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兰热和萨马兰奇:国际新闻 2011-8-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2:46
国际新闻
国际热点
1.奥巴马坚持休假被批
2.美士兵在阿遇袭死亡
3.韩营救朝鲜遇险渔船
4.日本游签证再放宽
5.自由女神像将翻修
6.印度在野党举行游行
7.俄罗斯货运列车追尾
8.秘鲁查获180万假钞
9.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10.普京体验潜水考古
法国10岁女童性感照登杂志封面惹是非阅读原文

这个女孩名叫塞兰·布隆多,出生于科特迪瓦,她的母亲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父亲曾是“谢菲尔德星期三”俱乐部的球员。布隆多4岁就开始了模特生涯,为著名设计师让·保罗·高提耶走T台。如今,年仅10岁的她在时尚圈内已经有了不俗的成绩,为多家著名时尚杂志拍照。有人拿她和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性感女星......全文↓

来自:网易  10小时前

法国小女孩浓妆艳抹,登上时尚杂志封面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张法国10岁小女孩的性感照片日前登上法国时尚杂志《VOGUE》的封面,她在照片中画着浓妆、脚踩高跟鞋、做出各种诱惑表情,引起了公众的愤怒。
这个女孩名叫塞兰·布隆多,出生于科特迪瓦,她的母亲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父亲曾是“谢菲尔德星期三”俱乐部的球员。布隆多4岁就开始了模特生涯,为著名设计师让·保罗·高提耶走T台。如今,年仅10岁的她在时尚圈内已经有了不俗的成绩,为多家著名时尚杂志拍照。有人拿她和上世纪60 年代的法国性感女星碧姬·巴铎相比,巴铎在15岁时登上时尚杂志《ELLE》。
稚气未脱的小女孩被打扮成性感女人的样子,在英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英国政府近来正努力限制媒体和广告上出现儿童性感照片等内容。
英国“母亲联盟”负责人莱格·贝利指出:“要拍摄那些照片,小女孩不得不浓妆艳抹、穿上细跟鞋和暴露衣服,这样做显然剥夺了布隆多作为一个儿童的权利。”
相关热词:法国男子将名画毁容法国老人谈纪录片法国6月月率下降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163.com/11/0812/10/7B8GPHR600014JB5.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伦敦骚乱也搞笑 英网友PS照片恶搞领导人阅读原文

照片中首相卡梅伦身穿防弹背心,手握步枪,身后还背着两把霰弹猎枪。伦敦市长约翰逊则出现在《使命召唤》伦敦之战的封面上。而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则直接化身为超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暴徒的照片也被恶搞。例如,他们手中抢到的东西变成了萨克斯、手鼓等乐器,在抢完逃走的时候身旁还跟着一众芝麻街......全文↓

来自:新浪网  12小时前
 



英网友PS恶搞领导人,首相内政大臣伦敦市长皆有份
新快报讯 英国人一向以幽默见长,这次的伦敦骚乱事件,他们也没忘恶搞一番。据英国《每日邮报》12日报道,近日英国网民就忍不住PS了一组图片夸张表现高官在骚乱中的形象,首相内政大臣伦敦市长皆有份。
照片中首相卡梅伦身穿防弹背心,手握步枪,身后还背着两把霰弹猎枪。伦敦市长约翰逊则出现在《使命召唤》伦敦之战的封面上。而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则直接化身为超人。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暴徒的照片也被恶搞。例如,他们手中抢到的东西变成了萨克斯、手鼓等乐器,在抢完逃走的时候身旁还跟着一众芝麻街的卡通动物等等。
相关热词:女足参与伦敦暴动英男子慢跑横越美国英国情侣发性虐视频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13/013022983656.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英国多名微博煽动骚乱者被捕 警察被指心太软阅读原文

卡梅伦当天在议会下院紧急全体会议上说,骚乱者利用社交网站在全国范围串联,“所有看到这些可怕行为的人将会为他们如何利用社交网络组织而吃惊”。“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来做好事,但同样可以用来干坏事,”他告诉议员,“如果有人利用社交网络制造暴力,我们需要阻止他们。”“所以,我们正与警方、情报部门和业界......全文↓

