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求购怎么弄:国际新闻 2011-8-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9:37
国际新闻
国际热点
1.叙允许实行多党制
2.英拉当选泰国总理
3.全球股市重挫
4.美理工大学现持枪者
5.强台风梅花抵达日本
6.日本拟开除核能高官
7.缅甸遭克钦武装袭击
8.美大规模召回火鸡肉
9.千岛群岛发生地震
10.欧债危机仍将蔓延
朝鲜暴雨引发洪灾30余人死亡 数千房屋被毁阅读原文
法新社8月5日消息,朝鲜中央通讯社当天发布消息称,朝鲜7月下旬的暴雨引发洪灾,导致至少30人死亡,超过6750栋房屋被损毁。朝中社称,洪水导致约1.6万多人离开家园,并淹没4.8万公顷农田,“严重影响今年的粮食收成”。同时还有350多处工厂和公共设施被洪水和暴雨冲毁。滑坡导致铁路线和桥梁被毁,妨碍......全文↓

来自:环球网  6小时前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  据法新社8月5日消息,朝鲜中央通讯社当天发布消息称,朝鲜7月下旬的暴雨引发洪灾,导致至少30人死亡,超过6750栋房屋被损毁。
朝中社称,洪水导致约1.6万多人离开家园,并淹没4.8万公顷农田,“严重影响今年的粮食收成”。同时还有350多处工厂和公共设施被洪水和暴雨冲毁。滑坡导致铁路线和桥梁被毁,妨碍了向受灾地区运送救援物资的行动。
朝中社8月1日的报道曾称,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热带风暴和暴雨导致朝鲜十数人死亡、受伤或失踪,2900栋房屋被毁。从6月下旬到7月中旬,朝鲜有将近6万公顷农田被淹没或冲毁。
相关热词:朝半岛态势亦缓亦紧朝中学英语要学仇美张安顺会见朝鲜客人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08/1882314.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日政府确定核事故赔偿方针 精神伤害在赔偿之列阅读原文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原子能损害赔偿纠纷审查会当天确定的方针,赔偿对象包括因政府避难指令产生的经济和身心健康损失,政府发布农林水产品禁售令导致的经济损失,各地受放射性污染流言影响而无法出售的牛肉等农林水产品,因核辐射恐慌受损的旅游观光业、服务业、制造业和出口行业等,以及因参与救灾重建而遭......全文↓

来自:新浪网  7小时前

资料图:3月18日拍摄的卫星照片显示的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到4号机组(从右到左)。新华社/路透

资料图:这张由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在5月19日提供的照片显示,东电工作人员在18日进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核反应堆建筑内进行调查。

资料图:4月13日,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总部,东京电力公司社长清水正孝(中)及两名副社长在新闻发布会上鞠躬致歉。当日,东电在东京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社长清水正孝在发布会上就福岛核危机向公众致歉。 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东京8月5日电 日本政府5日确定福岛核事故损害赔偿方针,明确规定旅游业等间接受害行业和因事故引发的精神伤害均在赔偿之列。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原子能损害赔偿纠纷审查会当天确定的方针,赔偿对象包括因政府避难指令产生的经济和身心健康损失,政府发布农林水产品禁售令导致的经济损失,各地受放射性污染流言影响而无法出售的牛肉等农林水产品,因核辐射恐慌受损的旅游观光业、服务业、制造业和出口行业等,以及因参与救灾重建而遭到核辐射的相关工作人员等。
日本国会3日通过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赔偿法案。根据法案,日本政府将通过新设的“原子能损害赔偿支援机构”,为事故赔偿主体东京电力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东电宣布,将在9月开始接受赔偿申请,并于10月开始支付正式赔偿金。
根据日本政府一份内部测算报告,针对福岛核事故受害者的赔偿金额可能高达3万亿日元(382亿美元)。
相关热词:日再次渲染中国威胁日连发跳轨自杀事件日新干线因暴雨停车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05/222622943040.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大嘴巴”口无遮拦 巴西国防部长辞职阅读原文
若宾辞职前,巴西报纸发表了他接受一家杂志采访的片段。报道称若宾指责巴西机构关系部部长萨尔瓦蒂“软弱”,总统办公室主任霍夫曼“根本不了解首都巴西利亚”。不过这些报道遭到若宾的否认,并发表声明称这是个阴谋。若宾是总统罗塞夫今年1月1日上任以后辞职的第3位内阁部长。今年早些时候,巴西总统......全文↓

