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丝巾的系法视频:梁维东: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29:03
 

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 共建共享幸福顺德

 

——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7月29日)

梁维东

 

 

 

同志们:

 

  这次全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和汪洋书记顺德调研讲话精神,对我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理念、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下面,我主要就顺德未来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   传承历史,弘扬改革创新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不断探索科学发展路径,探索党委政府在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概括来讲,我区的施政理念和城市发展模式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改革开放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政府主导创业时期。敏锐把握时代机遇,以过人智慧和魄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立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创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迅猛腾飞,实现顺德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兴工业城市、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巨变,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顺德制造”崭露头角,“顺德模式”蜚声中外,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格局初步成型。

 

  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改革破冰时期。担当全省综合改革重任,深刻反思表面辉煌之下的惊人包袱问题,敢为天下先,实施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大刀阔斧实施党政联动、政企分开、政资分离,率先探索“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可怕的顺德人”名震华夏,改革释放的巨大能量直接推动顺德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工业立市”战略得到全面确立,特大型企业脱颖而出,集约工业园区的理念脱胎成型。

 

  世纪之交至2008年的统筹发展时期。重新审视区域竞争格局下政府的职能定位,明确了政府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和发挥统筹引领作用的基本方向,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三三三”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方针,成功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超前引领顺德经济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发阶段,进入“以质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保持了顺德的“江湖地位”。百万人口中心城区的规划理念和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得到确立,形成镇街错位发展、区级集约工业园区与产业专业园区统筹发展的格局。

 

  2009年起的转型发展时期。开展“石破天惊”的“大部制”改革,重树改革先锋形象,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大手笔实施规划引领,确立了城市与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一城三片区”、“阳光城市幸福家园”等发展蓝图,确定了建设“现代产业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等发展目标,启动“飞地经济”创举和滨水发展实践,成为我区新时期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元素。

 

  二、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战略目标

 

  三十多年来,我们从政经不分、政社不分到政经分开、政社分离,从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为主到间接实施经济调节为主,从以产业发展为核心、GDP为导向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委政府的角色逐渐由“撑船”向“掌舵”转变。发展经验表明,党委政府必须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紧扣发展脉搏,厘清自身定位、调整发展重心,统筹谋划、继往开来,才能带领全区在各个时期率先发展、一路领跑。

 

  近年来,我们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机遇,深入思考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和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探索科学发展路径。我们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精神内涵,与各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和反复论证,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汇集群众智慧,积极到先进地区开展务虚交流、拓展视野。经过充分研究,对顺德未来发展方向达成高度共识。

 

  我们认为,当前顺德正处于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顺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一方面,综合改革极大地提高了顺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下了很好的体制机制基础,各项事业获得省、市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高度认同,经济实力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另一方面,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的能量和成效仍需释放和体现出来,全面转型的压力还比较大。顺德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政府治理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改革发展急需持续深化,已成为制约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其中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最主要、最核心的矛盾。

 

  在科学判断区域未来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这一目标与前期的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兼具开创性、统领性和操作性。

 

  “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径。转型发展是省、市确定的战略方向,也是我区当前发展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我们坚持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顺德科学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已经发挥到极致,正面临诸多难以为继的挑战,如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环境问题突出、社会管理压力大增等,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已经得到广泛共识。顺德的城市化率并不低,但是城市发展的质量不够高,城市开发深度不足,城市内涵、格局和功能等较为滞后,难以承载庞大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升级、生态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和高端要素聚集。

 

  产业是顺德发展的根基,但从国际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以城市化来助推产业发展。汪洋书记在视察顺德时指出,城市化作为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承载平台,在“五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升级不是单纯的城市建设问题,而是以提升城市质量为核心,彰显综合竞争力的过程。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城市升级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为先进文化创造良好环境,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开辟道路。

 