来自:腾讯网  13小时前

11日,伦敦,警察正在实施一次搜捕行动。目前警察已逮捕超过1500名骚乱者。

11日,伯明翰,人们在街头摆放鲜花悼念骚乱遇害者。
■ “英国伦敦等地骚乱”追踪
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来做好事,但同样可以用来干坏事,如果有人利用社交网络制造暴力,我们需要阻止他们……我已经问警方是否需要其他新的权力。
——英国首相卡梅伦
人们如何分辨有人正在策划骚乱?谁来作出判断?唯一现实的答案是,法庭才能做裁定,如果不动用法律程序,我们不久就会看到私营公司和警方滥用权力。
——“开放权利”组织主管基尔洛克
英国政府考虑骚乱时关闭微博
首相称,骚乱者利用社交网站在全国范围串联,政府正与警方等相关机构研究“可行性”
英国首相卡梅伦11日说,政府正研究今后发生骚乱时是否关闭微博、社交网站或“黑莓信使”服务,或者阻止骚乱者利用这些社交网络工具串联。民权组织和反对党人士警告,这可能导致警方或网络运营商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权利,且无助于化解矛盾。
警方需要新的权力?
卡梅伦当天在议会下院紧急全体会议上说,骚乱者利用社交网站在全国范围串联,“所有看到这些可怕行为的人将会为他们如何利用社交网络组织而吃惊”。
“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来做好事,但同样可以用来干坏事,”他告诉议员,“如果有人利用社交网络制造暴力,我们需要阻止他们。”
“所以,我们正与警方、情报部门和业界合作,研究是否应当在我们知道有人策划暴力、骚乱和犯罪时,阻止他们通过这些社交网站和服务联络。”
“我已经问警方是否需要其他新的权力,”卡梅伦说,“警方正面临一种新情况:骚乱者利用‘黑莓信使’服务,利用这种封闭网络组织骚乱。我们需要研究,找到如何抢在他们之前的办法。”
伦敦6日晚发生骚乱,后蔓延至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其他英格兰大城市。骚乱持续4晚,致死4人。
卡梅伦稍后在议会辩论中说,内政大臣特雷莎将于数周内会晤脸谱、推特和加拿大移动通信研究公司(RIM)的代表,商讨各自在骚乱中的责任和义务。
多名微博煽动者被捕
法新社报道,警方已在全国范围逮捕多名在骚乱中利用社交网站、微博和“黑莓信使”煽动暴力的嫌疑人。“黑莓信使”可以免费发送难以追踪的加密信息。
内森·辛登,27岁,涉嫌煽动刑事破坏和入室盗窃,11日出庭。指控书说,辛登所发信息包括:“让我们在黑斯廷斯发动一场骚乱。有谁加入?”“今天就去抢劫。有谁一起去购物?”
在英格兰南部汉普郡,警方逮捕一名27岁男子和一名25岁女子,他们涉嫌用微博煽动暴力,另有一名27岁男子因涉嫌用“黑莓信使”煽动骚乱。(新华社电/专稿)
■ 质疑
卡梅伦被批“精神不正常”
有意“管控”网络引发质疑,反对者担心“管控权”被滥用
卡梅伦表态有意“管控”网络,立即引发英国一片质疑之声。反对者认为,警方管控网络可能导致权力被滥用。
非政府组织“开放权利”主管基尔洛克认为,暴乱会损害公民自由,警方的精力应放到如何运用执法权来抓住真正的罪犯上。
“人们如何分辨有人正在策划骚乱?谁来作出判断?唯一现实的答案是,法庭才能做裁定,如果不动用法律程序,我们不久就会看到私营公司和警方滥用权力。”基尔洛克说。
他说,公民有沟通的权利。商业、政治和言论自由都基于安全和隐私,“卡梅伦必须小心,不要因为担心一小部分人的行为而侵犯这些基本需求。”
伦敦一家法律公司顾问康拉德说,用特殊政策来阻止暴乱分子在社交网站上沟通,没有法律依据,也威胁了言论自由。“卡梅伦似乎想要用警察权力来战胜百万条信息,我不认为政府具有任何这样的权力,如果那样,言论自由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就走错方向了。”
反对党工党议员克里西也批评称,卡梅伦把骚乱归咎于微博属“精神不正常”。
媒体也表达反对立场,《每日电讯报》的评论称,怪罪这些新的技术平台“短视而愚蠢”,“平台就是平台,本身没有错,即使关闭了一个,很快又会有新的平台出现。”
在英国之外,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员克劳福德泽在推特上写道,“哦,卡梅伦,你知道阻止社交网络无法阻止暴乱,不过你知道,这可以暂时截断人们转发的对你的批评。”(金煜)
■ 行动
英网民“人肉搜索”骚乱者
已有约1500人因涉嫌抢劫等遭到逮捕
英国警方12日说,共有5人死于连日来的暴力骚乱中。
警方说,骚乱中,一人在伦敦一辆汽车内遭射杀,3人在伯明翰被车撞死,另有一名68岁老人在伦敦伊灵区被骚乱者打伤头部,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伦敦等地秩序已逐步恢复,约1500人因涉嫌抢劫等遭到逮捕。随着调查深入,这一数字将增加。警方还在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从监控摄像头截取的犯罪嫌疑人照片,鼓励民众协助警方追捕。在骚乱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社交网络,目前又成为英国网民“人肉搜索”骚乱者的主战场。除脸谱网站外,在图片上传网站Flickr、社交网站推特上,网民也都开始积极寻找参与打砸抢烧的犯罪嫌疑人。
英国民众对骚乱普遍感到失望和愤怒。在英国政府开设的电子请愿网站上,要求严惩骚乱者并剥夺他们享受国家福利权利的联名信在短时间内就有超过10万人签名,这项请愿因此有望被提交到英国议会进行讨论。(新华社电/专稿)
■ 反思
英国警察缘何镇不住骚乱?
政府承认警察“心太软”
卡梅伦11日在议会说,警方在骚乱发生之初对形势作出错误评估,导致骚乱蔓延。卡梅伦说,起初警方将骚乱视为公共秩序问题,而没有认识到是严重犯罪行为。
卡梅伦承认,骚乱发生初期,“街道上警察人数太少,而且应对策略没有收到成效”。
一些人抨击警方对待违法者手软,过于“低调”。通常情况下,英国警方避免展示威慑力,多数警察执勤时不配备枪支。
内政大臣特雷莎告诉议会,警方面对这次骚乱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出手打压示威者,将遭到过度使用武力的抨击;不出手制止,会遭到应对不力的指责。
除此以外,参与骚乱人员多、行动快、联络便捷,而且作案越来越“专业”,加大了警方应对难度。常见的电视画面是,抢劫者骑自行车,甚至脚踏滑板,快速穿梭,手持智能手机,通过网络与同伙联络,避开警察,到另外一个地点抢劫。相比之下,警察手持警盾,缓慢前行,面对来去自如的抢劫者疲于应付。一名退休高级警官告诉《纽约时报》,事态之所以恶化,部分原因是警察“放不开手”。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13/000148.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普京欲将俄罗斯打造成新硬汉 为明年大选做铺垫阅读原文

说到俄罗斯的前总统、现总理普京很有意思,他驾驶过战斗机,打过跆拳道,马背上秀过肌肉,现在这位男子汉式的总理又要亲自去体验一下潜水、考古这样一份高科技的工作。最近普京在水下要寻找一个所谓叫俄罗斯版的亚特兰帝斯古城,而且还幸运地找到了两个古瓶。普京的这一高调亮相,到底暗含着怎样的动机......全文↓