来自:汉网  6小时前
据美国媒体5日报道,巴西国防部长若宾已于4日晚上辞职,前外交部长阿莫林将接任防长一职。巴西报纸分析称,若宾辞职的主要原因或许是他抨击2位女内阁高官而惹怒总统。
若宾辞职前,巴西报纸发表了他接受一家杂志采访的片段。报道称若宾指责巴西机构关系部部长萨尔瓦蒂“软弱”,总统办公室主任霍夫曼“根本不了解首都巴西利亚”。不过这些报道遭到若宾的否认,并发表声明称这是个阴谋。
若宾是总统罗塞夫今年1月1日上任以后辞职的第3位内阁部长。今年早些时候,巴西总统办公室主任帕洛奇因2006年至2010年担任立法委员期间个人财富飙升受到指控而辞职,交通部长纳西门托因贪污指控辞职。
现年65岁的若宾曾在卡多佐政府和卢拉政府担任部长职务,一向以口无遮拦著称。媒体报道称,罗塞夫早准备在年底或明年年初第一次部会改组时将其撤换。
6月30日,在前总统卡多佐80大寿庆祝会上,若宾曾说,现在自己“得忍受与一些笨蛋共处”。虽然他解释所谓的“笨蛋”指的是利用媒体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其中也包括新闻记者,但他的话仍被解读为不满罗塞夫政府高层的表现。
上周,若宾告诉媒体去年大选时曾投票给罗塞夫的对手,此事又一次惹恼了总统。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cnhan.com/content/2011-08/06/content_1313573.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利政府否认卡扎菲之子遭空袭身亡 斥反对派卑鄙阅读原文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5日说,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儿子哈米斯·卡扎菲4日晚在西部重镇兹利坦遭遇空袭身亡。当天晚些时候,利比亚政府一名发言人否认哈米斯死亡,称发布这一消息是“卑鄙行径”。反对派武装发言人穆罕默德·扎瓦维告诉法新社记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日夜间在兹利坦附近实施空袭,致死......全文↓

来自:腾讯网  6小时前

哈米斯·卡扎菲。
北约再袭利比亚,致死30多人,反对派称——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5日说,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儿子哈米斯·卡扎菲4日晚在西部重镇兹利坦遭遇空袭身亡。
当天晚些时候,利比亚政府一名发言人否认哈米斯死亡,称发布这一消息是“卑鄙行径”。
据新华社电 反对派武装发言人穆罕默德·扎瓦维告诉法新社记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日夜间在兹利坦附近实施空袭,致死30多人,包括卡扎菲之子哈米斯。
扎瓦维称,反对派确认死者包括哈米斯,消息来源为活跃在卡扎菲手下部队的多名间谍。“(4日)夜里,北约对卡扎菲设在兹利坦的一处指挥所发动空袭,大约32名卡扎菲部下死亡,其中一人是哈米斯。”
反对派关于哈米斯已死的说法尚未得到北约或利比亚政府证实。早些时候,一名身处兹利坦附近的反对派发言人说,北约空袭城内一处哈米斯使用的场地,“但我们不清楚他当时是否在那里,不知道他是否被炸死”。
否认炸死儿童
空袭发生前数小时,利比亚政府邀请媒体及记者赴兹利坦参观,以驳斥反对派“已经进攻兹利坦”的说法。反对派先前宣称控制兹利坦东部3处区域。
法新社记者描述,兹利坦仍由政府军控制,远处传来密集火炮声。当地居民说,政府军与反对派的交火前线距离城区大约10公里至15公里。
利比亚政府当天在兹利坦向媒体记者展示两具儿童遗体,称他们当天早些时候遭北约空袭而死。利比亚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副秘书、即副外长哈立德·卡伊姆说,北约称军事行动以保护平民为目标,却“故意在利比亚制造人道主义危机”。
北约方面证实空袭,但否认致死儿童。“我们今晨6时30分左右袭击一处军事目标,那是一座指挥所,”意大利那不勒斯北约行动指挥部一名官员说,“我们一直严肃对待平民伤亡的说法并予以调查,但眼下没有证据显示空袭造成儿童死亡。”
反对派阻输油
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4日说,反对派破坏首都的黎波里东南部山区一条输油管道,首都部分地区供电中断,民众生活受影响。
“反对派关掉(输油管道的)一处阀门,在上面浇筑水泥”,他说,扎维耶的一家炼油厂用石油发电,向的黎波里供电,反对派这一破坏行为可能导致首都地区油电供应短缺。
卡伊姆说,鉴于长期供电不足,首都食品和药品供应已经受到不小影响。一些的黎波里居民4日向西方媒体记者抱怨,城里大规模限电,液化石油气罐供应奇缺。
当地时间5日凌晨1时30分左右,法新社记者在的黎波里听到大约10声剧烈爆炸。利比亚电视台随后报道,东南部一处“军事和民用场所”遭北约空袭。
人物档案
执掌最精锐部队
哈米斯28岁,是卡扎菲第六个儿子,曾赴俄罗斯一所军事学院学习。路透社报道,哈米斯在卡扎菲最忠诚、最精锐部队之一、相当于“禁卫军”的32旅任旅长,一直在兹利坦指挥作战。卡扎菲共有8个子女,其中7个是儿子。二儿子赛义夫据说最令他满意。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06/000106.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尼日利亚石油泄漏污染严重 生态修复或需30年阅读原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4号发布了一份针对50年来石油工业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奥戈尼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所做的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奥戈尼地区遭受的石油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估计需要30年时间才能够修复。这或许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污清理项目之一,而所需经费可能高达10亿美元。本网连线......全文↓

