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绵仓库play:北川重灾区:幸存父亲箩筐里背着儿子尸体(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0:28:27

北川重灾区:幸存父亲箩筐里背着儿子尸体(图)

2008年05月15日11:2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现代快报 5月13日,在四川绵阳市北川县,救援人员正从废墟中营救一名小女孩  新华社记者 丛峰 摄
5月14日,在地震重灾区北川县,一名男子看到亲人的遗体后,不禁失声痛哭

  5月14日 绵阳——北川

  我经历了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天。一天来,我和战士们一样,丝毫没有感受到徒步在山区开拔的劳顿,只有心灵的震颤,和不由自主涌出来的泪水。进入北川县城的7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我见到了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和无助,见到了被爱和信念驱使着的人们的坚韧和执着,以及战士们最无私无畏的付出。

  徒步回乡寻找亲人的民工

  我跟随的江苏首批消防救援队是在昨天凌晨1点20分到达四川北部城市绵阳,我们得知将要前往北川县。 那里,是此次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县之一。

  但车队刚出绵阳就停了下来,因为泥石流仍然不时发生,夜行非常危险,我们被要求全部在大巴车上休息。直到清晨6点,车子重新启动,我被摇醒了。救援队终于要真正挺进灾区了。

  一个多小时后,车队进入安县,天色也渐渐亮了起来,路边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有损坏,不少彻底倒塌了。

  迎面走来的行人也多了起来,他们都是有组织地徒步撤离北川的灾民,每个人都面色凝重。而路上不时闪过鸣着警笛的救护车,提醒着我们,灾区越来越近了。

  下午1点,车队开到离北川县城5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前方停满了去北川的救援车辆。在这儿,从灾区撤出来的群众也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搭乘军车离开。

  这时,我注意到奇怪的三个人。他们逆着外撤的人流向县城方向走,行色匆匆,满脸疲惫。他们是在南方打工的北川人,灾情发生后就再也没有办法联系到家人。“我们昨天晚上10点钟赶到了绵阳,但找不到去北川的车。”其中一个人告诉我,三人就决定步行回家,到这儿,他们已经走了快三小时。

  他们没有耐心和我细说,继续匆匆向县城方向走去。这时,一个妇女向我跑来:“请问有手机吗?”她是北川人,走出来并不是为了撤离,而是为了寻找手机,和失散的亲人们联系。

  北川的手机信号仍然很不稳定,我答应帮她试试,但手机根本无法拨出,只能用她的名义给她的亲人发出了报平安的短信,短信发出去三条,收信人是她的两个哥哥和丈夫。我安慰她:“放心,他们会没事的。”她低声说谢谢时,已经哽咽了。

  步行3小时挺进北川

  救援队的消防官兵决定徒步进入北川县城,5公里的山路我们足足走了三个小时。下午一点,我们来到一个收费站,这儿就是北川县城的入口,救助人员搭起了几个帐篷,收治伤员,转移群众,也为救援人员提供服务。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给每个战士发了一瓶水,鼓励他们“加油”。在一排停着的救护车旁,我看到了一个个受伤的群众被抬了进去,他们的眼睛无一例外被贴了一层纸。一个护士告诉我,这些被从废墟里抢救出来的伤员眼睛都很脆弱,不能直视阳光,否则眼睛会受到伤害。

  一辆辆救护车呼啸而去,又不断地有伤员被送了过来。

  江苏消防战士被分成了几个小队,进入县城后很快分散开,各自行动起来,而救援队里的20名医护人员也立即进入了临时医疗点开展了工作。

  小县城满眼是瓦砾

  我跟随的小分队有20名消防官兵。跟着他们一路行进,我这才仔细观察眼前的这座城——几乎被夷为了平地,满眼都是瓦砾。

  小分队没走多远,一个老乡冲过来,几乎是在喊:“那儿有个幼儿园倒了,里面还有活着的孩子!”分队指挥员决定立即前往救援。老乡救人心切,带着我们绕开了大路,抄小路直奔现场。

  途经一个水库时,救援队员刚走上去,突然听到远远有人在喊:“停下,退回去!”顺着声音看过去,几个同样身着救援服的人在挥着手大喊:“水库堤坝有裂缝,危险!”

  指挥员决定立即回撤,这让带路的老乡非常失望:“救救我的娃,我的孙子在里面啊!”他拍拍自己背着的包,“里面全是水,要去救他们啊!”

