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泳辰求婚吕一视频:货币政策:两难中如何谋求“突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39:34
货币政策:两难中
如何谋求“突围”


据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陈二厚 王宇 吴雨)今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打出抑制通胀组合拳,控物价效果显现。但同时,宏观经济也面临着增速放缓与通胀压力不减的复杂形势,正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日益收窄。未来货币政策如何在两难中谋求“突围”?
货币政策打出抑制通胀“组合拳”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连续三次加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5%,三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存款利率累计提升75个基点,而自去年以来,加息次数达到5次之多。
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项工具,加息一直是中国央行货币调控工具箱中的利器——既可以调整利率的提升,引导企业降低投资热度,减少货币对商品的追逐,进而稳定物价;同时,连续加息也缓解负利率水平,促进货币的合理流动,扭转通胀预期,物价上涨压力。
连续加息的举措之下,稳定通胀预期的效果正在显现。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相比投资意愿,储蓄存款意愿不断走高。
在动用利率工具的同时,中国货币政策还频繁运用存款准备金上调工具。今年以来,六次上调准备金率,算上去年更是高达12次,共计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约4.2万亿元人民币。
由于本轮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的货币因素,过去两年来释放的大量货币成为助推通胀的重要推手。央行通过不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进而控制了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在利率、准备金率和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作用下,流动性得到有效调控,控物价取得了一定成效。“货币政策已经使通胀的走势在放缓,核心通胀率即剔除核心农产品和能源通货膨胀指数环比在下降。货币政策反通胀是有效的。”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
政策调控的“两难”压力日益凸显
福建泉州一家制作工艺品的企业负责人林老板受资金链紧张的困扰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去年底以来我们从银行申请贷款变得越来越难,而民间信贷现在月利率就已达到两位数,是借钱维持生产还是缩减规模,真是进退两难。”
林老板面对的两难,也是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困境所在:继续收紧货币,可能会让中小企业资金更加紧张,加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而政策的骤然放松则又可能继续推升通胀和资产泡沫,延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今年上半年中国一些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已经接近三年前的水平,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增长能力并没有三年前那么强,目前已经到了警惕政策超调风险的时候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
而就在市场有关政策超调之争进入白热化之时,央行于上周宣布了年内的第三次加息,让市场对政策放松的期待进一步落空。
然而,继续加息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明显。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程度已在历史高位,利率继续提高会进一步增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将维持在低利率水平,加息之后,利差的继续扩大也将进一步加剧海外资本的流入,进而增加市场流动性,反而增加通胀的货币推力。
经济增速在持续放缓,物价却连创新高,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两难”:政策相互掣肘的链条越来越多,翻转腾挪的空间也越来越狭小。
破解“两难”需“长短”结合、标本兼治
面对调控难度日益加大的形势,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将何去何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统筹做好关系全局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专家们认为,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短期来看,下一步可在稳健货币政策总基调之下,对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予以微调。
巴黎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认为,过去几个月里,中国货币政策承担着纠偏的任务,但纠偏的力度过猛。在政策稳中趋紧的过程中,广义货币增速从2010年初的超过30%回落到目前的15%,回落的速度过快。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也提出,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身陷“两难”的背后,凸显出旧有模式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严峻现实。解决两难问题,寻求政策突围,归根结底要通过改革来推进。
“仅在宏观政策是松是紧上做文章,不能带我们走出调控困局,今后一定要在改革上下功夫。”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应加大金融改革力度,通过政策、法律对社会融资进行规范和引导,让需要资金的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货币政策之所以面临两难选择,警示宏观政策不能过于倚重短期政策。“短期政策无法解决中长期问题,未来还是应通过改革,靠市场的综合调节、发展方式的转变方可破解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