来自:腾讯网  6小时前
国际在线报道(驻尼日利亚记者靳利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4号发布了一份针对50年来石油工业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奥戈尼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所做的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奥戈尼地区遭受的石油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估计需要30年时间才能够修复。这或许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污清理项目之一,而所需经费可能高达10亿美元。本网连线环球资讯驻尼日利亚记者靳利国,介绍一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尼日利亚石油泄漏危害的情况。
记者:在联合国环境署4号发表的这份评估报告中,对50年来石油工业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奥戈尼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了评估。报告称,尼日利亚东南部产油区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饱受石油泄漏之苦,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广袤的沼泽和农田已经被污染。污染最严重的地方,生态恢复需要25年到30年之久。
报告还显示,当地的石油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超出了预期。在奥戈尼地区,至少有十个社区的饮水遭受污染,在水中发现了很高含量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一个社区的井水中,检测出的致癌物质苯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900倍。还有些地区甚至至今没有清除40年前的油污。
联合国环境署呼吁尼日利亚政府和相关石油公司尽快采取措施,设立一个启动资金为10亿美元的信托资金,用于清除漏油产生的污染,恢复当地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
主持人:那么,据你了解,受漏油污染的地区生态状况如何?
记者:石油泄漏对生态环境影响非常严重。尼日尔河三角洲原本是河流纵横,水草丰茂,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的加剧,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漂浮着漏油污染带,河里的大量淡水生物死亡。另外,受到污染后的土地也不能再种庄稼,造成粮食大量减产。更糟糕的是,这些河水通常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因此,当地居民饱受各种慢性病的困扰,平均寿命不足50岁。
主持人:那么,如此严重的石油泄漏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又应该由谁来负责呢?
记者:在联合国环境署的这份报告中,点名批评了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称壳牌和其他在尼日利亚的石油企业的大规模泄漏造成了当地的严重污染。报告还批评这些外国石油公司的开采标准不仅低于尼日利亚的国家标准,甚至不够这些公司的自有标准。
之所以点名批评壳牌石油公司,是因为该公司下属的壳牌石油发展公司曾与尼日利亚政府共同开发奥戈尼地区,是当地最大的石油开采商。上世纪90年代因造成大范围污染以及未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壳牌石油发展公司被赶出了奥戈尼地区。联合国环境署正是受了尼日利亚政府的委托,对该公司在这一地区曾进行的开采活动进行调查。
本月3号,壳牌公司表示,由于石油管道发生泄漏,公司已经关闭一处位于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的集油站,泄漏事故的原因目前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此外,该公司还承认对2008年发生在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三角洲奥格尼兰德和波多地区的两起石油泄漏事件负责。
不过,尽管承认自己在石油泄漏事件中负有责任,但壳牌尼日利亚分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表示,自1993年以后,壳牌已不在奥戈尼地区开采石油,他说尼日利亚的漏油大部分是由于当地居民故意破坏输油管道、偷油和非法炼油造成的。但他也表示,壳牌将会清除漏油,协助奥戈尼地区恢复原有面貌。奥戈尼地区环保机构呼吁则壳牌公司和尼日利亚政府拿出行动计划,尽早着手恢复当地生态系统。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壳牌石油公司指责当地居民故意破坏输油管道并且偷油。这种说法属实吗?
记者:尼日利亚的经济严重依赖石油产业,石油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坚挺的背景下,尼日利亚倚靠石油出口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受益的却是上层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却变得更加困难。另外,国际石油巨头的垄断性经营也让当地人对外国石油公司很敌视,因此当地人故意损毁石油管道和偷油的事件时有发生。
不过,当地媒体分析也指出,漏油事件多发生在陆地油田,这主要是由于石油设施的陈旧和老化,加之西方石油公司漠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开采过程中未能充分做好防止石油泄漏的相关措施。另外,从尼日利亚政府来说,对石油的依赖也使其难以真正监管产油企业,尤其是跨国石油公司。所以说,解决尼日利亚漏油污染的根本途径就是积极发展其他产业,摆脱对于石油的过度依赖。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06/000286.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泰国女总理执政路不平坦 短期改善民生是考验阅读原文

泰国为泰党候选人英拉·西那瓦5日当选新一届政府总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经历数年街头集会和流血冲突之后,泰国能否在英拉政府带领下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和解,人们正拭目以待。媒体认为,选举压倒性胜利和民众的热切期待,并不能掩盖英拉面前一条崎岖而艰难的执政道路。首先,兑现竞选时的承诺,短期内改......全文↓