  指挥员决定冒险通过,“孩子要紧!”消防战士们轻手轻脚地走,终于平安过了这段路。

  幼儿园位于金罗巷(音),这是一大片废墟,三幢楼房呈三个角度严重倾斜,但都指向了幼儿园所在的地点。

  孩子别哭,你们马上就能出来

  战士们走近时发现,几个孩子躺在瓦砾下面,都是五六岁的孩子,有的被压住了胳膊,有的被压住了腿。一个半躺着的女孩还能说话,她在哭喊:“爸爸,怎么还不来救我。”

  消防战士上前安慰她:“不要哭,你们马上就能出来了。”女孩停止了啼哭,其他孩子也都停止了挣扎,看着忙碌着的陌生叔叔们。

  战士们立即用手动破拆器开始切割,用手掏石块,以避免孩子们因为救援而再次受伤。

  救援进行时,发生了三次能明显感觉到的余震,最后一次余震时,倾斜的楼房上不时掉下砖块。战士们没有一个人停下手头的工作,现场除了指挥员偶尔发出的口令,只有破拆器的轰鸣声。

  “好,好,轻一点,慢一点!”下午4:45,第一个孩子被消防战士小心地托了出来,是个女孩。看着她的身体完全离开地面后,战士们泪流满面,我的鼻子酸了一下,泪水不知不觉流了出来。语言已经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感受。

  打开了通道,工作轻松了很多,5:02,5:29,5:35,陆续又有三个孩子被救出,两个女孩,一个男孩。随队的医生现场抢救后,把他们立即运往医疗点急救。

  他用双手挖出儿子尸体

  孩子被救出来,我和战士们一样心里踏实了很多。这时,有消息说,不远处的一处废墟内发现了幸存的被埋群众,江苏地震救援队的另一路消防官兵们正在赶去,我立即和增援的消防战士一起前往。

  一个男子低着头走在瓦砾上,背着一个箩筐,上面盖着一条被子。

  我问:“你在找什么东西吗?”

  他没有回答。

  “箩筐里装的是什么?”我以为那是他的家当。

  他抬头看着我,缓缓地说:“我儿子的尸体。”他已经没有了泪。

  这位可怜的父亲用双手挖出了儿子的尸体。

  路过一片废墟时,一个名叫任知雨(音)的8岁男孩出奇地冷静。他没有哭,遇到人就问:“我爸爸叫王召华(音,他随妈妈姓——记者注),手机号码是……你能帮我打个电话给他吗?”

  男孩的冷静让人心碎,一个老乡站在他的身边,却先哭了出来,在拨出他提供的号码后,高高举起手机,希望能捕捉到信号。

  废墟下的呼救

  消防战士们来到了一个庞大的废墟边。老乡说,这个地方原来是一排门面房,里面还有人活着。战士们贴近一个小洞口,向里面喊话:“有人吗?”

  “有!救救我们!”

  战士们不敢贸进,因为不知道废墟下面是什么结构,怕贸然切割反而会造成坍塌。战士们用手把小洞慢慢扒大,再用脸盆运走泥石。

  战士们挖出能容一个人的洞,钻进了瓦砾,发现下面是一个厢式货车,支住了倒下的墙体。经过确认,废墟下至少有两个人还活着。

  “谁有水?”一个战士回头大声喊。战士们这时才发现手里只剩下了少许橙汁饮料,我只有半瓶矿泉水,战士接过水,递给了被埋的群众。

  “把眼睛都闭起来,不能睁开。”随队的军医对着里面喊,他递过去几个口罩,让被埋的人遮住眼睛,以避免强光刺激。

  现场情况太过复杂,救援进展缓慢。直到晚上8点,里面的人还没有救出来。战士们仍在努力。

  快报特派记者 朱俊骏 发于北川

  随军记者泱波

  马不停蹄奔灾区

  昨天上午,快报记者泱波随江苏第二批地震救援队前往灾区,并于昨天傍晚进入德阳,成为现代快报第二名进入灾区的随军记者。

  昨天,他通过电话和短消息发回了第一篇报道。

  下午4:50

  这批地震紧急救援队由109人组成,其中有100名消防官兵,他们的绝大部分来自南京消防支队,我了解到只有一人来自于苏州消防支队,而他是在昨天凌晨接到通知,连夜赶到南京,与大部队会合。在经过集结后,我们在上午的10点20分由南京禄口机场起飞,在下午的1点30分飞抵成都双流机场。

  在机场,救援队分乘五辆大巴,同时还把救援设备和物资分装在三辆卡车上,没有休息就立即前往灾区。我们现在是在成绵高速上,因为和指挥员不同车,我现在还不知道目的地。

  一路过来可以看到,在公路两旁有不少群众自己搭建的帐篷,看得出来他们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因为是救援车辆,车队经过收费站都免费,路上的救援车辆比较多。现在消防战士们都在相互交流,虽然大多数战士来自南京消防支队,但是此前彼此之间并不很熟悉。增加了解,将有助于他们在救援时能更加默契。

  下午5:20

  我们已经进入德阳境内,从两边的建筑看,这儿应该是郊区,马路两边有很多简易棚,这里成了德阳群众临时的家。

  车队好像不进入德阳市区,刚刚从一个岔道分出。军车多了起来,同车的救援队员判断,我们可能是去绵竹。

  下午6:08

  短消息:车队经过了什邡街头,刚才有十多个市民自发在车队经过时站在路边鼓掌欢迎。

  下午6:15

  短消息:再有四五十公里就到了,再走一段。

  自晚8点后,因通信不畅,泱波与编辑部失去联系。祝他和救援队官兵们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