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乃荣的女朋友是誰:解读《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北京共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1:32
沈阳. 解读《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北京共识》[N].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1-08-14(11).    《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北京共识》是一份来自我国参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兽医专家根据我国近30年来畜禽水产动物源性食品生产新特点,研究国外近百年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的成功与失败,从技术可操作性、行政的可实施性、法律法规的完整性等方面,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而提出的纲要性建议,是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形成的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政策大纲。

    前不久,中国兽医协会与光明网共同举办了“首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高峰论坛”,100多位来自畜牧、食品、检疫、卫生、药物、环保、教学、科研、新闻等领域的政府官员、兽医专家、企事业单位、媒体代表就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务实的分析和探讨,形成了这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北京共识》,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发挥兽医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科学用药控制疾病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是生产问题和动物福利健康问题,中国兽医协会代表的100万中国执业兽医、临床兽医、乡村兽医,他们的职业操守、职责行为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负有最直接相关的责任。中国兽医协会只有加快执业兽医能力的建设,提高执业兽医的技术水平,并列入协会工作近期和长期重点工作大纲,发挥兽医专业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在动物的饲养过程中科学用药,控制疾病,合理使用添加剂,调整动物生长。

    动物源性食品生产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保障

    完善动物源性食品生产,严格食品安全生产措施,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饲养质量达到食品安全的基础。

    制定科学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动物微生物传染病200多种,寄生虫病900多种,每年因此而死亡的猪、牛、羊、禽数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250亿元人民币。而因疾病造成的生产性能下降、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饲料消耗、人工浪费、防治费用增加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就更加巨大,据研究测算出约为病死亡损失的3倍~5倍。因此,我国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饲养环境下,在产地的疫病监测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动物免疫程序,建立具有现代信息服务产业模式的疫病防控技术和产品服务体系,逐渐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疫情应急处置措施,这些工作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总体规划内容之一。

    从生产源头完善产品可追溯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我国要根据不同畜禽生产基础条件,逐步建立起从生产源头的动物源性食品追溯体系。建立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商、加工商、销售商和顾客之间责任与权益关系,使质量安全责任主体明确,实现整个流通过程的信息公开化,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全程监控和追溯可能性,为真正有效的全产业链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全程监测非法药物销售与使用,确保残留药物不传递到人所有的禽兽药使用必须遵守法规,坚决执行明令禁止违禁或淘汰的盐酸克伦特罗、乙烯雌酚、氯丙嗪、氯霉素等药物和添加剂的使用。每一位从事动物食品生产人员、检疫兽医、疾病防治兽医、饲料及其添加剂生产技术人员、药品批发销售人员、饲养场经营管理人员都要关注政府相关明令禁止违禁或淘汰的药物和添加剂清单公告,维护公共卫生利益,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全程监测有机物和有毒有害金属添加剂的违法使用实验证明,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金属造成动物产品污染虽然是局部现象,但影响严重。例如,近年发现一直被当添加剂使用的“二口恶英”是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和废物焚化中的有害副产品,“二口恶英”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人类多种有害效应;食用环境中的铅和汞污染动物产品可引起婴儿和儿童的神经系统损害,镉暴露也可能造成肾脏损害。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受污染的空气、水和土壤而污染动物源性食品。

    动物源性食品加工流通环节监管是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

    严格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近百年来,沙门氏菌、弯曲杆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李斯特菌、霍乱等细菌污染动物源性产品造成的世界各国群发性食品安全事故告诉我们,如果不在动物源性产品加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会对人们的健康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应该要求规范执业兽医岗位,加强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动物源性食品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严格施行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

    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监管力度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教训让我们明白:任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都不是一个环节的原因,更不是一个部门能处理得了的事情,特别是流通环节的监管措施有待完善,重点是农业(包括兽医)、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商务等相关部门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更需要互相配合,堵塞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漏洞。

    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给力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中国兽医协会作为全国性的兽医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组织,肩负着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保护动物健康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是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国执业兽医与国际兽医从业者之间交流合作的窗口。

    从我国近百年来对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与控制以及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源头有效控制的成功经验上可以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发挥了像中国兽医协会这样的兽医专业组织作用,利于规范兽医从业人员的行为,强化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系统控制的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通过行业内专业培训和公众媒体,提高全民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问题的意识和知识水平,这些都是国外公民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与效仿。

    出台兽医法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

    我国的兽医工作涵盖了从养殖、屠宰、加工到流通的全过程,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生产体系、大众食用时有效达到安全标准的关键所在。兽医在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担负着环境卫生、疫病防治、动物健康、检疫检测等系统工作,其行为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未有兽医法出台,以致兽医管理体制缺法可依,兽医执业行为无法可束,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效果和动物产品的质量控制。因此,加快出台兽医法,明确我国兽医管理体制,规范兽医执业行为,确定执业兽医师应有的处方、处置、出具证明等相关权力和相应责任,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处罚作出明确规定,与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是保护动物健康、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