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3m灯箱布:广西水产畜牧业发展迅猛 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57:10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吕欣 通讯员 刘锻

“十五”这五年,是广西城乡居民“菜篮子”日趋丰富的五年:

“一是传统谷物类食品越来越充足,越来越精细;二是肉蛋奶为主的各类禽畜海产食品比例上升。从营养学来说,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饮食结构,这方面的增长在过去五年中是有史以来最快、最显著的!”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的话语中洋溢着浓浓的喜悦。

她的观点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统计表明,2005年我区肉类总产量414.7万吨,较2000年287.26万吨的总量5年年均增长7.62%;牛奶年产量5.6万吨,5年年均增长27.23%。到2005年底,我区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的水产品、畜产品规模加工企业64家,比2000年翻了两番,增加44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全区共有水产品、畜产品交易市场437个,其中年交易额超过亿元的就有20个。

五年时间,养殖业作为我区农村经济重要的增长空间和全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得到大力扶持和迅猛发展,因此,“民以食为天”的一个巨大变化在它的发展中悄然而至。

适度规模养殖带来巨大发展

如果说人们餐桌上在转瞬5年间出现巨大的变化,那么就是适度规模养殖带来水产畜牧的大发展。

以小区规模养殖为代表的养殖模式的推广,不仅改变了我区传统的“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的观念和农户少量散养的饲养方式,还改善了我区养殖品种的内部结构,并为我区养殖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使养殖产业化成为可能,也使人们的“饮食变革”成为可能。

就在这5年中,猪肉越来越瘦,牛羊越来越多,身价不菲的对虾成了百姓喜欢的家常菜,罗非鱼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新宠,并昂首走出国门走进壁垒森严的欧盟……

5年中,针对我区养殖产品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的产业瓶颈,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加大了对养殖业优势产品(品种)的规划与扶持力度。在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量的基础上,于2004年对我区各地颇富特色的渔牧品种和优势产区进行了规划,促进我区养殖业形成“开发一个品种,建成一个产业,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生产经营新格局。

就规模养殖问题,自治区政府相继配套出台《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两个政策性文件,以此拉动畜牧与水产业的规模养殖。全区生猪规模养殖场(户)数以年均8.2%的增速发展,出栏数年均递增8.36%;肉鸡规模养殖场(户)数增速达8.89%,出栏数增速高达17.88%。“十五”期末,我区已初步呈现出4大优势产业区的雏形:南、北、钦、防名优水产品优势产区,桂东和桂北生猪优势产区,桂北-桂中-桂西牛、羊优势产业带,桂东南家禽优势产区。

5年中,我区水产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0.9%,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8位,人均水产品产量列全国第7;肉类总产量从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6,人均肉类产量从全国的第5位上升到第4。

产业化推进养殖业现代化进程

适度规模养殖为现代化水产畜牧业的发展拓开了新路。以对虾为例。我区沿海对虾养殖已呈工厂化、基地化,产量从2000年的3.4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9万吨,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我区7家企业获得了向欧盟或北美出口罗非鱼、对虾的资格,加工能力15万吨。

行业内部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养殖与捕捞的比例由5年前的59://41调整为67.5://32.5,较好地遏制了捕捞过大而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势头;耗粮较多的生猪比重下降,牛羊等草食动物比重上升,与2000年相比,生猪比重下降了3.96个百分点,牛、羊比重提高了0.91个百分点;饲料工业和兽药生产快速发展,全区饲料工业企业发展到321家,2005年产量达320万吨、产值77.26亿元。

经过5年的重点扶持,我区水产畜牧行业已有龙头企业335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26个、行业协会195个,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126.3万户,比2000年增加111.4万户,增长7.5倍!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到目前,全区近500家渔牧加工企业(或加工专业大户)的年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一系列广西渔牧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根。参与水产品、畜产品出口业务的企业已有105家。在南宁江南海鲜市场、南宁淡村农贸市场、北海外沙海产品活鲜批发市场、防城港口区企沙镇水产品专业市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垌乡牛圩,渔牧产品以大流通的大气魄挺进大市场。

皇氏乳业、完达山奶业、南京雨润、广东温氏集团、晨光乳业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广西,大大提升了我区水产畜牧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5年来,全行业达成项目引资额度70.16亿元,已到位29.52亿元。

标准化带来食品优质安全

标准化工作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点。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我区水产畜牧业标准化也进入快车道。23项水产畜牧业地方标准应运而生,建成水产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8个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场(户)7322个,认定水产畜牧业无公害产品产地219个,59个水产畜牧产品获国家统一标志的无公害产品认证,57万农户接受了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

随着国债项目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疫情测报站和动物防疫冷链建设项目的实施,区、市、县三级兽医诊断实验室已形成雏形,区、市、县、乡四级动物防疫冷链设施进一步完善,种畜禽场主要疫病的控制与净化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动物疫情报告网络实现了“县县通”。

除此,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完善和严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有了新的发展;近百项实用科学技术得到推广运用……水产畜牧业走上科学良性发展的道路,焕发出蓬勃生机。数据表明,到2005年底,我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51.56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7.11%(按不变价计算);农民通过水产畜牧业获得的现金收入达到921.8元,比2000年增加300.7元,年均增长8.16%,已占农民通过大农业获得的人均现金收入总数的52.8%。水产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我区城乡居民丰富“菜篮子”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