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最有名写字楼: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43:05
                                             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作者:郭锦珂   2006年6月7日          “百行以德为首。”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德育工作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生长、发育逐渐成熟的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是理想、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也是兴趣、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欲求较多、情绪不稳、易犯错误的时期。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在新时期特别是在这新课程改革之际,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善待每一位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实际。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从爱心出发,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会更加爱戴老师。老师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会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经历了体谅和鼓励,潜能也将得到发展和发挥,学生才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家庭环境及经历不同,每个学生的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不同。学习不好的学生在每个班中必然存在,他们比优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老师一定要善待他们,尊重和爱护他们,用真心善意去打动、启发和帮助他们,沟通感情,引起“共鸣”,使他们早日赶上其他同学,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学困生”肯定也有他们的长处,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去捕促其“闪光点”,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老师还要适时地帮助他们制订出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学生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安排时间而引起的,所以老师不能指望一两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深入分析反复的原因,不急躁、不嫌弃,与家长联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考试试题不宜过难,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要及时地帮助考试受挫的学生分析失利的原因,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个性与总是创新相伴而生的,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努力优化学生的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另外,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对学生正当的爱好,老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1)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多让他上台操作实验;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留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2)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早抓、细抓、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自学选修教材,鼓励学生探究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善待犯错误的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老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魏书生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挖苦、讽刺则更会伤学生的心。
二、营造宜人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班级应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精神的家园。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净化学生心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积极优化学校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审美、约束和导向功能,如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把学校变成为浸染学生的绿色课堂;布置一个优雅、宁静、整齐、清洁的课堂,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设置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科普画廊、名人名言,条幅标语等,尽可能多地创造学习氛围;优化学校的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抓好班风的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能教会学生向往优美和谐并积极创造优美和谐,而且使学生敢于直面挫折与困难,积极向上,善于应付假丑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乐在其中。如有组织地开展班、团队、学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开展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活动,办广播站、文学社、校报校刊,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求真、求美和求健的品质,提高文艺修养及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社会调查、军训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参与社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纪律观念和思想觉悟,培养高尚情操和增强劳动的观点。
三、调动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合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中学政治社会课教学应增加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及品德形成的规律,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开设时政课,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国际社会,关注最新科研成果,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一些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其他各科教学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利用它们,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如文科教学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人格熏陶和思想品德渗透,学会有效的交流;理科教学教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改造世界,学会思考和创造;劳技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勤俭朴素、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艺术学科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会美的欣赏和创造;体育学科培养守纪团结互助、机智果断的品质,奋勇拼搏和热爱祖国的精神等。这些都要求各科教师立足课内外教材,掌握本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就会无形地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扩大德育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德育效果。如电教器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这些教学及信息处理形式打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大大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无限加大了教育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教育时空。优美的音乐,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图文互换,可激发美的创造;生动直观的影视资料,便于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快速便捷的信息高速公路,让学生更快地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与世界接轨,适应现代生活。这一切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了爱学校、爱学习、爱祖国、爱科学及热爱现代生活的热情,从而增强了德育的效果。
四、有特色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把德育推向深处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成功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德育有显著成效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如环保活动、社区劳动等),它基于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的是个体在道德和心理上的体验和感受。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教材加以拓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德育实现内化、吸收。综合实践活动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能增强德育的灵活性,提高其社会的适应性。总之,在综合实践课上,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和责任感,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养成科学地计划自己的学习,细心地完成和客观地评价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习惯;也可以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个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学校可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依靠“关工委”、“社区教育机构”、“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军警校共建单位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和利用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要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可专门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德育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真正与学校同步开展教育工作。此外还可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如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家长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教师常与家长接触,有利于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并可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让师生家长共同活动,既可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又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德育的内涵,促进德育的发展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心理教育给德育工作带来新鲜的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心理教育也正是理解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个体的集中体现。
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更多以学生心理支持者的角色出现,耐心倾听学生心灵的呼唤,运用“对话性”话语营造师生之间亲切交谈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理解、尊重、信任及师生立场的同一,从而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心理教育方法着眼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建构学生完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发掘学生心理潜能,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心理教育补充了德育方法的不足,给德育增添了人性色彩,更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势必能加强德育的实效,真正开创德育的新天地。
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振兴为己任,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现代化而刻苦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