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强市论坛网:一点聪明一点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2:25

一点聪明一点痴

我见过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学历又高,拥有国外的硕士学位,他一度是我最看好的未来接班人选之一,但这件事始终无法如愿。他做任何事,都能快速上手,表现杰出。但问题是刚熟悉一件事,他就开始想下一个职位,他的期待与要求,总是比主管快。基于人才培养,许多次我也按照他的意愿,提拔升迁。甚至我还一度自责,是不是我的反应慢了,以至于让一个有为的年轻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埋没了他的才气。于是我密切注意他的动向,以免再度犯错,又被他先开口要求,落入后手,处境艰难。

结论是,他还是比我急、比我快,我的小心仍然赶不上他的急切欲望。最后我不得不承认,他实在太聪明了,聪明到在组织中,很难有一个职位适用于他,我不得不放弃这位让我爱不释手的年轻人。

他走上创业之路,以他的聪明,很快拥有一个小格局的成果,每年有金额不大的获利,足以让他逍遥自在。可是从此他面临瓶颈,而且很难突破。如果要做更大的事,光靠聪明是不够的,还要决心、毅力、格局、气度、勇气,而其中有许多特质都是他所不足的。

我只能替他可惜,好一块材料,只因为太聪明了,聪明得仔细计算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最快、最容易的方法做事,期望速成、期待短利,欠缺了“痴劲”与“傻劲”,而使他陷在“舒适”的泥淖中,拥有小成就,难成大格局。

这让我想起台湾财经前辈汪彝定先生的一句话:他常念着“慧女不如痴男”,如果剔除性别眼光,这句话正是这个案例最好的批注,任何人“慧”不如“痴”,慧易成事,但难成大局;痴似呆拙,但孜孜矻矻,一点一滴,最后终能成就不凡的格局。

如果你是“痴”人,笨人没路走,只能努力,无需多言。问题是社会上“痴”人少有,大多是聪明人(或者其实是自以为聪明),聪明人就是精于算计,心思复杂,以至于小算盘每天打、时时打,稍有困难就不做,稍遇挫折就放弃,立即无利就回头;长远大计无心想,结果是小成可也,大事难成。

最好的思考是,不论你是聪明人还是痴人,常常替自己留一点“痴心”,刻意去做一些看起来笨的事,凡事想长一些、想远一些。利益不要计算那么精准,刻意找一些辛苦、困难的事来做;刻意找一些需要冒险进取的事来做。然后发挥你的决心,考验你的能力,激发你的坚持、磨炼你的执著、成就你的耐性。让成果滴满你的汗水、泪水,这是另一种试炼。

太多的聪明,是上天的恩宠,当然要感谢,但也是上天的陷阱,让你少了执著、坚忍的力量。最好的搭配是“一点聪明一点痴”,有足够的聪明分析难易、好坏,但有时也要能有耐性,做一些短期看起来并不聪明,但长远有利、有益的事,每个人最终的格局,决定的关键是“痴”,而不是聪明。

 【读书感悟】:

“慧”不如“痴”!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其中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点自作聪明,总想走捷径,总想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利益。正因为走不出这个误区,以至于我们长时间,甚至终身都突破不了自身的瓶颈。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向孩子揭示“痴”的境界,引领孩子认识到“痴”的收获,并以“痴”的程度作为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

在教学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注重意志品质的评价,如:“你的书写非常工整!”、“你还需要继续努力!”、“这段时间你坐得非常端正!”、“如果你计算再细心一点就更好了!”、“你很善于思考!”、“你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很可贵!”、“你的小手洗得很干净!”、“你的衣服很整洁!”等等。

除了对少数比较愚钝、缺乏自信的孩子要多加鼓励以外,对于孩子没有付出努力就获得的结果,不易过多表扬。

正如古人所言“大智若愚” ,“慧”不过是小智慧, “痴”才是大聪明!注重修炼个人的内心世界,重视过程甚于结果,不经意间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0)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