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电影版 唐国强:道家文化与快乐人生 文化论坛 南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6:27
道家文化与快乐人生 

——“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八十九讲

  时间:2011年7月16日上午  地点:广东中山图书馆

  主讲人: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詹石窗

  陈实:各位街坊、各位听众、亲爱的朋友们,“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八十九讲现在开始!今天的主讲嘉宾是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詹石窗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道家文化与快乐人生》。

  道家文化是先秦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思想文化,源头可以上溯到7000年以前。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经说过,中国文化像一棵苍天大树,这棵苍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也说过:“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今天讲快乐人生,人生也是道家文化很关注的一个核心内容,可以说道家文化就是要以老庄的思想为宗旨,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调气血、保精神为原则,去追求健康、快乐的人生。在这一讲里面,詹石窗教授将告诉我们什么是道家,什么是道教。道家和道教在詹石窗的学问和研究里面是有区别的。他讲的是道家文化,不是道教文化,道家的历史发展与它的思想特点,道家的快乐境界和它的方法。

  詹石窗教授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他在大二的时候得了一场病,人家就教他去因是子静坐法,之后他的病就好了。从此以后,他就钻进了道家文化这个领域。师从我们国家很著名的道家史专家卿希泰教授。这些年来他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科技哲学、中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他的《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被认为达到了海内外最高水平,被称为是破译易、道之迷的一本专书。詹石窗教授喜欢文学,更喜欢哲学,他的特点就是很善于以符号学、以文化哲学这些新方法在道家与文学,经学与道家、哲学与文化之间寻找那些有开拓性的突破口。所以,他的学生们反映他的课,语言生动、内容丰富、逻辑性强。黑格尔曾经说,中国没有思辩哲学,有的只是伦理学。他如果听了教授的老子和易经的课,可能会重新爬起来修改自己的说法。下面有请詹教授。詹石窗:各位朋友,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有关道家文化的一些学习和体会。今天我讲的题目是《道家文化与快乐人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谈谈什么是道家、什么是道家文化,道家的历史,道家的思想宗旨跟它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谈谈道家的人生修养方面的智慧,以及在我们当今现实生活当中,它的意义及具体应用。

  前言

  (一)“快乐”意涵

  我们都希望能快乐。那到底什么叫快乐?

  “快”字,含有高兴、愉快、顺畅这样的含义。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快”,喜也,从心,夬声。”他把“快”字解释为“喜”。“喜”字上面是一个“士”字,古文字里“士”是表示一种武器压在那里,就是说人必须有安全感,首先有了安全你才能快乐。“喜”字下面还有两个“口”,表示的是两个器皿,这个器皿不是用来吃饭的,而是作为我们内心情感、思想交流的通道。器皿就是一个交流的通道,这说明要交流、交通以后,才能“喜”。“快”就是通过交流达到顺畅的意思。

  再看一下“乐”字,繁体字的“樂”中间是一个“白”,两边是绞丝旁,下面是一个“木”。中间的“白”很重要,这个“白”并不是黑白的白,最早这个“白”是指人头骨。以前人死了都是天葬,放到大自然里面去,时间久了,血肉没有了,但是骨头留下来了。后来人们把人骨捡过来了,架在木头上,两边用藤(丝)把人头骨捆住,然后用膝盖骨或者木棍去敲这个人头骨。这个景象可能大家想象的时候会感到很害怕,其实这表示着悲哀背后有欢乐,苦中作乐。敲打人头骨的时候,按照东西南北中不同的位置,就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就是所谓的宫、商、角、征、羽,也就是五音,就是敲人头骨发生来的声音。这就是最初“樂”的含义。可见古人并不是把死亡看作可怕的事情,从死亡当中得出快乐。这个就是原始时期,或者说非常早的时期人们如何产生音乐,音乐可以使人快乐,音乐就是从这里来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这个解释是不是胡乱说的,我这个解释从哪里来?当年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四川大学有一位古文字学家徐中舒教授,他从象形方面看到这个奥秘,这是他的解释,不是我自己创造的。

  (二)不快乐的种种情况

  有快乐,也有不快乐。哪些东西会使人不快乐?首先生病肯定是不快乐的,这里痛,那里痛肯定不快乐。失去亲人,也不快乐。失去财富,有人炒股,股票下跌,心痛这也不快乐。再一个是想达到某种愿望,他不能实现也不快乐。再比如被人打压,你在一个单位里面,本来可以从一般公务员晋升副科长、科长,晋升不了也不快乐。其次是受灾,地震、狂风、海啸把我们的房子冲垮掉,也让人不快乐。

  (三)导致不快乐的因素

  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快乐?我想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人的因素:个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可能会造成你自己不快乐。比如说你晚上老是熬夜,弄到凌晨1、2点钟没睡觉,年轻的时候没问题,可是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你就会觉得疲劳,导致心脏、肝脏都发生问题,生病就不快乐了。再一个是情绪失控,大怒、大喜、大悲都会使人不快乐。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动荡,不稳定,造成人际环境不和等等。

  第三,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水灾、旱灾等。

  有这么多的因素使人不快乐。因此,古人很早的时候就在探讨如何在这些方面来寻找一种解决办法,使自己快乐。这实际上,也就是道家谈的“道”。这个“道”就是快乐的根源。老子《道德经》讲了两句话,一句叫“大音希声”,另一句是“音声相和”。“大音”,最宏伟的声音,但听起来好像很小很小,因为是进入了高度和谐的状态。我们知道声音要和,首先要有不同声音的存在,可是它是和谐的。音乐里面有和谐音层,有半和谐音层,有不和谐音层,三度音1、3、5是半和谐音层,四度音是和谐音层,五度音也是和谐的,六度也是和谐的。所以,不同的声音造成一种和谐的声音,听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声音。这就是“道”的奥妙,“道”的背后本身是一个旋律。宇宙是一首歌,人生是一首歌,我们要快乐就要唱好人生之歌、宇宙之歌,这就是我们从老子讲的“音”,音乐可以对人生有启发,学一点音乐肯定对自己有好处。一、道家文化内涵

  (一)什么是道家

  “道家”这个词,《史记》里引用了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里面提到了“道家”,而在先秦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这个学派是存在的。对于“道家”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我曾经写过一本书《中国道家之精神》,对道家做了一些新的解释。首先是有道之家。比如说黄帝时期,黄帝拜广成子为师,广成子之跟他讲了一套如何治国、修身的理论。据说广成子活了1200岁,这个“岁”是否与我们现在的年一样,就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知道广成子是一位长寿的人,这个广成子就属于有道之家。