来自:腾讯网  10小时前

8月10日,在俄罗斯南部的塔曼半岛,俄总理普京(左)准备下潜到法纳戈里古城水下遗址。法纳戈里古城被称为“俄罗斯的亚特兰蒂斯”,是俄境内最大的古希腊殖民地城邦遗址。
普京欲将俄罗斯打造成“新硬汉”
主持人 水均益
说到俄罗斯的前总统、现总理普京很有意思,他驾驶过战斗机,打过跆拳道,马背上秀过肌肉,现在这位男子汉式的总理又要亲自去体验一下潜水、考古这样一份高科技的工作。最近普京在水下要寻找一个所谓叫俄罗斯版的亚特兰帝斯古城,而且还幸运地找到了两个古瓶。
普京的这一高调亮相,到底暗含着怎样的动机,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画面中,普京穿着潜水衣,戴着氧气瓶,在专业人员的陪同下潜入水下,他还在水下遗址中找到了几件古陶器。
普京 总理:
战利品。
解说:
这晚,普京还视察了法纳戈里亚古城的发掘的遗址,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清理遗址。据了解,法纳戈里亚古城是当代俄罗斯境内最大的古希腊殖民地古城,位于塔曼半岛半岛。据记载,该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
8月10日,在俄罗斯南部的塔曼半岛,俄总理普京提着从法纳戈里古城水下遗址找到的两件古代器物上岸。法纳戈里古城被称为“俄罗斯的亚特兰蒂斯”,是俄境内最大的古希腊殖民地城邦遗址。 新华社/路透 正在评论:普京潜水考古“秀”新形象
水均益:
这个话题就要请教姜先生了,您是专家。普京的话题我8们谈过很多了,但是这一回的又这样一个亮相,而且还据说真是找到两个四世纪的瓶子,我先且不说他这个具体的行动,考古还是什么,就他说在休假,可能休假之余也来这么一下,但是他今天这个举动是个什么意思呢?
姜毅 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看就说最近这几年,俄罗斯的媒体,主要是官方的这些媒体,都在想办法为普京塑造一些新的形象,包括刚才你也讲到从一架飞机开始,完了到森林里打猎、骑马、游泳。
水均益:
对啊。
姜毅:
跆拳道这是经常性的节目了。
水均益:
没错啊。
姜毅:
这是展示了他硬的一面,其实在这个考古这前一两年他还攀过岩,也展示过肌肉,硬的一面。
8月10日,在俄罗斯南部的塔曼半岛,俄总理普京展示从法纳戈里古城水下遗址找到的两件古代器物。法纳戈里古城被称为“俄罗斯的亚特兰蒂斯”,是俄境内最大的古希腊殖民地城邦遗址。 新华社/路透 水均益:
对啊,我就说他还要干什么呀?各种硬的东西。
姜毅:
没有,与此同时,他也有软的一面,也有文化的一面,你比如说去年,我记得好像他在一个音乐会上弹钢琴。
水均益:
对。
姜毅:
唱歌。那么今年这一次是潜水,考古实际上是一个文化。
水均益:
科学、文化。
专家观点:普京为明年大选做铺垫
姜毅:
它是一个文化,所以既能表现他硬的一面,又能表现出他软的一面,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他是要为这个马上要到来的大选,不管是杜马选举还是总统选举,一个方面从直接的功利来讲,是要为这个做造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说,这些媒体的这些安排,这些宣传活动,还是要把普京打造成为俄罗斯这些年,应该说包括他过去的十多年从政的经历,以及未来他从政的经历,在俄罗斯历史舞台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一个独特的角色,或者说他是一个领袖性的一个人物。
水均益:
一个王者。
姜毅:
对,所以这就是讲,普京是不是要上演王者归来这且不去说他,但是至少从目前所展示的一些信号来看,俄罗斯媒体,俄罗斯官方想要告诉民众这样一些信号,或者说这样一些成份的因素。
水均益:
也不排除普京本人也在刻意的在做这种工作。
姜毅:
对。
水均益:
因为您说到这儿,我们正好来看一下大屏幕,刚才给大家播放的那段画面当中,有一个细节镜头,因为我们是做电视的,很敏感。你看他是去考古,后头有一个摇臂,看着了吧,那是电视专门用的,我跟你说是这种摇臂什么场合用,不是一般不在这个,大型直播,比如说我们刚刚结束的,今天晚上结束的大运会,那得好几个摇臂,但是像这种一个考古的现象,这就不知道多少台这个摄像机在对准了他,那显然是一种秀,尹先生。
专家观点:普京为自己树立亲民形象
尹卓 特约评论员:
当然是了,它一定是它有一个整个形象顾问团,这个形象顾问团始终在为他设计各种各样的形象,那么这次考古发掘和潜水考古加陆上考古,这一定是他们设计的一个形象,展现出一个新的一面,新的一面就是,我认为他主要是一个亲民的形象。因为像这个考古是一种野外工作很辛苦的,很艰辛的,但是有了发掘以后,对国家历史的考证是有重大意义的。
另外水下的考古,当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就水下考古当然跟陆上考古还不一样,要有一点比较好的体力,有潜水的能力,同时还是进行科学发掘,这是一种新的一个形象,我觉得这是他经过整个的团队为他设计的一个新的形象,这是毫无疑问的。
水均益:
另外姜先生,我注意到普京在实际上这一段时间,就是今年年初梅德韦杰夫宣布,暗示我有可能也选,普京后来说不要宣布这么早,最近他的这个一系列,刚才分析了软的硬的都有,但是他的讲话里边也是锋芒毕露,比如说对这个美国前一阵的这种表态,就很不客气,甚至于称美国是寄生虫。我们这儿有一段同期,我们来听一下。
(播放短片)
普京 俄罗斯总理:
他们(美国)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上,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世界经济和自己的美元垄断地位,过着寄生虫的生活。
正在评论:普京抨击美是“世界经济寄生虫”
水均益:
引得现场一片掌声,普京政治家不会随便说话,用这种词是不是太猛了,他恐怕也应该是有意而说的?不是说嘴上一秃噜就说了这个词。
姜毅:
实际上对普京来讲,可能对别的政治家来讲,可能大家感觉可能太猛,但是对普京来讲,可能第一个感觉不会特别猛,因为2007年的时候,他在慕尼黑那个讲话上已经讲过美国是“吃人的狼”,所以说一个寄生虫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还不如吃人的狼那么猛烈。但是对于普京来讲,恐怕他就是这样一种表述的方式,以一种最极端的一种词汇去很明确的表示出来他所要表达的一个意思,以及表示出来他的一种感情,这样一种直接的感情的传达,实际上我们不管是普京对于在国际问题上也好,还是在国内问题上也好,往往为他增加了不少的社会上的支持度,这个应该说是普京特殊的一种讲话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尽管用词在外交场合上看来是非常极端了,但是现在看来大家都能认可他,不至于造成一个大的麻烦。
水均益:
但是他这么说美国,甚至于我们说骂美国,这是表明是他真实的对于美国政策的一种理解吗?
姜毅:
应该这么看,就说最近这些年来,都能够看得出来,普京对于美国和欧洲的态度是有差别的,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
水均益:
区别对待。
姜毅:
对,跟德国、跟法国,包括跟意大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跟英国的关系,应该说总体上双边关系,官方的关系发展不错。
水均益:
对。
姜毅:
同时,普京跟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的私人关系也非常好。那么反过来,普京对于美国是一贯抱有一种极端的敌视或者反感的态度,它特别不满意就是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一个超级大国,一个霸权国家,在整个的操纵国际事务的政治和经济事务的发展和运作过程,包括这次普京讲美国在世界经济上的问题,也表现出来就是说,俄罗斯实际上一直在想通过多极化世界的发展,来改变目前美国单级霸权的这么一种态势,包括在经济说和政治上。
所以应该讲,普京所要传达出来的一个信号,是他真实对美国的一个看法,对美国目前的一个单级霸权的这么一种状态的看法。
水均益:
那就回到你像普京的这一系列的亮相,我们就回到这个问题,就是说那现在的这个姿态,尹先生您先说,是不是意味着普京铁定是要准备下一届总统大选要参选了?您的感觉。
专家观点:普京在树立自己的强硬形象
尹卓:
我觉得他是,正在做这个铺垫。因为他正在展示自己强硬的一个形象,硬汉的形象,另外还有政治上一个强硬形象。我们刚才看他很明显的,刚才他是对着年轻人讲的。
水均益:
对。
尹卓:
年轻人讲就要用一种非常直接的办法,甚至一种硬汉的办法,用强硬的舆论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不是面对一堆知识分子,一堆学者,他可以用比较隐讳的语言或者一种外交辞令来说。
水均益:
就是直截了当的,卡通式语言,寄生虫。
尹卓:
对了,大家一听美国是一种寄生虫,一语中的实际上确实美国在利用它的货币上的霸权,在外汇上、货币上的霸权,在榨取世界各地的资源。毫无疑问他印钞机就可以换取资源,这当然是一种寄生的一种行为,但是不完全是这样子,它不完全是这样的。
水均益:
姜先生,很短的时间,您觉得呢?普京肯定要当总统吧?
姜毅:
应该说这个普京现在所作所为都在为明年的总统大选做准备。
水均益:
好,非常感谢二位,好,我们去一段广告。
俄罗斯一直梦想着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梦想重新成为军事大国,然而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展示肌肉的同时,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毕竟庞大的俄罗斯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好了,非常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环球视线》,再见。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13/000770.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离任美政府女高官揭秘金融危机背后的故事阅读原文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乔·诺斯拉在对贝尔进行了深度采访之后,撰文记述了她在五年任期中为维护金融安全所付出的努力,展现了“毫不妥协”的女强人形象,最重要的是暴露了美国金融业长期积累的弊病,揭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新华网国际频道翻译沿用了第一人称形式编译了全文......全文↓

