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记事本:利用道教自身优势促进蒙古族乡经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4 03:50:44
利用道教自身优势促进蒙古族乡经济发展 -作者 冯禹铭2010/4/27 08:49  作者: admin  浏览次数: 204  共有评论数: 0  【论坛浏览】提要:道教徒要真知真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乡经济发展主题词:中华古教、真知真行、钻研经典、学习历史、丘处机、成吉思汗、四家子蒙古族乡、民委、和谐、经济发展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提要:道教徒要真知真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乡经济发展
主题词:中华古教、真知真行、钻研经典、学习历史、丘处机、成吉思汗、四家子蒙古族乡、民委、和谐、经济发展

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由于信仰和文化程度所限,我个人对胡总书记讲话精神领悟的可能不够深刻,现就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
诚如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所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①
“和谐”是道教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道教崇尚和谐!
道教历史悠久 崇尚和谐自然
国际著名学者、剑桥大学冈维尔学院和凯厄斯学院院长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道教作出这样的高度评价:“在古代中国人中,道家的自然知识最广博……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吸引人的东西都来源于道教。中国没有道教,就象根已经烂掉的大树一样!”
其实,道教是崇尚和谐的。
道教提到的“三盗即宜,三才即安”,“宜”即“和谐”之意,即天地人三才的运动相为和谐,天地人才能长治久安。太上老君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道”虽无名无形无象,不可捉摸,但它却是天地万物之本。《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万物产生的根本是道,且道也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宇宙世界是先有了道之后才有天地万物,即道化生了混沌之气,由混沌之气产生了天地阴阳,再由天地阴阳产生了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世间万物。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③那“冲气”又指什么?太上老君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④从其语言形式中我们可以了解,“冲”就是“盈”的反面,即空。“冲气”,即是“空的气”。“空”不同于“无”,因“冲气”其实创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为万物的存在提供了时段和场所。“空”也不能等同于“有”虽然时段和场所都有了,但是那些占有时段和场所的东西却还不存在。于是“一生二,二生三”,阴阳两气从“冲气”中产生出来,“冲气”与阴阳两气相互作用产生了万物。因而,“冲气”也是产生阴阳万物的元气。“冲气以为和”,这样的“冲气”就是一种包容着一切可能性的“元气之和”。这是从万物本原的“道”中所产生的“和”,也是最本原的“和”。因此“和”的第一要义是包容。这种包容不是此物对彼物的包容,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包容:本原的道对于存在的万物的包容,是对其存在的可能性的肯定。“冲气”为每一事物的存在提供了时段和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盈若冲,其用无穷。”是十分正确的。万事万物都被赋予了存在的可能性,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生发出来,这样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总之,道教认为“和谐”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定义,任何事物都在“和谐”运动。道教教义中也极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平安。
真知真行
针对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2月18日下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笔者认为我们辽宁道教界应该努力做到真知真行,才能真正协助党和政府提高执政水平,促进和谐,推动经济。
(一)真知
许多学者都认为“国学热”大有偏颇之势,“小学生做国学体操是作秀”、“奥运会上‘击缶而歌’是文化笑柄”,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同济大学朱大可教授评论奥运会开幕式时认为“文化补课迫在眉睫”,现在我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关东道教界的文化补课也是迫在眉睫!
