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趣试玩平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席谈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7:25:15

工业的力量——看曾都如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上﹚
记者 桂运东 唐天才
随州日报

2011-05-09
  曾都,是一片热土。
  古老的曾都谱写了千古奇响的音乐史诗,当今的曾都演绎着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的动人乐章。
  今年3月底,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曾都在全省80个县(市、区)中居第18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新曾都成立以来,连续两年保持了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的地位。
  在资源减少、块头变小的情况下,新曾都是如何实现争先进位目标的?曾都区委书记杨增能说,二次创业新征程,工业强区打头阵。
招商招来大企业
  春末夏初,曾都经济开发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总投资1亿元的力威汽车数栋生产车间拔地而起,总投资1.2亿元的灵龙铜业项目现场如火如荼,总投资1亿元的厦工楚胜项目施工现场,机械来往穿梭……
  这些都是新引进落户的亿元项目。


工业强区首先要抓好招商引资。曾都区区长刘宏业说。新曾都成立后,曾都始终把招商引资拿在手上,紧紧咬住招商不放松。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并成立工作专班,主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区委书记杨增能、区长刘宏业等区四大家领导带头招商,先后到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及台湾等地多次开展招商活动。从全区精心挑选的30名干部组成的10个招商专班,常年活跃在沿海发达地区,实行分片蹲点招商。多次邀请知名企业家、商贸界知名人士座谈,请他们提供招商信息、牵线搭桥,采取以商招商的形式吸引其合作伙伴来曾都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发展环境,竭力服务客商,打造投资洼地。

  梧桐发新枝,凤凰结伴来。东风汽车产业园开建了,永盛汽车产业园动工了……新曾都成立以来,全区共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225个,协议引资126.95亿元,实际到位50.28亿元。
服务建成大项目
  项目要落地,服务是关键。
  有政策的按政策办,没有政策的按惯例办,没有惯例的创新思路办。为切实推进项目建设,曾都区对重大项目成立指挥部,全权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一个项目成立一个专班,包开工、包协调、包建设、包投产,一包到底。园区对落户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通过清费减负、简化程序、全程代理服务等举措,让企业不为办证、办手续东奔西跑。相关部门倒排工期,加强监管,抓紧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力促投资百分之百到位,项目百分之百落地。
  湖北奥马专用汽车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3000台专用车生产线,曾都经济开发区在两周内为其办理土地过户等手续。企业轻装上阵,提前半年正式投产。为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曾都区开展了双百行动、百日攻坚。区四大家领导带领区直干部组成64个专班分头联系企业、包保项目,了解项目建设的现状,负责协调、服务,帮助解决难题。两年多来,共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排解难题300余件,帮助企业融资10亿多元。大服务也促进项目加速,全力铸造一期、方正能源、神农生态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成投产;三联重工、盛苑建材、永盛汽车即将建成投产……
  服务的力量是无穷的,服务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曾都经济开发区12个项目相继开工,万店镇7个项目前后落地,何店镇3个项目牵手进驻工业园。不到3个月时间里,3个地方先后举行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集中开工仪式不是形式主义,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项目落地的进度和力度。曾都区副区长黄建平说。

