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民出版社:对“有效教学”的几点基本认识(读书心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1:48

    可是,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理想化的教师定义不够清晰客观,缺乏行为标准,而且不能一贯地应用在所有教师身上,也不能用来指导培养未来的教师。比如“范跑跑”,他的师德明显有问题,但据说他上课学生很喜欢听。

既然榜样角色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个方法就很快被淘汰。人们开始尝试研究好教师的心理特征,比如人格、态度、经验和能力倾向或工作成就。

    说明:虽然上面列举的是国内的基本看法,但这条路,英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是从这条路上过来的,就像现在国内的教育备受人们的诟病是一样的。

     在美国,有研究者开发若干关于教学的人格测量工具,而且做了几十年的努力。然而,要记录那些临床环境(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行为,也就是具体的教学行为,以此来鉴别那些行为对于教学来说是有效的,最后发现,这些结果几乎没有多少用处。尽管有人认为,人际交往、情感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如态度方面,像教师的教学动机、对学生的态度、对教学的态度,对所教学科以及职业的态度等。研究表明,教师的态度与其课堂的表现之间,其相关程度很低。而且,这种定义有效教学的方法,直接关联性不够,结果不可靠。

    教师的经验,也只能空泛地说明他的阅历,不能预测他在特定岗位上到底干得怎么样,成效如何。就是说,用心理特征来定义好教师,也只是客观地衡量教师的行为而已,与其在课堂上的日常工作关系不大。而且,最要紧的是这个方法排除了一个很重要、很明显的要素——他所教学生的成绩。

    转变:用社会理想的标准来定义好教师不现实,教师的心理特征又与他们在课堂上的实际作为没有多少相关,这就使得研究者转变了思路:教师那些特定的行为会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行为产生影响?于是,研究的焦点由原先只专门研究教师,转向了尤其突出教师对学生行为影响的研究,即重视课堂里师生的互动,并把它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因素和现代教学定义的中心

    于是,“好教师”这个词就变成了“有效教师”。

    如何寻求教师行为与学生表现之间的相关性?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开发了一些新的方法,来搜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数据,通过研究师生互动模式,想发现那些教师行为能够促成理想的学生行为。(图:问—答—反馈序列类型编码)

    通过这个方法能够将揭示出一贯的师生互动模式,然后将这些课堂行为模式与学生的行为变化联系起来。于是,有效教学模式以这种方式开始出现在各类研究者的视野中。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有些互动模式一贯地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所期待的效果,表现为学生学习方法、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等。并从中归纳出大家公认的促成有效教学的教学行为。

    二、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从课堂评估和测验中得出,大约有10种与学生理想行为相关的教师行为,其中有五种关键行为可以在过去60年的研究中找到证据。它们是:

    1.清晰授课。

*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就是普通话测试方面的要求了。

*使要点易于被学生理解(①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掌握的学习要点;②重述要点时,采用不同于初次讲授时的方法,如视觉对听觉,举例、图解、示范等;③每节课结束时进行总结回顾,以便于学生有效储存和日后记忆;④知道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教学。“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名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全部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

*能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①依据单元计划,弄清楚本节课需要哪些先前的学习内容,弄清楚后面教学中所需要的先前内容在本节课中体现了多少;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弄清楚学生是否掌握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先前知识。)

    “欠有效”教师

*语言含糊,有歧义或不明确

*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

*给学生的指导常常让学生不能理解,需要一再反复说明。

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讲话方式削弱了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

    2.多样化教学。它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有效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教师可以变化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问,如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简单性问题、复杂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聚合性问题等。研究发现,课堂上提出的封闭性问题比开放性问题要多得多,比例大约为4:1。其中,识记、理解和应用类问题多,而分析、综合和评价类问题很少。英美的研究表明,在每五个问题中,有三个需要回忆知识点,一个属于课堂管理的,只有一个要求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是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意的。

提问的规律。①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规定讨论的题目或主题;②老师向一个或多个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回应;③学生回应或回答问题;④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行为构成了三方面的活动:组织,激发,反应,处于中心地位的是“激发”或提问这一行为。问题是老师所提出的内容与学生对内容理解之间的架起的桥梁,是激发学生思考以及根据要求展开学习的行动。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提问艺术。

*变化呈现方式(如讲授、提问、独立练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

*使用吸引注意的技巧(如挑战性的问题、视觉刺激、课前导入等)

*通过变换目光接触、语音、手势或走动范围来展示热情和活力。(有些老师讲课,眼睛一直望着天花板或者教室的某一个角落或者某几个学生)

*使用奖励和强化物。

*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等。

多样化教学与学生的注意力相关。学生注意力水平越高,教学有效性越高。

    3.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学。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越多,学生学习机会就越多。在课前课后,教师都应自问:(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用了多少时间?(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教师教授了东西,学生掌握了多少东西,不能仅仅理解为教学程序上用了多少时间。

此外,还有一些策略。如提前预见并有效率地处理行政性事务对教学的干扰,把这些任务安排在非教学时间;以最小的代价制止或化解扰乱课堂教学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据了解,有些老师上课从批评学生或无关紧要的闲话开始,漫无边际,滔滔不绝,等到离下课只十几分钟,才开始讲课。然后在匆匆忙忙中草草收场)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学生实际投入学习的时间,与教师教授某个内容的时间不同。目前,我们的教学大致是,老师只完成教的任务,而并不去关心学生学的怎么样,是否用心在听,在学,在积极地用心投入。学生在课堂学生中不投入的方式比较隐秘,比如看起来精神很集中实际上却在走神,思想抛锚。其中一个令人不快的事实是:在上课的任何时候,总有1/4的学生在走神。要改变这种局面可能很困难。

具体的策略,如在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老师期待的学生行为(刺激之后安排练习或者问题);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和鼓励,维持热烈的、促进学生进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并保持积极性;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学习进展情况。花在单个学生身上的时间限制在30秒左右。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那么学生成功率高,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那么成功率中等;而如果学生根本不理解任务,更谈不上完成任务了,那么这是一堂低效无效的课。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投入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习的积极态度,是有效教师最大的追求。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是有效教师的标志性特征。

     从上面可以概括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成功率——这五种行为,对有效教学至关重要。要使教学有效,还有五种辅助的行为,甚至更多需要精心安排的行为,以形成某种行为模式。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要为“什么是有效教师”“什么是有效教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有了以上五种关键行为,有效教学就有了整体性的构架,如同人可以站立起来的骨骼。这是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