来自:腾讯网  6小时前

英拉当选泰国首位女总理 新华社记者曲振东编制。
新华网曼谷8月5日电 泰国为泰党候选人英拉·西那瓦5日当选新一届政府总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经历数年街头集会和流血冲突之后,泰国能否在英拉政府带领下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和解,人们正拭目以待。媒体认为,选举压倒性胜利和民众的热切期待,并不能掩盖英拉面前一条崎岖而艰难的执政道路。
首先,兑现竞选时的承诺,短期内改善民生,是对英拉新政府的考验。
为泰党在竞选时承诺一系列惠民政策,如半年内把最低日工资提高到300泰铢(约合10美元);本科毕业生起薪增加到1.5万泰铢(约合500美元);提高稻米最低收购价;增加60岁以上人群养老金;每年向贫困小学生提供80万台便携式电脑;执政第一年将企业税率由现行的30%降至23%,次年降至20%等等。
然而,泰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高通货膨胀和高赤字问题将影响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分析人士认为,提高最低工资,将导致企业负担增加,失业率攀升。其他惠民政策也需要大量资金,迫使政府举债。
泰国政治分析师颂猜·帕加帕维瓦说,这些政策能否有效贯彻,将直接影响到英拉政府的信誉。“在高赤字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企业税,将使政府在制定预算时更加捉襟见肘。”
其次,执政联盟内部的稳定对英拉政府来说是另一大考验。
政治分析师素拉南·维乍集瓦认为,对英拉来说,当前最重要的考验是平衡为泰党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满足不同派系的要求但又不可“培养它们的胃口”。
“内文·奇触派系的背叛,直接导致为泰党的‘前身’人民力量党分裂和政府倒台,这是前车之鉴。历史有可能在为泰党内部派系身上重演,”他说。
目前,在执政联盟内部,新内阁组成人选的争夺日趋激烈。执政联盟国家发展为国党一名人士说,国家发展为国党首席顾问素瓦明确提出要求能源部长、财政部副部长和交通部副部长3个位置,而为泰党只答应给该党农业和合作社部部长、一个副总理和一个副部长职位。
国防部长的职位争夺同样激烈。目前为泰党国会下议院议员育他萨·萨西巴帕、离任国防部长巴维·翁素万和前任陆军司令阿努蓬·保津达都是可能的人选,其中育他萨的呼声最高。
英拉表示,将在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批准自己的总理资格后,尽快公布新内阁组成名单。她表示,这份名单由“泰国制造”,并没有得到其在阿联酋迪拜流亡的哥哥、泰国前总理他信的授意。
此外,能否处理好他信问题,以及与军方和“红衫军”的关系,是英拉政府真正实现和解的关键。
泰国政治分析师颂猜说,英拉必须摆脱哥哥他信的“影子”,证明自己有能力管理国家。而为泰党上台后不会放弃为他信“平反”的努力。英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为泰党将重新调查涉及他信的相关案件。
政治分析师素拉南认为,泰国精英阶层对他信和为泰党一直存在严重的不信任,只是出于为泰党在选举中取得的优势和民众支持才做出妥协和让步。所以,英拉必须平衡好各方之间的利害关系,为实现和解打好基础,又要遏制敌对势力的扩张。
在与军方的关系上,英拉和军方将领最近不断释放出善意,旨在缓和为泰党竞选期间的紧张气氛。在泰国军界拥有实权的陆军司令巴育·占奥查已表示准备好与英拉讨论国防部长的人选。“政府不必询问陆军关于国防部长人选的意见,但如果英拉问我,那将是我们的荣幸”。
如何对待“红衫军”领导人,则是摆在英拉面前的另一道难题。“红衫军”是为泰党和他信在背后支持的一支民间政治力量,在这次选举中成功捍卫了为泰党在泰国东北部和北部的民意支持。选后,不少“红衫军”成员要求英拉让其核心领导人担任内阁部长。然而,此举势必引发饱受集会示威困扰的曼谷中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和抵制。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05/001535.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英国王妃凯特入选最佳着装榜阅读原文

美国时尚杂志《名利场》日前公布了2011年度“最佳着装”名人榜单。上榜的人不乏政界名流商业大亨,真应了那句“不是看人穿什么衣服,而是看什么人穿衣服”。英国王妃凯特以高低端的混搭以及“一年旋风式的成功时尚着装”为自己在这个有72年历史的榜单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名利场》在杂志中大赞凯特善于游走于......全文↓

来自:新浪网  6小时前

凯特身着英国大牌Alexander McQueen晚装在洛杉矶参加活动。




Blue衣装一箩筐
大爱Blue,也穿Zara
新快报讯 美国时尚杂志《名利场》日前公布了2011年度“最佳着装”名人榜单。上榜的人不乏政界名流商业大亨,真应了那句“不是看人穿什么衣服,而是看什么人穿衣服”。英国王妃凯特以高低端的混搭以及“一年旋风式的成功时尚着装”为自己在这个有72年历史的榜单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名利场》在杂志中大赞凯特善于游走于高级时装与朴素风格之间,更因“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掀起了一股平民时尚风。杂志指她每天充当设计师,自己搭配衣着服饰,尤其赞她在订婚典礼上穿着的Issa深蓝真丝裙,大方得体,十分典雅。此外,她在大婚上穿着的Alexander McQueen品牌婚纱亦受到赞扬。
据悉,穿什么都是香饽饽的时尚界新宠英国王妃凯特,曾在多个场合“一袭蓝衣”出场,十分亮眼,她还是快速时尚品牌Zara的忠实粉丝,在大婚第二天就穿上了Zara的一件蓝色连衣裙。
上榜还有谁?
美国第一夫人、法国第一夫人、摩纳哥王妃、希腊公主、卡塔尔王妃以及一些名模演员。
个性歌手狂批凯特
“如果我是她,每件衣服只穿一次!”
新快报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5日报道,英国个性歌手凯莉·奥斯本公开批评凯特王妃的穿着,认为她牺牲了自己的隐私,至少要每天换件新衫。“如果我是她,每件衣服只穿一次!”奥斯本还说,凯特这不是节约,是失礼。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06/015522944155.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一件婚纱传四代 127岁高龄婚纱目睹一家良缘阅读原文

这袭婚是纱艾莉森的曾曾祖母在1884年为她自己的婚礼定做的,艾莉森的祖母、姨妈和母亲都曾穿着这身婚纱结婚。婚纱是丝质的,上面有交错的鲜花,虽然年代久远款式过时,但依然光彩照人。艾莉森说:“还是个小姑娘时我就想穿着这件婚纱结婚了。这袭婚纱不仅仅完美无瑕,我更爱它承载的历史感。这对我来说......全文↓