转型转出增长点
  连日来,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全力机械集团二期项目加紧建设,百余名建筑工人正昼夜不停进行室内装饰和生产设备安装,预计8月投产。全力二期项目投产后,年可增加铸造件10万吨,增创产值6亿元。重汽华威二期总投资1亿元,建设两栋4万平方米车间及附属工程,现已投产,可年增加专用车生产能力3000台,增加产值5亿元。
  着力培植支柱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曾都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重要举措。他们按照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竞争能力思路,引导企业乘势而上,扩规模,上档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向现有企业要增长点。目前,该区有20多家规模企业正在强筋壮体
  大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是曾都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力威公司与东莞佳联投资1亿元项目、灵龙木业与谦益宏公司投资5000万元项目签订协议后,三环集团与楚威车桥公司牵手,计划投资5亿元,打造年产铸件超过3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汽车和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已有10多家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些企业扩规做大、转型升级后,年新增工业产值20多亿元,支柱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全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促进会提出的目标是,曾都区今年从18位进到15位。为实现这一目标,曾都区在工业强区方面的新措施是,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发展平台、培育市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外贸出口力度,加快推进外向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农业的分量——看曾都如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下)
发布时间:[2011-05-11 09:26] 来源:[ 随州日报社
本报记者 唐天才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曾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思路。
着力培育头企业
电麻、宰杀、浸烫去毛、剖膛、清洗、分割、包装……各岗位上工人身着整齐的工作服在生产线上一丝不苟作业。在湖北同星农业公司,现代化的设施给人带来与农贸市场现杀、现理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亿只鸡工程的一幅画面。
我们不仅要壮大头企业,还要使农产品转化增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曾都区区长刘宏业说。
新曾都成立后,该区着力培育头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曾都;引导企业重组整合,壮大头实力;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曾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已形成畜禽、食用菌、粮油、木材、棉花、土特产等6大产业集群。
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三友食品、神农生态等企业,不断在香菇原产品上做文章,开发出的菇丝、菇粒、菇片、菇粉、菇精等产品,使香菇的价格翻了几番,市场不断拓展,产品销量连连攀升。
以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金银丰打造的良机两个品牌,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其牌面粉、良机牌面条畅销沿海发达地区,成为康师傅、华丰、达利园、统一等国内知名食品生产企业优质专用面粉供应商;三友公司生产的野木双鹰牌香菇出口东南亚和欧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威龙食品生产的好和牌黑芝麻糊,畅销全国。
辛勤的努力换来丰厚的回报。近年来,曾都农产品加工业高位增长,年产值达到90亿余元,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1亿余美元,在全省同类县市区领跑。
致力建设特色基地
连日来,在洛阳镇九口堰富民蘑菇专业合作社的田野里,一朵朵鲜嫩的香菇长势喜人,数十名农民在田间忙着采摘。这片探索绿色生态栽培模式的基地面积已达300多亩,效益是原稻田传统种植的40倍。这是曾都推进高效种植的一个缩影。
特色基地日益变大。新曾都成立后,原有的大片农业被划出,农村面积小。区委区政府结合新区情,决定把农业做强做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头企业开展良性互动,引导基地与企业直接联姻,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近年来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该区已建成优质粮基地45万亩(其中优质稻25万亩、优质小麦20万亩),优质油料基地4万亩,优质棉基地2万亩,蔬菜基地6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3000万袋 (棒),速生丰产林基地30万亩,畜禽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65万头、出笼家禽1000万只。
特色基地产出率显著提高。该区转变传统的劳作方式,积极探索新的种植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菇稻、菜稻、畜禽鱼等高效高产模式,推行轻简栽培,推广旱育抛秧、机插秧、集中育秧、小麦免耕等技术,推广新品种、促进科学种田,土地的产出率大大提高。在南郊茶庵千亩水稻免耕抛秧核心示范区,在洛阳镇九口堰高效栽培田野里,当地农民朋友高兴地说,这些模式既省工省力省钱,还增产增收,多好的事啊!
努力开发生态旅游

山花烂漫,蜂飞蝶舞。场地上停满小汽车,山庄内宾客满座……“五一小长假,何店镇天星村的贤聚山庄,不少城里人来这里游玩。
近年来,曾都紧紧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着力发展生态旅游,重点打造千年银杏谷、府河现光山和太乙古观等景区,在景区周边、城市周边、交通主干道周边地区扶持农家乐旅游,发展农家特色美食、乡村农事体验、生态环境观光、水上特色风情、乡村娱乐休闲、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度假养身等特色多样的项目。
穿行在曾都乡村,日渐兴起的农家乐比比皆是,杏林山庄、光发农家山庄、永兴酒楼、湘鄂饭庄、万家灯火大酒店等一批高档次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家家农家乐门前红灯高挂,人气旺盛。山庄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雪。农家乐极力从自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挖掘,为游客们提供水果蔬菜采摘、传统农耕等特色农事和垂钓、登山、烧烤、野餐等休闲活动,使游客在体验农家生活的同时,舒展身心,释放压力。
从自然的田园山乡风光,到现代化的经营形式,成功打造了旅游服务业新的增长点。近年来,该区每年增加100多家农家乐,目前已发展到500多家,这些有特色的农家乐吸引大量游客光顾。
曾都在新的征程上,快速前行,正在谱写着新的篇章。