近些年,辽宁一些地方有重宫观修建,重经忏,重出国访问,重宫观管理,惟独轻道教历史学术和教育事业的倾向。不仅一些负责道教工作的党政干部如此,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道长也如此。前些年,形势所迫,有不得己而为之的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也不容忽视。主观原因之一是看得不远,二是片面追求业绩。现在考察干部要看政绩,领导干部一任只有几年,于是一些干部就专拣那些最容易表现政绩、出政绩最快的事情干,不管百年大计,也不管环境污染。官场之风也吹进了宫观,一些宫观负责人觉得,修宫观最容易出成绩,作经忏最容易创收,出国既轻松地做了工作又名利双收,于是只做这些事情。这些事该作还是要作,只是要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克服私心。在全面做好道教工作的基础上,应当向道教历史学术和教育事业方面倾斜。全面提高道教人员的整体素质,必须钻研道教经典,学好道教历史。诚如政协贾庆林主席所言:“要充分发掘和发挥各宗教中有益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要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对有利于和谐的教义思想和行为规范加以挖掘和提倡。”⑤
随着“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策的提出,国人渴求回归自然,回归传统,这对道教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其实,道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穿上这身道装往这一站,我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化石”)但我们不能徒有其表,愧对祖师爷赐予我们的“三尺大领”,要正确认识道文化的自身价值(谈到道文化,我出版了一本《浅淡东北道文化》)。就连反对封建文化非常坚决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先生都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可见道文化的的确确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之地位,道文化是无价之宝,但有的道友却端着“金饭碗”要饭吃,这就是不进行“文化补课”历史补课的结果!
我读中国历史三十余年,出家入道亦有十几年了,而这些岁月中受到的教育使我根深蒂固地认为唐朝在利用道家道教文化巩固其政权,宋朝崇道纯属闹剧,林灵素、王文卿两道士祸国殃民。其实,不光是我有这种错误的观点,就连我师叔——当代著名道教书画家殷诚安道长亦在《丘处机略传》中有“可嘱后世门人记取:且莫再做林灵素!”之语。而认真读了有关历史书籍之后发现,原来有好多所谓的史学家(儒家学者)对道文化和历史有刻意的歪曲和诬蔑,真实的历史情况是唐王朝英明智慧他们选中了道文化资源作为其首选治国执政文化资源,而正是这种崇道的英明智慧造就了道士皇帝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也正是这种崇道的英明智慧造就了道士诗仙李太白的“独领风骚”!
宋代崇道是否属闹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多年收集研究东北道文化的我却深知辽国是一个非常有道教信仰的国家。 “宋真宗时代是一个战争不断的时代,辽国不断用兵南侵,宋皇室多年来一直陷入战争的疲惫漩涡之中,宋辽战争成拉锯之势,双方均欲罢不能。战与和是一对矛盾,成为焦点,亦是当时宋皇室议论最多的话题。其实宋太宗兵败幽州后,宋皇室厌战情绪加浓。《宋史·真宗纪》有记载曰:‘宋自太宗幽州之败,恶言兵矣。’皇室普遍不愿谈战事,对战争生出厌恶之情。兹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又犯宋境,这次宋真宗在主战派寇准的鼓励下,御驾亲征,结果还是不理想,兵困澶渊,与辽国定下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这又是一次战无理想结果的经验教训。在这种情形之下,加上宋真宗思想上本来就有‘神武不杀’、‘垂裳立教’的思想背景。很快,宋真宗在一些主和派谋臣的策划下,出台了一系列利用道教法术神化王权的活动,居然十分有效。当时的宰相王旦和重要大臣王钦若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宠臣,也是主和派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亦知道‘澶渊之盟’后,真宗想的是什么。根据他们对辽国情报的分析和对辽国契丹民族文化的了解,认为宋真宗的‘神武不杀’、‘垂裳立教’的思想,是有可行性的。契丹族人非常迷信,不仅对本族人的神袛有敬畏,就是对敌国的神袛也相信,一年之内经常祭祀本族神,每有意外收获,会向他族人夸耀显示,表示神看重于他们。《宋史·真宗纪》后赞曰:‘契丹其主称天,其后称地,一岁祭天不知其几,猎而手接飞雁,鸨自投地,皆称为天赐,祭告而夸耀之。意者宋之诸臣,因知契丹之习,又见其君有厌兵之意,遂进神道设教之言,欲假是以动敌人之听闻,庶几足以浅消其窥觎之志欤?然不思修本以制敌,又效尤焉,计亦末矣。’这个赞语前面说了宋人了解契丹习俗的话,用神道御敌的想法,当然这是有针对性的,专指辽国契丹而为,这是一种不动干戈的智慧,兵法讲究不以武力屈人之兵,乃为最上一乘战法。赞语的后两句是有贬义的,意思是用神道御敌,效尤唐朝,不是以修本制敌,属末计。其实,也未必,这个评语有儒道之争,道家道教讲法术,儒家不语怪力乱神,但要看到,当时采用神道御敌,亦是对辽国文化有过充分析才如此决策的,否则亦无任何效果。”⑥林灵素和王文卿是“绝对高道”!宋宣和元年,林灵素作颂一首,“四十五年劳生,浮名满世峥嵘。只记神霄旧路,中秋月上三更”。⑦书讫,上香一柱,时正三更,月朗风清,忽有霹雳一声先生(林灵素)坐化而去。而王文卿曾替宋徽宗为扬州祈雨“雨要滂沱,风要拔树,扬州千里并要沾足,借黄河三尺急急如律令”,⑧扬州果然下大雨“雨皆黄浊”!
