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手游法金怎么加点:社科院学者:中国经济应“慢一点稳一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4:57:50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经济学家的逻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银行的坏账、政府的债务和大面积的产能过剩都会发生。因为从过去已发生的情况分析,中国的公共投资基础设施的效益令人忧虑。

  以铁路运营为例。铁道部负债2万亿,每季度亏损近40亿,这样的资产在现代工商社会被认为是鸡肋般的累赘。京津城际在2008年8月正式开通后,第一年客流量达1800万人次,低于预期的3000多万人次。

  当下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平均月通车量不到50万辆,多数收入不能覆盖贷款本息,需要政府大量补贴维持。脱离预期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的投资形成的产出,要么增加原有经济的成本,要么形成政府沉重的债务。

  统计局最近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显示,中国物流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倍。央视最近搞了个调查,为什么中国的物价高?说是中国的物流成本高,钱都让中间环节收走了。那为什么物流高、公路费多呢?没有继续再问。其实根子还在投资,建成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客流量和车流量,所以就支持不了“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只能多设卡、多收费来补量的不足,从专业角度讲,基础设施使用率不足本质就是泡沫,专业术语叫投资的内部隐含报酬率低下。公共投资效率低下的宏观效应最终都会反映到价格上,这是通货膨胀的供给面的逻辑。

  当经济中很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处于低效率状况时,宏观上的表现是最后财务的负担都会加到经济中有效率的部门身上。

  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了30%,在银行体系20万亿资金被冻结的情况下,银行利润增长50%,我们要问这到底是赚了谁的钱。

  一边是扩张财政,一边要紧缩货币控制通胀,在政府主导货币创生的经济体中,注定是不兼容的。经济会陷入一种很“闷”的状态,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利润正在不断被政府挤压和有泡沫的资本吸走。

  中国过去习惯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却忽略了成功经验的历史背景。12年前,中国经济还是个小伙子,在全球总量中所占份额小,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未开发的土地以及自然资源,同时全球化红利张扬,中国可以通过政府的经济动员力实现投资和出口高速增长;而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已经有一个很大的经济盘子了,还能如12年前一样激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