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之演讲音频:“五卅路纪念碑”纪念张一麐的仲仁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9:14
 五卅路纪念碑位于五卅路中段,五卅路南起十梓街,北出干将东路。民国14年(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苏州各阶层各行业通过义演、街头募捐和各类募助,共募捐得大洋6000余元、小洋7145角。这些捐款都先后送往上海。苏州各界联合会于7月11日决定,将上海退还苏州的部分捐款用以修路。最初商定在苏州筑造一条环城路,定名“五卅路”,后因款项不足,且鉴于王废基广场上曾被北洋政府杀害过许多革命志士,决定填平广场,把原贯穿南北的马军弄小路开拓成大马路。民国15年(1926年)1月11日动工,5月30日建成宽四米的煤渣路面。并于五卅惨案一周年纪念日在体育场门前及言桥南堍竖立纪念界石各一块,其铭文右上为“苏州各界联合会”,中为“五卅路”,左为“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卅日竖”。体育场门前的界石现藏于苏州市博物馆,言桥南堍的界石于1985年五卅惨案60周年纪念日,由苏州市委党史工委移至五卅路中段、民治路口。

     抗战胜利后,吴县参议会曾把五卅路改名仲仁路,以纪念对苏州公益贡献极多的张一麐(字仲仁。张一麐(1867—1943) 亦作一麟,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民国初年,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民国三年任政事堂机要局长。民国四年调任教育总长。民国六年任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蚕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治安会,募集衣物、药品、食品慰劳前方将士。民国25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以担保人营救。1943年,张一麐在重庆病故,其灵柩运回苏州安葬在吴县香山白马岭白马寺后的山坳中。张一麐被苏州人尊称为“仲老”,特别是因为他与李根源过从甚密,而张以文显,李以武著,一文一武,誉隆吴中,被称为“吴中二老”。

     解放后,五卅路恢复原名至今。



游后感言:据说,纪念五卅惨案而命名的道路,全国仅此一条。

推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