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大高端会所: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以人为本铸就城市精神(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57:36
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以人为本铸就城市精神(转载) http://csgh.hbsjst.gov.cn  2011-3-25 0:00:00

万庆良出席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
  
  ●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规划必须围绕人来做文章,人的精神就是城市的精神,人的需求就是城市规划的需求。广州要根据人的需求、人的期望、人的发展趋势来谋划城市发展。
  
  ● 城市发展的前景,取决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要继续实行适度生态控制,通过生态控制线立法,科学划定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尤其要严格划定各类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保障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要在彰显历史文化上下功夫,加强历史文化古迹的整治修复,传承旧城历史文脉,确保旧城空间肌理和整体格局得到最大维护。
  
  本报讯 (记者徐海星、李婧、杜娟 通讯员余洋、穗府研)昨天上午,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研讨会在广州拉开帷幕,来自全国规划、建设、社会管理领域的专家及城市管理者共聚一堂,就广州城市未来规划和发展献计献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陶斯亮,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欧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市长万庆良作主旨发言。万庆良指出,通过突出功能定位、突出人口规模、突出空间布局,使广州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控制作用。未来广州城市规划将进一步解决好旧城改造、交通拥堵、城乡统筹发展三大关键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优先、坚持文化传承三大理念,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向新阶段。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姚志彬,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市领导苏泽群、王东,广州市政府秘书长谢晓丹等出席了研讨会。
  
  韩启德在致词中表示,城市发展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行政职能和依据,是有效利用城市资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州的城市规划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并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使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上了新的台阶。广州的成功经验,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制定完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庆良以一首激情洋溢的诗开启主旨发言:“雄峙南岭第一峰,春秋风雨碧云空,沧海桑田成气候,江山飞舞画图中。”万庆良指出,广州在城市规划方面做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功能定位。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广州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按照新的功能定位,广州牢固树立“以功能论地位、以功能论输赢”的现代中心城市发展理念,把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摆上战略地位,重点建设珠江新城、琶洲-员村、白云新城、白鹅潭、新中轴线南端、黄埔临港商务区等六大功能区,进一步强化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全面推进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建设。
  
  二是突出人口规模。适度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现有常住人口1033万,其中户籍人口794.6万,登记的流动人口634.7万,而实际人口1500万左右。按照目前广州人口增长速度,未来广州将面临土地、资源、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和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不解决好人口问题,广州将不可避免患上“大城市病”。为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人口规模来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规划提供与此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用地指标等资源。首先是控制人口总量。战略规划上将广州人口总量控制在1500万以内,预留1800万人口的发展空间。其次是调整人口结构。积极引进智力型、投资型等高素质人才,增加高新技术行业、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的从业人口比重。 最后,优化人口分布。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居住新城,引导新增加的人口布局在外围新城,使人口分布更加合理。
  
  三是突出空间布局。广州提出了新的“一主六副多组团”的市域空间结构,重点打造“一条中轴线、两个新城区、三个片区中心”的构想。“一条中轴线”是指打造新城市中轴线,“两个新城区”是指依托南沙和中新知识城,打造南沙滨海新城和东部山水新城。“三个片区中心”是指依托具有较强综合服务功能的外围城区,建设花都、增城、从化“三个片区中心”。花都片区中心要成为广州临空型城市副中心。从化片区中心要成为广州东北部重要的卫星城市之一,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旅游休闲地,环境优美的园林化中等城区。增城片区中心要成为广州市的副中心,文化产业、国际化会议休闲城市。
  
  万庆良提出,广州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逐步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解决旧城改造问题。近年来广州实施了规模空前的旧城更新改造。首先是整体规划,疏解居住人口,降低建筑密度。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138条“城中村”改造任务,计划用3至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位于城市重点功能区、建成时间较长的旧城区成片改造。其次是优化提升,同步推进社区“三线下地”、“雨污分流”和“五个一工程建设”,包括建设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娱乐场所、一个社区治安视频监控中心,使中心城区焕发新的活力。
  
  二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如人体的血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血脉不畅通轻则中风、重则瘫痪。为应对城市发展面临的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首先要增加供给。大力构筑畅通顺达、运行高效的道路网络系统,打造市域“102060”机动车交通时空圈(即保证机动车在广州市域范围的各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10分钟,由任何一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20分钟,中心城区至市域任何地区不超过60分钟);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力争到2020年建成15条线路共545公里的轨道线网,实现“3060”时空和“6540(7070)”客运目标(3060时空目标是指环城高速内3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外围副城区6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6540(7070)客运目标是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达到65%(主城区占70%),轨道交通占总公交出行量达到40%(主城区占70%)。其次要减少需求。做好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功能转移,减少对中心区的交通需求和压力。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生活、电子管理,倡导网络会议、网上办事、视频办公,减少出行需求。三是高效组织。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通过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建立智能交通网络平台,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三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在城市功能组团之间规划农田保护区、农业生态功能区、林业自然保护区,通过推动中心城区、南部、东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四个轮子”一起转。要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积极引导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等一批生产力骨干项目向周边地区有序转移,促进城乡产业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信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建立城乡衔接的公共交通等设施体系,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共享。
  
  万庆良强调,广州规划发展要坚持三个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规划必须围绕人来做文章,人的精神就是城市的精神,人的需求就是城市规划的需求。广州要根据人的需求、人的期望、人的发展趋势来谋划城市发展。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城市长远发展和近期改善市民群众生活的关系,政府推动与居民愿望的关系这三个关系,保障居民利益,改善居民生活。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城市发展的前景,取决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要继续实行适度生态控制,通过生态控制线立法,科学划定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尤其要严格划定各类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保障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城市森林体系、园林绿地体系、洁净水系、田园景观体系、生态旅游体系。要合理确定经济规模和产业布局,转变拼资源、拼能耗、拼速度的发展模式,为城市长远发展多留空间。
  
  三是坚持文化传承。要在彰显历史文化上下功夫,加强历史文化古迹的整治修复,传承旧城历史文脉,确保旧城空间肌理和整体格局得到最大维护。要在塑造“岭南水乡”风貌上下功夫,结合城市“大变”工程,对市内河涌、湖泊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再现广州“六脉通渠”的文化特色。要在建设花城上下功夫,大力实施绿化美化,营造主要道路、广场、公园呈现百道花廊、处处花境的景象。要在传承工业遗产文化上下功夫,加大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并对其注入文化娱乐、时尚创意和休闲旅游功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对城市化发展进程如何加强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不能盲目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必须要与环境容量承载力相适应,针对交通、就业、安居等城市问题从规划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再好的规划也不能管100年,规划应该适应较长时间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规划目标应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变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则从城市规划布局上做了相关论述。他认为,中国的城市规划主要面临流动人口庞大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快速流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广东及广州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大量成绩,珠三角绿道规划建设、云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广州新中轴线的规划建设都是不错的范本;广州新中轴线规划非常成功,将地面留给了公众,规划理念值得提倡和推广。
  
  武汉市副市长孙亚对武汉市近年来城市规划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布局情况做了相关介绍。

 

(转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