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鼬御魂搭配:中医文献王翘楚治疗心悸验案举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6:08
王翘楚治疗心悸验案举隅
作者:许良
关键词:王翘楚 心悸 医案 老中医经验
心脑血管病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故预防治疗尤为重要。据近年临床报道,中医从瘀论治心病者,逐年增多。王翘楚教授治心病主张从脏腑入手,调和气血,平肝益气。中医的一脏,涉及西医多脏器,而西医一脏之病,也涉及中医五脏之气血。故从平肝、柔肝、补肾着手,兼益气活血,以提高整体功能。现举心悸病案述之。
医案一:王××,男,57岁。初诊:1998年3月4日。主诉:心慌1年。现病史:时常心慌已1年。去年12月20日,曾发快速房颤,窦性早搏,常胸闷、胸痛,有高血压史10余年,并有糖尿病史。常服倍他乐克、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等。刻下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压:150/90mmHg,苔薄、舌质红,脉细弦数。诊断:心悸、胸痹(冠心病、高血压病)。证属肝肾两亏,瘀血痹阻。治宜养肝补肾,活血通痹。处方:制首乌15g,山萸肉15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桑寄生15g,杜仲15g,郁金15g,菖蒲15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龙牡各30g(先煎),葛根15g,川芎15g,赤白芍各15g,怀山药30g,丹参30g,夜交藤30g,白僵蚕10g,14剂。
二诊:药后胸背闷感减轻,背部稍有发冷感,血压:140/90mmHg,苔薄,脉同前,方病相应,再遵原方出入。原方去怀山药,加黄芪30g,14剂,以加强益气活血之功。
三诊:近日春雨连绵,咽痛,胸闷不适,稍怕冷,无骨节酸痛,本周服过克感敏,先锋6号,ABOB等抗感染药物。苔薄、舌质微暗红,脉细微弦。拟疏风清热,平肝活血,更方调治。处方:桑叶15g,菊花15g,银翘各15g,焦山栀15g,天麻10g,钩藤15g(后下),葛根15g,川芎15g,柴胡10g,龙牡各30g(先煎),桂枝6g,赤白芍各15g,全瓜蒌15g,郁金15g,菖蒲15g,黄芪30g,怀山药15g,14剂。
四诊:服上药后,胸闷、心慌好转,夜眠尚可,能睡6~7小时,但时腹(肠)鸣,大便溏,血压:150/100mmHg,(停服降压药),舌苔微黄腻、舌质暗红,脉细微弦。上方去银翘、焦山栀,加淡干姜6g,青陈皮各10g,温中理气,14剂。
五诊:肠鸣、便溏明显好转,但这几天头晕无力,有时心慌,睡眠尚可,能睡4~5小时,夜醒2~3次,血压:130/90mmHg,原方去全瓜蒌,桂枝改为9g,加夜交藤30g,14剂。
六诊:本周因工作稍辛苦,出现头晕、心慌,有时手抖,大便成形,肠鸣明显减轻,夜眠4~5小时,能午睡片刻,血压:120/90mmHg,,故再予原方加蝉衣6g,白僵蚕10g,以平肝熄风,14剂。
七诊:夜眠尚安,纳便自调,心慌、手抖已解。守方14剂。八诊:胸闷心慌明显减轻,纳便自调,予以守方14剂巩固。
按:患者心慌胸闷1年求诊,属心悸、胸痹范畴,西医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随访八诊,计服药112剂,心慌、胸闷明显缓解,工作生活正常,血压得到控制(偶服少量西药)。在本案中,王师着重平肝益气以扶正,重用黄芪30g,桂枝6~9g,以益气温阳,振奋心阳,遵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原则,主张“肝以平为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调整,方能抗病祛邪,竟获良效。
医案二:杨××,女,34岁。初诊:1998年2月9日。主诉:失眠加重1个月,伴有心慌。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头痛、手足发麻,服尼莫地平后出现头顶痛,头晕加重,后出现失眠,常通宵不眠,服舒乐安定2片,仅睡1~2小时,静滴脉络宁,心情稍平静。但多思多虑,人体消瘦,乏力,面色无华,由人搀扶来求诊。患者身体虚弱多病,1985年始有室性早搏,有三联律,1989年发现高血压,常服心律平、抑平舒。脑血流图示:全脑平均血流下降,双顶叶平均血流量明显下降。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动脉痉挛或狭窄存在。血粘度低切:9(偏高),心率:98次/分,早搏1~2次/分,血压:175/110mmHg,,苔薄微黄、舌质暗红,脉细微弦。辨证属肝郁阳亢。治拟平肝潜阳解郁,活血安神。诊断:心悸、不寐(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处方:羚羊角粉(吞)0.6g,净蝉衣6g,白僵蚕10g,桑菊各15g,天麻10g,夜交藤18g,柴胡10g,龙牡各30g(先煎),葛根15g,川芎15g,菖蒲15g,焦山栀15g,赤白芍各15g,丹参30g,合欢皮30g,远志肉10,灯心3g,7剂。另:“落花安神合剂”5盒,早服1支,夜服2支。