来自:腾讯网  7小时前
新华网北京8月13日电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前任主席希拉·贝尔于上月离任,这位传奇女性曾在金融危机之前就提醒美国金融界警惕爆发次贷危机,后来在应对金融海啸中屡有作为,为美国金融改革方案的出台立下了汗马功劳。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乔·诺斯拉在对贝尔进行了深度采访之后,撰文记述了她在五年任期中为维护金融安全所付出的努力,展现了“毫不妥协”的女强人形象,最重要的是暴露了美国金融业长期积累的弊病,揭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新华网国际频道翻译沿用了第一人称形式编译了全文。译文从今天开始分三部分连载,敬请关注。今天是第一部分。
(《纽约时报杂志》封面:希拉·贝尔) “就该让贝尔斯登公司倒闭。”希拉·贝尔这样说。
希拉·贝尔现年57岁,2006年至2011年担任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于7月8日离任。该公司实际上是美国负责确保银行存款安全,并逐渐淘汰濒临倒闭的银行的联邦机构。
在六月一个舒爽的上午,她坐在沙发上,小口呷着星巴克拿铁咖啡。我们的访谈刚进行了一个小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好几次详尽的录播采访。希拉·贝尔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儿紧张。
长久以来,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被视为一潭官僚主义的死水,但是贝尔在任期间,这个机构走过了躁动不安、惊心动魄的五年。
2006年6月上任之后不久,贝尔就对次级贷款爆炸式增长的危险发出了警告。她担心,这不但会在房主违约时殃及整个社区的房产(这不可避免),而且还会给银行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联邦储备保险公司是华盛顿唯一一家发出警告的银行监管机构。
2008年金融危机中,贝尔和当时的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和联邦储蓄委员会主席蒂莫西·盖特纳在纷争中进行合作,坚持要求自己和自己管理的机构一定要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一道寻求挽救金融系统的方案,以拯救金融系统避免全面崩溃。
她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危机中接管了很多濒临倒闭的大金融机构,包括美国第二大贷款银行因迪美、美联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她是制订《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关键人物,尤其是促成了法案中防止未来金融机构倒闭再度拖累纳税人救助的规定。法案通过后,她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华尔街和整个美国都相信,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也是2008年要求得到救助却被认为“大到不能倒”的那几家银行永远不会再得到救济,这也多亏了联邦储蓄公司的新力量。就在几个月前,她甚至还给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写信,指出他们给大银行的评级过高,因为这些指数反映了对政府支持的渴望。她写道,如果“大到不能倒”的银行陷入困境,那么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就会接管而不是救助它们。
(贝尔·斯登濒临倒闭时美国媒体登出的报道) 作为金融危机和危机后果的见证者,坦白地说,我对她做出的大部分努力表示由衷敬佩。她意志坚定,坦率直白。在金融事务上,她似乎比奥巴马的财政部(现在由盖纳领导)的人更有政治天分。她极力反对救助计划,而偏向于采取“市场规则”,也就是让股东和债权人在存款人和纳税人之前承担损失。她并没有为银行的收益率而担心,如果银行在危机之后必须承担利润降低的后果以消除对金融系统的威胁,那么就让他们损失吧。(就像她对我说的:“我们的职责是保护银行的客户,而不是银行。”)而且,虽然少有人应和,贝尔还是坚定地支持进行广泛的抵押贷款修正,这不仅出于同情(这样可以使苦苦挣扎的房主不至于无家可归),也出于整体经济的考虑(房产赎回案如果少一点,房地产市场也能更快地恢复)。
我还想到了其他的事情:7月8日贝尔离任,在她五年的任期中,贝尔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人们对她的评价总是“难以通融”、“不善于团队合作”。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在国会作证时和她的监管者同事意见相左,根本不管他们就坐在自己的旁边。贝尔和其他监管者在政策问题上的纠纷已经是家常便饭;而小道消息则总是说,贝尔自己就是个问题。比如,在《纽约时报》商业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披露金融危机内幕的《大到不能倒》一文中,贝尔被说成是盖纳“在政府中最不喜欢的人之一”。
当鲍尔森、盖纳和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急着去救助像美国国际集团等银行和公司的时候,贝尔却反对这么做,她认为政府过于慷慨,这样会将债权人的收益置于纳税人的利益之上。我不禁想起了贝尔之前最后一位被认为“难以通融”的女性监管者布鲁克斯利·伯恩,90年代中期任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因为担心衍生金融投资工具会威胁金融系统安全,伯恩试图采取相关监管措施,但被艾伦·格林斯潘和鲁伯特·鲁宾掣肘。
(上左:美联储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上右:现任美国财政部长盖纳;下左: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前任主席希拉·贝尔;下右:前任财政部长鲍尔森)
这并不只是因为男人掌握了话语权;更重要的是,贝尔是典型的华盛顿政策专家,她不善于进行幕后政治交易,而更习惯于讨论政策的细节问题。采访她有可能会是一场精疲力竭的磨炼。比如说,她十分乐意讨论资本需求的问题,但是即使不是在录像的时候,她也不会对大多数记者(包括我在内)披露一点点他们希望从她口中套出的东西,也就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如何在会议室中作出许多重大决定。2009年,《纽约客》刊登了一篇关于她的短篇介绍,其中有一段是她拒绝透露在“大到不能倒”问题上政府内部的权力争斗。她的理由一如既往地圆滑:“兼顾所有意见,制定出一揽子计划实在很难,每一次妥协总会引起一部分人对不同方面的不满。”你甚至都可以听到文章作者无奈的叹息了。
不久之前,我想对她进行较为深入采访,于是联系了她。我认为,弄清楚她对过去五年发生的一切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坦白地说,我还认为,也许她即将卸任,就不会那么犀利了。她考虑了一下,然后答应了我的采访请求,并和我约定,在她离任之前,采访的任何内容都不能发表。
于是我们的访谈就开始了,谈到了贝尔斯登公司,也就是文章开头她的那句话。这家投资银行濒临破产的事件,标志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我知道她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与很多相关人士的意见相左,但是她这句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过任何经历了危机的人竟然会批评政府帮助贝尔斯登免于破产。
有那么一刻,贝尔似乎也被自己脱口而出的话吓了一跳。她啜了一小口拿铁咖啡,眼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陷入了沉思。
我问道:“你真的认为政府应该让贝尔斯登破产吗?”
她放下手中的杯子,似乎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犹疑。“让我们直面事实吧,”她说,“贝尔斯登只是个二线投资银行,他们有什么呢?四千亿资产?我是个传统主义者。银行和拥有银行的公司被纳入了社会保险体系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要有存款保险。投资银行冒的风险更大,而且他们本不应该享受社会保障的好处。如果他们犯了过多的错误,投行就应该倒闭。所以,不错,政府救助投行的时候我确实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说:‘等着瞧吧,投资银行就要倒闭了。
我第一次见到希拉·贝尔是在2005年的11月,那是她难得脱身的休假期间。贝尔曾长期担任鲍勃·多尔的助手,还是堪萨斯州的共和党议员。她在堪萨斯州的小镇独立镇长大,后来在堪萨斯大学念书。她还曾是小布什政府财政部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委员之一。2002年,她离开了财政部,在马萨诸塞大学艾摩斯特分校做了一名教师,在商学院教授管理政策课程。三年之后,她邀请前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主席、参议员保罗·萨本斯来到她的课上演讲。那时候我正好在写一篇关于萨本斯的专栏文章,于是我也去旁听了那节课。
那时候,我所知道的关于贝尔的背景的事情仅限于她是共和党人。很明显,她和身为马里兰州民主党议员的萨本斯对互相抱有尊敬和好感,虽然他们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不同党派中度过;她其实是个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这是一个非常稀少的人群。在我们最近的交谈中,她将自己描述为一个相信“监管能加强经济驱动力”的人。这也说得通,因为她赞成萨本斯提出的著名的《萨本斯-奥克斯利法案》,这项法案制定了应对集团诈骗的新会计条例,而在它被通过近十年之后,大多数共和党人仍在诟病这项法案。
(保罗·萨本斯) 当时我就住在附近,有时会碰见她。2006年暮春,她和丈夫邀请我去吃晚饭。晚饭快结束时,她把我拉到一旁,告诉我说她将被提名为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主席。提名来得很突然,她说,尽管她不愿意把家搬回华盛顿,但却觉得无法拒绝。布什政府原打算提名前纽约州银行总监戴安娜·泰勒,也是市长迈克·布隆伯格的女友,但随后决定不提名。政府需要一位能被大众迅速认可的共和党人,贝尔是合适人选。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13/000644.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英国拟关闭社交网站遭质疑 议员忧警方滥用权力阅读原文