  “共建共享幸福顺德”是我区未来发展的根本目标。“共建共享幸福顺德”,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人民群众一起将顺德建设成为物质富裕、安定和谐、生态优美、公平正义、文明进步、充满活力的社会,并确保发展成果由全区人民共同享有。“共建共享幸福顺德”是贯彻落实“建设幸福广东”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深化综合改革、将改革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和成效的必然结果,是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和要求的必经之路。“共建共享幸福顺德”这一目标很好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克服了“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思维。我区已经率先制定了幸福顺德指标体系,为“共建共享幸福顺德”开创了很好的局面。顺德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体制基础、人文基础,特别是顺德人民特有的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家的开拓精神,是共建共享的核心动力。只要全区齐心协力、全力以赴,这一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把握主线,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我们要以打造“宜居顺德、智慧顺德、和谐顺德、文明顺德”为主线,全方位借鉴新加坡发展经验,学习香港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先进做法,结合顺德实际情况,加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四项建设,促进“幸福顺德”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推动城市升级,打造宜居顺德。

 

  顺德的城市化不能简单地走大都市化的道路,要从区位条件出发,从人文和环境特色出发,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出发,以市民的真实意愿和幸福感为依归,统筹部署,优化格局,提升档次,建设富有岭南水乡特色和独特人文风情的宜居城乡,打造兼容大城市产业效率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网络型城市。

 

  确立功能片区概念。优化城市格局。在区域一体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各镇街的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将全区分为东、北、西南三大功能片区。东部片区以大良、容桂、伦教为主,发展主题为“阳光智城”,定位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区域中心,重点完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发展科研、商务、金融服务等高端产业,集聚信息、人才、资本、技术等优势城市资源,打造民营经济总部基地和中国南方智谷核心区;北部片区以北滘、陈村、乐从、龙江为主,发展主题为“创意新城”,重点对接广佛都市核心,主动融入广佛都市圈,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现代信息物联技术增添产业活力,以城市意识和国际元素塑造都市魅力,带动专业镇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创意设计和商贸物流基地;西南片区以勒流、杏坛、均安为主,发展主题为“生态新城”,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探索低碳生产、生活之路,打造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树立滨水组团理念。优化城市形态。充分发挥天然河网和镇域活力的优势,研究吸纳田园城市、有机疏散等理论的精华,建立科学集约用地的统筹机制,推动全区以水为媒、联动发展。打造城市发展引擎。要加快中心城区(东部片区)的一体化发展进程,高标准实施德胜河“一河两岸”开发建设,结合“集约紧凑、承载力强、功能完善、设施高效、生活丰富”的理想城市标准,彰显顺德特色,通过规模适度、富有创意、循序渐进的开发利用,塑造“德胜核心区”。以绿色生态理念激活顺风岛、大汕岛“双岛”,集中展现顺德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独特发展历程,启迪顺德未来发展走向,凸显优质公共资源的共享属性。打造魅力卫星小城。引导镇街以“优美环境建小城”的方向,建设提供特色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卫星城市。塑造生态边界。要以完整开阔的生态田园绿地和现代交通网络连接中心城区和卫星小城,以农保区固化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带,限制城市片区的无限蔓延扩张。塑造滨水长廊。要以天然河网和滨水生活理念,促进功能相近的相邻镇街共建卫星小城,集聚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形成更多的“一河两岸”滨水长廊。

 

  实施城市环境再造。树立“适度开发”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宜居为重,将生态保护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的整治工作;通过区域合作、产业升级等途径释放区内空间和环境压力,重点做好生态修复保护工作。推行“美化家园”工程。从城市净化、绿化、美化入手,在城市保洁、绿网建设、环保升级等方面进行攻坚改造,把环境再造的目标落到实处,使城市面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精细管理”机制。要按照规范化、社区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目标,认真研究借鉴新加坡等地的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建立城市目标管理责任制,提升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度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切实实现“三个转变”,即城市管理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从运动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

 

  (二)推动产业转型,打造智慧顺德。

 

  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保持顺德经济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产业转型。要通过城市升级,解除城市发展滞后对产业转型的瓶颈束缚,为产业转型提供载体、空间、资源和动力,为工业文明、科技文明、金融文明“三位一体”融合互动创造条件,以科技助推产业结构优化,以金融撬动产业跨越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从“以量取胜”向“质、量并举”、“以智取胜”转变,从依靠劳力向依靠智力支撑转变,使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相辅相成。

 

