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施瓦辛格女儿:像德国人那样教育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11:04

像德国人那样教育孩子

2011年07月22日 11:42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温键键

妈妈手记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哲言道:播下一种思维,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像“德国人”那样认真、严谨地育儿教子,收获便是一架勇往直前的“德国战车”!

3年前,儿子以执信中学他所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除了没去成清华、北大,也算聊可自慰。中大外院向以时尚洋派著称,儿子甫入校便如鱼得水。他专业攻日语,但英语很好;爱足球,关注整个欧洲和南美洲盛产列强的广袤异域;迷历史,钟爱文化沉淀深厚且国史族史波谲云诡的俄罗斯诸国……

有次周末他回家,跟我探讨:妈妈,让你选择,你最喜欢做哪国人?我不假思索:当然做中国人。儿子说:自己本国除外。我说:那就选法国吧。我选法国,不因其浪漫而因其散漫,我觉得后者更吻合我的天性。儿子听罢理由,笑了。他想了一下,神情认真地说:妈妈,你可能没发现,其实你的生活习惯更像德国人!

呵呵,像德国人?像那架绿茵场上也如计算机般、最后一分钟也绝不言弃的“德国战车”?我从没把自己跟这个以认真、严谨著称,生活颇有些刻板的国家联系在一起,但我明白儿子的含义,他是指我的日常生活比较有规律,显得规范甚至有些刻板。以我这样一个天性散漫、有些丢三拉四的人,能够有规范、严谨的生活习惯,完全得益于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的父母的培养,他们本着研究历史的科学精神,为我制订严格的生活、学习规范,早睡、早起、当天事当天做——— 这就是儿子眼中的德国作风吧。检讨我人生能小有成就,不能不感激这套德国作风的行之有效。

儿子出生后,培养下一代就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为了让儿子能够健康成长,我便以这种“德国作风”,认真严谨地履行着教子的一言一行。

坚持晨练  从救场队员到足球队长

早起晨练,是我自中学时代就养成的健身习惯,几十年从不间断。儿子一学会走路,我便带他早起锻炼。从最初的我跑他等,到后来他跟着我跑,孩子成长的能量大得惊人:没过几年,这个原来跟在后面有时还“哇哇”哭的鼻涕虫,已经能跑会跳了。终于有一次,他煞有介事地捡个树枝划了条线,说:妈妈,我们赛跑!没问题,比就比!我话音刚落,他便挺起小胸膛一路狂奔,两条小腿倒腾得飞快,一阵风似地冲到了终点。此时他还未读小学!印象中这次比赛后我再也没赢过他。儿子直到上初中,个子都不高,大都是坐在前排的位置。但因为常年跟我去晨运,儿子的运动素质与习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读初二时,培正中学开校运会,班上没人报长跑的项目。在老师“为班争光”的鼓动下,这个坐在前排的小个子男生怯生生地举手报名说:我报1500米!令老师和同学都大吃一惊。老师在表扬了他勇于担当、精神可嘉后,专门叮嘱他,跑得下来就跑,跑不下来也没关系,重在参与!后来,这个身披战袍的小个子男生,沉稳而轻松地跑到了终点,获得了该项目第二名的荣誉,真为班争了光!全班的男生激动得把他抬起来绕场一周!

此后,他对田径的热情一路高涨。在执信读高一那年,也是为给班级救场,他同时报了1500米与3000米两个项目,一个小时跑了两个长跑,并一举拿了双亚军,被同学称为“铁人”。他也因此被执信校足球队的队长相中,进了校队踢球———这个机遇,也为他开启了人生新一页。入读中大后,这位执信中学校队的足球队员积极张罗,自荐队长,为他们阴盛阳衰的外院足球队招兵买马,并打破了逢赛必输的魔咒——— 这称得上是个历史性突破,有如许海峰将零打碎的那一枪。在珠海校区读完二年级搬回广州康乐园南校区时,他写了一篇惜别这支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院足球队的长文,依依不舍地挂在人人网的个人主页上,文中他周到而准确地感谢了所有球队的参与者——— 哪怕为这支队只踢过一场球的队员,深情寄望,谆谆嘱托,如同刘备托孤。其爱球爱队之情,真不独“看上去很美”!一番心血与深情,已达升华人生的理想境界。