卡梅伦当天在议会下院紧急全体会议上说,骚乱者利用社交网站在全国范围串联,“所有看到这些可怕行为的人将会为他们如何利用社交网络组织而吃惊”。“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来做好事,但同样可以用来干坏事,”他告诉议员,“如果有人利用社交网络制造暴力,我们需要阻止他们。”“所以,我们正与警方、情报部门和业界合作......全文↓

来自:腾讯网  9小时前

 
8月11日,英国伦敦托特纳姆区,一周前29岁的马克·杜根遭警方枪杀,在他遇难的地方,摆放着鲜花。
据英国媒体11日报道,英国首相卡梅伦当天表示,英国政府正在考虑在骚乱发生时关闭社交网站,并禁止发送手机短信,以阻止骚乱者利用这些现代通信工具串联。目前,伦敦等地秩序逐步恢复,大约1500人因涉嫌抢劫等遭到逮捕。
首相点名三家公司
卡梅伦当天在议会下院紧急全体会议上说,骚乱者利用社交网站在全国范围串联,“所有看到这些可怕行为的人将会为他们如何利用社交网络组织而吃惊”。
“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来做好事,但同样可以用来干坏事,”他告诉议员,“如果有人利用社交网络制造暴力,我们需要阻止他们。”
“所以,我们正与警方、情报部门和业界合作,研究是否应当在我们知道有人策划暴力、骚乱和犯罪时,阻止他们通过这些社交网站和服务联络。”
卡梅伦特别点出社交网站脸谱、推特以及智能手机黑莓的名字。他敦促脸谱和推特删除与骚乱相关的信息、照片和视频,并表示警方要研究如何应对“黑莓信使”这种封闭网络。
黑莓是以邮件收发功能强大而著称的手机品牌,其“黑莓信使”可以免费发送难以追踪的加密信息,在英国年轻人中使用率颇高。
“我已经问警方是否需要其他新的权力,”卡梅伦说,“警方正面临一种新情况:骚乱者利用‘黑莓信使’服务,利用这种封闭网络组织骚乱。我们需要研究,找到如何抢在他们之前的办法。”
多名网络嫌犯被捕
卡梅伦稍后在议会辩论中说,内政大臣特雷莎·梅今后几周将会晤脸谱、推特和黑莓手机生产商加拿大移动通信研究公司的代表,商讨各自在骚乱中的责任和义务。
法新社报道,警方已在全国范围逮捕多名在骚乱中利用脸谱、推特和“黑莓信使”煽动暴力的嫌疑人。
内森·辛登,27岁,涉嫌煽动刑事破坏和入室盗窃,11日在英国南部黑斯廷斯出庭。指控书说,辛登所发信息包括:“让我们在黑斯廷斯发动一场骚乱。有谁加入?”“今天就去抢劫。有谁一起去购物?”
在英格兰南部汉普郡,警方逮捕一名27岁男子和一名25岁女子,他们涉嫌用推特煽动暴力,另有一名27岁男子因涉嫌用“黑莓信使”煽动骚乱。
加拿大移动通信研究公司8日宣布与通信运营商、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合作,协助追查骚乱者,但没有提及是否将向警方移交聊天记录或用户详细信息。
伦敦万余警察执勤
伦敦等地秩序逐步恢复。大约1500人因涉嫌抢劫等遭到逮捕。随着调查深入,这一数字将增加。
伦敦警察厅副助理警察总监史蒂夫·卡瓦纳介绍,11日当天,全伦敦共1.6万名警察执勤,创下和平时期警力部署最大规模。通常情况下,伦敦大约2500名警察上岗执勤。
卡瓦纳11日晚说:“伦敦过去两个夜晚基本平静,我希望、祈祷这种局面维持下去。”
卡梅伦承诺采取强有力措施恢复秩序,称将学习美国打击街头犯罪的经验。
美法愿意提供帮助
美国知名执法官员威廉·约瑟夫·布拉顿11日晚说,愿意向英国警方提供帮助。布拉顿绰号“比尔”,曾任洛杉矶市警察局局长、纽约市和波士顿市警务专员,对暴力活动采取“零容忍”政策,任职期间获得公众好评。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2日报道,法国警方提出,可以向英国同行提供控制大规模骚乱、抓捕嫌疑人的技巧。
法国警方认为,英国警方应对骚乱时警戒线设置和维持方法有缺陷,而且警方装备差,危及自身安全。
法国内政部拒绝就这一报道作出回应。
《每日电讯报》报道,法国这项提议颇具讽刺意味,因为法国2005年11月爆发大规模骚乱,英国媒体当时“奚落”法国警方应对能力缺失。
■声音
英国警察应对不力挨批
一些英国议员11日批评警方应对骚乱不力,最初阶段未能控制局面,致使事态恶化。
电视画面显示,一些警察眼睁睁看着建筑物燃烧、焚毁,面对大批蒙面劫掠者束手无策。
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告诉议会,英国警方有自己的执法方式,“但面对明目张胆的犯罪活动,警方必须予以干脆利落的打击,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不过,她直言,警方面对这次骚乱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出手打压示威者,将遭到过度使用武力的抨击;不出手制止,会遭到应对不力的指责。
一名熟悉应对骚乱行动内情的退休英国高级警官说,事态之所以恶化,部分原因是警察“放不开手”。这名前警官直言,警方受到2009年一起案件影响,行动中顾忌多。2009年伦敦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一名警察处置不当,致死一名男子,定于10月出庭受审。
这名警官说,受这一事件影响,警方应对骚乱时非常谨慎,“所有人都在拍摄(现场画面),没有警察希望自己被抓住把柄”。
除此以外,参与骚乱人员多、行动快、联络便捷,而且作案越来越“专业”,加大警方应对难度。
常见电视画面是,抢劫者骑自行车,甚至脚踏滑板,快速穿梭,手持智能手机,通过网络与同伙联络,避开警察,到另外一个地点抢劫。
相比之下,警察手持警盾,缓慢前行,面对来去自如的抢劫者疲于应付。不少人抱怨警察装备不够专业,无法迅速压制犯罪分子。
■反应
议员担心警方滥用权力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联合政府内部对关闭社交网络服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以及是否会影响公民正常行使权利有疑虑,许多人怀疑这类措施的实际效果。
非政府组织“开放权利团体”主管吉姆·基尔洛克认为,政府需要说明,谁有权断定短信息或微博是否含煽动骚乱的内容。“人们如何‘分辨’有人正在策划骚乱?谁来作出判断?”
“唯一现实的答案是必须由法庭来裁定。如果不动用法律程序,那我们不久就会看到私营公司或警察滥用权力。”他说。
基尔洛克说,任何可能关闭网络服务的政府政策都会损害公民通信权和隐私,“戴维·卡梅伦必须小心,不要因为担心一小部分人的行为而侵犯这些基本需求”。
最大反对党工党议员斯特拉·克里西在下院辩论间歇发推特,批评卡梅伦政府把骚乱归咎于推特是“精神不正常”。路透社报道,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内部一部分人持类似观点,他们担心这类措施会铸成巨大的政治错误。■链接
儿子在骚乱中被车故意撞死
父亲公开恳求终止暴力
英国伯明翰市居民塔里克·贾汉的儿子哈龙与两名同伴10日在骚乱中丧生。仅仅几小时后,贾汉强忍悲伤,呼吁身边年轻人不要报复,希望儿子的死能使当地不同族群结束敌视,和睦相处。整个英国为之动容。
贾汉家所处南亚裔社区8日晚遭骚乱者劫掠,当地居民抱怨警方保护不力。次日晚,包括哈龙在内,数十名年轻男子守卫社区,赶跑数辆劫掠者乘坐的汽车。
目击者说,10日凌晨1时过后,两辆劫掠者乘坐的汽车发动引擎,朝人行道加速驶去。第一辆车与散开躲避的人们擦身而过,第二辆车径直撞上哈龙和另外两名男子,三人高高飞起,落在几米远的路上。
哈龙因伤势过重,在附近一家医院逝世,时年21岁。两名同伴当场死亡,分别为沙赫扎德·阿里,30岁;他的兄长阿卜杜勒·穆萨维,31岁。
伯明翰警方宣布逮捕涉嫌驾车撞死哈龙等人的司机和另外11名嫌疑人,启动谋杀罪调查。那名司机32岁,黑人,加勒比裔。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些南亚裔居民认定这是一起与种族相关联的蓄意袭击,打算对那些黑人街头帮派实施“惩罚”。
10日清晨,贾汉手持儿子的照片,在家门前面对多家国内外媒体的镜头发出呼吁:“我失去我的儿子。黑人,亚裔人,白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为什么我们必须相互残杀?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如果你们想失去你们的儿子,站出来。不然,就冷静下来,回家,好吗?”
现年45岁的贾汉呼吁年轻人不要以暴制暴,“这不是一个种族问题……人们应当让法律来处理这件事。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请求所有年轻人,为了我们社区的团结,保持冷静”。
英国多家全国性报纸11日大篇幅报道贾汉以及他的呼吁。一些媒体称这是“理智”、“真正爱国”的声音。
当天议会下院紧急会议上,首相卡梅伦向贾汉致敬。他说,“塔里克·贾汉这些勇敢的话打动了所有人”。最大反对党工党领袖米利班德称赞贾汉展现“英国真实的一面”。
遭骚乱分子假帮忙真抢劫
大马学生有望获得捐款
在首都伦敦,遭骚乱分子假帮忙真抢劫的马来西亚学生阿什拉夫·哈齐克·罗斯利11日出院。一些英国网民和马来西亚人在网上为他发起募捐。
阿什拉夫和照看他的朋友说,8日晚,他骑车外出买食品途中遭一群匪徒拦路抢劫,他摔倒在地,下巴磕坏,直流血。随后,一群男生佯装帮忙,“他们说想要帮忙,但这些人却在我身后翻我的背包,拿走里面的东西”。
一些英国人发起“为阿什拉夫做点好事”募捐,同时在微博客网站上新建话题,让捐赠者投票决定捐款用途,选项包括为阿什拉夫身在马拉西亚的母亲支付旅费,帮助她来英国探望儿子。
活动组织者说,希望这能“向他和他的国家显示,我们当中只有极小部分人是卑鄙的家伙”。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13/000154.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纽约人计划手牵手纪念9-11十周年阅读原文