  牢固树立“市场导向”理念,坚定不移地以现有支柱产业和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要注重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相信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发挥现有支柱产业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大对传统行业和企业的引导和帮扶力度,增强传统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加大金融创新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力度,着力建设全面对接民营经济转型的地方特色金融体系,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企业上市工程,完善广东顺德控股集团运作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致力打造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国民营经济总部基地和产业金融高地。

 

  牢固树立“顺德智造”理念,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强化家用电器和机械装备产业在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的龙头引领作用,以中国南方智谷为核心,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有机整合现有科研资源和设计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兼具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等标准化配置的孵化器和加速器,致力打造智能制造试验区。

 

  牢固树立“高端延伸”理念,坚定不移地把结合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推动现有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项目相融合,加快培育光电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医药、绿色环保装备、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一批大项目或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全区新兴产业链的形成、延伸和完善。

 

  牢固树立“载体先行”理念,坚定不移地将平台建设作为政府支持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利用“三旧”改造、西部生态产业园和“两德”产业特别合作区三大实体平台,引导企业走内涵挖潜、外延扩张的道路,为产业转移和就地升级提供载体支持。加快“数字顺德”城市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全方位提升“智慧顺德”发展水平。

 

  (三)推动社会建设,打造和谐顺德。

 

  汪洋书记视察顺德时明确要求我区要成为探索全省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尖兵,打好改革攻坚战。我们要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委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公共社会、智慧城市、信用城市、文明城市、幸福社区”的目标任务,切实提高社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率先取得重大突破。

 

  完善深化改革。要以社会建设的总目标统领三大改革,切实建设“小政府、大社会”,逐步从“万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部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行政效率、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让市民直接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切实提升市民幸福感。要舍得放弃直接审批而产生的权力,将政府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摆脱疲于奔命的现状,建立宏观思维、前瞻策划、依规办事、有效监督的新秩序,切实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开创县域党政联动治理的运行规则和制度模板。二是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社会发展的合作共建机制以及基层管理的协同共治机制,全面推进农村各领域改革。继续完善政社分离的做法,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提升村(居)自治水平,逐步消除村居委与村居经济的直接利益联系,让道德水平高、社会管理能力强、威望高的人带领村居长远科学发展。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探索交由公正无私、营运水平高、村民信任的组织去运营。三是实施社会管理改革。总结推广容桂经验,深度、精细学习借鉴新加坡和香港的社会管理经验,将先进地区的社会自治和灵活管理优势与我们的体制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决策咨询委员会等渠道的作用,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构建多元化的政策执行格局。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工青妇组织职能作用,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推动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向社会转移,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制度。弥补公共服务缺失空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民生福祉。要通过城市升级逐步解决工业化进程中遗留的民生问题。重点坚持三大原则:一是系统设计的原则,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规划和安排民生事业;二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吸取西方福利国家的教训,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顺德经济实力,既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民生事业,又要考虑其合理性、可操作性。通过三至五年的部署,深入研究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规划和公共设施布局规划,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实事,建设可持续的民生,避免“任期制民生”。要在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实施公共服务优质化策略。从制度措施上逐步打通外来人员融入顺德的通道,增强外来人员的归属感和融洽度。要将法治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突破口,制定法治和治安工作规划,三年内大幅提升全区社会治安环境。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定期评估公布顺德幸福指数,构建顺德特色的幸福图景。

 

  发挥党在社会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坚持将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切实开展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理顺社区党组织与其他基层组织的关系,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统筹和协调作用。探索建立以地籍为纽带的党(团)组织,调动外来人员实施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创新“两新”党组织的党建模式,发挥“两新”党组织在新一轮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中坚作用。坚持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为实现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四)推动人文先行,打造文明顺德。缺乏人文精神的城市是没有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当前的城市竞争尤其是先发地区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阶段。我区要实现成功转型、继续领跑,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文建设,切实提升软实力。

 