认真阅读《道家道教史略论稿》后,⑨我才算真正了解了道文化的内涵,才算真正发现了道文化的价值,才算真正理解了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精辟论述。
其实,正确认识和挖掘道家道教文化的价值对我们党和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和提高执政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无论是“以德治国”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是渊源于道文化的传统理念。前面提及过唐宋王朝正是因为选中道文化的思想资源来作为他们首选治国执政的文化思想资源,从而才使中华民族历史迈入最强盛的封建历史时期!
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也非常重视从(包括道家道教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将其与马列主义完美结合,从而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自由胜利之彼岸。
通过学习经典,我们知道“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⑩的意思是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到蓄养,物使万物成形,环境之有利形势使万物能顺利成长,所以万物莫不遵循道的规律。如果不遵循道的规律,甚至逆道而行,事物就不可能产生存在下去;对万事万物来说,不遵循道的规律必然灭亡。
通过习经典学历史可使我们明辨是非。西藏青海自古为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达赖喇嘛指使“藏独”分子烧杀抢掠,违背佛教教义,不遵循道的规律,逆道而行,破坏祖国统一,破坏社会和谐,当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研经典学历史会使我们知道从《太清宫特建世系承志碑》、《太清宫历代监院芳行碑》、《千华道教》、《无量观葛公塔碑记》、《道教史略讲》等记载来看郭守真祖师羽化飞升之后,盛京三教堂(后改名为盛京太清宫)的历代监院(方丈)中无论是绍承前业的王复彭,扩而张之的赵一尘、魏眠云,整而齐之的谢云鹤,公而废私的马理琳、纪至隐,公正无私的葛月潭、邢赴灵、岳崇岱无不是关东乃至全国道教界的领袖人物! 为什么他们都能成为公正无私的道教楷模呢? 一方面是他们自身素质好,持戒精严;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道教认为天地间的一切财物都是“天地和气”所生,属于社会公有,“物者,中和之有”“此中和之财物也”“中和有财,乐以养人”,“天地乃生财物可以养人者”故不应为少数人所独占。为少数人所据为已有,更不得以此为资本去敲诈和掠夺别人。哪怕是“少(小)内(封建帝王的私库)之钱财”,也“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主张每个人都要有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在社会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应遵守社会的公共准则,要友善地对待他人,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互助互爱,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有财物的人应当“周穷救急”,“有财相通”;有道德的人也应当以道德救人。强调为人君父者,应实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义原则——尤其是全真道教丛林庙中历来就有一种朴素的民主制度。请看日本学者五十岚贤隆70多年前在沈阳太清宫的亲身经历:颇有趣味的是太清宫的员工选举。以形式上看,类似合议制。在傍晚闭门后,各室代表集到客堂。把持全权的监院为中心发言人,代表们就人选发表意见,由监院做最后决定。当问题复杂、事关重大时,太清宫召开非常大会,全体道士百数十人齐集斋堂,实行类似言论自由的争辩,平时过着屈辱忍受生活的道士,可以在这个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发言辛辣惊人。
对以上这些东北道教历史的学习,可以巩固道教信仰基础,陶冶高尚情操,尤其对中青年道士们,这些东北道教史实可以让他们身有所学习,心有所皈依,点亮他们心灵中一盏正信正念的心灯,使他们不被金钱和权利所污染,令他们在这喧嚣的尘世中不会迷失方向!诚如《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所云:“不被尘网所包缠,生生超度三涂难,愿得寸心如慧日,能除昏暗照虚空……。”
(二)真行