  其次是言道之家,就是有著书立说、有一套理论的人。像老子、庄子,这种就属于言道之家,当然他们同样也是有道之家。

  第三种是用道之家。把道用到生活上,用到国家的治理、企业管理等等,这就属于用道之家。譬如范蠡,大家称他为陶朱公,就是古代治陶器的祖师,就属于用道之家。

  广义的道家,也包括道教;而狭义的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狭义上看道家是以先秦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文化流派;道教则是一种宗教,有信仰,有仪式,这两个有区别。但是从广义上看,道家也可以把道教涵盖在里面。

  (二)什么是道家文化

  “文化”这个词本来是表示纹身(天上的纹,日月星辰运行轨迹也是一种文与化育,人的纹身也是文)与化育(化这个字,最初是表示女人生孩子),所以文化本来就跟生育有关系。后来推而广之,把渗透了人的精神、人的劳动,这样的一种结晶,都叫做文化,这是广义的文化。

  广义的“道家文化”,表示一切打上道家精神烙印的存在,只要有这种精神蕴含在里面都可以叫道家文化。

  狭义的道家文化指的是道家哲学、道家艺术、道家管理等等,它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狭义的道家文化。二、道家的历史发展

  道家的历史发展可以分成孕育期、成型期、发展期三个阶段。

  (一)孕育期

  孕育是从伏羲氏那个时候开始的,那是源头。伏羲当年仰观、俯察创立八卦,代表着八个方向,形成了一个图式,奠定了符号学的基础。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系辞下》

  这段话讲到八卦是怎么来的,一个是观天察地,更重要的是“近取诸身”,是从我们自身得到启发。人有男,有女,有阴,有阳,阴阳调和。八卦的作用是“通神明之德”,这个神明也不是指什么神神鬼鬼的东西,而是说有一种很奥妙的东西存在,要去揭示这个而澳妙,“以类万物之情”,就是统括万物变化的情况。

  (二)成型期

  我们是炎黄子孙,但是黄帝这面旗帜是谁举起来的呢?应该说是道家。司马迁《史记》的《五帝本纪》是从黄帝开始的。司马迁为什么这么写呢?实际上司马迁父子都是道家学派,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讲的清清楚楚,讲他父亲的学问是怎么来的,就是是受道家传人黄生的教育。他还学天观之书,道家懂得看天文地理。这就是为什么司马迁的《史记》是从黄帝开始。

  另外,我们查一查古籍就知道,道家的著作讲黄帝讲的最多。《庄子》里面有许多地方谈到黄帝怎么问道。《列子》专门有一个《黄帝篇》,后来这个黄帝的名字在道家经典里面大量出现。道家的经典《正统道藏》是明太祖时期就开始酝酿,正统年间付印,我看了很多个版本,经典名称前面都有黄帝,可见黄帝的旗帜是道家提起来的。这跟儒家的传统不一样,儒家有些地方也提到黄帝,但是其经典的《尚书》是从尧舜开始的。黄帝就是一个道家很重要的代表人物,整个道家的成型从这里开始。当然不是说黄帝开始道家已经完善了,它是逐步完善的。到了老子那个时候,才慢慢成型。

  这个过程当中还经过了许多中间环节,我们如果看道家著作,就可以知道道家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道家著作代表人物都是政治家,例如姜子牙,他著有《太公兵法》,姜子牙是一个辅佐周王打天下宰相级的人物。其实古代的道家人物基本上是帝王师,是为帝出谋划策、最高端的政治家,并不是像过去以前人们说的消极、避世的人物,我们要恢复道家人物的原来面貌。古代的道家人物是政治家,也是养生家。因为他们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了解人生,所以他们会有快乐。

  彭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家人物。

  彭祖,名翦,又称籛铿,颛顼玄孙,父亲是吴回,长子陆终。母亲是鬼方(一个小国家)首领之妹女嬇,擅长烹饪野鸡汤,受帝尧赏识,后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市),是为大彭氏国。

  彭祖非常善于养生,讲到他的养生之道,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参考,或者说借鉴。首先每天起来他会做按摩,坐在那里按摩脸部。人衰老就会出鱼尾纹,所以要按摩眼角。第二条,闭气内息。就是要调整呼吸,从常人急躁的呼吸,变成很细、很长、很深的一种呼吸。所谓的闭气内息,就是不用鼻孔呼吸,而是通过皮肤的毛孔交换气体,达到这种境界。当然这个到底是什么功夫,还值得研究,我个人也不会这种功夫。但是,古文记载了彭祖有这种功夫。另外,据说彭祖活了800岁,《神仙传》说他活了776岁。他能活到这么大年纪,还跟他很注意性生活有关,就是古人说的“房中术”,很注意两性的生活。据说到了商朝的时候,纣王很想向彭祖学习,派了一个宫女叫采女的跟彭祖学习,于是纣王也很长寿。但是纣王是个昏君,怕彭祖把他的事情外传,就想要杀彭祖,彭祖是个有预见性的人,他早就逃走了,不知所踪。《庄子》里面讲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所以说,彭祖也是道家的一个代表人物。

  老子,可以说是整个道家学派理论到了他这里做了总结。老子的《道德经》不是随便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总结了过去历史文化,是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前人思想文化的结晶。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作《道德经》五千言。

  “周守藏室之史”,是老子的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还包括要记录帝王的言论,对当时发生的大事记录下来,还要立法。相传孔子到周向老子请教古礼,老子给他传授了一些东西。老子的《道德经》5000言,虽然短,可是言简意赅,很值得一读。这些年来,国际上非常重视《道德经》研究。据我所知,《道德经》译本至少有300种,它是被翻译成为外文最多的古书,比《易经》、《论语》的外语版本都多得多。而且他的印数也很多,仅次于《圣经》。在西方广为流传。

  (三)发展期。

  到了发展期,战国的庄子、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到了东汉末年,张道陵这个人物值得一说,因为他是道教的创始人,他的天师道是道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教虽是一种宗教,但是鲁迅说过,“中国根底全在道教”。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都可以在道教找到根源。

  张道陵是沛国丰人,当时带了两个弟子先到了江西的龙虎山修炼,后来又到了四川大邑县的鹤鸣山,开始收门徒讲经,就讲《道德经》。据说他得到启示,得了道书24种,同时他开始注《道德经》。他的《道德经》注法跟前代韩非或者后面的注法都不一样,他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生命延续这一点上。所以,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现在经常听到的“学生”。我们说老师和学生。学生的概念在先秦的典籍里是找不到的,就是在张道陵注的《老子想尔注》这本书中第一次出现“学生”的概念。张道陵讲的“学生”是什么意思呢?他不是一般的老师、学生的意义。它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学习生存本领,人生在世,首先你要学会如何活下去;第二个才是学习文化知识。张道陵这个概念到现在我们一直在用,我想就凭这一点,他就是有贡献的。这是关于道教创教的情况。