  以大智慧强化理论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当前我区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没有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都难以保证。区有关部门和全区的理论界、社科界、教育界应当积极响应这种形势需要,努力在推动转型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当前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一要深入开展顺德人文精神研究。顺德精神是祖祖辈辈顺德人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顺德在创造奇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文基因和精神特质,是最适合鼓舞、激励和引导顺德未来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要深化对顺德精神、顺商文化等精神财富的系统研究,清晰表达其内容,不断丰富其内涵,持续扩大其影响。要坚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充实顺德精神,对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顺德人的“务实”精神,要赋予智慧、灵活、开放、包容等品质要素,赋予现代理念和城市意识,避免其成为保守和僵化的代名词。二要系统开展改革创新成果研究。要对顺德历次改革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提炼和跟踪研究,形成有复制价值的模式样本和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要高度关注工作和社会中的热点难点,及时主动对城市升级、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等重大问题进行攻坚克难。

 

  以大气魄促进文化繁荣。文化既是城市升级的基础,也是幸福顺德的关键。要促进文化普惠,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保护,重视传统文化成果挖掘、整理和传承;促进文化融合,大力整合生态资源、美食文化、工业遗产、民俗艺术等文化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服务平台,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促进文化交流,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活动,努力打造珠三角文脉宝库、创意中心和休闲胜地。

 

  以大视野倡导先进理念。要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不断提高市民的精神文明修养。要按照建设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倡导“顺德好人”、“好学顺德”、“诚信顺德”等新时期人文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确保人文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在全社会树立理性平和、守法负责、诚信友爱、乐善好施等优秀精神品格。

 

  四、更新观念,强化执行力建设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总体目标,把握打造“宜居顺德、智慧顺德、和谐顺德、文明顺德”这四条主线,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

 

  树立顶层设计、策划在先的工作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很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突出地方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实行渐进式发展。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社会发展目标多元化、管理领域和利益格局空前复杂,开展工作需要有胆有识、识字当头。要策划在先,充分论证和精心设计;要站在战略制高点制定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否则可能导致各自为政、方向偏离的局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大部制”改革之后,多项重大改革和重点工作正同步推进,能否从全局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将直接决定我们工作的成败。做好顶层设计,当务之急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思想上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策划意识;二是从体制上强化顶层设计的必要性,没有合理目标、明确效益、清晰路径的工作宁慢勿乱,不要“带病上马”;三是从智力资源上保证顶层设计的可行性,要有意识地重点培养和吸收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具有宏观视野、创新能力强的党政管理人才,凝聚专家、社会各界智慧;四是从方法上实现顶层设计的实效性。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与合作。通过战略目标工程化、项目化的方式,明确工作内容、时序和责任。

 

  建立行胜于言、落实为本的工作机制。“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无论多好的战略和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人,都取决于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队伍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但是在一些部门、一些岗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吃大锅饭”、“混日子”等现象,队伍活力和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问题固然与个人的思想认识和素质有关,但根本还是机制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大部制”改革的目标同样无法实现,我们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仍然难以完成。要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大部制运行机制。大部制不是简单的机构撤并,审批制度改革也不能就审批论审批,要全面反思和理顺行政运作流程,厘清职责关系,优化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将运行规则制度化,从源头上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二是人事管理制度。要实实在在地掌握队伍的真实情况,系统设计方案、科学制定目标。要建立职务职级并行的机制、打通高层次人才进出的通道,兼顾好队伍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三是重大项目落实工作机制。将全区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分类,实行项目化运作,探索实施重大项目专项委员会机制、主体责任制、决策咨询机制、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及监督问责机制。

 

  弘扬“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勤于务实、乐于奉献”精神。勇于创新,就是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和朝气,攻坚克难、勇当先锋;敢于负责,就是保持敢闯敢干、不惧风险的魄力和豪情,牢记使命、敢挑重担;勤于务实,就是保持求真务实的韧劲和激情,勤思敏行、奋发有为;乐于奉献,就是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和热情,克己奉公、爱岗敬业。通过弘扬四种精神,增强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的抵御能力,强化党委政府清正廉洁、朝气蓬勃的工作形象,最大限度激发队伍活力和创造力。

 

  同志们,过去30多年,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谱写了无数的壮丽篇章。在新的征程中,我们也要与全区人民一起排除万难,创造顺德发展史上的新辉煌。让我们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共同为实现“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