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姬 阴阳师:像美国人那样“护犊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48:22
像美国人那样“护犊子”

□林培
热点关注
南平,那道只差十分钟就能开启的“制度校门”,阻断了9条幼小的生命。痛惜中,我想起曾亲历的一个现实版的“《刮痧》故事”,一个美国法律强制保护中国少年的实例———
去年3月,中国心理学会假南京开会。正在美国读心理学博士的北京师范大学王建平教授,携她实习医院———哈佛医学院的同事纽好斯博士,一同受邀赴宁。王教授身兼两职,既是老美“翻译”,又是“专家主持”。
3月14日下午,一个越洋电话,几乎撕裂了这位母亲的心———手机传来在美读高中儿子的求救声:“妈,我闯祸了!你回国的事,我跟美国同学讲了,同学家长向警察局举报,我现在不能回家,被指定安置在另一社区……”
3年前,她别夫携子,赴美读博,赁美国房东两间屋生活。此次回国参会不过十来天,预先已向房东讲明,不曾想儿子“祸从口出”……心理学家的本能驱使她瞬间镇定,调整语气,先对儿子一番安抚,让16岁零4个月的他坚信,妈妈有足够的能力化解这场危机。
结束通话,她迅速上网查询美国未成年监护的有关法律: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脱离监护人单独居住,如监护人监管不当或不力,可指定机构或人员代为抚养,并剥夺监护人的监护权,甚至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看到这里,她倒吸一口凉气,没容她定定神,手机又响了———
这回是美国社区管理员的电话:要求她在3月17日前回美接受调查,否则,将以虐待罪起诉……她恳求,说这边的会很重要,一时赶不回,可对方不容置疑:“记住,任何情况下,孩子的安全最重要!”
“理屈词穷”的她无言以对,陷入两难之中。会议主办方闻讯,“命令”她停止工作,以最快的速度离宁赴京飞美。可既定的工作怎么办?她满心歉疚。“美国人说得对,任何工作没有你儿子的安全重要!”会议承办方、南京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教授也下了“逐客令。”
送走王教授,张宁神情沮丧地对我说:这就是中美文化和法律的差异。美国对未成年人保护是“法律假设”,即假设他们不具备独立思考和生存的能力,是弱势群体,需要保护,尤其是监护人的保护。
是的,在美国,孩子一刻也不会脱离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视线。
有的州甚至还规定,没有成人陪同,未成年人晚上不得外出,不得在自家门前玩耍。在不确定或陌生的空间里,法律不允许美国孩子有放任的“自由”,尽管“不近人情”,却能换来美国校园安全全球之最。
这则故事我曾讲给不止一个人听,听者大多不以为然,笑谈美国人“小题大做”。可如今面对南平之痛,想象那天在寒风中缩成一堆,守门待“时”的孩子,我想问,有人为孩子的冷暖和安全做过“法律假设”吗?除了“考试排名”、“升学率”外,家长、学校、社会果真从心里把孩子的生命安全,作为“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吗?如果是,那制度保障和监护人的法律规范又在哪里?在学生安全处处“留白”的现实环境中,谁能让“永远别让你的孩子离开监护人的视线”这句话,落地生根?
林培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