来自:人民网  6小时前

新娘身上的旧婚纱说来很有历史,已经祖传了127年。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外媒4日报道,与其他婚礼当天“一身新”的新娘不同,美国新娘艾莉森·雷纳地在婚礼当天穿上了一身旧婚纱。这袭旧婚纱说来很有历史,已经祖传了127年,而她是第四代穿着这袭旧婚纱步入婚礼殿堂的女性。
这袭婚是纱艾莉森的曾曾祖母在1884年为她自己的婚礼定做的,艾莉森的祖母、姨妈和母亲都曾穿着这身婚纱结婚。婚纱是丝质的,上面有交错的鲜花,虽然年代久远款式过时,但依然光彩照人。
艾莉森说:“还是个小姑娘时我就想穿着这件婚纱结婚了。这袭婚纱不仅仅完美无瑕,我更爱它承载的历史感。这对我来说就是遵守家族的传统。”
“我妈妈和外婆都曾说过她们当年结婚时穿着这身婚纱有多美。所以我想要是我也能穿着它结婚该有多幸运。而当我真的穿上它时,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婚礼都更特别了。”艾莉森补充道。
艾莉森的母亲是在1982年结婚时穿上这身婚纱的,“帮艾莉森穿上这身婚纱真让我感慨,这让我又回想起我结婚的那天。”艾莉森的母亲说,“我敢保证,艾莉森会跟我一样幸福。我希望这件有年代的婚纱能传递给她更多的喜悦和好运,我们家里每个女人都能有长久幸福的婚姻。”
为了能穿这身礼服,艾莉森还在努力地减肥。艾莉森也希望自己能把这袭婚纱继续传承下去。“如果我自己有个女儿,我当然希望她能将传统延续下去。这袭婚纱是我们的珍宝。婚礼后我会好好保存它,直到我的后代重新穿上它。”艾莉森说。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orld.people.com.cn/h/2011/0805/c226638-2745599188.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解体20年,前苏联人的反思阅读原文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最近,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俄语版对6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了采访,从他们的回答中,网民可以了解到苏联解体给6个前苏联个加盟共和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且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至今还影响他们的生活、思想和人生。本文共分两......全文↓

