹也要拼死保护着她的好哥哥。1933年,东生给广州《诚报》写了一篇文章,想署个笔名,他不假思索地写上了"廖冰"――此生唯一一个同父同母、骨肉相连的亲妹妹的名字,写后又觉欠妥,于是在后面加上一个"兄"字,兄妹俩的名字从此便连在一起了,"廖冰兄"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父亲去世后,生活更困难了,债主再三上门追债,终于母亲被逼疯了。母亲病愈后,在外婆的安排下改嫁当官姓余的广西人,条件是抚养东生与廖冰长大成人,谁知道此人后来却不认帐。还能给东生兄妹关爱和温暖的就是慈祥的外婆,外婆虽穷,骨头却硬宁愿挨饿也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邻居们发现他们断炊,就会悄悄地拿出自己也不多的米倒进他们家的米缸。而外婆更是尽管穷也很慷慨地帮助更穷的人。外婆和穷街坊相濡以沫的品格,给东生留下终生的影响。 东生小时候很喜欢画画,可是家中没有任何读物,大石街附近的基督教堂里派发的印有圣经故事的小卡片和上世纪20年代流行的月份牌画、民间木版年画、门神,甚至迷信品都是东生最早的艺术养分,是他喜爱临摹的范本。买不起颜料,甚至一张纸,东生只好用砖头角、碎瓦片或竹枝树枝在地面的阶砖上画,并称自己是在"砎砖大学"毕业的。为了偷师,十岁出头的东生还经常在市立美术学校周围游荡,跟着师生们到公园、街头、观音山(今越秀山),看他们写生。1932年,17岁的东生考入了广州市市立师范学校,校长胡根天(原市立美术学校校长)成了东生的启蒙老师。这期间,东生开始用"廖冰兄"的名字在广州、上海开始发表漫画作品。
我是笨蛋的平方。烟般认真~~~  当如今的人们为朱德庸、蔡志忠、畿米的漫画津津乐道,街头少年沉溺于日本连环卡通故事时,廖冰兄的悲愤漫画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别忘了文化人的激情、信仰、理想、责任和担当   89岁的冰兄   第一次见廖冰兄老人,是在广东美协的宿舍楼里。普通的公寓楼房,没有沙发,客厅里挂满了他的画,有重彩风景画,有七十自画像,有十二生肖打油词画。没有单独的书房,一张宽大的书桌搁在床边,卧室兼书房,狭小简朴。   老人午睡过后,颤颤巍巍一步一步挪出卧室,让人不敢相信,这位头发全白,竖起,穿条纹睡衣,和自家爷爷有几分相似的老人,就是廖冰兄。   挪威专门研究中国漫画的学者何莫邪,认为近代中国漫画有两人可以称为世界级艺术大师,一是丰子恺,一是廖冰兄。   耄耋之年的廖冰兄戴着助听器,言语不清,只能吐出一个一个模糊的粤语音节,甚至已无法成句。与记者交流只能通过纸笔,还有他女儿廖陵儿的翻译。   记者写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漫画是好的?”,老人看明白后,激动地表示,“画死着了,中国漫画死了!(“死着”为粤语,意思是死了)”,这句话说得很清楚,这也是记者惟一清晰听懂的一句话。老人极力想表达自己,很多话却好像堵在喉咙口,说不出来,只有咕噜声。   几年前的廖冰兄,大嗓门,声如洪钟,有说不完的话。不管对象,不管时间,不管别人是否理解,想到就说,妙语连珠,谈人生,谈艺术,谈政治。陵儿回忆,父亲在“文革”后很形象地说自己“领回了上缴三十多年的脑袋”。他针砭时弊,反思历史,句句都很精彩。她不停地记录,有时在饭店的餐桌上,就在筷子的纸套上赶紧写。很多接触过廖冰兄的人,都觉得听他说话是一种享受。   陵儿说,现在父亲很痛苦。虽然他像往常一样,每天一如既往地坐在桌前,看几个小时报纸,但很多字,认得也不懂其义了。而看报刊是他惟一的爱好。几年前,他还看《南方周末》、《南风窗》。一直关心国计民生,关注生活中的“重”。2001年生病住院时,陵儿给他一本《读者》,他却扔在一边,说这些轻松的东西不看。   老人的思维尚且清晰,但已无法跟上常人的速度。反反复复回到同一个话题,多次念叨:“原来的廖冰兄已经死了”,“原来是天才,现在是蠢材”。   2001年脑梗塞,住院。廖冰兄已无法再和人深入交流,即便是亲人,有时也不明白他的特殊语言。他的记忆力已经衰退。   他还是抽着两块五一包的烟,每天抽10支,抽完一支就在本本上打个“√”,打完10个“√”,就不再抽了。还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只是内容都是琐碎的客人往来。白天写草稿,晚上还要在专门的日记本上重新誊写一遍。记者告辞时,看到老人已经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下“《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等字句。   记者第二次走进廖冰兄家时,他正在书房,坐在那张宽大的皮椅上抽烟,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张《羊城晚报》,很大的标题“庞巴迪飞机再演空中惊魂”,旁边有一个放大镜。老人精神极好,和第一次见面判若两人。他给我拿画册,还主动走到客厅,坐下,就像惯常接受访问一样,让记者坐在他对面。他知道今天有朋友来,记者写下一个问题,他看明白后,点头,又抢过笔,写下“失忆失眠”,同时不断试图表达,却只有断断续续的粤语音节吐出来,陵儿在一旁翻译,才明白,他是在说,老朋友来了,也不记得名字。   60岁的舞蹈家姚珠珠,小时候廖老抱过她,临近告别时,她在客厅里给老人跳起了舞,音乐老人是听不见的,喜悦或伤感他也无法表达出来,但老人最后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你60岁好似小孩”几个字,惹得姚珠珠眼泪直流,廖陵儿也红了眼圈。 廖冰兄的漫画是独特的,不是餐中调料或餐后甜点,看他的漫画甚至会令人笑中带泪,感到莫名的沉重和压抑。他自己也曾在文章中提及:“我感到自己处于世界漫画史的纵横线的一个交叉点上,因为中外古今的漫画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而我的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不是使人感到轻松而是感到压抑、震撼。”   