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是哪个院的院士:吴酩:“三公经费”的“政治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42:22

吴酩:“三公经费”的“政治化”

2011年07月18日09:22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 更多本作者文章,请查阅“吴长生经济观察”专栏

  “三公经费”,本来是经济问题,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其政治色彩变得越来越浓重。

  其一,由于“三公经费”多年居高不下,且运作极不透明,长期饱受诟病与质疑,再加上“公费出国(境)旅游”、“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等丑闻频频曝光,认定“其中隐藏着严重的腐败”,几成社会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三公经费”就不再是一般的经费使用问题,而变成了民众能否正常行使民主权力的“标杆性”载体,是否及时、详尽、清晰地公布“三公经费”相关情况,给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直接关系到人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落实。显然,这已然突破了经济边界,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直接检验公仆对人民的态度。

  其二,出于对“三公经费”问题的重视和廉洁政府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在今年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后,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其中就包括最受社会关注的“三公经费”的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涉及的所有中央部门,是否按规定落实这一要求,反映了部门对中央的态度,关系中央政令能否做到畅行无阻。而中央部门又对各地方政府起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显然,这也超出了一般工作程序和工作作风范畴,直接检验中央政令的执行力。

  然而,实际情况却让人失望。到7 月15日,严格遵照国务院要求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没有几家,八成以上中央部门依然“按兵不动”。有媒体记者“按图索骥”,针对公布“三公经费”问题进行了追踪采访,给予明确答复的又是极少数,大多数都是“模糊”回应,有的说“还不清楚”、“具体时间没有确定,但可以肯定,绝不会是中央部委中最后一个”,有的说“正在准备”、“近期就会公布”,还有的干脆对记着的采访要求不予理睬。

  记者追踪“三公经费”公布,不过是为民代言,敷衍记者,就是敷衍民众;回避记者,就是回避民众。当然,记者追踪还因为有“国务院要求”这柄“尚方宝剑”,拖延公布、消极回应,也表明了这些部门“对上”的态度。这种状况,不禁令人产生疑问:究竟是因为确有“难言之隐”,压根就没打算公布?还是由于懈怠,没把“国务院要求”当事儿,而不能如期公布?抑或是真受“复杂的技术条件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公布?

  公布“三公经费”,是今年5月4号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的大事。那次会议明确指出,“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理解这几句话的含义和分量。可是理解归理解,行动归行动,没想到“知”与“行”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大的距离!如果说“对下”(民众)的轻蔑傲慢已是多年积习,那么“对上”(中央)的阳奉阴违又是什么呢?难道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种新范本?

  由此又联想到房地产市场调控屡屡失效等怪异的现象,一些经济问题不也都是在这种体制内的“软磨硬抗”中,一步步“被政治化”的嘛。这种“行政病态”,是要求多、督查少、问责疏“惯出”来的,拖得愈久其害愈重。如果能把这次公布“三公经费”当作一个契机,认真加以问责,那必将对政风的扭转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乔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