                     垂直起跳

            ——
看随县经济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上)
                 本报记者 常跃耀
     艳阳高照,晴朗旷远,5月的随县到处充满生机活力。316国道随县经济开发区段道路扩宽在提速,一处处厂房破土而起,一家家现代化厂房里机声隆隆,随县正向工业强县迈进!
    从无到有:工业平台平地而起
    新随县刚成立时,没有县城,城市经济几乎没有,辖区内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城镇化水平低,工业增加值仅26.81亿元,年一般预算收入只有3970万元,在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经济总量和人均值均居全省县市区之末。
     新随县百业待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助推经济的垂直起跳。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打造工业平台。2009914日,随县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该区基础设施快速到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并于第二年成功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该区2010年累计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已开工项目16个,投产项目3个;闽商石材工业园入园企业增至33家。
     这么多企业看好随县,得力于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招商引资成为该县的头等大事,全县11个招商专班迅速成立,制订奖惩措施配套运转,运用蹲点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全民招商。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炎帝科技、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联飞翔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2010年共引进项目126个,实际到位资金32.3亿元,为随县的垂直起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小到大:特色农业更加鲜明
    随县是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随县破除传统观念,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2010年,随县农产品加工产值67.48亿元,占农业产值比重达97.87%,同比提高近5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6524元,同比增长15.21%
     思路决定出路。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是随县坚持比较优势、错位发展的经济思路。随县将涉农项目和资金打捆配置,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小区化养殖,不断壮大蔬菜、食用菌、茶叶等十大农业板块基地,建成万亩连片水稻、万亩连片小麦、万亩连片马铃薯3个高产示范区;以优质猪、牛、羊养殖为重点,抓好基地与企业的对接,涌现了均川三元猪、吴山优质牛、洪山三黄鸡等特色养殖小区。同时,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扶优培壮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8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5家,初步建成了10个乡镇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
     发展特色农业,创出品牌精品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2010年,随县大力推广申报三品一标志”,积极开展名牌产品申报和商标注册工作,加大产品包装、推介和宣传力度。安居泡泡青、唐县镇土豆、尚市油桃、洪山二月风葛粉、小林花生等畅销全国。
    为畅通特色农产品走出随县、走向全国的绿色通道,随县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在合作社的组建、经营和管理上给予优质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农村生产大户牵头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314个,带动4万多农户近20万人致富。
    从弱到强:旅游产业串珠成链
    随县地处两圈节点西圈门户,旅游资源丰富。2010年,随县着力打造拜谒始祖文化之旅原生态探险体验之旅休闲养生度假之旅等精品景区,推动旅游景点大开发,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依托湖北炎黄基金会,引进湖北玉龙集团等参与随县旅游开发,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手段市场化的投入机制,着力打造精品景区。以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为核心,配套厉山古镇仿古包装改造和生态园林县城建设;总投资9亿元的随南玉龙温泉九大主体公园已建成5个,正逐步成为华中最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胜地;总投资7亿元的玉龙漂流景区完成一期投资1.2亿元,今年7月将开业迎宾,建成后将成为华中第一漂
   全县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中有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南有玉龙温泉,北有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的一主两翼发展格局。其间配有春赏桃花夏品兰,秋观红叶冬沐泉等节庆活动,共同组成优质的旅游产品链。
    随县境内名景胜地众多,其中两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2010年,游客突破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8亿元,均比2009年增加一倍以上,湖北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初步通过验收。
     “
建设两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工业园区,打造两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支柱产业,将随县建成世界华人寻根谒祖朝圣地、华中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地、湖北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在充满希望的2011年,年轻的随县在大环境中思考,在大竞争中拼搏,在大开放中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三大战略,向县域经济继续前进58个位次的目标奋勇迈进!
借力加速
——看随县经济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下)
本报记者 常跃耀 通讯员 江开军
这是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今年元至4月,随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46万元,同比增长6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29亿元,同比增长34.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67亿元,同比增长29.6%。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县委书记陈德贵在县“两会”上明确提出:2011年,县域经济全省排名在2010年前进28位的基础上,再向前跃升5至8个位次。
探究年轻的随县如何在全省80个县市区的竞争中,实现经济的垂直起跳,“借力发展”功不可没。