从1932年到1994年,70余年的漫画生涯起起伏伏,但廖冰兄一直恪守着他的艺术原则。在他一生的4个创作高潮中,抗日战争初期的连环漫画,和40年代以《猫国春秋》为代表的抨击国民党政权的组画,为他赢得了“一代鬼才”之誉;解放前在香港的3年,他创作的适合小市民口味的漫画《阿庚传》,至今还有不少香港市民念念不忘;而1979年之后,《自嘲》、《噩梦录》等反思之作,则开创了80年代漫画界的“冰兄时代”。   这是一个谦虚的老人,对自己的艺术与为人的评价远远低于别人。漫画界的天才张正宇1976年临终前还对黄苗子说,廖冰兄老是否定自己的成就。1979年引起社会轰动的《自嘲》面世前,他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询问木偶剧团的一个工人,是否能看懂。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才松了口气。   1979年,廖冰兄组织“六人漫画展”,首次展出《自嘲》、《噩梦录》,控诉十年浩劫。那是美术界乃至文化界的奇观。10天左右的展览,每天有上万人参观,知识分子,平民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广州美院的一位教授去了两回,都因为个子不够高而无法挤进去。展览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共鸣,尤其是《自嘲》,破坛而出的惊喜、恐惧、瑟瑟发抖,道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声。张悦楷,当时的一个话剧演员,是哭着看完的,他说,他看到了知识分子千般的自畏,和万般的思索。   记者翻看廖冰兄漫画时,一看到 《自嘲》,老人立刻竖起大拇指,称这是他最满意最好的一幅画。   在那次“六人画展”中,廖冰兄为了纪念张志新以生命的代价说真话,特地做了类似行为艺术的创意:在门口放了一面镜子,旁边写着:“共产党员请来照一照”,以警世人。为此还特地重绘早年作品《禁鸣》,以雄鸡和猫头鹰的生死搏斗,象征光明与黑暗的对抗。   在众多对他漫画的评论中,上世纪30年代《中国漫画》主编朱金楼的叙述,他最满意。“廖冰兄的漫画重得像有一根横梁在你的头顶将要压下,怪得像一场恶梦里你看见一块巨大的陨星在眼前坠落;凶险得像古农民发现白虹贯日和长安市上听到红衣小孩的童谣;阴森得像墓旁的尸怪或嫠妇挑着油灯夜哭!……”   是的,他批判着一切丑恶,欺诈、压榨、贪婪、残暴、鄙污、下流、荒淫、无耻、营私、谄媚、凶狠、阴毒……所有溺杀善良的东西。   如此深刻记录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苦难历程,在漫画界,惟有廖冰兄一人。22年没有作品问世   时代成就了廖冰兄。老人毫不讳言:“造就了我此生的有4个人,一个是日本天皇,为救亡,成就了我的漫画 ;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邓小平。”   自上世纪30年代始,他不断加入进步团体。1937年,在武汉加入郭沫若领导的军委会第三厅属下的漫画宣传队;1947年,在香港加入中共香港文委直接领导的“人间画会”。   和大多数国人一样,廖冰兄以无比的热情期待和拥抱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的各次运动中,积极参与,“三反”,“五反”,“反右”,直到自己也被打成右派。期间,他画过数量众多的歌颂之作,也参与了对于胡风的批判。陶铸(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把他当作文化战线上的积极分子。老人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我也要批判自己,我也做过很多坏事。”   1957年,廖冰兄画了一组《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诸公》,本是“遵命之作”,他却因此被打成右派。更为戏剧性的是,在右派期间,他还被广东省工商联借去,大画反右漫画。“右派反右派,真是以毒攻毒”,后来廖冰兄也觉得甚是可笑,但当时的他,却丝毫不觉得滑稽,十分认真。   “父亲宁可相信自己错了,也不希望是他一贯认为正确的党犯了错误。”陵儿能理解父亲的心境,即使有朋友议论,共产党也会搞错的哦,他也会制止: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说。   廖冰兄一直认为是自己错了,虔诚且自卑地活着,22年没有作品问世。   “他对于政治介入太深,妨碍了他成为大艺术家。”很多同辈朋友这样评价他。黄永玉也说,廖冰兄没有发掘自己,他是可以画大画的画家,比如壁画之类。年轻时和他熟识的人,都会为他磅礴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才华所折服。聂绀弩说过,廖冰兄是个大诗人。他的竹枝词、粤讴,几乎随口成章,句句见好。   但他似乎没有将艺术作为自己人生的惟一目标。陵儿的丈夫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廖冰兄就像一个卖专利的科学家,永远要把他的作品卖给社会,卖给人民。“他太关心社会了,不可能去玩艺术。”   这位曾经紧紧追随共产党的漫画家一直没有成为党员。上世纪50年代初,组织上认为他已经合格,可是他却说:“我家里负担太重,不能全身心投入。” 陵儿说,他是一个虔诚的理想主义者。的心肠其实是很柔软的   1988年廖冰兄接受台湾《远见》杂志访问时,有过这样的表白:“我的画很恐怖,但我的人一点也不恐怖,我的心肠其实是很柔软的。”   陵儿和丈夫也同样认为,父亲是一个敏感、善良、容易动情的人。他对于普罗阶级的爱,对于不人道社会的恨,都源自贫苦悲惨的童年。   这个1915年出生在广州城北“贫民窟”的孩子,4岁丧父,母亲被逼疯,随后改嫁。