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钢板材价格:一個充滿顛覆慾望的人─訪加國華裔科學家湯友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3:40:28
一個充滿顛覆慾望的人─訪加國華裔科學家湯友志

記者 劉晨曦  2011-07-16 08:29  環球華報

與湯友志博士認識很多年,這些年他一直有參與支持每年一度的《環球華報》少兒繪畫創作大賽,也許是太熟悉的緣故,所以從未想過要採寫他。直到最近,當我在閱讀加中兩國新能源合作前景的相關研究文章時,多次看到他譔寫的文章和觀點,對他,以及他所從事的清潔技術和低碳發展有了新興趣。

我們有過幾次交談,雖然漫無目的,但啟發頗深。
 
生在顛覆的年代

我一直覺得: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中國人,無論從經歷、磨難和肩負上說,可以說是1949年後新中國歷史發展的活證。譬如湯友志就是這群體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1959年,湯友志出生在中國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父親是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的著名教授,母親在學校圖書館任研究員。其時正是全中國進入近乎癲狂的『大煉鋼鐵』、『畝產過萬斤』的躍進時代,也是政治意識對科學觀的野蠻顛覆。父母做夢也想不到,湯友志的降臨決定了他的未來必須肩負起全面顛覆這種高污染、高能耗、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革命科學觀」的使命。』

一個肩負改變未來的人,必要先歷經磨難。

湯友志這代人生長於60年代初的『經濟困難』時期,到了啟蒙就學時,中國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中學適逢『學工學農』,高中畢業再遇上山下鄉,他基本上錯過了讀書和吸納知識的最佳時光,好在他的父母知道知識的重要,家中不乏藏書,幾經浩劫,依舊書香滿屋。

『那時我們好像沒有很遠大的理想。』湯友志回憶往事口氣相當的平淡。『我在農村插隊時,因為讀書可以打發時間,就找來一些舊的課本自學中學課程,包括學習外語,那時完全沒想過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因為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在自己的手上。』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湯友志第一次嘗到了顛覆命運的甜頭。那年他憑著多年自學的知識,在廣東百萬高考大軍中成功突圍進入高校學習,四年的本科學習眨眼即逝,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廣東省環保局工作。

八十年代能進入省級環保局當國家幹部的人是命運的寵兒,加上他又是『開放改革』後國家培養的第一代科學技術人員,這『寵兒』絕對是『天之驕子』。不過,這一切對湯友志來說微不足道。其時他的眼光已經越過國界,聚焦於世界領先科技領域。當年他向加拿大多所大學發出留學申請,由於他有很好的專業背景,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些大學紛紛向他發出錄取通知書和應允提供優厚的獎學金,最終他選擇了位於加拿大東海岸哈利法斯(Halifax)的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這是1982年的事情,他第二次顛覆了自己的命運。

「我不想做個純科學家」

以前我們的父輩經常用一句被看作是勵志的名言來鼓舞我們:『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假如我們套用這句名言,則是:『不想做科學家的博士不是好博士。』

我與湯友志面談時提到這句話,他笑了笑說:『以前我也這麼想,但後來我顛覆了這句話,今日我的解讀是:只想做科學家的博士未必是好博士。』

他舉李開復為例,問我看過他的《Making a world ofdifference》沒有,我說這本名為『世界因你不同』的自傳在中國賣瘋了。湯博士笑著說:『當年李開復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攻讀博士時,院長海博曼教授告訴他,讀博士的目的是「做世界某一個領域的一流」。這也曾是我踏入加拿大領土之後的理想。』

按照湯友志的履歷,他從1982年到2001年,基本是按照這個理想去奮鬥,並取得驕人的一流成就。

在達爾豪斯大學,湯友志的博士導師是加拿大化學協會分析化學獎得主、色譜分析領域固定相方面的專家。入學伊始,他的導師告訴他:『世界上有上百上千人正在從事分離機製方面的研究工作,你今天取得的進展,或許別人昨天、前天就已取得。研究要脫穎而出,離不開反向思維。』

什麼是『反向思維』?說白了,就是『顛覆性思維』。湯友志說,導師這一席話,令他思考至今,依然受益。

像許多開放改革第一代留學生走的路一樣,1987年秋,湯友志以優異成績取得博士學位,隨後轉入加拿大環境部做博士後。1989年之後,他先後在加拿大Concord Environmental,Bovar Environmental,ConorPacific等環境公司擔任項目科學家、高級科學家兼研究組負責人、部門主管等職務。1999年至2001年,他受聘於加拿大SNC蘭萬靈集團公司(SNC-Lavalin)工作,最終職務是多倫多的空氣質量首席科學家。
在離開SNC-Lavalin時,湯友志不但發表了數十份研究論文,也奠定了他在空氣質量這個領域的一流科學家地位。

同樣,1995年在計算機領域裡已是世界頂級科學家的李開複決定到蘋果公司擔任副總裁,改變李開復走出象牙塔的關鍵是『蘋果』文化。『世界因你不同』的啟迪來源於蘋果公司的CEO喬布斯,因為在蘋果公司創辦初期,這位奇人在樓頂懸掛上一面巨大的海盜旗,向世人宣稱:我就是與眾不同。

