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名言:张邦彦 与二十世纪甘肃书法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10:41
秋子:二十世纪甘肃书法回顾

       20世纪的甘肃书法,是随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发生几次巨大变革得以转捩和发展的。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敦煌文献的昭世和大量简牍的出土,甘肃书法迎来了一季新的春天,此可谓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起至20世纪70的年代末,一大批“旧知识文人”,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政治大潮,在山洞牛棚中,或潜心书道,或以书法自娱,其间有像魏振皆这样的书坛巨匠,此可谓第二阶段;书法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到世纪末,在老一辈的带引下,一大批中青年书家迅速崛起,使甘肃书法空前繁盛,此可谓第三阶段。

  民国时期是甘肃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化教育事业不断走向兴旺的背景下,书法人物的构成多是学者专家、诗人文豪、教授贤达,而且以刘尔

  ◇、范振绪等为代表形成一个文人书家集群,像裴建准、水梓、杨思、牟月秋、冯国瑞、张孝友、魏振皆等,皆为国学底蕴深厚、书法功底扎实、个性风格鲜明的文人书家。他们积养以发,纵情笔墨,并积极参加书法社会活动,对甘肃书法起了极大的引领促进作用。

  文革期间,一些从旧时代走过来的文人书家,不甘沉默悄然,有的通过考古工作、文物研究、课堂教学、文艺宣传或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等途径与方式,依然坚持着自己平生的书艺追求;有的在牛棚里、山洞中也不忘研书习字,啃着窝窝头,过着笔墨瘾,或顺应时代抄语录、写诗词、出字报,以不同方式寻找书法快慰而自娱;还有一些书家潜心书道,多年过去,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而且用自己的书法实践和书法精神影响、带动、培养了一批有生气、有潜力的书法爱好者,为后来甘肃书法的复兴和发展培就了苗土,理顺了枝蔓——最突出者当数魏振皆。

  应该说,魏振皆是走在甘肃书法仪仗队前面的旗手。而这个仪仗队,是由众多书家组成的队伍,除旗帜外,当然还有牌、伞、扇、炮等诸多仪仗;丁希农、魏绍武、尹建鼎、马竞先、沈年润、康务学、何裕、张邦彦、魏雨庵、顾子惠等一大批书家,都是这一不寻常历史阶段进入仪仗队的队员。尽管这一阶段书法低迷,但这些书家们依然坚持着书法艺术,努力探索个性书风和创新之路,并带动、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书法爱好者,为后来书法的繁荣和发展修造出了宽阔的“引桥”。

  倘如说第二阶段是甘肃书法交响曲进入低调的一个过渡的话,那么到第三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以来,则又旋升至这支交响曲的高潮,高亢而明快,雄浑而激昂,终于点燃了希望之烛,唱响了行进之曲。

  20世纪后20年的甘肃书法,无疑是随着全国书法的复兴而复兴,而发展的。

  1979年5月,尹健鼎(1922-1997)发起成立了甘肃第一个书法组织“兰州五泉书画研究会”,几年后他又担纲扛起“兰州市书法家协会”的大旗,为推动甘肃书法艺术的振兴和发展起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1980年8月,由王创业任组长的“中国书协甘肃分会筹备组”宣告成立,启动了甘肃书法大幕的拉绳。惜这个大幕一拉就是10年,直到1990年末才听到了开场锣鼓。这十年,甘肃书法一直处在散兵游勇式的状态中,可喜的是,一大批已在本世纪前半叶崭露头角的书家,像顾子惠、张邦彦、魏雨庵、甄载明、邓博五、何裕、应中逸、尹建鼎、刘朱梁、董晴野、康务学、王创业、王维德等,厚积薄发,极大地带动了甘肃书法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而广泛的推进作用。

  20世纪后20年的甘肃书法,更重要的是较为广泛地对敦煌遗书和汉简书法的学习与研究,这些倾向对甘肃书法繁荣发展起了极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甘肃形成了“敦煌书风热”和“汉简书风热”,尤其1985年在日本举办的甘肃书家“敦煌写经临书展”,将敦煌书风的研习推向了一个国际性的高潮,以张邦彦、尹建鼎等书家为引领者。在他们的带动下,以赵正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书家迅然崛起,并相继投入本土所出汉简、敦煌文献书法的学习、创作与研究,大大地丰富、繁荣和发展了甘肃书法。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受全国一些大展的导向及流行书风的影响,复又走向多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