承借上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2010
年,省直28个部门对口帮扶随县,制订了连续3年帮扶计划,成立了工作专班,由省委常委张昌尔联系,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上给予随县帮扶。
一年来,参与帮扶的省直部门先后来到随县调研指导、现场办公,帮扶随县项目246个,落实项目资金37.65亿元,支援随县资金、设备等合计3000多万元。
县直各部门拉开了一场跑项目、争资金的接力赛。全年争取项目383个,总投资20.9亿元,落实省级以上资金11.87亿元,涉及农业、水利、林业等各个领域,在随县大地掀起一场项目建设的热潮。
四大长期优惠的政策项目对随县大农业给予强力支撑:“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省对随县总投资将达6亿元,治理土地30.2万亩;随县列入“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范围,12年分3个阶段总投资10亿元;争取到“生猪调出大县”政策,国家每年补贴6000余万元;争取到“小农水建设扶持”政策,国家连续3年共投资3900万元。
对随县的帮扶不遗余力,今年年初召开的省直部门对口帮扶随县专题会议再次强调:省直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随县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工作措施,支持的工作力度要大于去年、支持的项目资金要多于去年、支持的成效要好于去年!

巧借外力:招商引资捷报频传
把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当地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变潜在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随县直接利用外资32.3亿元,同比增长449%,累计招商引资项目126个,建成投产工业项目达96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新增规模企业40家,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95家。
随县经济开发区是随县建设四大发展平台之一,自成立以来,多方融资1.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完成了3.22平方公里园区道路,加固和架设各类线路5800余米,铺设给排水管网8900米,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至4月底,开发区已累计招商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引进项目资金17.25亿元,到位资金13.15亿元,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6个,建成投产项目3个。
今年开年以来,随县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74个,协议引资67.3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67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52个,占项目总数的67.6%,实际到位资金4.25亿元,北京联飞翔、锦程汽车公司、钱乐汽配公司等20个项目将在5月底前建成投产,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激活内力:全民创业硕果累累
4月20日,随县举行“茂盛杯”青年创业之星暨青年创业者颁奖晚会。“随县青年创业之星”称号获得者周义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金光闪闪的奖杯时,道出肺腑之言:“是随县的‘五惠工程’造就了我的成功,我只是随县全民创业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鼓励全民创业,是激活经济腾飞的“原动力”。随县在建县之初就提出“工业强县”战略,发出了“解放思想、实干兴县”的号召,引导广大干群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大胆超越,积极创业。针对90%的人口在农村这一现状,该县把培养致富型农民群体作为重点,相继推出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企业倍增工程”、“农民创业五惠工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激活了民间资本“一池春水”。
一批迅速成长的本土企业家为人们津津乐道。均川镇青年农民魏智勇大胆挑战世界性难题,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蜂王“湖北一号”;唐县镇农技服务中心农艺师刘克文,通过组建马铃薯专业技术合作社,组织完成了“农业部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湖北省万亩马铃薯-棉花高效模式生产示范”等项目;农民张洪国致力于蔬菜研发,其“编钟”牌泡泡青品质卓越,备受青睐。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县由农民自己研发的产品中已有中国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省名牌8个,省优质产品24个,出现了葡萄专业村、板栗种植专业村等特色明显的专业村120个,产生了以100多名农民企业家为代表的致富型群体,打造出了香菇、木耳、油桃等十大农业支柱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强势崛起。
东风巧借力,助我上青云。年轻的随县,正抓住机遇、搭建平台、巧借外力,乘着发展的东风,大踏步地向着“争先进位”的目标迈进!