  一直到现在道家有两大派,一家叫正一道,一家叫全真道。金庸写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个王重阳,他有七大弟子,那是就属于全真道。正一就是从张道陵创的全真道系统延续下来的。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正一教是以符箓、斋醮为主,就是以画符,符水治病。在张道陵那时候很多病人,瘟疫流行,他怎么给人们治病的呢?病人来了以后,就让他忏悔,然后用符水治病。全真道是从丹鼎派来的。汉朝的魏伯阳写的《周易参同契》,讲练外丹和内丹。到了后来外丹不流行,流行内丹,就是练体内的精气神,这就是全真道的修炼方法。所谓的“全真”就是要把杂质排除掉,达到纯阳或重阳(吕洞宾就叫纯阳子),就是使得自己的身体把病菌都排除掉,把里面的毒素排掉。我们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排毒养颜”,吕洞宾就是排毒养颜的高手。

  这里还要讲一下丹鼎派。道家在医学上有很大贡献,老子《道德经》里面就有很多地方论述疾病是怎么产生的。他说五味令人口爽,就是吃的味道你过份地追求了,可能要生病。后来在《太平经》大量地谈了很多医药学的问题。而且,中医里面被称为药王的基本上是道士,或者是道教的神仙。比如神农,神农赏百草,道家称他是神仙。《周易》里面讲的药王孙思邈也是一位唐朝的道士,很多人知道他是医神,但是不知道他是道士。古代道家的道教就在医药学上,从经络学到医药贡献是很大的。三、道家的思想旨趣与特点

  道家思想,主张道理有哪些?我概括成四个方面:

  尊道贵德,效法自然。我们现在越来越对自然环境很重视,这个观念应该推到道家。

  关怀生命,以善养生。

  三合相通,无量度人。

  无为谦下,逍遥至乐。

  (一)“道德”由来与意义升华

  甲骨文的“道”字,上面有四点,这是怎么来的呢?你联想一下行动的“行”。行动的“行”本来是一个十字路口,后来演变成“行”。道就表示可以行走的。四点下面是一个人头,为什么人头跑到十字路口去?这要联系到上古时期,如果甲乙双方打仗。有一方被打败了,打败的那个首领被砍头了。古人相信有灵魂存在,砍了敌人的头以后就把他埋在这个十字路口底下,然后搞一套仪式,超度他让他再生。所以,这个头就跑到十字路口里去了,叫做道路修祓。为什么放在那边呢?因为十字路口表示行,行就是气在运走,运走以后它就可以再生。所以,“道”最初的涵意是由“再生”开始的。

  其次,“行”就要运转,所以“道”也有“运动”的意思,运动就有规律。所以“道”也有“规律”的意思。后来到了老子就把上古时期的这样一个含义作为一个哲学升华。老子的“道”跟先人说的“道”意义不一样,老子的道讲的是像一个母马的生殖器,他用了一个词叫“玄牝”。老子在形容“道”的时候,称它为“天下母”,它是母性,可以生育万物的。所以,老子的“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根。

  再看这个“德”字。“德”的繁体字上面是眼睛,所以,“德”跟眼睛有关系,下面是一个器皿。为什么画一只眼睛呢?这依然跟古时候打仗有关系。两军开打前先要叫阵,互相对骂,双方都让一队很漂亮的姑娘列在最前面,姑娘盯着对方的将领。因为以前认为女性都是有灵力的,古时候叫做巫女。实际上我们想想看,将军被漂亮姑娘盯着看,肯定脚都软了,所以他的刀也不敢砍过去,这个“德”最初是表示眼睛的能量,后来引申成为道的能量。德是道的能量,老子说“道升之,德蓄之”,就是靠德这种力量来生化万物。

  (二)道家精神

  道家文化很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精神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的解释,有人说是“无为”,有人说是“自然”,这些都没有错,都算是道家的精神范围。但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道家的核心精神是“至乐”,就是要达到快乐。这个“至乐”就是至高无上的快乐。这才是它的真精神,最核心的价值精神。

  “至乐”是建立在对生命的敬重,道家是最关注生命的。这个生命不仅仅是人的生命,还包括动物的生命,整个宇宙的生命。它认为地球也是有生命的,宇宙也是有生命的。所以,对生命的敬重才引出要“至乐”,“至乐”不仅要使自己快乐,还要让其他的存在也快乐,社会快乐,自然也快乐。 四、道家修真的快乐境界与方法

  (一)修真:道家目标

  “真”在甲骨文里是一个倒立的尸体。以前人死了叫做归真,这是原来“真”的含义。但是到了道家这里,它发生变化了。道家的思维跟常人的思维不一样,是逆向思维。老子说“复归婴儿”,要回到婴儿状态,这就是他的一种反向思维。因此,它的归真就是把死亡倒过来,掉一个头,掉到婴儿那个状态,反其意而用之,这就是他讲的“真”。所以,《道德经》说“修之以身其得乃真”,你懂得修身,你有了这个真德就延年益寿了。

  《庄子》说:“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过去有许多人说《庄子》是不可知论,那完全是错误的。我把《庄子》跟先秦的典籍作比较,恰恰是《庄子》论知谈得最多。它承认有很多事情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不能用有限的能力去穷尽整个宇宙。可是它却告诉你,具体的一些事情,周边的事情,确实可以知。真人怎么获得真知?你要先修养自我,身体健康以后你才有可能面对各种局面,复杂的状态,你才能够有一个英明的决策,尔后才能成功。所以,这个就叫做“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那么,这个“真人”是什么呢?“形神俱美”,形体、外表都很漂亮。《庄子》里面写了很多古代的真人,“绰约如处子”,他用处女来形容真人的面貌,脸上有光泽,看起来非常有生活气息,漂亮、年轻等等,这些特点都集中在真人的身上。这是形美。“神”就是他有一种很高尚的情操,道德高尚,境界崇高。所以,叫做“形神俱美”。

  “内外合善”,“内”讲的是你的内心上面有善心。《庄子》在很多地方都谈了很多善,善对人的作用,内心要善良。其次你在外要多做善事,多做善事使人获得心胸开阔,获得健康的一种方法。我们姑且先不谈它是一种社会道德,就是从个人的健康来讲,你多行善事肯定有好处。你做了善事别人肯定要赞扬你,你拿点钱资助穷人,他肯定对你一生念念不忘,这里有一个积极的作用,积极的效应。这就是“内外合善”的价值意义。

  (二)修真即快乐

  《庄子·让王》中讲“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志乎丘首”。

  “穷亦乐,通亦乐”,穷和通是相对的。财富不是说人人都可以平等的获有,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财富,有的人财富少一点,但不能因为你财富少一点你就不快乐。但是你有了财富,如果被财富捆住也不快乐。你可以放开,不要做守财奴,财富留点自己用,其他拿去做善事,支持这个社会,你就得到了很大的快乐了。