热爱劳动  想炸掉市场的小厨师

儿子小时候总是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我的后面,我在忙家务的同时,也本着“培养劳动观念”的理念,让他参与各种劳动。虽然这些劳动更多时像一场游戏。比如说买了活的鱼虾回来,让他把小的鱼虾挑出来,放到另一盆里,让他负责照顾这些“鱼小孩”、“虾小孩”。最有意思的是带他上菜场。那时候菜场多还未精装修,鸡叫鱼跳,烂菜满地堆,我们大人司空见惯,没觉有何不妥。儿子却很生气,他踮着小脚,怕那些污水沾到他干净的小鞋上,一边捂着鼻子生气道:“我以后要是当了官,第一件事就是把菜场炸掉。”这话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我只好耐心教育他:炸掉菜场的人是当不了官的。大家吃的东西都是从这里买来的,脏可以通过劳动把它搞干净。长大后他颇为热爱劳动,买菜干活都很快上手,初中时已经可以独立做简单的饭菜。可惜的是,当时没有想到可用菜价为例教教他算数学,或者根据物价的起落跟他谈谈经济学的原理,果如是,也许能培养出一个精算师或经济学家也未可知呢。

背诵古文  令人享受的亲子时光

不仅仅是因为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是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读唐诗有很好的教化作用。每天选定一个时间,比如晚饭后或睡觉前背一首唐诗,既是纪律训练,也是美育熏陶,兼具赏识教育功能——— 他每有进步,都换来我们惊喜有加的称赞。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非常享受的亲子时光!

儿子刚会说话,我便开始教他读唐诗,最初他的口齿还不太利索,“处处闻啼鸟”还会说成“臭臭(音)闻啼鸟”,但他每有小的进步,我们便欣喜地鼓励他,教者学者都很快乐!他的记忆力与语言能力突飞猛进,不到两岁便背下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与《琵琶行》。当时我们还用卡式录音机录下了他用稚嫩清亮的童音背诵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那时的小儿肯定不知何为汉皇重色,何为御宇,但如此美妙的长诗却令他对汉语韵律与精义留下深刻的印记。长大后,他一路出口成章,倚马成文,从小学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经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并拥有众多粉丝的追捧。

追本溯源,他对汉语文的感悟力应是从此便慧根深植。他从少儿时期直到中学都坚持着这个背诵的习惯——— 后来不限于背唐诗,还背宋词、元曲,甚至先秦古文。由此,他拥有了对古汉语与对自己记忆力的双重自信。

外语拔尖  苦心父亲功不可没

说实在话,教孩子英语,我们并不在行。英语虽然学了几十年,但却仍处于半聋哑状态。所幸我们知道人的语言本能期在身体发育前的铁律。约12岁之后,再学就事倍功半了。

可惜的是,在1990年代,幼儿学英语的教材还很少,我们只能尽量利用当时能有的设备与技术,让儿子多接触英语。比如看些英语的幼儿节目,并把这些节目用录像机录制下来。这项工作,儿子的父亲居功甚伟:当时有部名为《走向未来》的英语教学片长达50多集,在央视播出,一周播一集,他父亲硬是一集不拉地给他录了下来,历时一整年。即使出差在外,都再三交代让别人代为录像。这些节目,我们经常播放给他看和听,让他耳熟能详,任由他去发展语感。

因为跟英语有过这样的亲密接触,儿子对英语的敏感度一直很高,上学后从未为英语犯过难。他在初三和高二两次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广州市同年级英语比赛,都拿到了一等奖。尤其在执信中学。执信是广州所有中学英语科的No.1,能代表No.1的学校出征,并取得最高等级的奖项(不排具体名次),还得拜他童子功所赐。

大学选择专业时,他自己选了日语专业,理由是,再学几年英语太闷了,不如再学一门新语种吧。日语,儿子本来全无基础,在中大学习两年后,也顺利通过日语测试,并赴日留学。此外,他还自学了西班牙语。

    (温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