                          实干 奋起

                ——广水推动跨越发展观察(上)

                 本报记者 宋俊超 特约记者 张书广


      广水,以其独有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魅力,凝聚着内力、外力,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广水,在经历“涅槃”后,孕育着新生的力量,似一艘航母,正全速前行在“争先进位”的海洋中。
“我们将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埋头实干,力争3-5年在随州成为开放开发排头兵、在武汉城市圈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市、3年重返全省20强、争创中部百强市。”广水市委书记吴超明说。

         两大园区:撑起工业脊梁

         初夏,走进广水市东部工业区、十里工业基地,那里的生产、建设场面火热:由新煌集团湖北鼎盛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新上的磁化焙烧项目在东部工业区杨寨冶金工业园落地,年产值可达10亿元;广水风机产业得到了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认可和支持,受到了省政府的重点扶持,风机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产业是立市之本。广水把特色作为产业之魂,在错位发展中挖掘特色、创造特色、放大特色,增强特色产业话语权。”广水市长黄继军诠释产业兴市战略。
     强“脊”壮“梁”,是广水增强工业经济支撑作用的绝招。风机制造、医药化工、金属冶炼三大产业,正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两家风机骨干企业成功扩张裂变、两家造纸企业已嫁接重组、两家冶金企业攀上武钢等大型集团;医药化工产业网络骨干企业17家,成为中南最大的小针剂生产基地。
“扶优扶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更是如火如荼:投资2亿元的钜匠锻造、投资1.5亿元的广同铜业、投资1.5亿元的西门电机、投资1亿元的广彩整体迁建、投资8000万元的省风机厂扩能等项目建设如期进行,上半年将有20家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投产。
    1至4月,该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61.8亿元、销售收入58.4亿元、利税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8%、56%、104%。

        两大引擎:展开腾飞翅膀

       开年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春风,吹遍广水大地。
   3月17日至25日,广水招商团先后到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拜会企业老板、考察大型企业、推介广水、洽谈项目。新型电镀项目、LED新型节能照明项目、气象预警系统研发生产项目、逆变电暖机生产项目等一批新项目有意落户广水。
   4月3日,在广水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在外知名人士座谈会上,签约了14个回归项目,这批项目涉及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科技等多个领域,能与广水的六大产业进行良好的配套和链接。
   4月29日至30日,广水招商团与温州乐清化学有限公司等8家知名企业签约,协议引资13.7亿元;在奉化签订了投资兴建动力锂电池、徐家河旅游开发等5亿元意向引资协议。
   与此同时,百名干部离岗招商,对接大武汉招商网络、珠三角回归招商网络和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回归经济和“总部经济”合奏着新一轮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最强音。
   激发“草根”热情,放大群众力量,推进全民创业,是广水加快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从事建筑、服务行业的王云帝投资5000多万元兴办湖北大自然农业公司,建立高标准小龙虾和对白虾养殖示范基地,产品打入欧美市场。关庙镇农民潘成投资建设食品加工园,吸纳400人就业。城郊乡村民张远美投资创办高祥麦面公司,每年可以消化本地小麦6万多吨。

    两大景区:打造度假胜地

    4月初,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省旅游局的有关学者、专家对徐家河4A级景区暨旅游名镇修建性详规进行了评审;广水市政府将三潭风景区经营权整体出让,信阳华信集团买断景区50年旅游经营权,并拟投资1亿元,将其建设成4A级景区。
    徐家河水库,碧波荡漾,库区内108个岛屿像颗颗珍珠镶嵌在枫叶形的水面上;三潭,清奇幽深,三叠瀑布“一线天”等景点,曾一度繁华一度萧瑟。
    为唤醒“睡美人”,广水市确立了“旅游业发展突破年”,力争到2015年,建成武汉城市圈休闲度假胜地、湖北旅游经济强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如今,来到徐家河水库,景区绕库公路正蜿蜒向前,昔日的荒山野岭已换上了绿装,佛手岛度假村、5星级标准建造的6栋1.5万平方米的别墅、200米水上走廊等旅游工程竣工,天然沙滩浴场迎来了游客,今年“五一”,湖光山色的佛手岛、凤凰岛接待武汉、安徽、河南等地游客2万余人次。
   三潭景区经营权易主后,投资商启动了碧玉湖改造、包装工程,生态停车场、旅游通道、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鏖战正酣。同时,将投资5000万元打造景区核心乾明寺。在景区蓝图上,山顶风车飞转,山腰雾气蒸腾,一幅兼容现代文明和古风韵味的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石激起千层浪。伴随着4A级景区的创建,分落在两大景区周围的百余处名山古寨迎来众多游客。同时,特色饮食一条街、农家生活体验游等第三产业质效得到快步提升,预计“十二五”末该市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