  “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乐不在穷通这方面,而是因为你有道德。“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就是说穷通是变化的。寒暑表示时间,春夏秋天转化,什么时候穷,什么时候是富,这是不一定的。我们讲“富不过三代”,你现在可能很富,可是哪天说不定你变穷了。你现在很穷,可是哪一天你也可能变富,穷富都是在转变当中的。所以,不要把这个东西太当做一回事,而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这才是幸福,才是快乐。许由、共伯都是这类的典型人物。《庄子》告诉我们,要修真,修道,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道德经》“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那么,如何修养自我?《道德经》最重要的一句话叫“上善若水”。就是像水一样的性格,你就会快乐。他具体谈到了“七善”。我们先讲讲“善”这个字形。“善”上面有一个羊头,表示最初“善”跟羊头有关系。伏羲的“羲”也有一个“羊”,说明是一个崇拜羊的部落。底下的“口”也是器皿,还是讲人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然后才慢慢变成道德的范畴。

  居善地,并不是说大家都要抢风水宝地。“善地”就是善意地对待大地,“地”是地下,“天”是在上的。你要有一种低调的心态,我们在生活上要有低调的心态,你就不会攀比。如果要攀比,一旦你比不上别人,你就不快乐。

  心善渊,心胸宽广,不会斤斤计较。

  与善仁,经常要有一种给予之心,帮助别人。老子讲“既以予人己愈多”。你给了别人,可能你更丰富。与善仁就是要有一种仁的心态来帮助别人。

  言善信,你讲话就有信用,有信誉,你办事就能成功,成功就会快乐。你如果没有信誉,下次人家不信你了。例如人家就喊狼来了,你不讲善,人家就不会信你。所以,信誉很重要,有信誉,办事会成功,就会有快乐。

  正善治。当然,这种快乐不仅仅是个人的,还要政治好,社会环境好,

  事善能,事情就能够事半功倍。

  动善时,一个人的生活,以及社会都要讲究善时。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对我们的启发。

  (三)快乐的三境界及其方法

  1.初级快乐

  就是有病治病,无病调养,去郁通中,宁心静气,这就是初级快乐。人有病当然是不快乐的,无病的时候经常要调养,气郁、压郁是使人最不快乐的。所以,为什么有些人得了抑郁症而自杀,很不快乐。不快乐就在于他堵塞了,不通。我们的生命从物质层面讲是因为血脉不通,堵塞了,出现肿瘤、脑血栓都是因为堵塞,不舒畅。再一个心情不舒畅,没人跟你交流,这都是生病时期不快乐。所以,初级快乐就是要通。怎么通?要宁心静气,使自己不急躁的一些方式。

  达到初级快乐的方法:

  思过忏悔,诵经斋醮

  静坐调息,存想放松

  禹步导引,引吭长啸

  房中调节,服药补导

  思过忏悔,早期张道陵创教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他?因为他教别人自己治病的方法。他认为有些病是因为你自己有问题,犯了过错,一直压在心里不敢说。现在你自己来了,你先向神明忏悔,想想你的过错。这个忏悔你也不用告诉周围的人,因为那是个人的隐私,你可以不说,但是你要默默地向神明忏悔,老实交代以后你就舒畅了,你就没有压抑了。他就是通过这个办法来治病的,《后汉书》说“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表示张道陵当时用这个办法治好了很多人的病。

  诵经斋醮,就是大声朗诵,比如开始读书,诵经。你读诵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你读它了,你把杂念就排出来了。我们为什么生病?杂念太多了,脑子太复杂了。那我就开始读书,譬如每天读《道德经》,今天我读第一章,反复读几十遍,读了以后,你就把自己忘记了,把周围都忘记了,忘记了以后你就专心致志了,注意力集中了。诵经是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斋醮就是一种仪式,在上古时期就有了。“斋”就是洁净,使自己干净,要先沐浴。“醮”本来也是一种礼节,跟神明祭酒。斋醮是一种跟神明沟通的礼,同时也是一种音乐欣赏的过程。因为举行典礼是要奏乐的,就像我们现在每天升国旗要奏国歌。你很专心地听国歌,你也会健康,可以振奋人心。因为节奏很重要,典礼的音乐给了你一种节奏。我刚才说了,不通是一种病,其实节奏混乱也会使人生病。我们正常人是有一种节奏的,现代医生工程学解码遗传基因,发现每个人的遗传基因排列出来就是一个旋律,有高低变化,有高潮有低潮,像大海有潮起潮落,形成节奏。春夏秋冬也是一种节奏。我们的心跳,有的人一分钟跳70下,有的人一分钟跳80下,不管跳多少下,在正常值以内你必须是有节奏的,这才是健康。如果节奏乱了,那问题就来了,就不健康了。古人通过参加典礼,听音乐把自己混乱的节奏纠正过来,这就是最初的音乐疗法。

  静坐调息。关于这一点在道家典籍讲了很多,调息就是调人的呼吸节奏。庄子说过,凡人呼吸以喉,真人呼吸以踵。一般人呼吸很浅,就是到喉咙口;但真人的呼吸可以到达脚后跟,非常深。这个当然只是个比喻,是要求你的呼吸要深。静坐,你坐在那边要放慢你的呼吸节奏,要匀称,慢慢呼吸,要长。呼吸对人的健康好处,我们只要对比一下就会知道。狗的呼吸节奏比人要快得多,狗的寿命一般来讲只有15年。乌龟的呼吸比人慢的多,它一分钟大概是3-5次,可是乌龟的寿命起码是300岁以上,甚至到达千岁。所以,呼吸节奏跟人的寿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练习呼吸对我们延年益寿,对我们的快乐是大有帮助的。呼吸问题不是我在这里随便讲几句,就马上明白的,它有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这个要专门探讨,我这里只是点到为止。

  存想放松。存想也是道家获得快乐、健康的一种办法,这个我个人有体会。我是将近60岁的人,但是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诉大家,至少我的眼睛没坏,牙齿没坏。但是这个事情,除了刚才陈教授介绍说我是练习因是子静坐法之外,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又根据道家典籍每天练习存想。道家的存想有很多办法,比如说著有《登真隐诀》等书的陶弘景,他是南北朝的诗人、书法家,也是一位医生。他书里面讲到怎样治疗胃下垂,就是想象这个心脏是个太阳,小太阳上升沿着喉咙上升,然后从舌头小太阳出来了,出来以后,又飞进来,沿着我牙齿的左边到右边,又从右边出来,出来后然后又从舌尖进去往下吞,吞到丹田。他说这样反反复复练习,你胃的功能就会好,你胃下垂就能解决。