来自:腾讯网  7小时前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最近,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俄语版对6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了采访,从他们的回答中,网民可以了解到苏联解体给6个前苏联个加盟共和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且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至今还影响他们的生活、思想和人生。本文共分两部分转载,今日是第一部分。
(一)拉脱维亚 伊利亚·盖勒奇科夫,经济学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商“Dzintars”的总裁。这种存在至今的苏联企业在拉脱维亚已经十分少见。
在苏联时期,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完全有保障的,他们有房子住,有工作。虽然吃住条件不如今天好,但是人们始终在微笑。普通人在这个一切都是“共有的”的环境中生活得很舒适。
但是如果你问我,想不想过回那种生活,我会回答:不想。对于有工作热情的人来说那种生活是有束缚作用的。我作为一名领导者没有任何自由。为了给工人发可观的薪水我打破了原有的一切制度。而当我拥有了自由,当我们可以自己支付聘请外国专家的费用时,我想我对这种现状是满意的。
雅尼斯·吉布勒斯,生于1958年1月。曾是卡尔加里冬奥会雪橇项目的冠军。是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独立后的拉脱维亚的第一位旗手。现在他是一名教练。
毫无疑问,这是两个时代,两种体制。其中存在很大的区别。在苏联时期,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都不需要考虑太多体制就是如此。众所周知的是,私有经济是不允许存在的。如果你取得了什么成就,那么你会得到一笔工资。虽然这是很小的一笔钱,但是维持生活已经足够了,大家都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
现在我们有自由的市场经济、开放的贸易口岸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都要通过竞争,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在国家、经济、日常生活和人本身等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
以前一切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简单得多、人性得多,彼此之间更加理解、尊重。
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有很多缺失。那些上层的人比较幸运,但他们已经不再考虑社会底层的人。而那些处于底层的人,也看不到这个社会的上层。以前没有的那种对金钱和权利的渴望在现代人的身上统统体现了出来。一切成果与智慧不再属于集体。我们陷入自私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
里纳斯·卡乌别斯,生于1974年9月1号,摇滚乐队“头脑风暴”的队长和主唱。
我今年36岁,20年对我而言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数字。这36年的美好生活我是在我的祖国度过的虽然是苏联和拉脱维亚两种不同的政体。说实话,不管是苏联时期还是拉脱维亚政府时期我都觉得很好,因为我出生在一个给予我很多关怀和爱护的家庭。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音乐。
童年时期我很喜欢看卡通片,正是那时我萌生了对音乐的热爱。我尤其想要感谢那些苏联时期卡通片的制作者,是这些卡通片教会我理解音乐并且成为了我创作生涯的转折点。我习惯称之为“来自东方的影响”。
我14岁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给了我一盘“Depeche Mode”(著名英国乐队)的磁带。应当承认的是,他们的歌曲完全改变了我的世界。对我而言简直是一场革命。过了几个月我就成立了“头脑风暴”,这个乐队一直存在至今。我把它称之为“来自西方的影响”。
你们肯定注意到了,我没有提及任何当时和延伸到现在的社会发展的问题,因为对我而言这些并不重要,只要你的周围有爱你、支持你的人,你就能完成你的梦想。
(二)爱沙尼亚
安德烈·布斯杜斯马,导演,自2002年起于莫斯科学习,执导过六部电影和两部系列片。
1991年时我在塔林,就读于戏剧学院二年级。后来和同事还有朋友谈论到这个话题我才明白,当时要不是因为我们的学院和我们在读学生的身份,我们早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就算是活着,我们也会成为暴徒。
当时的国家乱成一团,人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切都消失了:没有钱,说白了就是什么都没有。当时在爱沙尼亚强盗横行,杀人案频发。
要说什么发生了改变,我相信首先是所有人都有了选择的权利,这给了你自我发展的可能性,进而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在这方面情况是变好了。
而变糟糕的是,思想贫瘠的人变多了。也就是说那时人的麻木的个性也带到了今天。我们永远把金钱放在首位,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失去了自我。
在90年代有很多人迷失了自己,现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人们现在所处的境遇比那时要更加糟糕和贫穷。
奥利加·加拉加诺娃,从事私营生意。
1991时我9岁,关于那段时期我记得很多。我觉得苏联解体没有输赢之说。在出现抗议呼声的时候苏联已经是一个毫无生机的国家,所以苏联解体也是自然而然的。
我唯一能够说的是,所谓输了的人,是那些不能适应自由的爱沙尼亚的新体制和接受苏联解体这个事实的人。
我那时年纪太小,以至于记不清那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但对于我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我的父亲陷入了不能再从事商业活动的困境中。但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且从大学毕业,从事私营生意。现在我在休产假,同时教育自己的孩子。
20年过去了,我认为欧洲和俄罗斯还会有世界支配权之争。说到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我希望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最终能够明白在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同邻国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维多利亚·费奥多洛夫娜,语言文学博士,网络刊物“俄罗斯之窗”主编。
我出生成长于塔林,199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我曾是一名共和国体制下的学生,是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爱沙尼亚共产党的一员。
这场巨大的变革影响到了方方面面,国内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
在1990年末我做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留在莫斯科继续研究生的学业。我的女儿就出生在莫斯科。1999年我们才回到了塔林。办理手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我能得到爱沙尼亚国籍,因为我的妈妈1937年出生在爱沙尼亚。
当然,在我回国的时候我的祖国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了。大众媒体、社会结构和形态、以及在那里生活工作的人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目前在爱沙尼亚没有说俄语的电视频道,没有每日出版的刊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反而很难找到工作。
今后我能否不掩盖我是一个俄罗斯人的事实而留在自己的祖国,留在爱沙尼亚?我的孩子能不能使用自己的母语(俄语)学习?现在我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我希望有朝一日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答。
(三)立陶宛
Tadeusz Guretsky塔杰杜斯·古列斯基,26岁,以前是一名教师,现在经营一家为金属加工提供技术设备的企业。
1991年时我7岁。说道学生时代,我不得不说那时的生活非常艰难。后来我工作了,但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所以得到的工资缴税之后还是不够花。
后来一切开始步入正轨,工作生活条件都变好了,尤其是经济复苏时期。我是在2006年底开始经商的。我为他人工作,看到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效益,但我的薪水只有那么一点,我就在想,为什么不为自己打工呢?和我的家人商量过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苏联时期这种想法是被禁止的,但是那时每个人都有工作和工资。现今的市场中有更多的商机。为了达到目标需要向市场投放更多的流动资金。以前一切都是公有的,而现在则是分散的。也曾经有人邀请我去国外工作,但我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而且我不想放弃它。另外,我的家人朋友都在立陶宛。既然我选择了创业,那么我就会坚持下去。
斯达尼斯拉瓦斯·雅吉马维丘斯,52
岁,劳动保障顾问。他的家庭在立陶宛加入苏联后被驱逐出境,斯大林逝世后被允许回国。他就出生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开始的几年我很难找到有稳定的薪水的工作。后来我明白了,要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寻找工作。
我从事社会保障的工作。在苏联时期有经验的人工作是有保障的。这条原则现在依然适用。
但年轻一代耐不住等待。他们永远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什么并且坚信,如果明天找不到一份月收入5000欧元的工作,那就意味着失败。他们担心自己没有房子、买不起车、还不起贷款。但实际是,他们越想加快脚步,他们反而前进得越慢。
那些拥有较好的专业的人,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现今的市场条件下。他们的生活往往是令人满意的。
机会当然有很多,但机会并不能代表一切。最重要的是你要有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这在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下都是通用的。怎么利用它们来获得成功那就要看你自己了。
叶琳娜·康妮兹卡娅,俄语教研室副主任,维尔纽斯国立大学人文科学博士。曾被授予斯洛文尼亚的最高荣誉功勋勋章。
如果我在苏联解体后出生,首先,我不可能在立陶宛的俄语小学里完成学业。其次,我不可能作为本国人进入莫斯科大学,聆听当时最杰出的学者的讲座,也就不可能后来回到维尔纽斯大学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很高兴的是,我的妈妈当时已经在俄语学校工作了40年,但在苏联解体那年她通过了立陶宛语的考试,上了年纪的她居然又找到了工作。至于我的女儿,她出生在莫斯科,拥有维尔纽斯大学和华沙大学的双文凭。在整个欧洲这个大环境中她生活得自由舒适。所以说苏联解体让所有人获得了一定的自由。这是这场社会变革带给我们的好处。
让我有些担忧的是,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角度上看,现在有些人被自由冲昏了头,这样的人在政府中也有,他们的想法足以决定其他人的命运。我的工作和学生息息相关,现在有天赋有能力的年轻人开始大批移民国外,他们要在只要不是立陶宛的地方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开始明白:立陶宛的未来是不乐观的,因为失去了有创造力的高智商的力量。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06/000531.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乌克兰前女总理季莫申科被拘捕 咆哮公堂酿祸阅读原文