世贸中心所在的曼哈顿下城的一位社区委员会主席朱莉•曼宁想出了这个主意。她说,“9·11”十周年纪念日那天,纽约人大多都不能进入到位于世贸遗址内,去观摩“9·11”纪念馆开馆仪式和有关的十周年纪念活动。“所以,我们计划组织这样一次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到有关9·11活动十周年的纪念仪式中来......全文↓

来自:新浪网  13小时前

图为8月4日,工人们为纪念馆开馆做紧张准备。
中新社纽约8月11日电 纽约人计划在 “9·11”事件十周年纪念日前一天早上,在世贸遗址附近,组织一次手拉手形成一道人链的活动,以此迎接“9·11”十周年。
世贸中心所在的曼哈顿下城的一位社区委员会主席朱莉•曼宁想出了这个主意。她说,“9·11”十周年纪念日那天,纽约人大多都不能进入到位于世贸遗址内,去观摩“9·11”纪念馆开馆仪式和有关的十周年纪念活动。
“所以,我们计划组织这样一次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到有关9·11活动十周年的纪念仪式中来。这些人很可能亲眼看到了那天的悲剧,也可能就是当时第一时间进入现场救人的普通人,或者是每天看着这个新的世贸大楼一层层盖起来的人,他们应该怎么参加这场十周年的纪念仪式呢?”曼宁说。
所以曼宁想到了这样一个主意:9月10日上午8点46分,愿意参加这次活动的人手拉手,从世贸遗址西边、曼哈顿西岸的炮台公园开始组成向北延伸的人链,来纪念那场灾难。
曼宁最早计划是所有参与者手拉手形成一圈围住世贸遗址,但是因为安全缘故被否决,围成一圈会造成交通堵塞等问题。
曼宁号召更多的纽约人都能加入到这一纪念仪式上来。
据纽约估计,十年前世贸遗址附近的纽约人超过四十万。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13/003922982634.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82岁富翁未守赠房承诺遭28岁前女友索赔阅读原文

索罗斯12日生日,针对他的诉讼前一天曝光。阿德里安娜·费雷埃尔是前巴西肥皂剧明星,在向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递交的诉状中说,她与索罗斯“交往”5年间,索罗斯两次承诺在纽约市送她高级公寓,却始终没有“兑现”。诉状提到,两人当时因为这件事争吵,索罗斯打了费雷埃尔耳光,掐她的脖子,砸碎台灯,致使费雷埃尔脚部......全文↓

来自:新浪网  12小时前

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与前女友因房产而闹翻。
据新华社电美国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迎来81岁生日,却遭现年28岁的前女友诉讼,指控“金融大鳄”两次答应送她高级公寓,却两次食言,索要1000万美元赔偿。
索罗斯12日生日,针对他的诉讼前一天曝光。阿德里安娜·费雷埃尔是前巴西肥皂剧明星,在向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递交的诉状中说,她与索罗斯“交往”5年间,索罗斯两次承诺在纽约市送她高级公寓,却始终没有“兑现”。
诉状提到,两人当时因为这件事争吵,索罗斯打了费雷埃尔耳光,掐她的脖子,砸碎台灯,致使费雷埃尔脚部受伤并缝针。然而,这件事似乎没有影响两人“修好”。依照诉状所述,两人后来一起在圣巴茨岛度假,索罗斯再次提出送她公寓,依然没有实现。
费雷埃尔指控索罗斯欺诈、感情伤害、人身伤害和殴打。索罗斯的律师扎布尔认为,这起诉讼没有依据,“毫无意义”,将请求法院不予受理。
索罗斯1997年“狙击”泰国货币泰铢、重创东南亚经济、触发亚洲金融危机而获称“金融大鳄”。
《福布斯》杂志3月发布的财富榜确认索罗斯名下资产145亿美元。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13/041522983342.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爱沙尼亚男子持枪闯国防部 劫持两人质后被打死阅读原文

塔林地区检察官办公室发布声明说,一名男子当天下午持枪闯入国防部大楼,向楼内投掷一枚烟幕弹,还劫持两名人质,但人质逃生。爱沙尼亚总理安德鲁斯·安西普证实,这名男子名为卡伦·德拉姆比恩,是一名律师,1954年出生于亚美尼亚。安西普告诉当地一家通讯社:“真令人沮丧,事情看上去像某人受到挪威事件......全文↓