  我平常练的是什么东西呢?我是针对我个人的情况,比如我要写作,以前比较年轻的时候晚上写到兴奋得睡不着觉。怎么办呢?我就开始躺在那里想象一条河流,当然这条河流不是一般的河流,是小时候我看见的非常干净的河流,清澈见底,底下还有小小的鹅卵石,一块一块都看的清清楚楚,河边有许多青草,也有树。然后我就开始看,从河流左边一直看,看到远处,慢慢看不见了,然后又从远处又看回来,看到右边,完了以后,我就看河底,从鹅卵石看到后面,然后又看过来。但是每次看的时候,你不能够有太强烈的用意,要若有若无。在看的时候有一个套路,好像我们做体操一样,一遍又一遍,你要有套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程序。这是我几十年经常做的,很简单就是想那条河流。当然我不知道我这个眼睛是不是跟存想有关,但至少是我做了这件事,发现几十年下来,好像是有些好处。当然我不敢说我的眼睛、牙齿没啥毛病一定跟这个有关,但我做了这个以后,还是觉得有些好处的。

  禹步导引。大禹治水的时候,由于太劳累了,累的小腿都不长毛。他还得了一种病,叫偏骨病,就是瘫痪了,跛脚。后来他看了一只鸟在地上踩着很奇怪的步伐,于是他就向这只鸟学习,实际上就是向动物学习,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仿生。大禹学习那个鸟跳来跳去,后来他把它记录下来,发现那个鸟走的步伐像《易经》里面的九宫八卦,就是前进后退,形成了三步九迹。那个禹步就是类似于健身的体操,当然这个比体操高级。因为我们体操只是讲动作,禹步要讲意,不仅是行。

  这个东西后来在道家里面很受推崇,认为它是万术之源。在斋醮典礼上,道士也要踩禹步。禹步不仅是自己要健康,那个动作还是一个符号,是会传递能量的。你看我们这个电脑,我点击图标,就运转起来了,那些信息就来了,这就是符号在传递能量。所以,那个动作会传递能量的,跟宇宙天然气场是会发生作用的。这就是禹步的作用。

  引吭长啸。《山海经》里面讲到虎神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就是人长的像老虎,有尾巴,有牙齿。我估计西王母是出自一个崇拜老虎的部落,是以老虎作为图腾的,善啸就是模拟老虎叫啸的声音。

  啸也是一种让自己快乐的很好的方法,唐代有一个道人孙广,他写了一本书叫《啸旨》,就是专门介绍怎么练声的。发声是从腹部发出来的声音,会颤动,会训练腹膈肌,这就是一种啸。书里面还讲到深溪虎啸,高柳蝉啸(模拟知了的叫声),壁岩啸(猴子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叫唤的声音),这些都是学习动物的叫声。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使其快乐呢?因为你在模拟过程中,你不知不觉把自己忘记了,把烦恼忘记了,你好像就是那只老虎在叫啸。忘记烦恼当然就有快乐了。

  2.中级快乐状态

  《易经》里面讲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黄中通理”,这“个”中实际上是中空,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杂念。你没有杂念,你的气血就顺畅了,顺畅以后,美色就会表示在你的四肢,手脚有光泽,肌肉充实。你就有力气,有力气你就能干事,你的事业就兴旺。这是从形体上面说的。另外,事业也包括智力,因为你健康,你有好的心态,你的决策就不会错误。这里还包括环境,道家讲到人的健康、快乐,环境也很重要,许多环境会使人不快乐。所以,它要讲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协调,就是风水的问题。古代风水典籍90%是道人写出来的,都是讲人跟天地呼应的问题。因为你这个环境好了,比如我这个窗口对着外面这个河流,我看着不心烦,我高兴的时候,那我考虑问题就会周全,而不至于说脑袋一拍,就把一个决定搞成了,不会。会理智的来决策,这也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发于事业”,它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起作用的。

  达到中级快乐的方法有三条:

  性命双修。“命”指的就是我们的形体,“性”指的就是由天而来的气质的总和,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因素。这是道家很讲究的一个理论问题。

  “双修”其实落实到一点上,就是炼内丹功。从内在的自我方面来讲,就是意守丹田,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肚脐以下一寸三分,然后调整呼吸,先看自己的鼻子,慢慢的深呼吸,进入一个忘我的状态,这就是自我修炼的初级状态。慢慢一步一步向前到能够使得你的灵魂出窍。我们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使得你的意念从自己的脑袋出来,慢慢飞到远处,可以跟远方进行一种交流。这是一种内功。

  行善好施则是外功。你不但要修炼自我,还需要积善行德,这也很重要,如果这个功夫没上去,你的内功也不能提高。

  建功立业,有的人有也许会觉得你这个道家讲修炼,不问世事,怎么还谈建功立业?其实把个人跟社会隔离开来的不是真道家。你看老子怎么讲?老子有一句话叫“功成而身退”,前提是“功成”。张良是道家的,早期他辅佐刘邦打天下建功立业,到了后来才追随赤松子游。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你年轻,或者一定年龄的时候,在身体好的情况下,你不能离开工作岗位,要建功立业。所以,道家不完全是出世的,道家是既出世,又入世。

  有一次《凤凰卫视台》访问我的时候,说坐班族应该怎么办?坐班族每天都面对很多事情,但应该有一段时间来调整自我。譬如每天进入办公室,先用5分钟闭幕养神,把眼睛闭起来,把什么事情先忘记,5分钟以后睁开眼睛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清洗灰尘,心灵的灰尘清洗掉了,那你就干劲十足,可以面对一天各种复杂的局面。道家还有一句话对我们今天很有启发,他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这是从《庄子》开始到很多典籍都提到了。就是建议大家不要被命运牵着鼻子走,要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超越,能够克服困难,能够获得成功,树立一种必胜的信心,这才是重要的。

  这个阶段有一些很实用的,能使我们真正能够长久快乐的几种方式:

  叩齿:每天早上上下叩这个牙齿,不必太讲究是不是叩的很准确。因为我们人的衰老,常常是从牙齿开始,牙齿坏了你花生都吃不了,你就少了一样享受了。另外,小便的时候要叩齿,不要讲话。经常有人在厕所聊天,这样很不好。你在那个时候你必须叩齿,叩紧牙关。为什么呢?因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脏是主的骨。所以,我们叩齿对肾脏是有好处的,是强肾的办法之一,使得你的肾健康,你的功能会健康,会一直延续去。

  鸣鼓:每天用手掌桉住耳朵,中指有节奏地敲打后脑的一个穴位,发出一种声响。我刚才说到,节奏对你的健康很重要。你敲一定的节奏,就是使你自己处在一种有序化的生活当中。

  艮背:“艮”是《易经》的一个卦,“背”通“北”,北方五行是属水。艮背就是以无用为大用,我们四肢经常用,可是这个背好像没什么用。但是你经常把你的意念守在心脏背后的地方,我们叫大椎穴,想那个地方,意念灌在那个地方,也会使得自己清凉。当然这是因人而异的,我刚才说到了你不能用意太强,要若有若无,也不要太把它当一回事,就是转移注意力,放松而已。