自幼和妹妹廖冰跟随外婆长大,曾经一人住在空荡荡的关帝庙里,童年的恐惧在以后的漫画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他挚爱妹妹,在第一次投稿署名时,用的是“廖冰兄”,廖冰之兄,替换本名“廖东生”,沿用至今。   “父亲身上有很多女性的气质,敏感、心细,一点点小事都牵动着他的心。”陵儿的丈夫深有感触。晚年的廖冰兄身边,有很多朋友来来往往。很多女孩都要认他作干爹。伊莎白,一个法国女孩,现在的法国外交部亚洲地区学术研究委员会主席,1981年看到廖老的漫画后,非常喜欢,后来专程来中国拜访,成为老人的干女儿。“很多接触过父亲的人,都会很自然地迷上他,他心很好,总是会牵挂着你。”   廖冰兄一生追求真、善、美,从他的漫画可见其赤子之心,即使建国初期绘制“遵命之作”,他也做得非常认真,他是真心诚意地拥抱共产主义理想。陵儿说,父亲挨批斗时,耳聋听不见,但他很认真,头低着,同时把助听器伸到人家嘴边,像采访一样,这时头上的高帽子就掉下来,他赶忙弯腰去捡,掸一掸,再戴上去。几乎所有的人都想笑,又不敢笑,偷偷跑出去笑。   这种源自真诚的幽默反而保护了他。回忆起这段往事,陵儿自己都忍不住笑个不停,还模仿老人伸出助听器的样子。“父亲平常待人都很平等,所以他们对他也很难恨得起来。”后来,廖冰兄也常说,比起他那些北方的朋友,吴祖光、黄苗子、郁风,他还是幸运的。   “文革”时,廖冰兄埋头写下几十万字的“交心”材料。在重庆时期,他曾是“二流堂”的座上客,因此必须交待各个时期与什么人,如夏衍、郭沫若、黄苗子、叶浅予、张乐平等,甚至初恋对象,有过什么关系。   但老人的过于真诚有时也伤害了别人。他将始终也想不透的,初恋女友莫名离开他的谜也和盘托出,怀疑她是国民党特务,所以即使在国共合作期间,也不能和相爱的人结婚。而那个杭州女孩,为此在“文革”中受到多次调查。上世纪80年代,老人终于得知,初恋女友的突然离去,仅仅是因为曾有遭受强暴的经历,不禁仰天长叹:这怎么能成为分开的理由呢?“他其实很爱她。”陵儿轻轻地说。 晚年的廖冰兄在《自嘲》的辉煌后,动笔越来越慢。他希望将更多的思考和反省注入笔端。“我现在画漫画不是生产炮竹,来得快,我是制造原子弹,用了很长久的时间积蓄力量,才能一朝释放。”1994年的《残梦纪奇篇》即是如此。这一组对于建国以来历次运动进行反思的作品,老人10年前就有了腹稿,可称“十年磨一剑”。   1994年后,廖冰兄很少画漫画了。“父亲从不屑于画类似讽刺‘吐痰’、‘走后门’等被他称之为‘抓痒’的东西,他期望涉及社会的本质,他一再强调,画漫画就是要记录历史。”一直负责收集父亲资料的陵儿,对他的创作思想了然于胸。   对于90年代后飞速变化的社会,廖老感慨万千:现实比我的想象力还要夸张!终于掷笔收山。   陵儿理解父亲的忧国忧民心,她认为父亲只抽两块五一包的烟,对自己那么刻薄,其实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潮流的一种态度。她说时下的媒体都把廖冰兄写成学雷锋的老人,其实是一个误解。   九十年代之后,廖冰兄不再用漫画表达自己,转而画起风景画。一批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重彩风景画,呈现了他艺术才华的另一面。同时他不断捐钱助人,以此为社会效力。   即使在无法清楚地说话时,他还是激烈地说出“中国的漫画死了”,廖冰兄式的漫画死了,讽刺批判的漫画死了。他并不是不了解漫画娱乐化、商业化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他访问日本,看到了漫画日渐商业化的未来。他看不惯现在日本漫画的大举入侵。   但他很欣赏迪斯尼的动画,因为它艺术性很强,可以让孩子们快乐起来。“我们也给他看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他说好,但比不上张光宇的《大闹天宫》。”陵儿说着也笑了,“张光宇那种民间的传统的艺术风格对父亲影响很大。我有时候觉得,父亲是像大海、大山一样的人,他看不上这些轻飘飘的东西。”   (感谢廖陵儿、黄民驹和张红苗提供相关资料)  智廖冰兄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家,其知名度之高,与著名漫画华君武不相伯仲。他的作品色彩斑斓,造型夸张,具有鲜明的个性,为杰出“悲愤漫画”大师。其严肃的内容、浪漫主义的手法和民间的装饰风格,充满艺术魅力,其影响力之大,足以影响一个时代。笔者自幼喜欢漫画,搜集了大量的漫画剪报,对廖老的认识是从他的《自嘲》、《禁鸣》开始的。 听漫画界的一位人兄讲:"当今世代并不适宜出’大师’,而适宜出’星’",意思是:现今资讯发达,媒体众多,垄断式的漫画大师难以产生,而各具特色的漫画作者,如璀灿群星将较容易为时代所接纳,亦可产生一批虽未如大师般影响时代,但能让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杰出漫画作者。自从参加广东漫画学会的活动开始,我便希望能与廖老一聚,了解"大师"与"星"的区别。 "’悲愤漫画’是我的专业,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到人世无可悲可愤之时,我便失业了,上帝,尽快让我失业吧,阿门。"这是廖老在《中国漫画书系-廖冰兄卷》中所说的心里话。 廖冰兄,1915年10月生,中国现代漫画家。原名东生,因其妹名廖冰,故以冰兄为笔名。广西武宣人,成长于广州市。生于贫苦之家,成长于政治黑暗、日寇侵凌国将不国之际,受到革命救亡思潮的影响,隐约萌生救国救民的使命感。从1931年起投入具有反帝反封建传统的中国漫画艺术圈之后,多数作品或明或暗以暴露统治者与侵略者的罪行及申诉人世的不平与苦难为主题,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其不畏强暴的胆识和个人魅力,在中国现代漫画界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大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廖冰兄简介》中,对廖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932年至抗战前夕,经常在上海、广州、香港报刊上发表漫画,1935年高中师范毕业后当小学教员。 