1、明心见性 真修真行
《早太上玄门坛功课经》云:“功圆行满,大道证盟。”《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亦云:“积行累功修至道。”
辽宁道士大部分是全真派,而参玄打坐内丹修炼才是全真道士当首务之实,《重阳立教十五论》和《大丹直指》等经典中皆有记载。道友们之中也流传“参玄打坐才是祖师爷的真弟子”等俗语。自清初王常月之后,北方全真派先后出现过两位很有影响的道士,其一是东北的郭守真;其二是西北的刘一明。而被称为“清代最引人注目的道教内丹炼师和学者。” “道学内丹学家和作家、医学家”的刘一明(1734-1821)道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似乎更重一些。
但要强调的是郭守真祖师在明末清初那种饱受战乱艰苦贫困的环境中却驻世修行103个春秋,堪称得道活神仙!他比擅长内丹修炼的生活在乾隆、嘉庆盛世年间的炼师刘一明道长的寿命还长得多。这不正说明郭守真祖师是全真教明心见性真修实证的楷模吗?
内丹修炼、明心见性、真修真行是全真道的根本——这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的!
道教讲“出世入世”,象诸葛亮、魏征、丘处机等都是入世修行的高道。时值今日,真行的含义不仅仅是出世修行参玄悟道,还应包括入世修,促和谐,助经济的新内容。诚如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所言:“要广泛凝聚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促进发展服务。要自觉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起来,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更多地凝聚到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改善生活上来。”
2、在民族乡 念团结经
我们三清宫座落于沈阳市唯一的蒙古族乡——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八虎山主峰庙台山南麓。条件虽不好,无电,无水,风沙大,但我们学习丘、刘、谭、马四位全真祖师“斗贫”、“斗志”、“斗是”、“斗闲”的精神,安贫乐道,真修真行。其实,这是一种缘份,其中也蕴藏一种机遇!
冥冥之中注定的这种缘份是我们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祖师——这也是700多年前我们全真教与蒙古族杰出领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一种善缘!
公元l219年冬,蒙古成吉思汗(铁木真)从万里之外的西征途中派使臣持御旨及虎头金牌前来聘请丘处机祖师。当时已逾古稀的丘处机祖师带着为民请愿的决心,不辞万里奔波之苦,率弟子十八人欣然前往。见到成吉思汗后,丘处机祖师谏言说:“要统一天下就不能嗜好杀人。”成吉思汗接受了他的劝谏,停止了对异族百姓的大肆杀伐。丘处机祖师返回后,成吉思汗赐予丘处机祖师虎头金牌,并诏令天下道教由丘神仙(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祖师的尊称)掌管!在蒙古兵大举南下之时,百姓们因信仰全真教而免遭杀戮——更为可喜的是大量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因信仰道教得以幸免于难,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
乾隆皇帝有感于丘处机真人之真修真行功德,为其撰写对联曰: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
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无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礼聘与重视,还是一代明君乾隆皇帝的撰联和颂扬,这都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丘处机祖师反对战争杀戮促进社会和谐这种大善大爱行为的高度赞扬!
一位大家——当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也曾经感慨地写到:“至于唐代玄奘法师,为了求法,在交通阻塞的当时,单人渡戈壁沙漠等地的险阻,远到印度去留学十八年,声名洋溢中外,功业长留人世,这也是一件永为世人崇拜的事实。可是人们却遗忘了当成吉思汗武功鼎盛的时期,他远自印度边境,也为了一位学者道士,派兵来中国迎接丘长春(即丘处机)。而且更忽略了丘处机的先见之明:他不辞艰苦地到了雪山以南,是为了预先布置——保持民族国家文化的传统。这是多么可歌可泣,而且含有无限悲愤的历史往事!因为他是一位道教的道士,便被自命儒学家的历史学者们轻轻地一笔抹煞,无乃不可乎!”