  胎息:刚才提到彭祖就懂得胎息。这个胎息有没有这回事?现在很多人有争议。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例子,1993年我曾经在浙江省拍一部电视片,当地老百姓告诉我有一个老人就懂得胎息。我开始不相信,因为我们要拍电视片,我总要找到确凿的证据。后来我说我们做实验吧,我就拿胶布把我们的驾驶员的鼻子、嘴巴封起来,结果那个身高一米八的大汉被封了2、3分钟就受不了,没法呼吸。后来我们用胶布把老人的嘴巴封紧,过了35分钟他也没事。后来我看到他的喉结上下一直在走动,我以为他坚持不住了,赶快把胶布撕下来。撕下来以后,他活蹦乱跳的,对我说可以继续实验,封8个小时也没问题。说明确有这样的人,能够闭气。古籍里面讲到,三国时期有一位高人叫葛玄,他跟孙权关系非常好,这个人也有很高的胎息功夫。

  3.高级快乐

  功成身退,心斋坐忘,玉音共鸣。

  功成身退这句话很好理解。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

  心斋坐忘,是庄子的话,你一退身,你就全心全意的保养自己的身体。他说:“堕肢体,黜聪明”,这个堕是想象自己身体一下子掉下去,不在了。“黜聪明”,就是叫你别去想了,很多日常的事情要放下。“离形去知”,是形体好像离开这个地方了,到很清静的边远的地方去了。“同于大通”,人的健康是因为通,大通就是道,道就是通道,大家可以走的,“同于大通”,就是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他还有一句话叫“心斋”。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间世》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意思就是说,我们平常是用耳朵听的,现在要收回来,只用心灵来听。再进一步“无听之以心”,我现在连心不听,我听之以气,听我这个呼吸节奏。“耳止于听”,耳是听外面的东西,但是你不能够被它所干扰。“心止于符,气也者”。什么叫气?“虚而待物者也”,听这个气以后,你放松了,内心没有杂念了。他说“惟道集虚”,道怎么来的?你心灵空虚了,道才会来。他说“虚者,心斋也”。“坐忘心斋”是这么来的。这是一看起来好像文字描述很间,但是操作起来是不容易的。

  高级快乐就是“至乐无乐”,所谓的“至乐无乐”,就是最高级的快乐是不想快乐,忘记快乐,你不要老是想着我今天要快乐,你把快乐这个问题忘了,你才能真正达到快乐。融于自然,我自己也不存在,我跟大自然完全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会像鲲鹏展翅,扶摇而直上九万里那个境界了,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里也提到这个,鲲鹏是从《庄子·逍遥游》来的。这就是达到快乐。陈实:感谢詹教授非常深入浅出、精彩的演讲。我稍微总结一下,今天讲道家文化与快乐人生,其实这个落点是在后面,不是向大家介绍道家文化,而是我们从道家文化里面吸收它的优良成分,来建立我们快乐的人生。我的体会有八条,四条是关于我们人生的态度,四条是我们建立快乐人生的方法。

  我们要建立快乐的人生,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态度。这个态度是什么呢?

  一、尊重生命,关怀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二、叫做效法自然。詹教授也讲了,高级的快乐就是要融于自然。

  三、无为谦下。无为是什么意思呢?无为不是要你无所作为。在政治上,就是要坚持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在社会上要有一个安定的秩序。从我们的人生角度来讲,无为就是要保持一种宁静的状态。

  四、逍遥自乐。也就是说,一个人自己要乐观,心里要乐观。有一次我在医院里面看病,有家说陈教授看你样子好像懂得《易经》,你跟我讲讲风水好不好?我说风水其实很简单,风水就在你身上。他说这怎么理解?我说,你要是快乐,你就一定有风水。你要是不快乐,一天到晚发愁的,肯定没有风水。我受了气也给你一个笑脸,整天乐呵呵,这个人一定有风水。我们心底要快乐,这就是一个态度。

  第二,不但要有态度,还得要有方法。怎么去达到这个快乐呢?我觉得重要的是四点:

  一、就是詹教授讲的,尊道为德。学习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尤其我们搞写作,有一个方法叫“取法乎上”,就是你要找第一流的,最高的东西去学习,你才能使自己有进步。讲幸福的时候我也讲过,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它是要高于你人体的这些东西,你比如说我的穿衣,我的吃饭,包括谈恋爱,这些都是你身体的东西,但是不是高于你的身体的。高于你身体的那些东西,你的精神生活,你的道德修养,如果在你身上有了这些东西,你一定是个快乐的人生。

  二、宁心静气。静坐存想,这些都是宁心静气的方法。比如说詹教授所做的阴式子静坐法,鼻息法。其实很简单,你把眼睛闭上,就好像看见你这个气在你鼻子里面来来回回一样,你数数,数到1000下,你今天就能够安宁下来了。曾国藩每次办公之前,都要把双手放在自己的腿上,先在那个地方静坐一下,把自己心灵宁静一下。这有好处,它不单使你身体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更重要的是使你精神能够很宁静的去对待这个世界。西方人讲孤独,中国人讲宁静,我觉得宁静比孤独更好。孤独是什么呢?孤独就像自己是一个狼群,这里是一片森林。宁静是在万众俱嚣之中,我心境如水。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态度。

  作息和饮食很重要。詹教授就是一个活例子,他每天准时23:30睡觉,6:00起床,6:00-8:00写作,8:00以后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睡好子午觉。这是很重要的,我敢说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听众,如果你们睡好子午觉,就是中午11点钟到13:00钟,晚上23:00-1:00,你们肯定红光满面。第二饮食要调节好。他是以素食为主。他快60岁的人了,他的气色,各方面都很好,甚至有一点点道家的味在里边。

  最后,要坚持锻炼。这个锻炼不在于你今天玩什么,明天玩什么,关键是这个东西你要坚持。尤其是从道德文化理念来讲,静态动作的坚持,比如刚刚讲的叩齿、艮背,诸如此类的,关键是要坚持到底。我有两位同学老胃病,痛的要死,两年就好了。你能不能坚持是很关键的。

  这是我今天听詹教授的课得出的体会。下面按照我们论坛惯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和詹教授互动。

  提问1:詹教授你好,我想提几个问题,第一,道家可以使人快乐,其它的宗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功能?第二,岭南的道教在历史上也是丰富的,请詹教授给我们岭南道教一个评价。第三,那些算命的人用《易经》算命可靠吗?第五,气功、特异功能有没有科学性?