年以《标准奴才》一画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1938年初,在广州举办个人抗战连环漫画展。3月,在武汉参加抗战漫画宣传队。曾编绘《抗战必胜连环图》,创办桂林行营美术训练及《漫画与木刻》杂志。1940年到重庆,担任《阵中画报》编辑,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动画设计等。1945年与叶浅予等人举办八人漫画联展。1946年举办个人《猫国春秋》漫画展,轰动一时。翌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与他人联合举办《风雨》中华》漫画展。1950年回广州,被选为广州市人民代表,历任广州市文联编辑出版部部长、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广东木偶剧团美术设计、广州市文联副主席,1949年起任历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漫画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我曾经到过廖冰兄老人的家两次,每次见面,都会被这位谈吐自如,疾恶如仇的漫画界的杰出人物深深打动,肃然起敬之余,对大师与星的区别深有体会。用脑来画漫画 ――给要学漫画的青年朋友 ――冰兄   漫画是现实的社会性的艺术,是攻击性的艺术,也是最接近大众的绘画。如果漫画工作者,不了解现实,不认识社会,他就无法去找应该攻击的对象。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间去观察现实社会的广阔面上各式各样的生活状态,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哪一种人是被侮辱与损害,哪一种是侮辱与损害人。我们要经常思考他们又何以至此,又何以至彼,从接触观察之间,用思想去寻求一切现象的根源。比如说:有人看见妓女的淫荡行为,对她僧恶,就把这表面的状态写上画面,对她大加讽刺,这是浅薄的,歪曲的。妓女的淫荡行为,是社会的表面现象,如果是一个有修养的艺术家,他便会从这现象追寻它的根源,追究它的成因,找出产生妓女的社会的本质,经过这一番思考,再来制作这描写妓女的漫画,就不易犯浅薄歪曲的毛病。一个具有健全头脑的漫画家有时他就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社会学家,他的取近譬远,以小喻大的生动多彩的漫画,常常就是一篇平易近人、风趣而又严正的论文,所不同者不过是形象的而非文字的罢了。   我们明白了这些便可知道漫画家的头脑并非天生,他们之所以能够产生多样的正确的创作,无非从生活上吸取丰富的资源,从理论学习上获得观察思考的法则,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欠缺任何一方面。任何 先天是怎样地完好 ,如果不经过 这一番后天的努力,怎样也想不出好的题材来画,也想不出好方法来画,如果说有健全头脑的药物,那么就不是什么补脑汁,而是这“生活”和“学习”两味,这两味药物吃进越多越足,你的漫画才能越优秀。 1949 年欺世盗名” ――冰兄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人向我索字索画,迫得我这个国画与书法的门外汉也用起毛笔宣纸搞些漫画式的中国画和书法借以应酬。   说到书法方面,尤为滑稽,我只在小学读六年级时临过字帖,从来没有想过做书法家(做诗人、影剧编导却想过)。我那些无章无法,非颜非柳非二王的字竟有不少人大加赞赏,而且其中有些还是真正的书法家。前几年宁波大学有位教授编中国书法名家辞典,竟要报我收进去,我极力谢绝。我在复给他的信中说:“你看我这封信上那些不伦不类的字,我怎么敢接受你的错爱。如果这样就可收入你所编的辞典,那么准可收数以万计的‘家’,而你这本东西便是南郭先生充斥,一钱不值了。”我生平最讨厌欺世盗各,然而我却被近年来兴起的“名人热”迫使参与“欺”“盗”行列。比方说:有个写得很好甚至比我好得多的无名青年要开个书法展或出本集子,来找我写“招牌”或题几个字;还有什么与文化有关或无关的机构团体成立或成立几周年纪念之类,要我题字或“题匾”,每每使我“盛情难却”,硬着头皮去写。否则人家可能会说你不支持青年,看不起这个机构。由此看来,我应他们之求,似乎不能算是“盗名”的恶行,而是用我本来已拥有的名来帮助他们的“善行”了。而有利可盈的机构如公司、企业之类要我写,大都会给我“润笔”,这便是它们沾了我的“名”的光,我得到回报之利。只要这些企业公司做的是正经的事,那么我们之间的“名钱交易”比那些近年流行的“权钱交易”光彩多了。 收藏 分享 评分 说过去:时代漫画将超越时空    记:时至今日,回头看自己的创作,您最喜欢哪个时期的漫画?为什么?    廖:很难简单地说喜欢哪个时期的漫画,因为漫画就是用最不严肃的手段写最严肃的事,我是用“阳春白雪”的技术,奏“下里巴人”的曲目:抗日战争时期,我的漫画读者对象是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市民,我就用编教科书的说理方法宣传抗日救国。《猫国春秋》读者对象是知识分子,我用隐晦的“曲笔”揭露蒋政权的专制统治。1947年我到了香港,面对香港市民,我又用了市井文化的画风去画时事漫画、社会漫画。我的艺术是给尽可能多摸索的大众看的,所以你会看到我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读者对象,或者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有人评价说我最好的作品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哲理漫画,也不无道理。