     发展的命题

——广水推动跨越发展观察(下)

本报记者 宋俊超 特约记者 张书广

   近日,广水市委领导带领建设、交通、城管、电力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到武胜关镇、广水办事处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两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发展需要投入的第一要素,我们要以奋发进取、埋头实干的精神推动广水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升级、进位!”广水市委书记吴超明说。
(一)
面对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跨越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深烙进广水每一名干部群众的头脑。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实现跨越。广水把解放思想作为干事创业的起点,作为跨越式发展的发酵剂,用最有利于发展的文化、理念、思想来推动发展。
围绕发展后劲不足、招商氛围不浓、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不够等问题,该市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广水怎么看?广水怎么办?广水怎么干?”大讨论、大学习活动,共商广水发展大计。
在大讨论活动中,该市各级干部按照“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原因上来,带着课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的要求,深入开展调研,破除思想桎梏,寻求发展良策。
跨越式发展能跨出多快的速度、跨出多大的幅度,关键在于解放思想的程度。
4月15日,该市邀请省社科院马德富教授,给该市干部讲了一堂题为《深入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的公开课,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开阔了思路。
该市各级领导也纷纷走上讲台,探讨经济发展课题,拓展思路,凝聚力量。开年以来,该市已有10余个单位“一把手”带头走上讲堂,掀起思发展、想发展、谋发展的热潮。
(二)
“思想解了锁,行为要争先,才能实现广水大跨越!”广水市长黄继军说。
今年1月份,经过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该市出台了《乡局级领导干部问责办法》,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化、长效化,重点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干部进行问责,对破坏环境、损害发展大局的干部进行问责。为领导干部行为干事设立“红绿灯”,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善积小胜为大胜。严格明确责任主体,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做到 “三明确”,即明确责任人,明确目标进度,明确落实效果。
该市继续强化党内民主集中制,组织班子成员交心谈心。做到思想合心,工作合拍,提升班子整体合力。将班子落实民主集中制情况与今年的换届选举相结合,把是否团结作为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
广水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管理好干部,即是牵住广水跨越发展的“牛鼻子”。该市继续开展整治抹牌赌博、奢侈享乐等活动,切实治理干部不在状态的问题。
该市组成多个暗访组,深入各单位开展暗访活动。截至目前,已有21名“不在状态”干部被曝光,并受到纪律追究,该市干事创业环境进一步好转。
(三)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软实力。引爆经济发展活力,环境至关重要。”该市上下普遍认为。
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该市敢于动真碰硬,在项目审批上确保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成本最低。
该市大力促进银企对接,优化金融环境,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在企业与金融单位之间“巧架桥”,巩固企业发展资金链。后金融危机时代,累计帮助企业融资3.8亿多元,解决企业资金瓶颈。
该市将干部推向企业一线,担当企业发展的 “服务员”,把干部服务企业的优劣与否,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标准,两年来,该市共派出400多名干部进驻企业,帮扶企业发展,多名干部在企业主战场成绩突出,受到提拔重用。
“要招来外商,首先是要治愈 ‘内伤’!”广水市委书记吴超明要求。
该市治理企业周边环境硬碰硬,打击阻碍企业经营行为不容情。对 “乱收费”、“乱摊派”等行为严厉打击,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彻底净化企业发展空气。
经济环境好与坏大家说了算。去年以来,该市设立15个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20多名来自社会各界人士被聘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
思想活起来,环境优起来,经济发展大提速。1至4月,广水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61.8亿元,同比增长61.8%,广水经济列车在“争先进位“中驶入高速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