2001年,湯友志如李開復般再次顛覆了自己。他開始思考『世界因你不同』的命題,他第一步要做的是從純科學研究中走出來,著重於管理和經營。

要作出這個抉擇對於一個頂尖科學家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在傳統的視角裡,這個選擇等同離經叛道,等於埋葬輝煌理想。不過,這對於熱衷顛覆自我的湯友志來說卻充滿誘惑。他說:『當我決定要向戰略科學家方向發展時,我意識到最首要的事情是從改變自己開始,這樣才能最終改變世界。』

湯友志改變自己的『這一步』走了7年。從2001年到2005年,他出任加拿大JacquesWhitford環境公司空氣質量安省營運總監兼環境科學部經理、空氣質量和環境工程部經理、公司首席科學家和股東。2005年,他再轉向CH2MHILI加拿大公司的副總裁,主要負責大氣、環境、健康與安全、可持續發展等部門。CH2MHILI總部在美國,是行業內舉足輕重的公司,兩萬多員工分佈在中國大陸、港台以及世界各地,湯友志說在這間大型公司工作最大的收穫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裡,找到了一個新的進攻點:CT-Clean Technology,清潔技術產業。
加拿大總理哈珀與湯友志博士親切握手
在東西方建一座『低碳橋』

老實說,我對湯友志的過去不是很感興趣,因為無論是作為2007年多倫多環境優異獎的獲得者,還是作為多倫多大氣基金會評選出來的『社區氣候行動英雄』(Community Climate ActionHeroes),在環保生態領域裡,他作出的成績有目共睹,包括華文媒體以及加國主流媒體的採訪文字已經相當具份量。我感興趣的話題是:他現在做什麼?以及將來做什麼?

我與他再次訪談,還是從他的『顛覆』講起。

我問他:2001年離開SNC-Lavalin時有否猶豫呢?畢竟之後的道路更像一個商人,與『科學家』之名似乎格格不入。湯友志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他反問我:你說怎樣纔能成就為戰略科學家?

沒容我回答他的問題,他已迫不及待地開始解釋他的理念:『戰略』在英文裡是strategy,這個詞最早是一個軍事術語,如今則被引申至政治和經濟領域,其含義泛指統領性的、全局性的、左右勝敗的謀略、方案和對策。從這個定義出發,『戰略科學家』是指具有在某個領域裡具有高瞻遠矚和統領性的帶頭人。一名出色的戰略科學家,不但要具有戰略和前瞻性的決策能力,還要有組織的系統協調性和有效性。

按照湯友志的講法,從2001年到2007年,他用了差不多可以攻讀兩個博士學位的時間,沉到基層去磨練自己的策劃和領導能力,這是他實施『顛覆』前的積纍。

2007年4月,我想這應該是湯友志人生最徹底的一次顛覆。這一年他成為加拿大清潔技術風險投資基金(Canadian Clean TechFund)合夥人之一,這個『顛覆』的意義不在於他從一名科學家變為老闆,也不在於他陸續成為加拿大和中國近十家清潔技術和相關投資公司的董事長、董事、股東和顧問。『顛覆』最令人慨嘆的是他在東西方之間,架設起一座『低碳橋』。這座『橋』令到加中兩國各級政府和企業家,在開拓低碳經濟技術方面找到最具效益和發展前途的合作點。這個前景將可以讓我們親睹:世界因他們不同。

講起『低碳經濟』,湯友志眉色舞。『其實我可以三言兩語就講明低碳經濟的重要。譬如我們都親歷油價高企和氣候變暖,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我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在挑戰我們的生存觀念。

『低碳(Low carbon)的意思是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在這個前提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將成為人類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一次革命性騰飛。

『要實現「低碳」不是一件難以達到的事情,但不止低碳,還要有經濟效益,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和造就新的「綠領」就業空間,最終目的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這就是未來的綠色畫圖。』

我一直有個問題比較困惑:『既然低碳經濟是未來社會最優化發展的基礎,為何今日具有這方面觀念的戰略科學家總是比象牙塔裡的純科學家要少呢?』

湯友志對我提出的每個問題顯得信心百倍。『象牙塔裡的科學家總在「誰錯了」和「我對了」之間來回論證,戰略科學家則肩負起讓世界的發展在正確軌道上運行的責任。後者除了是一名科學家,在相應領域內有精深的研究和威望外,更需要有卓越的領導纔能和足夠的危機處理經驗,而這些本領在象牙塔裡是修煉不出來的。』

在採訪結束的時候,我問湯友志:『顛覆』了多年,你的『橋』在哪裡呢?他翻動著手上的iPhone手機說:『你看,在廣東的江門,江蘇的南京,都有我們建立的清潔技術和低碳經濟示範區。建立這些示範區的前瞻意義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孕育了人類第四次科技革命,而新能源是這一革命的突破口。在今後五年,十年內,誰在這場革命中率先突圍,誰就能取得顛覆的話語權,這也正是今日我們所致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