大概那时候我年少,是用一种很朴素的眼光、很朴素的感情看世界,也就是源自于人道主义初衷的最早期的作品。    记:您如何评价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    廖:8年驱倭、3年扫蒋我都用漫画参与了战斗,后又激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共产党伟大、正确我深信不疑,对共产党发起的一连串政治运动,我仍然充当马前卒,用漫画为各项运动鸣锣吹号,紧跟配合宣传。直到1957年后我被打成“右派分子”,已调到农场劳动改造,组织派我画“反右派”漫画,我也遵命照画。当时所画的遵命之作有相当一部分伤害了自己人。    我曾说,应该把我充当文化枪手加害于人的作品出版或公开,为后人立一块警示牌。因为历史不应隐瞒,如果我以漫画剥别人的衣冠,却又隐瞒自己的劣迹恶行,岂不是小人?    记:您觉得哪些作品可以称为您的代表作?    廖:我从1932年创作漫画开始,历时七十余年,一生创作数以万计,要问代表作,应是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比如抗战时期的《标准奴才》,抗战后的《猫国春秋》组画中的《禁鸣》,“文革”浩劫后的《自嘲》、《恶梦录》组画,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创作的《剪辫子》,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残梦纪奇篇》。曾经有一位美国学者问我:“您的漫画与美国的漫画有何区别?”    我说:“我所看到的美国漫画是时事漫画,时过境迁,漫画就没有意义,我画的是时代漫画,贯穿一个时代,比如《禁鸣》喻意垂死的力量总是要扼杀新生的力量,可说是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自嘲》则是中华民族一代人的经历,刻划了一个时代,我想这是千千万万人民假我的手而创作出来的。《剪辫子》作于1986年,直至今天还有现实意义。”    记:能否对自己的漫画生涯作一客观的评价?    廖:方唐曾评价我的漫画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我说,廖冰兄的悲愤漫画也应该是绝后了,忧国忧民的中国漫画,无意中由我来画了个句号,中国如再经历我那悲愤漫画的时代,如再需要廖冰兄和廖冰兄的漫画,中国就太悲哀了。菩萨的茅盾(1979年)罗汉怨观音 ――冰兄   观音大士退休习画,以其道行高深,悟性超凡,不久卓然成家,蜚声天国。诸天神佛多来求画,她有求必应。   大士退休后,观音易名罗汉堂,仍属天国国家单位,经费由财神殿拨发,各种因公开支,均可报销。   有日罗汉堂开会,某罗汉建议,请老上司观音大士赐画五百幅,用以美化本堂之环境,广善男信女之招徕,对宏扬佛法,大有裨益。诸罗汉对建议的实质,心领神会,于是一致热烈鼓掌通过,并立即选派代表晋呈求画书。大士阅毕,连称“善哉”。但说五百幅画,难以一挥而就,只能逐幅交卷。代表闻之,正中下怀,连忙叩谢。   此后,观音每送一画,罗汉堂即回送请柬一份。内文均系“蒙赐墨宝,满堂生辉。敬备薄酌,聊表谢忱……”此时天国已进入开放时代,清规戒律一概消除。观音也早已开荤,但她究非酒肉这之徒,鲜口腹之欲,但感情难却,是以有请必到。每宴宾主共五百零一名,筵开五十席。席上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洋酒美烟,无所不备。皆因系因公设宴,席多出自公帑,所耗若干,则在所不计也。   众罗汉不费分文,大享口福,是以越宴越欢。观音则越宴越厌,越觉不妥。当她赠第一百幅画参加第一百次宴会时,席间恳切陈词。谓屡蒙邀宴,至深感激。惟酒宴之事,虽可联谊,但毕竟过则伤身。至于费用无论出自公私,均属浪费。今后画可续送,宴则从兹而止,此后再不应邀,尚祈鉴谅。语毕,众罗汉碍于礼仪,勉强鼓掌,但还纷纷争鼓如簧之舌,发冠冕堂皇之论。无非要求五百画不能少,五百宴不宜减而已。无奈大士意决,于是不欢而散。   席后,五百位已经吃成弥勒佛般的罗汉还不住唠叨,抱怨这位老上司不能世故人情。为何不让我们利用天国机关的“优越性”,各人白得好画一幅,吃足五百桌筵席?这还算什么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菩萨? 1987 年"悲愤漫画"是我的专业,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到世上无可悲可愤之时我便失业了。上帝,尽快让我失业吧,阿门! * 我外圆内方,心肠太软,正因为心肠太软,对人民的疾苦激发的同情心,积蓄起来的悲愤,才能画出尖刻的作品。 * 我的作品决不故弄玄虚,一定要人看懂。因为我出身的阶层是没有文化的。 * 画画应该是画思想,画观念,尤其是漫画。 *  在艺术上,我最没有良心。什么东西都要学,古今中外。但是学张正宇也好,学梵高也好,只能我吃你,不准你吃我。你的东西可以化为我的血肉,我不能被你吃了。 *  有人问我在艺术上是何家何派,我以"避派"答之。因为我对任何一家一派都要避开,无论那家那派声誉多高,影响多大,我都不甘沾其边随其尾,"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我从小就善于与人相处,几乎对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密友(除了大奸大恶),无论地位、成就高于我低于我者(甚至在我家的保姆),我都一视同仁,并且甘心向他们请教,惟独在艺术学习方面那样顽固地实行"利己主义"确是怪事。也可以说我在艺术上是个高明的"小偷",东偷西偷,也难以让人认出从哪儿偷来。但我这种"利己"及"偷窃"既不缺德,更不犯法,所以我不但心安理得,而且还积极向艺术后辈宣传并声言这才是学习艺术的正途。遇到学画的青年只会重复老师那套技法和风格,我就煽动他对老师实行背叛。