乌克兰首都基辅中央地区法庭5日继续审理前总理季莫申科案件。检方指控季莫申科2009年初与俄罗斯商定天然气进口协议时滥用权力,以至于乌克兰政府要以高于许多欧洲国家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签订购买合同,这让乌克兰损失了1.32亿欧元。由于季莫申科迟到,庭审时间被迫推迟半个小时。当天,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以证人......全文↓

来自:腾讯网  7小时前

季莫申科曾在法庭公开侮辱法官。

周五季莫申科(中)抵达法庭入口处
咆哮公堂“美女总理”被捕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被控滥用权力,在法庭上多次对法官不敬
有美女总理之称的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5日在接受庭审时涉嫌扰乱法庭秩序,并妨碍证人发言,主审法官命令将其拘捕。
懂俄语还要翻译
乌克兰首都基辅中央地区法庭5日继续审理前总理季莫申科案件。检方指控季莫申科2009年初与俄罗斯商定天然气进口协议时滥用权力,以至于乌克兰政府要以高于许多欧洲国家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签订购买合同,这让乌克兰损失了1.32亿欧元。
由于季莫申科迟到,庭审时间被迫推迟半个小时。
当天,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以证人身份,当庭指证季莫申科。阿扎罗夫说的是俄语,季莫申科以自己不懂俄语为由,要求法官给她找一名乌克兰语翻译。但实际上季莫申科精通俄语。
主审法官洛蒂昂·吉里耶夫对季莫申科的态度十分恼火,下令将其拘捕。
季莫申科自从被指控以来,警方只要求她不离开首都基辅,并未拘捕她。
戴着手铐被带走
吉里耶夫称,从6月开始对她的庭审至今,季莫申科的表现一直很出格,“她多次试图妨碍诉讼过程而避免遭到审判。”
7月6日庭审中,季莫申科公开侮辱了一名法官,当场被驱逐;7月28日庭审期间,她在回答法官提问时,没按照规定起立,其支持者也多次插话打断庭审。
被拘捕后,戴着手铐的季莫申科被带出法庭,她的支持者大声指责法官和检方。季莫申科一直宣称对她的审判是出于政治目的。
据悉下一次庭审将在下周一举行。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06/000108.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联合国和非盟驻达尔富尔混合维和部队遭袭阅读原文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马丁·内西尔基5日说,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非盟)驻达尔富尔混合维和部队车辆当天上午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遭袭,造成一名维和人员死亡,另一名受重伤。内西尔基当天在每日例行记者会上说,维和部队车辆在经过达尔富尔南部一个小镇时遭不明身份的持枪者袭击。目前,维和部队已派人前往调查,苏......全文↓

来自:腾讯网  6小时前
新华网联合国8月5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马丁·内西尔基5日说,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非盟)驻达尔富尔混合维和部队车辆当天上午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遭袭,造成一名维和人员死亡,另一名受重伤。
内西尔基当天在每日例行记者会上说,维和部队车辆在经过达尔富尔南部一个小镇时遭不明身份的持枪者袭击。目前,维和部队已派人前往调查,苏丹政府警察也在事发地展开搜查,双方将合力找出袭击者并将其绳之以法。
联合国和非盟驻达尔富尔混合维和部队是根据安理会2007年7月通过的第1769号决议建立的,其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支持执行《达尔富尔和平协议》,保护平民、联合国人员和国际人道救援人员的安全。据悉,这是维和部队部署以来损失的第30名维和人员。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06/000499.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法国对季莫申科被捕表示“忧虑”阅读原文
法国政府5日称对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被捕感到“非常忧虑”,并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案进展。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克里斯蒂娜·法热当晚发表声明说,法国对季莫申科被捕感到“非常忧虑”,并对乌克兰司法机关对季莫申科展开审判的动机存在疑虑。此外,法方还认为,被告方的权利在审判中没有得......全文↓

来自:腾讯网  6小时前
新华网巴黎8月5日电 法国政府5日称对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被捕感到“非常忧虑”,并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案进展。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克里斯蒂娜·法热当晚发表声明说,法国对季莫申科被捕感到“非常忧虑”,并对乌克兰司法机关对季莫申科展开审判的动机存在疑虑。此外,法方还认为,被告方的权利在审判中没有得到保障。
声明强调,法国、欧盟与乌克兰的合作关系建立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法国与其他欧盟伙伴国家将继续密切关注季莫申科案的进展。
乌克兰首都基辅一家地区法院5日宣布逮捕季莫申科,原因是其作为被告故意拖延案件审理进程,有逃避调查嫌疑。之前,乌克兰总检察院指控季莫申科2009年初与俄罗斯签订天然气进口协议时滥用职权,致使乌克兰进口俄产天然气价格高于许多欧洲国家。季莫申科则坚称清白,并认为这些针对她的指控是政治迫害。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06/000487.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国干旱愈演愈烈 可能持续到明年阅读原文
美国中南部地区的干旱呈现愈演愈烈的迹象,气象专家预测,旱象将持续到今年10月底。如果“拉尼娜”现象卷土重来,则干旱更可能持续到2012年。几乎席卷全美的38摄氏度以上高温热浪到5日已经持续34天,美国气象部门预计,热浪可能要到8月底才能缓解,而由此带来的干旱会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南......全文↓