来自:腾讯网  11小时前

8月11日,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爱沙尼亚国防部大楼外,警察站在遥控排爆车旁。
据新华社电 爱沙尼亚官员11日说,一名身份不明男子在国防部位于首都塔林的办公楼开枪,还投掷一枚烟幕弹,在警方采取行动期间身亡,没有其他人员伤亡。
塔林地区检察官办公室发布声明说,一名男子当天下午持枪闯入国防部大楼,向楼内投掷一枚烟幕弹,还劫持两名人质,但人质逃生。
爱沙尼亚总理安德鲁斯·安西普证实,这名男子名为卡伦·德拉姆比恩,是一名律师,1954年出生于亚美尼亚。
安西普告诉当地一家通讯社:“真令人沮丧,事情看上去像某人受到挪威事件的影响。但他的动机尚不清楚。”
根据检察官办公室的声明,这名男子在“警察和安全警察联合行动中被打死”,没有人受伤。
警方发言人米克尔·洛伊德说,警方采取行动时,人质逃脱,这名男子开枪自杀,警方仍在调查。而一名国防部发言人说,他在警方行动中被击毙。
安全警察长官马丁·阿尔波告诉爱沙尼亚《波斯时报》,他不能证实这名男子曾经在军中服役,他没有穿军装。先前一名国防部发言人说,枪手曾在爱沙尼亚国防军服役。
法新社报道,事发时,爱沙尼亚国防部长马尔特·拉尔不在大楼内。
洛伊德说:“专家将在大楼内检查,以确认一切安全。之后才能允许人们再次进入国防部(大楼)。”警方已经封锁大楼,疏散里面的工作人员。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13/000151.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波兰中部发生火车脱轨事故 已致4人遇难20伤阅读原文
当地警方说,第一节车厢冲出轨道,彻底损毁,三节车厢和车头出轨侧翻。据车上乘客介绍,火车启动后不久,感觉火车在紧急刹车,随后听到剧烈的撞击声。事故发生后,波兰卫生部长科帕奇随即赶往出事地点,并从周边地区调遣6架救护直升机前往出事地点抢救伤员。波兰铁路公司公布了现场附近几家抢救伤员的......全文↓

来自:腾讯网  13小时前
新华网华沙8月12日电 一列从波兰首都华沙开往中部卡托维兹市的城际客车12日下午在罗兹省彼得库夫-特雷布纳尔斯基附近脱轨,车头和四节车厢冲出轨道,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30多人受伤。
当地警方说,第一节车厢冲出轨道,彻底损毁,三节车厢和车头出轨侧翻。据车上乘客介绍,火车启动后不久,感觉火车在紧急刹车,随后听到剧烈的撞击声。
事故发生后,波兰卫生部长科帕奇随即赶往出事地点,并从周边地区调遣6架救护直升机前往出事地点抢救伤员。波兰铁路公司公布了现场附近几家抢救伤员的医院电话。
铁路公司发言人说,本列火车共有乘客约280人,未受伤人员被大巴车送往附近一所小学集中。火车司机在事故中幸免于难。经过检测火车司机头脑清醒,没有饮酒。
当地警方说,事故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13/000013.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加拿大10名工人接裁员通知同日中六合彩大奖阅读原文
中奖者之一的威拉德说,集体中奖的是斯马特科技公司18名雇员﹐其中10人周三接到裁员通知。威拉德在斯马特工作7年﹐集体中奖消息传出后﹐他的电话应接不暇。他因背部问题休假6个月﹐上周才复工﹐裁员通知令他震惊。威拉德是周四早上在公司停车场第一个得知中奖消息的。当时他坐在座位发抖,但他告诉自己......全文↓

来自:腾讯网  8小时前
中新社多伦多8月12日电 一群在渥太华一家工厂上班的工人本周三被公司裁员﹐同日却赢得得六合彩700万加元(1加元约等于1美元)奖金。
中奖者之一的威拉德说,集体中奖的是斯马特科技公司18名雇员﹐其中10人周三接到裁员通知。
威拉德在斯马特工作7年﹐集体中奖消息传出后﹐他的电话应接不暇。他因背部问题休假6个月﹐上周才复工﹐裁员通知令他震惊。
威拉德是周四早上在公司停车场第一个得知中奖消息的。当时他坐在座位发抖,但他告诉自己,必须走出去。把消息告诉厂里面的人,但却没有任何人相信我说的话。
同事马瑟与他喝酒庆祝。这两个兴奋异常的人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钱将用在何处。
50岁的马瑟说﹕“我们都知道﹐40万加元不会让你变成富人。但可让余生过上舒适生活﹐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安大略省彩票及博彩公司11日证实﹐一群渥太华工人分享周三晚上开奖的六合彩奖金。
此间12日出版的明报引述彩票及博彩公司发言人的话说﹐中奖人前来领奖时﹐必须经过核证程序。
斯马特科技公司说﹐帕拉迪尤姆路工厂首阶段裁员﹐将从9月开始。
该组装厂约有300名雇员﹐将裁员200人。总部在卡加利的斯马特科技公司说﹐它要将制造工序迁至墨西哥。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13/000192.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东非280万难民濒死亡 索马里儿童生存靠上帝阅读原文
周围其他的家庭都在匆匆赶路。尽管优苏夫求他们帮忙,但是所有人都性命不保,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最后,这位年轻的母亲不得不决定抛弃她的儿子。“我把他留给了上帝。我知道那时候他还活着,但是我没有办法。”优苏夫说。幸好优苏夫最终到达了肯尼亚的达达阿布难民营,她和女儿活了下来。但她无法原谅......全文↓

来自:腾讯网  9小时前
中新网8月12日电 据外媒12日报道,瓦尔多-马哈莫德-优苏夫是索马里大饥荒中的一个普通的难民。她每天要带着她两个年幼的孩子前往难民营,如今已经走了两个星期。优苏夫的大儿子虚弱得没办法前行,她只能仅有的一点冷水拍着他的额头,而孩子已经陷入昏迷状态。
周围其他的家庭都在匆匆赶路。尽管优苏夫求他们帮忙,但是所有人都性命不保,没有人愿意停下来。
最后,这位年轻的母亲不得不决定抛弃她的儿子。“我把他留给了上帝。我知道那时候他还活着,但是我没有办法。”优苏夫说。 幸好优苏夫最终到达了肯尼亚的达达阿布难民营,她和女儿活了下来。但她无法原谅自己的行为。“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我把他抛下的那一刻。我晚上睡不着觉想着他,我害怕碰见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优苏夫说。
优苏夫只是这场大饥荒的一个缩影,在索马里,每个家庭似乎都要面对这样的抉择:孩子们谁最有希望活下来?谁撑不到最后?要丢下哪个孩子? 据统计,在过去三个月里,有超过2.9万名5岁以下的索马里儿童在饥荒中夭折。他们大多是在逃荒的路上太虚弱走不下去被家人抛弃的。他们没有食物和水,最后只能活活饿死。 29岁的寡妇阿卜杜拉西带着她的孩子和其他孤儿也在赶往难民营的路上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她只有5升水,她的两个孩子在到达难民营的前一天起不来了。“我只有这一点水了。我不能把它浪费在要死的人身上。其他孩子也要喝水。”她留下了这两个睡着的孩子,往前走了两步,又返回来——孩子还活着;她又走了两步,又返回;来回四五次后,她把孩子们搬到一棵树下,带着其他的孩子离去。
艾哈迈德-贾法是7个孩子的父亲,他本想带着他14岁的儿子和13岁的女儿到肯尼亚难民营求助。没想到仅仅两天后,他们就没水了。到了第三天,三个人只能坐在树下奄奄一息。“两个孩子再也走不动了。要不想我们三个死在一起,我就得把他们留在那里。当我想到家里的老婆和另外5个孩子时,我告诉我自己‘你得活下来,你还有其他5个呢。这两个还有上帝。’”贾法说,“这是我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我永远也忘不了我抛弃了我的孩子。我丢下他们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不可思议的是,贾法的两个孩子被游牧民救了下来。两个孩子得以回到家中。但是贾法没有办法支撑起这么一大家子,也不能再把家人带到肯尼亚去,贾法是个普通的农民,没有任何手艺。他们也没有钱,只能等待救济。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人能不能活下来,谁能活下来,谁撑不过去。 当艾尔米的儿子因为饥渴夭亡后,她仅仅找了些干树枝放在儿子的尸体上权当坟墓。她甚至没有停下来为儿子悼念——还有另外5个孩子需要操心。“我哪有能力为他挖一个坟墓呢?我想的全都是剩下5个孩子怎么活。上帝给了我这个孩子又把他收回去了。我相信上帝会照料他的,可是我这5个孩子能不能活下来呢?”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在东非,超过1200万人严重营养不良需要救助。其中有280万已经濒临死亡,这其中又有45万索马里难民。在索马里,每天有250名儿童死去,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个生命夭亡。联合国人道主义机构称,整个东非地区的儿童都处在命悬一线的时刻,救助刻不容缓。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12/001168.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英国暴乱已致5人死亡 网民人肉搜索骚乱者阅读原文
警方说,骚乱中,一人在伦敦克罗伊登地区一辆汽车内遭射杀,3人在伯明翰被车撞死,另有一名68岁老人在伦敦伊灵区被骚乱者打伤头部,送院后不治身亡。截至目前,警方已逮捕千余人,其中460多人被控犯有盗窃、破坏公共秩序等罪行。警方还在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从监控摄像头截取的犯罪嫌疑人照片......全文↓