反之便是背叛艺术,因为没有自己的个性就说不上是艺术。随机应变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由于我学得太杂,偷得太多,对任何我认为好的东西,都不肯深入吸取,只是捞到点皮毛,加之对与艺术有关无关的事太过热心,分散精力,以及家累太重,无法全心全力投入艺术,是以搞了几十年,搞出数以万计的作品,也只有三几件或可成为传世之作,但就这么几件,也没有一件能够说得上是完美的。 *  我的漫画手段多,对小市民,对知识分子都有描写。但我只有代表作,没有完美之作。一辈子如果有二十幅作品能流传下去就够了。 *  很多人是从漫画中学漫画,以为就那么几笔,这路子很窄,表现力不强。正如近亲繁殖,都是劣种,越长越弱。 (冰兄谈艺术-4) *  我一直追求把装饰艺术、民族民间的艺术用到漫画中去。可惜,我至今没有一张自己认为很满意的作品。 *  让我考美术学院,我准考不上。我没有受过系统的素描基础训练,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曹雪芹也没有进过作家训练班,高尔基也没有上过大学。野鹤无粮天地阔,野生动物满山觅食,满山跑,没有固定的饲料,生命力强。现代化养鸡,同一环境,同一饲料,虽然高产,这种鸡的味道就不好。艺术应该博取众长,正如多种元素相互碰撞,才能聚合成新物质。 *  一个人不怕眼高手低,眼一定要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眼低永远成不了高手。真正眼高的人,只要敢去探索,善于探索,毕竟是会手高的。 *  一辈子画梅兰菊竹,画得好不稀奇,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可以了。 *  我很傻,居然写过如何画漫画的文章,又讲过如何画漫画的课。其实漫画是无法教的,也没有人教过我怎么画漫画。我一画出来就得到老前辈的肯定。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但凡跟我学过漫画的的没有一个高的。可见我是"低师",出不了高徒。广东有一个当今公认的漫画家方唐,产量质量都高,可不是我的学生,我很佩服他。 *  我请教我的学生,让保姆给我提意见。我眼中没有一个老师,我也不是别人的老师。 *  对于儿童学画,父母应该支持鼓励,千万不要抑制、挫伤这种天性。但不要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硬逼孩子画画,非要他成为神童不可,这样只会减少他的兴趣,磨蚀他的锐气。  名声大于才能,是最大痛苦和不幸。 * 和可多交诤友,谦能广纳良言。 * 做人要谦虚,谦虚受益是自己。让人家敢说我的不是,我就得益了。我想赤身露体,才不会给人误解。 * 我是南方人,又不似南方人,我有南方人的热情,但不喜欢南方人的轻浮,我喜欢北方人的深沉。 (冰兄论人生-2) * 想不到会有这本书(《我看冰兄》)和晚会(冰兄之夜),就像看到自己的终结,参加了自己的追悼会。 * 我学问不多,有三个原因,一读书慢;二家庭负担重,自幼要养活自己还要养家;三我太关注社会,生不逢时,生在战争年代,不能静下来读书。过去只知天圆地方四个字,后来知道微观世界有原子、电子、中子、质子……很想学点电子知识。现在的年轻人,未有家庭负担,时光太可贵,可以多读书,但不要把读书当消遣。我连看电视也不当消遣。我是极端的功利主义者,看电视也是看社会,看人生。分析、理解、吸收,没有看完就完事的事。 * 我们家也没有门槛,我从小在陋巷,是贫民的孩子,穿上龙袍也不像皇帝。(冰兄论人生-3) * 我的《禁鸣》在法国展览时,被小偷偷走。我对法国朋友说,一,对画的失窃,我不要求任何赔偿。假如抓到了那个小偷,也希望你们不要难为他,不要对他施加任何惩罚;二,请代我向此人表示,既然他如此喜欢我的这幅作品,我可以无偿奉赠,用不着偷;三,如有可能,请他给我来封信,因为既然接受了我的赠物,理应表示感谢,同时希望他谈谈在100多幅展品里,为什么偏偏看中这一幅。 * 我的老友曾钺讲,如果有人打我十下,我一定还十下。如果只还了九下,也要立遗嘱给儿子,帮我再打一下。但我做人的办法是人家打我,我也不还手,若干年后,时过境迁,打过我的人内疚,甚至跪地求我打他,我说算了,我都忘记了。这叫不争之争,不战而胜。我最得意的是化敌为友。 * 我曾帮过一个在文革中整过我的人,那人不解。我说:"你不过是被狂犬咬过了又去咬人的受害者。我有免疫力,被咬后也不会再去咬人。" (冰兄论人生-4) * 包装得很好的月饼点心不要买,包装得很好的茶叶不要喝,包装得很好的女人不要追。 * 我旧时画画,为抗日,为打倒国民党,为吃饭,目的一清二楚。现在画画为了什么?我好困惑。画画卖钱吗?可是我又不会花钱。 * 我老了,劫富济贫的力气没有了,但写字可以骗钱,我是"骗富济贫"。写字可以骗到一百万,画漫画不可能画出一百万。我近年投资房地产,为的是建立一个扶贫基金。这是邓伯伯给我赚钱的机会。那些捞了油水很多的人也滴几滴给我。我赚了钱都给了出去,我只资助教育。我的画都给了廖冰兄艺术馆。我的硬件、软件都给了出去。80岁了,在临走的时候,拿得最少最少,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会死得很舒服。这就是我的人生观。 冰兄论人生-5) * 我认为享受等于受罪,我在投胎之前就同阎罗王签了约:一生不准享受,只准劳碌做牛马,不做物质贵族,也不做精神贵族。如果我违约,一讲享受就要打回地狱,所以我不敢偷懒,遵守对阎罗王的承诺。 * 造就了我此生的有四个人,一个是日本天皇,为救亡,成就了我的漫画;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毛泽东;一个邓小平。我成了名人,骗了很多钱。不过我家仍然没有沙发,我仍然喜欢青菜豆腐过日子。骗来的钱还给社会做公益事业。 * 对于"名人热", 我不敢恭维。小有名气就大文章、小文章地宣传吹捧;成了名家,则受到顶礼膜拜,名誉头衔一大箩。这种"热"不降温,很有可能成为盲目的名人迷信。 (冰兄论人生-6) * 我的朋友多,出门不带钱,到处有得吃。这就是当明星的好处。 * 我平生最不喜欢淡泊人生。淡泊即意味着"睇化"(看透 ),意味着无所谓。对人生岂能无所谓?人生应奋斗,应搏击! * 我们这些人,从孙中山先生起,争取自由、平等几十年,到死了还受到这种按职位高低排列骨灰盒既不自由又不平等的摆布,真叫人哭笑不得。当然,人在活着时,按他的专长、能力、贡献等等之不同来定级别、评工资,还有道理。死了之后,大家都是一把灰,还有什么差异呢?所以,一视同"灰",平等对待,按化灰存放之先后依次搁放,不是更合情么?有人说,你廖某现在级别不低啦,死后排座次准沾便宜。这种按等级排座次的便宜,我廖某实在不愿沾,也不敢沾。我这个人穿起龙袍也不像皇帝,若死后同大人物摆在一起,既会有辱人家的尊严,也会使我自惭形秽。如果我那个"灰"盒子正好搁在一位"马列主义老太太"的盒子旁边,她老是给我唠唠叨叨地"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我会不时心惊肉跳,我怎受得了啊?所以,不如把骨灰散尽,让我魂游四方,岂不快哉! (冰兄论人生-7) * 我是"八折真人"。我不是道士,何以自称"真人"?又打八折?一位忘年交的画友说我这个人别无好处,仅仅好在象个人,是个肺肝可见的"真人"。我对他这个"鉴定"视为殊荣,不过有点过誉,自问还未能"真"到十足,在这个据说是形势空前大好,但假人还无所不在的世界,我能够没有几分假么?所以至少要打个八折。 * 我常收到《XX名人录》一类的通知书,一番恭维以后,就是一句话:"拿钱来"。有的还说:"为了提高您的知名度,为您树碑立传,特把您编入《名人录》,但必须交36元,不交也可以,您的名字就只能排在末位。"你看,免费把我排在末位,我还不想沾这个便宜呢。不过,如果齐白石不交36元,就把齐老排在末位,那么这本《名人录》连3角6分钱不也值。 * 纵观我的一生,我学什么都要用得上。是百分之百的功利主义者。绝不做无功利的事。贫穷的出身,养成了精算的习惯,而我把自己的命运同广大民众联系起来,我的功利就是民众的功利,国家的功利。 (冰兄论人生-8) * 有些人像一只小酒杯,只装得那么一丁点酒,一斟就满泻,被人称赞几句就飘飘然。我是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十多岁就给上海漫画杂志投稿,画技很差,却得到老前辈的赞誉,后来到重庆开了很轰动的画展,我都不为人们的称赞所动。现在经过半个世纪有多,看看自己这一生,似乎是留下了有点价值的东西。在漫画界干了60多年,现在我才开始有点自信。 * 我这个人很反叛,很厌恶上茶楼吃早茶的习惯。这是我一种很强烈的偏见。因为从小我就痛恨男尊女卑,那时候只有男人才饮早茶的专利,所以凡是男人的特权,我都反感,都反对。我是女权运动领袖,妇联主席应选我当。 * 广东成立了一个女子书画会,她们没有请我去,因为我发言就首先要祝愿这个女子书画会早日收档关门。为什么要成立女子书画会,不成立男子书画会?为什么选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时候,名字后面都要打个括号,注明"女"字?这是因为几千年来这个男性中心的社会并未让女性真的有地位,所以才有三八节和各种女子协会。如果打破了男性中心社会,女子书画会就可以收档了,所以我祝这个女子书画会早日关门。       冰兄论人生-9) *  我对君权、父权、夫权都反,我这个人是反拔的。我认为做丈夫不要似丈夫,做爸爸不要似爸爸,做官不要似做官,但做工人一定要似做工人。地位高一寸,人就要缩一尺,我是鹤也要缩到比鸡低。免得人家觉得我有什么了不得,高不可攀,敬而远之,使我成为孤家寡人。而做工人就一定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  我只管打仗,不管打扫战场。过去的作品从未想到要保留,幸有人珍惜,我的作品才得以保存一些。 *  我是一个"双面人",正面的廖冰兄祛邪扶正,嫉恶如仇;背面的廖冰兄心慈面软,从善如流。凶狠的廖冰兄是现象,善良的廖冰兄是本质。 *  评奖好比选美,谁漂亮就选谁。就算你是西施,可是80岁的西施还能当选应届美女吗? * 我老了,不会有大的作为。只能当个人梯,让年轻人踩着上去。他们都当神仙,我只做个地仙。 * 大人物有好多人围着他转,好比天气寒冷,人们都生了炉子给他取暖。炉子太多了,会把他烘病、烘死的。我有火炉,还不如留给穷朋友暖和暖和。不过,有时为了替小人物办事,我也会破例去拜访大人物的。我想借用他的名气和权力,为某个小人物捧场,就请他与我合作。这是我"老奸巨猾",搞"阴谋鬼计",用极不老实的办法做老老实实的事情。 * 做人要做加数,不要做减数。加数就是为百姓谋利除弊。即使做不到加数,可以做个"0"(零)。我对零也唱赞歌。只要不做减数,不害他人,不贻害社会,也行! * 我觉得最痛苦的事情是看见人材得不到使用,得不到发挥。我最讨厌的是踩人、压人。我最得意的是把人材挖出来,发现了人材,我就力促他成才,希望他超过我。可是有些人不是这么想,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死也不让人出头。我从小是很艰难地走过来的,没有学画的条件和门路,靠自己冲杀出来,深知不易。我于是很愿意帮助人家。我当"公关老爷",声音大,人家也听。我用自己的本钱调动一些人办点实事。我不干锦上添花的事情,红得发紫的大人物,我不接待。 *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天下有学到死也学不完的东西。得赶快学。人人都讲要见马克思,又未学会英语,德语,怎样去见?其实,咱们中国人无论什么天才、地才、人才,都要到阎罗王那儿报到,阎罗王一考你,你在世上学过什么东西呀?如果通不过,好失礼呀!他会把你打回头来,重新学习,多费事。 * 我是忠厚为体,狡猾为用。狡猾决不是为了私利,而是对付不道义的人和事。 * 人可分为四等:一等者有心有力,圣人;二等者有心无力,好人;三等者无心无力,常人;四等者无心有力,坏人。心者,为大众之心也。 * 我自比清道夫,以画笔为扫帚,以清扫人间垃圾为己任,从1932年起,已扫了几十年。只要世上还有垃圾,我还有气力,就得继续扫下去。         