  詹石窗:第一个问题,其它宗教能不能获得快乐,其实你只要对某一种东西有虔诚、专注的信念,你都能够获得快乐。比如说你非常坚定信仰共产主义,你也能获得快乐,你舍生忘死你也能获得快乐。所以,不存在只有道家才可以获得快乐。而是说,获得快乐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境界可能都能够达到,但是方法是有所不同的。道家获得快乐的方法,可能跟其它的宗教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它宗教,或者其它信念不能获得快乐,同样可以获得快乐。

  第二个问题关于岭南道教,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发探讨的文化领域。岭南道教丰富多彩,其中关于丹经派南宗,从张伯端开始传,传到白玉蟾,这个系统留下了大量的文献,最重要的就是《修真十书》里面有好几种都跟岭南有关系。白玉蟾后来在岭南这一带活动,他写了《修道歌》等等都是在岭南完成的。这些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蕴含着自我修行、快乐的资源。

  关于占卜的问题。古人一句话,叫做“善易者不占”。实际上他能够达到不占的状态,是因为他对各种事物的了解,他有很多参照系,他有可能做出综合判断,这样的层面他才达到不占。但是,我们看历史资料,你会发现古人他们在很长时间还是要占的,就是从甲骨卜到《易经》的占卜。占卜到底有没有一定的准确性?我想你不能说它100%准确,也不能说它一点都不准确。孙三的占卜100%准确,我是安全不相信,不可能100%的准确。古人他们都不敢这样说,但是今人有人敢说100%准确。但是,它有一定的概率,因为它是根据所谓的天地之书,它的过程还是有一定的概率性。所以,还是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遇到困境的一种参考,但是勿要迷进去。我告诫大家别迷信,它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可以给你一种导向,但不是唯一的。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关于气功、特异功能这个问题,就看你对特异功和气功怎么定义。道教有气功这个概念,所谓的气功也不是说它非得要使气从劳宫穴发出来到达掌心不可,那是小说,是传奇。但是,如果你通过某种有形的动作,或者精神的超越,使得你的血脉能够畅通。在这个意义上面来理解气功的作用也未尝不可。我们知道人的情绪肯定会对人的身体发生作用,比如说你生气的暴跳如雷,你的心跳肯定会加速。这说明人的情绪肯定对人的形体会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你宁心静气,你能够调整自我,你可能就能避免急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形体是有用的,但是不能过度的夸大。

  特异功能,也就是说,他比一般人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而不是说他能够上天入地,那是小说化了,我对这个至今存疑,因为我没有看见。虽然文献也记载了,但是我们必须抱着比较审慎的态度,不能够轻信,也不能够说没有,因为它是一个资料在那,有朝一日说不定你能破解背后的奥妙。这个有待后人去研究吧。

  陈实:岭南最有影响的是谁?葛洪、三元宫、黄大仙。可以这么讲,岭南地区是道教比较早的,因为葛洪是晋代的。尤其是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里边都有很多包含了我们中国优良文化的成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也把它迷信了。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二,导引,有它实用的成分,因为科学上有些东西没办法解释。我只能说有它实用成分,就好像我在写《抗非总结片》的时候,大家都关心一个问题,就说吸烟是不是可以抗非典。我们问一个护士长,护士长说没有科学道理,但是数据统计是这个样子。导引的问题我们没办法用科学来说,因为科学是讲究实验、工序的。但是,它确实具有实用性,这是肯定的。第二,现在很多导引被人家武学小说化了,一咔就把墙给打通了,一咔就把人打伤了。这叫小说化,小说是什么都能够写的。所以,这个不要信。

  至于《易经》八卦,尤其是看相、算命的东西。刚刚詹教授讲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大家看南怀瑾《易经杂说》里面,他也说“善易者不占”。还有一句话,叫“大易无言”。真正学通了,你是不说的,只有半通的才算命。

  詹石窗:刚才这位老先生提到的问题,其实涉及到我们如何评估古代的学术文化。我有一个想法,古人他们在很长时间不可能用近代科学这种立场去评估的,难道他们的生活就很好吗?难道他们就不信佛吗?好像也不是。包括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讲科学,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难道你用科学方法去评估它,你这个谈恋爱科学不科学,他没有科学可言。审美问题,情人眼里出西施,审美问题也是不能用科学评估的。可以说我们的现实生活有70%、80%不可以用科学来衡量,科学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要打破样样用科学来评判的现实。

  提问2:刚才听了詹教授的讲课我获益不少。我今年已经66岁了,但是我还没有完全接触到道家文化的内涵。今天我听了詹教授的讲课,我最感动的就是他说的一句话“形神俱美,内外合善”。就是说内外要合一,就是说我们内心所想的,跟我们所讲的,所做的要一致。我的体会是这样,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正不正确。我这样的理解,我就产生了一个反思,就说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也具备形神俱美的氛围?因为这个社会,假如没有具备这个氛围的话,我们要做到内外合一也是很难的事情。我就提出这个问题,我希望詹教授能解释。谢谢。

  詹石窗:你对我讲座理解的非常正确,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们人获得快乐,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不是真空,它是跟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也跟自己发生联系。所以,在道家的理论当中,它所谓的快乐有三种,第一是自我快乐,第二是社会快乐,第三是自然快乐。尤其是《太平经》专门有一条讲到如何使得自然快乐。他为什么提出自然快乐这个概念呢?是因为他把大自然当成生命体,我们不能够用人的太多干预,使得自然不快乐。所以,他就讲到,首先你要尊重自然,你不能随便把石头搞坏了,地下水不能抽干。

  《太平经》讲了这些事情。他说快乐离不开社会,所以,他需要太平。他提出了太平的理念,在庄子那个时候,他提出“治德之士”,治德之士就是说社会有很高的道德,人人都有很高的道德情操。道家提的快乐的社会氛围环境是个理想,理想跟现实是有差距的。按照道家的历史观,社会发展到后来慢慢有很多丑恶的现象产生了,这个奇怪不奇怪?从太极理论来看,这是不奇怪的,因为太极是一阴一阳,有阴有阳,有正面也有反面。丑恶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整个社会理想的导向来讲,要引导到从善的方面,营造更好的氛围,其实他是可以努力的,但是哪一天可以达到这要所有人付出努力。

  提问3:非常感谢詹教授精彩的演讲,第一眼看到您的天平,就觉得您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健康的一位学者。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论语》也好,无论是我们的《道德经》也好,还是我们《周易》也好,都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

  关于《易经》方面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学好《易经》不容易,我想问在入门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教导我们?谢谢。

  詹石窗:《易经》难读,难在它有两套体系,一个是符号系统,一个是文字系统。如何读好《易经》?我觉得首先要选一个好的读本。我推荐黄寿琪先生写的《周易译注》,他把原来古文一段一段翻成现代文,同时每一个尺度他都做了解释。你慢慢看下来,对于他的内容理解很有帮助。第二步,你必须搞清楚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说什么叫太极,什么叫五行,什么叫钟,什么叫尧,这些概念要搞清楚。因为古人都是用这些概念来表述的。 第三,你要对那些《易经》的图,卦跟数字的关系要理清楚。这样你一步一步的就能够入门。这是我的建议。

  陈实:古籍书店去年出了一套关于《易经》的书籍,里面是以刘大军、李镜池教授为主的,这套书对你也会有帮助。

  提问4:第一个问题,我浅读了《道德经》,我发现《道德经》构建这样一个幸福体系是返璞归真的。这个幸福体系比较像原始社会,它不崇尚文化和科技。但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走上了高科技、高文化的时代,崇尚功名。那我们道家是否要重新构建一套崇尚科技、崇尚文化、崇尚功名的幸福体系呢?

