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与四叶草动漫结局:中国在国际上为何难做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6:44:13

【作者】汪嘉波(资深评论人)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中国外长两会记者会上一声“中国人难做”的感叹引起各路媒体的热议。中国购买欧洲国债原本是施以援手,但在国际上却引来了种种疑虑和担心。杨洁篪外长对此感叹说:“中国人做人也蛮难的”。好人难做——崛起的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似乎注定难以摆脱如此令人烦闷的处境。
  如何看待“好人难做”的处境?如果我们能够体会演员刘晓庆当年成名时感叹做名女人难时的心情,我们也就大体上能够理解杨洁篪外长回答记者提问时的心情。明星级的人物总是有更多的机会遭遇误解和有失客观的批评,在全球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到了“明星国家”的位置之后,中国自然有了更多的机会“享受”被曲解和误读的茫然、困惑和无可奈何。
  倘若我们凡事都往好处想,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从此类“烦恼处境”中看出中国“明星国家”的荣耀地位和世界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认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议论听起来不爽,但细想起来必有其存在理由。如果不能站得高、看得远、发现这些议论背后潜藏之物,那也不必大惊小怪,更没必要怒目横眉或兴师动众。世界如此不同,如此多样,不同的国家和人群面临各自的处境自然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任何来自外界的不理解不满意不支持都算是正常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长的“感叹和困惑”也说明“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仍有市场。客观而言,近年来中国外交面临的种种困难,基本上源于外界对中国崛起的猜疑和抵制。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明星”地位或忧心忡忡或恐慌万状,认为中国堀起必然要“改变世界”,必然使西方强国和中国周边国家利益受损。
  按照西方的思维逻辑,大国堀起最终必然走向政治霸权和军事扩张。这是西方的局限,让它们冲破自己几百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恐怕是需要时日的。西方强国对中国的疑虑也有意识形态和历史的原因,它们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守着冷战的思维,拒绝承认和接受中国的外交理念和价值取向。归根到底,西方对中国缺乏信任,而没有信任,就会心生戒心。
  外长的“感叹和困惑”说明让西方世界认同中国的外交理念和价值观,是一件难办的事情,也说明我们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还要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对中国外交而言,目前最关键的是要确立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并且公开表达自己的外交战略、立场和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外界的信任。
  我们原本没有“站在十字路口上摇摆”,所以绝不该让外人误以为站在十字路口上摇摆不定。外交理念、原则和政策不能搞摸着石头过河,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否则会造成外界对我们的误解和敌意。对我们自身来说,假如不能保持外交理念、原则和政策的清澈透明和牢固稳定,面对来自外界的冲击时,我们就只能宣泄情绪,无力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回应。
  我们应该坚定地告知世界:中国和西方不仅不同,而且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是传统文明、价值认知层面的东西,应该也可能避免冲突。我们对“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界定是清晰明确的,其内涵只能是“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任何非正式的、个人化的随意解释都会造成对这一理念的误读。
  在“双赢共赢”、“同舟共济”等中式外交理念走向世界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向世界强调我们国防政策的防御性。我们甚至有必要重提毛泽东不称霸的外交原则,坚定地做出中国不搞扩张、永不称霸的承诺。中国无意于“第一把交椅”,无心做“世界领袖”。我们该明确地告诉世界“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本质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