二诊:药后1周,心情稍平,睡眠稍有缓解,能睡6小时,但腰酸,尿频,时有嗳气,易汗,咽稍痛,血压:155/90mmHg。方病相应,予原方续进。
三诊:药后3周,能睡7小时,但仍心慌,头痛,纳呆。
五诊:药后1个半月,舒乐安定减至1片。经行淋漓不尽,咽红(+),咽痛,右颌下淋巴肿大,头痛减轻,但尿频,便溏,面色少华,乏力。予原方去羚羊角粉,加生蒲黄10g,黄芪30g,芡实30g,紫花地丁30g,牛蒡子15g,以益气活血,清热利咽。
七诊:药后2个半月,舒乐安定减至3/4片。
八诊。已停舒乐安定,能睡5~6小时,头晕、耳鸣减轻。
九诊:月经渐调,但带多,腰酸,故原方加椿根皮15g,以清利化湿止带。
十三诊:服药已半年,病休4个月,现上班,精神渐好转,但睡眠时好时差,右少腹时痛,带多稍黄,B超示:子宫内膜息肉;右卵巢巧克力囊肿。苔微黄腻、舌质淡暗红,脉细弦。须更方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安神为主。处方:柴胡10g,龙牡各30g(先煎),天麻10g,福泽泻15g,银翘各15g,焦山栀15g,麦冬10g,赤白芍各15g,夜交藤30g,合欢花15g,远志肉10g,灯心草3g,延胡索15g,椿根皮15g,黄柏10g,14剂。
十五诊:上班1个月,工作较忙,一般能睡6~7小时,有时易紧张,心慌,有时自服慢心律控制心律,时有手足发麻,头晕。患者仍坚持服药,以求巩固。
十九诊:已停西药5个月,恢复工作已2个月,常外出,讲话较多,夜眠有时不实,能睡6小时,面色转华,声音易哑,咽红痛,偶有黄痰,无头晕头痛,体重增加2斤(90斤),血压:130/98mmHg,舌质偏暗红,脉细,守方巩固。处方:板蓝根30g,牛蒡子30g,玄参15g,射干10g,玉蝴蝶10g,麦冬15g,净蝉衣6g,葛根15g,川芎15g,天麻10g,黄芪30g,党参15g,苍白术各15g,川连6g,广木香6g,夜交藤30g,甘草6g,14剂。
按:本案患者体弱多病,原有高血压病,大脑供血不足,心律失常,脑血管痉挛,时常头痛,又有新恙失眠症,心悸(早搏),抑郁症,人体日渐消瘦,肠胃功能有紊乱,一派属中医“虚损不寐”之象。王师根据杂病从肝论治,兼以益气活血等辨证方法,随证加减,使患者服药半月后失眠、郁证稍有稳定,初见成效,3个月后停西药,4个月后恢复体力上班,前后持续治疗9个月,面色明显好转,精神转振,体质增强,工作、生活质量提高。
医案三:陈××,男,43岁。初诊:1996年12月26日。主诉:失眠、心慌1年。病史:1年前因工作不顺,情志不悦而致失眠。同时又有感冒发热而患病毒性心肌炎,出现胸闷心慌,早搏频作,曾住院治疗,Holter示24小时14000次早搏(室性、房性)。经静滴丹参注射液,口服慢心律、莫雷西嗪治疗。1个月后出院,Holter复查示:24小时1500次早搏。而失眠加重,卧床难眠,又早醒,一夜仅睡4小时,或通宵不眠,心烦不安,急躁易怒,并出现脱发现象,胃脘不适、泛酸、嗳气频作。曾服安定、三唑仑等效果不稳定。体检:面色无华,眼眶黧黑,心率:84次/分,早搏每分钟10次,咽红(+),血压:100/70mmHg,苔燥少津、舌质暗红,脉细微弦伴结代。服心律平100mg,每日3次,莫雷西嗪200mg,每日3次。有肝内囊肿、胃溃疡病史4年,肝功能正常。参合脉象,证属肝郁气滞,瘀阻心脉,胃失和降。先予平肝解郁,理气活血,和胃安神治之。处方:软柴胡10g,煅龙牡各30g(先煎),明天麻10g,双钩藤15g(后下),广郁金15g,石菖蒲10g,粉葛根15g,抚川芎15g,赤白芍各15g,紫丹参30g,麦冬15g。上方随证加减,服药3个月,心平眠安,身体康复,心电图正常。
按:患者以失眠心慌为主症求治。初因情志不悦而失眠,再加病发心肌炎,失眠加重,其临床表现既有新病,又有旧恙复发,症状多样复杂,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从何入手?王师认为失眠症,病位在脑,表现在“肝”,常波及五脏。本例症状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首当溯源于脑,以从“肝”论治为法,并统顾五脏实体病症,分清主次、标本先后兼治,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