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全诗的题目:上海商报:为了39条生命,必须对铁道部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0:18

上海商报:为了39条生命,必须对铁道部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6日08:30  上海商报

  社评

  提要:即使从客观条件上很难完全打破铁路的商业垄断,但作为公共交通服务,尤其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最快速度的铁路交通,它的交通安全和风险防范不能由铁道部一家说了算。

  据最新消息,截至昨日18时,“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人数已增至39人。此外尚有192人住院,其中重症12人。这起事故无论从什么角度说都是极其严重的,特别是铁道部相关官员在多次其他事故之后表态,铁路,尤其是动车和高铁是安全的情况下显得更为严峻。因为在这样的表态之下,可以说这次事故的死难者,是死于提供公共服务的铁道部的失信。而铁道部失信,即使这次事故有意外的因素,铁道部的管理体制及其相关负责人也难辞其咎。

  这么说并非是想证明所有的事故都没有天灾的因素。这么说只是想问为什么动车和高铁在雷雨交加之时频发事故之后,铁道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至少回避一下雷雨季节的行车风险?现在两车追尾,车毁人亡,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24日晚的新闻发布会上,道歉之余依然再说对高铁有信心,真不知这种信心从何而来?

  假使他真的有信心,公众对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铁道部,也不会再有多少信心了。道理简单,即使这次事故天灾的因素不可避免,但事前多次雷雨之中的小事故,对铁道部来说一点预警也没有,对这个面对多次事故重演而不知悔改的铁道部,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对它有信心,也不能再指望它自己对自己进行符合公众需要的改革,而是要以39条生命的理由,从外部对它进行彻底的改革。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或系统,都不可能没有事故。问题是事故必须说清楚原因,是人的因素不到位还是真的是天灾造成的?尤其是同一种客观条件下的事故,为什么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这次铁道部因为死难者的道歉,已经是高铁开通以来的第二次道歉,这距高铁开通的时间不到一个月,距离上一次道歉不过9天。9天之内除了这次重大事故之外,在铁道部第一次道歉的当日就发生了两起事故。而这9天,铁道部曾许诺四项措施,其中第一项是“开展京沪高铁安全大检查。全面检查设备设施隐患、动车组出入库质量、沿线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预案,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限期整治措施,提高运营设备的稳定性,确保运营安全”。

  这项措施在如今39个死难者的事故之中,怎么看都像一句虚夸的口号,而不像有所落实。即使我们真的冤枉了铁道部,铁道部真的做了全面落实,9天过去了,铁道部是如何做的?从北京到上海它都检查了哪些路段,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概不知。或者即使还没有来得及做,打算何时开始?开始之前为了回避已经暴露的风险,又有什么保证措施?我们也一概不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不知道谁来约束铁道部到底是做,还是不做?

  而当时铁道部第一次道歉时所说的第二项,“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措施,提高列车运行正点率。”大约是在做的,否则车不会天天开,也不是每趟车都晚点。但这有利益驱动在,车天天停着,铁道部从何盈利?

  至于当时所说的第三项“细化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对动车组司机、调度员、随车机械师、客运服务人员等重点岗位应急能力的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第四项“加强专业指导。铁道部运输局各行车专业干部每天坚持值守在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及时发现和处置运营出现的问题”,更像是铁道部应该做的日常工作,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说实话即使面对这次有39个死难者的事故,要铁道部想出比这四条更好的办法,在日后工作中解决风险也不可能。这就如同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其最大的风险防范措施“车辆召回”制度,也不是汽车生产商心甘情愿想到的,而是经过政府和公众参与,多方博弈,从外部对其进行改造的结果。

  中国的铁道部独此一家,事故的解释从来都是它自己说了算,这个局面必须改变。即使从客观条件上很难完全打破铁路的商业垄断,但作为公共交通服务,尤其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最快速度的铁路交通,它的交通安全和风险防范不能由铁道部一家说了算,尤其不能由着它犯同样的错误。

  为此有必要将铁道部强行分成商业运行和交通安全两个部门。安全必须置于商业运行之上。这项改革是一天也不能拖了,否则我们无法面对39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