生平“大事记” ――冰兄   活了七十九年的我发生一件空前大事――廖冰兄竟然要住医院。 1994 年 10 月 7 日,生平第一次入医院而且住了十二天之久,我生来命贱,注定终身劳碌,上帝不轻易让我休息,所以不允许我患上不能起床的大病,只偶然患伤风感冒或可以不药而愈的小病而已。而这次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病,无非咳了几天,有点发烧,家人、友人,特别是那些做医生的朋友,硬要把原是“野生动物”近年又被视为“珍稀动物”的我押进医院,住进大医院的“高干”楼,单独一人住一间近乎星级宾馆的病房,被“判”为“支气管肺炎”。医护人员把我这个“名人”当大官来侍候(知识界的名人曾被视为臭狗屎,近十来年又被视为宝贝,亦中国一大怪事也),使命贱的我感到十分不自在。进院第二天退了烧,我就吵着要出院,但终于拗不过好心的医生和亲友,只好服从,让医生从头到脚、五脏六腑都检验过,认为体内各个零件基本完好,才把我从这个“高级监狱”释放出来。须知一个贱惯了的人一旦享起福来反觉得是受罪,而一些当大官的本来就出身贫苦,甚至久历战场,一旦当了官,就住要高级、国要高级,病了也要高级……好象曾为解放人民出过力就非得享受人民好好供奉不可,所以无病小养、小病大养就养得心安理得。这回我住医院十二日,花公费医疗数目不少,好心痛。                  预立遗嘱放言 ――冰兄   当我正和一位老友闲聊的时候,收到一份某公逝世的讣告,引起我大发谬论:我早和家人说过了,如果我死了,千万别开追悼会,也不要搞什么遗体告别。你看,老人的亲友多数是老人,殡仪馆参加追悼会,除了少数人有小车代步,恐怕大都得挤公共汽车,这已经够劳人筋骨的了。到达之后,双得挤在会场全体肃立,行礼如仪,听主持人宣读送花圈者、发唁电者、参加追悼会者的一大串名单,继而恭听宣扬罗列死者生前功德的悼词,以及死者家属的答词。真叫人站得腰酸腿痛。如果死者是位高名重或交游广众的人物就更不得了,非得搞个把钟头收不了场。别说是老人,就是后生也不好受。我有一次在这种场合就差点儿晕倒了。这不是眼睁睁地把活人的有限生命用在为死者陪葬,让死人折磨一大群活人?何苦,何苦!倘若死者在九泉之下有知,恐怕也会于心不忍吧。   至于遗体告别,其实有点儿像尸体示众。人老了,本来形体容貌都不雅了。即使西子潘安,老死之后,用防腐剂泡若干天,虽经尸体美容师来一番涂脂抹粉,悉心打扮,也实在没有美感可言。这岂不是让死者献丑,活人受罪?又何苦如此?以后我死了,希望我的孝子贤孙千万别做这种事情。可以一死便烧,骨灰也不留。   老友说:“骨灰也不留,未免太过吧。”我说,骨灰这玩意,既非生活用品,也非可供观赏摆设。当然,留或不留,悉听尊便。不过,我日后死了,可不必留。留来何用?放在家里,不但徒占空间,还会影响家人特别是来客的情绪。谁喜欢老对着这副迷你棺材?倘若寄放到公墓的骨灰存放室,对我也不妥。当今之世,活着还几乎处处讲究等级,连宴会也得论官阶大小分席次座次呢。死了,在不少角落,同样等级森严,骨灰存放就是官室民室之分。官室之内又有部委级柜、厅局级柜、处科级柜以及等而下之的柜,按级存放,不得僭越。我有位亡友,是位成就颇大,品格高尚的老艺术家,由于他不是官,什么官阶级别都没有,在存放骨灰时就发生过争议哩。经过他的家人和组织多方交涉,最后获准放在较高级的柜里。我想,如果这位生平淡泊于名位的艺术家地下有知,对这番争来的优遇,大概不会感到高兴,许会懊悔死前没有留下弃灰的遗嘱而徒叹奈何,任人摆布。其实,作如此慨叹者,又何止我这位艺术圈中的故人!我们这些人,从孙中山先生起,争取自由、平等几十年,到死了还受到这种既不自由又不平等的摆布,真叫人哭笑不得。当然,人在活着时,按他的专长、能力、贡献等等之不同来定级别、评工资,还有道理。死了之后,大家都是一把灰,还有什么差异呢?所以,一视同“灰”,平等对待,按化灰之先后依次搁放,不是更合情合理么?有人说,你廖某现在级别不低啦,死后排座次准沾便宜。这种按等级排座次的便宜,我廖某实在不愿沾,也不敢沾。我这个人穿起龙袍也不像皇帝,若死后同大人物摆在一起,既会有辱人家的尊严,也会使我自惭形秽。如果我那个“灰”盒子正好搁在一位“马列主义老太太”的盒子旁边,她老是给我唠唠叨叨地“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我会不时心惊肉跳,我怎受得了啊?所以,不如把骨灰散尽,让我魂游四方,岂不快哉!   一串话,听得老友频频点头,边赞:“高论,妙论。”但他说有事要走,而我却把他拉住不放,要他再听下去。   我说,一个人死了,只要他生前有点名气、地位,即使不给他树碑立传,恐怕也总会有人给他写点悼念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本着“隐恶扬善”之旨,把死者生平之“善”尽挑出来“扬”,直把他“扬”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既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于是乎成了又善又美的怪物。我是个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甚至也有过失的凡夫俗子。所以,我已经叮嘱过我的儿女们:我死后,倘若有人给我写悼念文章,并且尽是说我的好话的话,那么你们可得反其道而行之,如实地写我的缺点、毛病、错误甚至罪过。这就可免人们对我产生“完人”的错觉,还我凡人的本来面目。想当年我被划为“右派”之时,好些人或自动的或被迫的对我施行口诛笔伐,会上的发言,报上的文章,岂止“隐善扬恶”,有一些甚至以善为恶,简直把我说成罪恶累累,近乎该死了。三中全会后,终于“改正”了。但经此一改,许多“口称笔颂”即纷至沓来,又把我说到几乎无一不好了。所以在我化“灰”之后,盖棺定论之时,怎能不来个如实地揭我之短的东西,给我再来一次“改正”呢?   老友大笑,说:“兄台不必过虑!到了那天,老兄的儿女们坚持‘为亲者讳’而不写的话,我也会写的。我决不把你写成完人,倒可能把你写成怪物。因为阁下实在怪嘛!”说罢,我再也拉不住,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