来自:人民网  5小时前
中新社华盛顿8月5日电 美国中南部地区的干旱呈现愈演愈烈的迹象,气象专家预测,旱象将持续到今年10月底。如果“拉尼娜”现象卷土重来,则干旱更可能持续到2012年。
几乎席卷全美的38摄氏度以上高温热浪到5日已经持续34天,美国气象部门预计,热浪可能要到8月底才能缓解,而由此带来的干旱会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南部平原和密西西比河谷的旱象造成当地电力和水短缺,并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国家气象局专家指出,这种反常天气是由去年的“拉尼娜现象”引发的,即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赤道附近海水水温比正常偏低,从而引发今年的严重干旱。“拉尼娜”现象通常会使降水减少1成。
干旱最严重的得克萨斯州,从今年1月以来的降水只有往年的4成,官方有可能宣布这是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根据美国气象频道的估计,今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美国48个州的32%土地,严重干旱覆盖了48个州的11%土地。
从4、5月份的山火蔓延300万英亩,到农牧业生产初步估算遭受60亿到80亿美元的损失,干旱已经给美国受灾地区带来严重损失。由于许多河湖干涸,下一步一些地区还将面临缺水问题。气象专家盼望飓风季能给美国中南部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象。
气象专家说,热浪与干旱互相作用,使得高温不退,降水困难。美国国家气象局预计,美国中南部多个州的干旱到今年10月底之前都会持续,甚至加剧。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观察,刚结束两个多月的“拉尼娜”现象有可能再次生成,如果“拉尼娜”卷土重来,则美国中南部的干旱天气将持续到2012年。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orld.people.com.cn/h/2011/0806/c226638-2706001316.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航天局发射“朱诺”木星探测器阅读原文
华盛顿8月5日电美国东部时间5日12时25分(北京时间6日零时25分),美国航天局的“朱诺”木星探测器由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搭载,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如果一切顺利,重达4吨的“朱诺”将依靠它三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驱动,在太阳系内飞行32亿公里,于2016年7月抵......全文↓

来自:新华网  6小时前
新华网 华盛顿8月5日电美国东部时间5日12时25分(北京时间6日零时25分),美国航天局的“朱诺”木星探测器由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搭载,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如果一切顺利,重达4吨的“朱诺”将依靠它三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驱动,在太阳系内飞行32亿公里,于2016年7月抵达木星轨道,并在木星辐射带中运行,一年绕木星极地约33圈。
古罗马神话的主神叫朱庇特,女神朱诺是他的妻子,朱庇特也是木星的拉丁文名字。“朱诺”探测器抵达木星轨道后,将研究“朱庇特”的内部构造、大气、极光、磁场以及是否存在水和固体内核等。
木星是太阳系内体积和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一颗气态行星。它的成分和太阳极其相似,科学家认为它是太阳系最古老的行星,在太阳形成后就已诞生。“朱诺”项目首席科学家斯科特·博尔顿说,通过研究木星可以追溯太阳系历史的源头,了解究竟是什么促使行星生成,为什么行星的成分与太阳有区别。
“朱诺”是迄今人类发射的依靠太阳能驱动、预计飞行距离最远的宇宙探测器。木星和太阳直线距离约8亿公里,是地球和太阳距离的5倍多,木星上照射到的阳光只有地球阳光的二十五分之一。为了捕捉旅程中越来越暗淡的阳光,“朱诺”的三个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巨大,每块有8.8米长、2.7米宽。这些折叠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完全打开后,就像风车的叶片一样。
“朱诺”上装有9台探测设备,包括一部广角彩色摄像机,可以向地球发回彩色图像。这些设备分别探测木星内部结构、大气成分、大气对流状况、磁场等,所获得的信息将通过高增益天线发回地球。
此前已经有8个探测器曾飞向或接近木星及其卫星,包括上世纪70年代的“旅行者”号、后来的“先驱者”号、“伽利略”号、“尤利西斯”号等。特别是1989年发射的“伽利略”号,曾获得大量有关木星的探测数据,但2003年“伽利略”号已按计划坠毁于木星表面。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8/06/c_121820927.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多米尼加和海地遭热带风暴“埃米莉”袭击阅读原文
多米尼加紧急行动中心5日发布的公告说,“埃米莉”引发的洪水淹没了大片农作物,7500多人被疏散到安全地带,47个村社被洪水围困,一些房屋被冲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至少3人被淹死。海地民防部门5日也发布公告说,受“埃米莉”影响,连日暴风雨引发的洪水冲毁了海地300多所住房。此外,暴风雨......全文↓

来自:腾讯网  6小时前
新华网圣多明各8月5日电 多米尼加和海地4日开始同时遭到热带风暴“埃米莉”袭击,造成至少3人死亡。
多米尼加紧急行动中心5日发布的公告说,“埃米莉”引发的洪水淹没了大片农作物,7500多人被疏散到安全地带,47个村社被洪水围困,一些房屋被冲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至少3人被淹死。
海地民防部门5日也发布公告说,受“埃米莉”影响,连日暴风雨引发的洪水冲毁了海地300多所住房。此外,暴风雨还毁坏了位于首都太子港市内及周边地区的一些临时帐篷,使居住在那里的约60万地震灾民处境更加艰难。
每年6月至11月是大西洋飓风的高发季。“埃米莉”4日开始登陆多米尼加和海地同处加勒比海北部的伊斯帕尼奥拉岛。目前,这股热带风暴已逐渐减弱。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06/000484.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查看更多国际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历史回顾»
1978年8月6日,教皇保罗六世逝世。1978年8月6日,罗马教皇保罗六世死于心脏病发作,享年80岁。在长达25年的统治生涯中,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