  第二个问题,今天谈到了快乐的问题,快乐我觉得精神层面很重要,但是也要一定的物质保障。我们今天既然讲了道家,道家是否能在经济学上有点作用,我们怎么用道家来赚钱?

  詹石窗:第一个问题,涉及道家跟科技的关系。其实从《道德经》开始,“道”是怎么提出来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提出来建立这个体系,是不是否认了科技?其实恰恰相反。老子“道”的提出是因为他建立在对宇宙自然的观察上。所以,他是符合科学观察精神的。为什么后来中国的很多科技发明也跟道家有关系,比如说指南针、火药,这恰恰是它们在那个时期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科技。所以,道家并没有否认科技,恰恰是提倡科技。但是,庄子说“道近乎技”,什么意思呢?就说他承认科技的作用,但不是要为科技而科技,不是被科技牵着鼻子走,而是把科技作为一种手段,最终要达到对道的深刻认识,和对道的应用,这才是它的本质。所以,不存在说道放弃科技、否认科技的问题。

  第二关于功名的看法。道家也没有否认功名。我说到功成身退,前提还是要功成。很多地方都在鼓励你要努力的去创造,他讲的是如何在可能的条件下面,发挥你的作用及创造,去迎接一种新的未来。他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恰恰是强调你要努力奋斗,要去创造。

  第三,道教有没有可能使人在经济上成为创造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呢?我认为是有的。道本身讲规律性,讲运动,你在创造过程中要认识规律,比如说市场运作,最重要的是你要去调查。老子讲“不出于户,以知天下”,就是要用一种可能的信息来对你的行业做出深刻的了解,要做市场分析。要想认识规律,就要调查,要掌握信息。我想,这是它最有用的地方,要知道信息,知道怎么去运作。

  另外,道家有一个经典,叫做《黄帝阴符经》,它讲的是天地人的关系,天地造化了人,人是可以从天地当中采集资源的,这是合理的。你获取资源,你经商,你发财,这也是合理的,他没有否认这个合理性。但是,他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天地仁的运转,你要去拿到自然的资源,你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必须要合道。比如说打鱼,这个鱼小的时候,任你捕捉,但是你要有修鱼情。自然规律必须遵循的。一方面他强调遵循人跟自然关系的伦理,人跟社会打交道的伦理,同时他也承认你可以去打拼,在合理的道德前提下面,你用你的智力去赚钱,这是没有问题的。

  提问5:我提一个问题,老子这本书开篇是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对道的理解非常肤浅,但是我对他这个名字的理解有些不同。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本书该叫《道德经》,还是该叫《老子》,如果叫《道德经》,是否把老子的思想进步了。我感觉老子这本书没有局限在道和德上,他好像还说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我们现有的文献是不是有点局限了,或者禁锢了?

  詹石窗:老子这本书最初不叫《道德经》。汉书文字所记载的先清时期,《道德经》就叫《老子》。什么时候开始称《道德真经》呢?汉朝开始慢慢就称《道德经》了,到了唐朝才开始称《道德真经》。其实这个名称的变化关系不大,因为它只是告诉你一个路径。你了解老子的思想,就好像我们到这里来,到这里的路径,你可以从北面过来,也可以从南面过来。他只是告诉你怎么走进来,你走进来看到什么?走进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讲台,也可以看到这个摄像机,这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这个名称并不影响他对内容的了解。

  陈实:我们在读一个经典的时候,他有不同的解读,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解读,也许你自己的解读就是一个很大的发现。所以,我也觉得不应该把它局限了。至于是《老子》,还是《道德经》,刚才詹教授也讲了这个过程了。

  提问6:谢谢詹教授,我是武当的俗家弟子,首先第一个问题,请问詹教授有没有到过武当山?第二,对武当的太极拳有什么看法?第三,对武当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做何点评?

  詹石窗:我去过武当很多次,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去过。太极拳太河、大河、大运,武当拳、内家拳自成体系,也有人专门写过武当拳的著作。我看过《张三丰文集》,这个文集我们看到有好几个版本,在《道传纪要》里面就有。现在一个出版社专门整理成《张三丰文集》,它有各种各样的,包括他的论道、诗歌,这些诗歌非常精彩。他的奥妙,就是那个理,在那个诗歌里面隐藏着,好好琢磨《张三丰文集》里面的诗文,不仅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也可以真正了解张三丰太极拳的奥妙,当然好还是要有师傅教,有师傅教的,再加上学习,把实践跟理论两者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境界。

  陈实:刚刚这一朋友提的问题很有意思,就是你到过武当山没有,言下之意,是不是不到过武当山就不能谈道学。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当然到过这个地方可能会好一些。我们中国传统的学问,讲游学,除了你学以外,还要讲游,就是实地去考察,比如说《史记》司马迁就是这么做的。但是还有一种大学问,不一定非得到过此地。比如说德国的席勒写海,他一辈子没见过海,但是,他写海,可以说在文学史上是写的最漂亮的一个。再一个康德,康德这一辈子就离他家20公里的地方去过一次,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从自己的家到图书馆,他哪也没去过,但是,你能说康德什么都不懂吗?不能这么说。我这里只是想通过我们这个论坛告诉大家,学问有时候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提问7:主持人你刚才提到宁静使人快乐,我就想到,我在国外居住的朋友,他就跟我说,在国外什么都好,就是太安静了,环境很美,但是没有中国热闹。我们的民族最喜欢热闹,那是因为我们平静不下来呢?还是我们觉得热闹才快乐呢?

  陈实:两码事,一个是指你的环境很热闹,说实话大家还是喜欢热闹的。我讲的宁静主要是你自己心里的宁静,你如果心里宁静下来了,在很宁静的环境中你同样不会感到很失落,很郁闷。

  下面请詹教授,请你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化?

  詹石窗:文化首先它是一种生存状态。第二,它是一种智慧结晶。第三,它是一种创造能力。

  陈实:感谢詹教授关于什么是文化的第89种回答,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祝大家身体健康,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