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极pc版好玩吗:上海:围绕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的培育模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2:18:47
上海:围绕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的培育模式
来源: 民政专题  时间: 2010-01-07 11:14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上海在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作一汇报。

  一、顺应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

  近年来,关于对社会组织不仅要加强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扶持的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但是,既要使社会组织姓“社”,又要使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倒是有不少困惑。比如,对于社会组织,政府的支持当然很重要,但这种支持并不能代替其自身成长必须的历练,一些由政府部门急于求成主导成立的社会组织,往往缺乏内在动力和发展能力,过度行政行为会使这类组织失去自主意识,难以健康成长;还比如,我们一度认为经费对社会组织是第一重要的,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经费多少与其能力大小也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社会组织正是在其能力不及的情况下运营太多资金而陷入公信力质疑的危机。显然,我们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正共同经历着“成长的烦恼”。目前,对社会组织支持不足与支持不当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社会组织成长规律还缺少了解。

  与任何事物一样,社会组织也有其自身初创、成长、成熟和发展的规律。如何顺应这一规律,发展理念的创新就显得很重要。一是要科学地对待社会组织的发展问题,善用社会组织;二是要注重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在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更要在专业建设、职业文化建设和公信力建设方面下功夫;三是要开放的发展,要在确立社会组织主体意识的过程中发展、在能力竞争中发展、在回应社会需求中发展、在与政府、企业的三方互动中发展。

  二、着力于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创新培育机制

  怎样一种培育机制更符合社会组织健康成长规律呢?上海从近几年的探索中越来越认识到:要从单一的行政培育机制向社会培育机制拓展。我们走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枢纽式管理的探索和反思。2002年,上海由政府推动开始在基层建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民办非企业性质)或社会组织联合会,按照枢纽式管理的思路,通过“以民管民”的方法,对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管理、协调、预警等工作。这种管理导向的形式在协助政府方面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自身动力不足,发展能力不强等明显缺陷,难以对其它社会组织成长有实质性的支持。

  二是鼓励民间支持性组织的发展,促使组织间的功能细分。2004年起,上海陆续出现了一批致力于促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倡导公益合作的支持性组织,如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和上海新途健康促进社等,它们从创立伊始就是以培育公益创业人才、为初创期社会组织提供关键性支持、提高合作伙伴能力为己任的。这些组织普遍具有较清晰的使命意识和很强的民间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他们有的通过系统培训、论坛,有的通过“孵化器”评估、咨询,有的通过合作过程给需要扶持的社会组织以伙伴式的能力建设的支持。这些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上海社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操作性组织和支持性组织功能细分的重要阶段,社会组织的培育机制开始突破了单一政府行政的模式。一套贴近本土需求的社会组织之间支持系统的运作模式孕育而生。

  三是从行政培育到社会培育的机制创新。这一阶段有三件事对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的创新起到关键作用。一件是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形成。由企业提供厂房、政府出资租赁、社会组织免费使用并自主管理的公益服务园去年年底落成。孵化基地在提供集中办公场所的同时,在选种、立根、树魂三个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选种”就是通过申请、评估、入壳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专业评估筛选,发现有创新性、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立根”就是被选定入壳的组织通过与孵化机构共同开展民间资金筹措社会动员参与、项目创意策划等工作,提升自身组织运作和社会生存能力;“树魂”就是众多的社会组织一起分享公共空间、运作经验、相互借鉴,促进形成的公益职业文化和理念。第二件是建立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标平台。鼓励社会组织在积极回应社区民生需求和能力竞争中成长壮大。2009年我们从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公益创投,并与强势媒体《第一财经》合作,播出创投决赛情况、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4000万元用于公益招标,对于中标的社会组织,给予20-5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加上区县的配套,总资金将达到九千万元。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标很重要的不是简单地给钱,而是资金支持与能力建设相结合;培育项目与培育组织相结合。就是在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中专门出资聘请公益导师,提供全程免费的能力建设督导。第三件是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创新政策制度。我们抓住市委召开社会建设大会的机遇,明确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和工作思路。同时关注民生,推出民生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扶持措施共13条。

  这三件事传递给我们最重要的信息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在合作互动中共同成长的机制或许是更符合社会组织成长规律的一种培育机制。

  应该说社会培育机制还在探索完善中,但它却已经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在这里,凝聚了最先进的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理念,汇集了最具代表性的公益组织机构和职业人才,一批批最具活力的社会组织在这里孵化成长;一群群最富公益使命的职业新锐在这里把他们公益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公益职业文化在这里倡导形成。这里具备了社会创新最基本的生态要素。因此,社会培育机制的创新,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上海社会组织的最新实践和发展未来。下一步,我们将跟踪这一机制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把上海社会组织工作做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