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出发三日游:中国崛起的能源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4:08

中国崛起的能源困境

[12400] (2011-08-01)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样的能源问题?在全球层面,中国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之中的能源问题?能源问题对中国崛起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中能源问题

  2010年,中国曾动员1700多名科技工作者,花费1.1亿元资金对这些盆地做的历时5年的摸底显示:中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亿吨,因技术和成本制约可开采资源为140亿吨至150亿吨,除去建国以来已开采的50亿吨,还可开采100亿吨。以2009年原油消费量计算,即使这100亿吨静态可开采石油都能出来,中国的石油家底只能够再用25年。

  这还这是静态计算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石油消费量犹如登山,目前还只处在山脚的出发点。目前,国内油气产量增长速度还不到1%,而国民经济却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至少比2000年翻一番,将达到4.5~6.1亿吨。

  巨大的消费和相对有限的供给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缺口,于是中国开始了大力进口。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生产原油1.89亿吨,净进口原油却高达1.99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警戒线50%,达到51.29%。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中指出,如果不加强勘探,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

  中国能源外交:进军亚非拉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55%以上的石油需求依赖于进口,其中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占比例超过70%。沙特、伊朗、阿曼三个中东国家的进口量又占总量的43.3%。

  1993年,中国步入石油净进口国行列。这一年,中国石油公司开始向泰国、秘鲁等国的油田项目投标油田开采权,拉开了中国石油进军海外市场的帷幕。1997年海挺进委内瑞拉、厄瓜多尔获得了部分油田开发项目,但拿到的只是别人“吐掉的甘蔗渣”,付出颇多,收益不大。于是,中国在美洲的步伐放慢,开始集中力量转战非洲。

  1995年9月,中石油在苏丹穆格德盆地油田开发项目中标后,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成为中国海外石油投资的最大项目,每年可获得约1000万吨以上的苏丹原油。以苏丹为基地,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化集团四巨头向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乍得、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加蓬等非洲14国扩散。中国利用自己在非洲的作业和股权,每年从非洲进口4500万吨原油,占到海外进口的30%。

  非洲攻略之后,中国开始向中亚地区挺近。标志性事件是,1997年5月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政府签订了购买阿克纠宾油气公司60%股份的协议,同年8月又取得了对乌津油田的石油开采权益。截止2010年,中国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拥有相当多的油气项目。

  伊拉克战争之后,随着中东局势逐渐平稳,中国决心向中东地区的能源发起攻势。2009年,中石油连砍“三板斧”,分别获得了阿达卜油田的开采权、伊拉克超级油田“鲁迈拉油田”开发权和伊拉克南部“哈勒法耶油田”的开采权,从而确立了领先英荷壳牌、俄罗斯卢克、法国道达尔、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同行在伊拉克的优势。2010年,伊拉克对中国的原油供应量增加一倍多,达到日均30万桶以上,接近中国从伊朗进口的日均40万桶的水平。

  中国崛起与能源困境

  中国的崛起,首要前提是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的增长基础则是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因此,如何获取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石油资源,无疑成为中国崛起的关键所在。

  当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寻找自己的石油资源时,中国领导人开始发现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在油气资源方面,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中国只能算是后来者,中国面临着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摆在面前的是被西方国家瓜分殆尽而选择有限的尴尬。其次,由于能源需求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因此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环境的联系十分密切。中国领导人担心由于产油国的政治动荡导致供应中断或短缺,将危害中国经济增长,提高失业率,导致政权危机。再次,如果将目光不仅仅聚焦于经济领域的话,而是从地缘经济或地缘政治的角度思考,简单地从全球市场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并非安全之策,中国赖以发展的能源运输没有实现相应的军事保护。可以想象,目前的全球能源市场主要被西方石油公司所主导,甚至美国海军控制着中国进口石油必经的国际航路,一旦台湾海峡发生危机,美国和欧洲盟国能够有效遏制中国的石油供应。因此中国通过购买股权或签订长期合同,以此保证油气的稳定供应。最后,当面临西方瓜分殆尽的能源局面,中国不得不与一些西方认为的问题国家打交道,如伊拉克、伊朗、苏丹、委内瑞拉等。当面临这些国家比较棘手的人权问题或国内困境,中国往往主张维护国家主权或不干涉别国内政,而这样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国际关系研究生 邓子立《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