来自:新浪网  12小时前
新华网伦敦8月12日电 英国警方12日说,共有5人死于连日来的暴力骚乱中。首相卡梅伦批评警方误判形势导致骚乱蔓延。
警方说,骚乱中,一人在伦敦克罗伊登地区一辆汽车内遭射杀,3人在伯明翰被车撞死,另有一名68岁老人在伦敦伊灵区被骚乱者打伤头部,送院后不治身亡。
截至目前,警方已逮捕千余人,其中460多人被控犯有盗窃、破坏公共秩序等罪行。警方还在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从监控摄像头截取的犯罪嫌疑人照片,鼓励民众协助警方追捕。
在骚乱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社交网络,目前又成为英国网民“人肉搜索”骚乱者的主战场。除脸谱网站外,在图片上传网站Flickr、社交网站推特上,网民也都开始积极寻找参与打砸抢烧的犯罪嫌疑人。
英国民众对
骚乱普遍感到失望和愤怒。在英国政府开设的电子请愿网站上,要求严惩骚乱者并剥夺他们享受国家福利权利的联名信在短时间内就有超过10万人签名,这项请愿因此有望被提交到英国议会进行讨论。
卡梅伦11日在议会发表声明说,警方在骚乱发生之初对形势作出错误评估,导致骚乱蔓延。卡梅伦说,起初警方将骚乱视为公共秩序问题,而没有认识到是严重犯罪行为。他说,对警方而言,如何应对同一时间发生在多个地点的犯罪是个新挑战。
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也批评警方控制暴力骚乱不力。她表示,骚乱发生时,警方没有派出足够警力维护秩序,没有采取强有力措施打击骚乱者,对社交网络也监控不力。
?6日晚,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区一些民众在当地警察局附近示威,抗议警方4日射杀当地一名年轻男子,示威随后演变为骚乱,并迅速蔓延到伦敦多个区域及利物浦、伯明翰、布里斯托尔和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英国政府9日大幅增加警力,骚乱逐渐平息。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12/220322982462.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国空军飙歌视频走红 被赞“最美声的军队”阅读原文
据台湾“今日新闻”消息,除了女主唱之外,其他几名团员则有3名吉他手、1名鼓手、1名铃鼓手,最后1名成员则是摇沙铃,7名成员皆穿着军绿色的T恤加上迷彩裤表演。而影片发到网上后,也有网友搜索女主唱的微博,查出主唱名叫安绮(Angie Johnson),是第571美国空军乐团、第131轰炸机联队以及美国国民警卫队......全文↓

来自:光明网  8小时前
中新网8月12日电 最近在网络上流传一则影片,有一群由美国空军队军人们所组成的乐团,7人分别各司其职的诠释英国歌手爱黛儿(Adele)的《内心深处翻腾着(Rolling In The Deep》一曲。众人完美的演出,让不少网友纷纷赞叹是“最美声的军队”。
据台湾“今日新闻”消息,除了女主唱之外,其他几名团员则有3名吉他手、1名鼓手、1名铃鼓手,最后1名成员则是摇沙铃,7名成员皆穿着军绿色的T恤加上迷彩裤表演。而影片发到网上后,也有网友搜索女主唱的微博,查出主唱名叫安绮(Angie Johnson),是第571美国空军乐团、第131轰炸机联队以及美国国民警卫队一员,目前扎营在中东地区。
这支影片在本月8日上传,截至今天(12)中午为止,有超过26万人观看。主唱浑厚的歌声以及几度完美的飙高音,几乎和原唱爱黛儿如出一辙,看完影片的网友们也留言表示,“听完真的很感动”、“真的是太棒了”等等,也有网友搞笑回应说“任务已经达成”。
而影片火红的程度,也让外国媒体报导,认为这个美军乐团可说是打了成功的一战,至于当初匿名发布影片的士兵则说,这真的是始料未及,很感谢大家的支持。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orld.gmw.cn/2011-08/12/content_2447835.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马来西亚将针对外国乘客调高机场税阅读原文
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计划从9月15号起,把外国乘客的机场税从原有的51零吉特(约合人民币105元)调高至65零吉特(约合人民币135元),涨幅超过27%。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江作汉11号被记者问到的时候证实,机场税即将调高,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将在近期内公布详情。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当地媒体......全文↓

来自:新浪网  13小时前
国际在线报道:下月要去马来西亚出差或旅游的朋友,可能会对下面这条消息比较关注——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下月将针对外国乘客调高机场税,涨幅将超过27%。
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计划从9月15号起,把外国乘客的机场税从原有的51零吉特(约合人民币105元)调高至65零吉特(约合人民币135元),涨幅超过27%。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江作汉11号被记者问到的时候证实,机场税即将调高,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将在近期内公布详情。
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当地媒体已经纷纷开始报道这件事。新加坡《联合早报》12号爆料,除了吉隆坡廉价航空机场(LCCT)及亚庇国际机场等两个机场,马来西亚全国39个机场的机场税都会被调高至65零吉特,其中45零吉特为税费,6零吉特为保险费。而对于马来西亚本国乘客的机场税是否会被调高还不得而知。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调高机场税,主要是因为运营成本增加,同时也是为应付扩建机场的费用。
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最近一次调高机场税是在2002年。当时外国乘客的机场税从40零吉特调高至45零吉特,马来西亚国内航班则是从5零吉特涨到了6零吉特。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13/002822982628.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查看更多国际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历史回顾»
1912年8月13日,法国医生发现癌细胞。巴黎医生加斯顿·奥丁声明他已经发现、分离并培养了癌细胞。奥丁说这一发现很有可能有助于培养抗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