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环蛇毒还是金环蛇毒:碰撞之后的重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45:03

碰撞之后的重建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回顾

[日期:2007-02-11]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文/谷云

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界的发展变化之后,我想用“被动”两个字来概括。

中国其实自19世纪未就开始引进西方艺术理论,那是王国维引入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艺术理论,开了引进国外艺术理论的先河。20世纪初有蔡元培、梁启起、鲁迅等都不遗余力地向国人推荐介绍西方文艺理论,对解放人们的思想,宣传科学与民主起了很大作用。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的艺术理论被请入国门,极度时髦,成为当时乃至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艺术创作主导思想。这么多的事实说明,中国是非常主动地去学习西方艺术理论的,怎么能以“被动”概括?

我们回眸20世纪的中国艺术体系,不难看出,它经过了西方艺术体系的强烈碰撞,已经面目全非了。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明确的“打倒文人画”口号,将传统的“国粹”看作是普及科学与民主的最大障碍。徐悲鸿留法归国,将他的“徐悲鸿教学体制”在中国深深植根。从此,中国传统水墨画也以素描造型法为基础。林风眠、吴冠中融合了法国现代艺术中的形式主义和中国传统水墨画,举起“中西融合”的旗帜。吴冠中的“笔墨=0”至今仍是艺术理论界诤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年,涌现出一大批艺术热情极高的青年艺术家,他们重实践,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将西方这百年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玩”了个遍,虽然他们中间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少之又少,但这一代人的热情可照亮整个时代。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西方艺术形式与思想的撞击之下,中国艺术体系(传统)已不再具有原来的地位和影响,人们已经不再将热情提入到它们的研究和探索中去了。渐渐地,人们开始用西方的一些审美标准来观察评价传统艺术了。人们说古代文人画的山水之间缺乏张力,人们说古代佛教造像中有很多不合乎解剖和结构的地方……传统艺术不要说没有人研究,就连自己的文化价值,都要用人家的标准来恒衡了,这难道还不算被动么?

中央美院美术史系2年级美术理论讲座课上,规定以石涛画论为题发言的同学只是做了一个浅浅的综述,理由是无法理解《石涛画语录》的含义,因此没有深入研究。而其他以西方艺术理论家、艺术史家为题发言的同学,则每日手不释卷,勤奋攻读,时而发起讨论,热情高涨。再看看教授们的授课内容:精神分析学、“格式塔”心理学、图像学、现象学占了绝大部分的艺术理论授课内容,就连创作的题材、主题、思想、形式、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名词,甚至“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这一我们认为是艺术创作的最基本原理,不都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吗?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在艺术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再加上学生们的热情,早就都被吸引到苏珊·朗格、贡布里希、沃尔夫林的理论上去,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发展,就是越发显得被动了。

20世纪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纪,这个世纪是充满挑战的。在21世纪中,中国传统的空灵、妙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的感悟型理论,如果想转守为攻,改变被动地位,就只有从其玄妙的象牙之塔走出,并与准确科学分析的西方艺术理论结合起来,重建一个体系。这个重建的基础就是艺术的基本准则和艺术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