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血阳性是什么意思:中国崛起的东亚困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4:37

去年以70%的高支持率上台的日本民主党首相鸠山由纪夫,近日以短命首相的命运下台。由此也引发了中国国内的高度关注。因为鸠山由纪夫的辞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试图挑战日本固有的“亲美疏亚”外交政策,试图在中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上取得更大的平衡,实现中美日等边三角关系。但由此却最终成为他辞职下台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鸠山的辞职是否会最终导致中美日三方关系重回日本自民党时期呢?对此,中国媒体自然高度关注。

但似乎很是庆幸,日本民主党并没有因为鸠山的辞职而改变其对华方针。日本的新首相菅直人当选后不久就宣布了首访国家为中国。这对中国而言,显然是个很好的消息。日本民主党似乎无意改变中日关系。尽管中国国内的媒体似乎很清楚,菅直人首访国选择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鸠山前首相的缘故。鸠山首相在下台前就定了在6月12日出席世博“日本馆日”相关活动的行程。现在,只不过因为鸠山的下台,首相变成菅直人,仅此而已。

但很明显地,中国国内的媒体对此仍然是很高兴地进行了报道。其实,不难发现,自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下台后,在对待中日关系问题上,中国国内的媒体,大体上保持了较为乐观的论调。尤其是在去年日本民主党上台执政后,中日关系一直都是顺风顺水。虽然期间因为东海问题、冲之鸟礁问题引发了一些不愉快,但总体而言,中日关系在中国媒体的描绘下,仍然是“形势大好”。

中国媒体为何如此看好中日关系?或者说,中国为何对日本的对华态度寄予了如此高的厚望呢?或许,再看看另一个邻国所受到的待遇,我们便可知一二。这个邻国就是印度。

从表面上看,中印关系的发展,应该好于中日关系才对。中印两国毕竟没有太多的“深仇大恨”,而日本至今却仍然在历史问题上执迷不悟,拒不道歉。此外,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更是两国一直未能解得开的结。相对而言,中印两国间,除了在中国藏南地区存在领土争议外,可谓是合作范围大大地大于竞争范围。比如,两国同属“金砖四国”,同是发展中大国,在气候问题、国际新秩序上具有很多的相似诉求。但中印关系的发展如何?从去年相关的媒体报道上看,中印两国关系在近些年来毫无进展,近乎停滞。尽管中印两国领导人在许多会晤场面表达了良好的愿景,但领导人的表态,却从来没有为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多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中印两国媒体的眼中,更是经常视对方为“丑陋”的一方,大加笔墨地加以批评,自认比对方强上好多倍。印度讥讽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讥讽印度的军事强国梦,似乎这样一来,两国就会自然变得一无是处。

为何几年之前还受到中国普遍批评的日本,如此却受到中国媒体如此大的欢迎?印度这只大象,在中国的眼中,为何依然笨拙?中国对中日关系的大加赞扬与对中印关系的“视而不见”,依笔者看来,这更多的反映出了中国在崛起之路上所面临的东亚困局。而这一点,显然不仅仅存在于日本、印度两国与中国的关系上。中国在东亚地区所面临的对外关系,普遍存在着中国现在无法解得开的结。

中国崛起在近些年来得到了热烈的追捧。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更是得到更多的“掌声”。从国际层面上看,尤其是在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上看,中国崛起的大国地位确实已经今非昔比地。无论是在影响力、话语权上,中国绝对比以往获取了更多的优势与力量。但显然,这样的优势,并没有因为在对美、对欧以及一些国际层面上的事务上得到了而自然而然了变成了中国充斥于全球各个角落的影响力或话语权。在东亚,显然是中国影响力的一个盲区。可以说,虽然中国因崛起在国际层面上取得了众多的反响,但在东亚区域上,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反而陷入了某种困局。中日关系、中印关系,就是这种困局的体现。中国虽然崛起了,但却仍然无法解决与周边国家存在的诸多争议问题,无法让中印关系变得正常,无法在对日问题上取得更多的突破,反而寄望于日本首相对华态度的友好来粉饰中日关系的正常。但谁都知道,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在东海问题上,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只不过被暂时掩盖了而已。

中国能否在东亚区域问题上取得突破,取得进展,才是最终判断中国能否取得崛起之后的影响力的最终判断,也是中国能否实现大国复兴的最终依据。中国如果无法立足于东亚,无法立足于亚洲,在区域问题上依旧以掩盖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强大,那么,最终导致的将是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继续保持的警惕心理,也必然导致东亚地区军备竞赛的存在。如此,美国也不可能真正退出东亚,东盟国家也将继续寄托于美国的军事平衡。如此之崛起,究竟是真崛起还是一时的虚胖呢?(作者:南之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