时值今日,我们三清宫能与全真道的朋友——蒙古族乡亲们相邻而居真是一种缘份和福份,如今道教势力虽然衰微,我们全体道众仍然要继承和发扬丘处机祖师那种“真修”“真行”的修持,常怀济生利物之心,念好民族团结的经,为构建和谐法库、和谐辽宁而努力。
3、利用宗教自身之优势 协助民族乡发展经济
在四家子蒙古族乡弘道传教的时候,我们努力团结周围的少数民族乡民,利用开展道教宗教活动的机会常常劝导他们戒赌,远离六合彩,劝诫他们孝敬长辈,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我本人连续几年利用稿费资助法库几位困难学生,其中郝利伟前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吉林化工学院。诚如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鼓励我国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我们三清宫地处蒙古族乡,在协助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方面具有两大有利条件:一是历史赋予的全真道教与蒙古族之间的特殊关系。二是政府管理体制上给我们带来的有利条件。
历史赋予道教与蒙古族的特殊关系就是丘处机祖师与成吉思汗的特殊关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蒙古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住在蒙古包中的牧人们见到成吉思汗向丘处机祖师问道的画像都会不由自主地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他们甚至称全真道士为“神仙”。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特殊的民族情结,这种特殊的机遇,在八虎山道教宫观建筑群中增建成吉思汗庙、丘处机祖师殿还有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祠堂。以此吸引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邻近的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喀左蒙古族自治县等地的蒙古族同胞来四家子蒙古族乡捐资(或投资)建设辽北第一高山——北八虎山。这些工作得到了四家子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还为此专门下发了文件。
全国各级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简称民委)是党和政府指导和规范我国各种宗教活动的机构,遵照当年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全国各级民委的同志们都和宗教界人士平等相处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许多民委的领导干部都是宗教人士的真朋友贴心人。国家这种指导和管理体制为我们民族乡的经济发展带来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宗教界人士可以借助好朋友的身份邀请各级民委的领导来四家子蒙古族乡北八虎山作客,借助这些领导既管宗教又管民族的“特殊”身份来为四家子蒙古族乡的经济发展争取优惠政策和优先扶持资金,也为民族乡的领导与上级政府“民委”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协助民族乡发展经济。我们三清宫曾经利用举办开光法会的机会邀请到沈阳市民委几位领导到四家子蒙古族乡作客,为四家子蒙古族乡与市民委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道教是千年古教,在海外和国外影响也很大,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条件为民族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从而为民族乡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我们道教徒应做的贡献!我们三清宫曾与西班牙道教清静宫联系,请他们访华时到我们四家子蒙古族乡来考察。清静宫的住持田诚阳道长是当代著名道教学者,也是我的大师伯,他在西班牙的弟子中有不少是华人,蒙古族弟子也不少。
(本文作者系沈阳市法库三清宫监院道长、法库县政协委员、法库县青联委员、法库县作家协会会员冯军 联系电话:13842004031)。

注:本文写作时参考了任法融、张继禹两位大师的观点,亦参照了北京大学裘梧和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杨玉辉两位学者的文章。在此谨致谢意。
①2006年11月15日《人民政协报》。
②③《道德经》冲和单第四十二。
④《道德经》清静章第四十五。
⑤《人民日报》2007年2月13日。
⑥见游建西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道家道教史略论稿》第43-44页。
⑦见(明)《道藏》5册,第411页。
⑧见游建西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道家道教史略论稿》第50页。
⑨游建西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⑩《道德经》尊贵章第五十一。
王明《太平经合校》
《太上感应篇》
1985年3月版《沈阳文史资料·第九辑·太清宫纪实》,作者郁其文。
张文玲《道学家刘一明》,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人民日报》2007年2月13日
2003年3月香港蓬瀛仙馆印行,殷诚安道长撰文绘图的《丘处机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