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胜利及历史意义: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2:30

探究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

课题来源:高三地理教材第十单元

教学内容及分析:1、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是我国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地考察,结合当地人民多年来总结出的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本课的重要内容在于指导学生在认识黄土高原基本地理(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已掌握的基本地理原理,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进行探究,提出针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提供参考。2、重点和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及整治对策,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探究和成果达成过程的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够归纳和概述黄土高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区位、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和土壤等;人文地理特征包括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2、能够概述和举例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以及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意义;3、学会灵活运用有关黄土高原的基本地理事实和普遍的地理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小流域治理方案。

过程与方法:针对黄土高原存在的客观地理事实和概况,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或设计一个减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区域性方案,并能说明设计的依据和理由。1、收集有关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性的认知、记忆和整理;2、根据所收集的素材,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过程性分析和探究,提示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根据所分析的水土流失成因,尝试设计出应对或弱化这些原因的有效方法并形成预设方案;4、将认知和分析

 

探究的过程用比较准确和逻辑鲜明的方式进行表述,发现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正,将修正的信息补充到预设方案中,对预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效果评估、修订后形成最终方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2、合作—分工—合作的知识技能目标达成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3、通过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让学生领悟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探究地理问题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指导分工(收集、整理)、合作探究(分析、交流、讨论、归纳)

教学准备:1、多媒体网络化教室、相关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相关网页地址(预设收藏夹);2、预设教学情景: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地区地貌破坏严重,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所以黄土高原至今仍然是我国比较贫困和落后的地区之一。要打破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瓶颈,首先必须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这也是黄土高原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学(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一

1)多媒体演示:《黄土高原地貌概况》

2)网页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土壤等,当地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概貌。

学生活动一

1)观看和阅读教师提供的各种声像信息,通过信息收集,对黄土高原的整体地理环境建立一个比较生动和形象的认识,感受其中各个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表象联系性;

2)较深入地领会和理解归纳出黄土高原地区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并分小组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和处理,各小组分别负责以下项目的资料收集。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以温暖和干燥为主,温差较大,降水稀少,

蒸发较明显,风大,常伴随有沙尘天气;

●水文:由于降水较少,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节降水较丰富;导致此区河流发育程度较低,河流数量少,支流少,流量较小,不稳定;

●地质地貌: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风成动力地貌,地质是长期风力搬运和堆积的结果,所以此区土质疏松,容易受外力(风力或流水)作用的影响而发生移动,致使此区土壤发育不良,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此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很严重,尤其是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突出,这加剧了该区的环境恶化。

教师活动二

多媒体演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动态流程演示,指导学生对这一阶段的材料进行认知和分析,要求学生看完后能够进行复述。

学生活动二

1)学生分成小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分别负责分析气候、水文、地质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或影响,经过比对,确定出主要影响因素;

2)在小组内进行交叉讨论,针对不同分析主题得出的结果,组织进行修正或补充。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得到训练,同时提练学生的理论形成能力;

3)将各个主题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得出一个系统性的结论。将此结论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换意见,形成一致性的结果;在小组内公布初步成果1,征求意见或建议,对成果进行修正和丰富,最后将成果记录在案(电子文档记录)

教师活动三

网页展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些普遍性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导学生对这一阶段的素材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三

1)观看和阅读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治理和区域变化的资料

2)在初步成果1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分别制定出针对水土流失不同影响因素的一般性解决方案和对策,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清主要和次要因素,最后形成小组一致意见;

3)结合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各小组分析水平的实际可能,选定黄土高原的某一个小区域进行定向分析,制定出针对这一小区域的解决方案;

4)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对本小组的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最终形成本组的探究成果2PPT电子演示文稿)

教师活动四

1)指导各小组对本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出各小组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和成员协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意见,最后公布小组成果;

2)组织各小组之间在全班内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和汇总;

学生活动四

1)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组织开展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讲清楚分工合作、主题探究推进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陈述本组探究成果;

2)将各组成果进行交流和吸收,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全班性结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电子文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般性措施或经验(电子文档、PPT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小区域综合治理的建议方案(PPT演示文稿)

3)展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后,将对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效益,使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课后思考与探索:

1、整理归纳出引发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关联图),并通过此图深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潜规则;

2、对家乡的水土流失现实案例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注:资源来源和探究学习过程评价方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