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上符号代表什么:通胀“芝麻开花”,经济“小姐下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58:50

通胀“芝麻开花”,经济“小姐下楼”

2011-07-11 17:31:01

浏览 338 次 | 评论 0 条

79日,国家统计局最新CPI数据出炉,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点,而PPI则达到7.1%的高位。通胀形势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升,一步一步突破人们的心理防线,反观我国经济形势却像是青春不再的“世界小姐”,开始下楼了。“世界小姐”年轻漂亮的时候,大家都围着她转,每个国家都想跟中国攀交情、谈投资,可谓风光无限好。但是,我们的经济“世界小姐”吃的是“青春饭”:以牺牲资源、环境、外贸、人口红利为代价换取发展,而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无限使用的。所以,我们对于经济“世界小姐”的未来颇为担忧,当她美貌不再的时候呢?又有什么可以弥补“容颜易逝”的遗憾呢?特别是当通胀“芝麻开花”与经济“小姐下楼”同步出现时,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严峻现状,还关系到未来的持续发展。

一,    通胀屡屡破新高,滞胀已初现端倪

     从此前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我们可以看出,面临“是以放缓经济增速为代价抑制通胀,还是继续冒着高风险的通胀压力维持经济高增长”这个两难选择时,我们的调控当局选择了前者。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胀往往意味着灾难性的后果,食品价格上升可能会影响人民的生存问题,也就很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于是,我们

看到了2011年以来央行的六调存款准备金率,三度加息,调控当局意在利用货币手段将通胀连同居高不下的房价彻底扼杀在摇篮里,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一方面,CPI4月的5.3%,到5月的5.5%,再到6月的6.4%,通胀数据连续上扬,通胀“控而不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经济速度放缓已现端倪,我国的经济可能滑入滞胀深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宏观调控伤及无辜,民企成为牺牲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可谓史无前例,原本紧缩银根的意图旨在控制房价,希望从融资、土地市场、资产重组、销售、合规经营等多方面来严控房地产市场,“淘汰”一批房地产企业,实现房地产调控目标。但是从现在的调控结果来看,这场调控“淘汰”掉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还包括大量的民企,甚至是许多不应该被淘汰掉的民企。一方面,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几近干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现在想要从银行贷款,不仅额度小,而且要经过艰难的审批,想要通过审批早点贷到款项只能增加利率。另一方面,当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台竞争为数不多的贷款时,我国的银行向来偏爱后台更硬的国有企业。所以,双面夹击下的民营企业只能活生生被逼出正常的融资渠道,求贷无门的民营企业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宣布破产倒闭,二是转向水涨船高的民间高利贷,而当民营企业难以偿还高利贷,资金链断裂时,最后仍是回到第一种结果。这并不是预言,轰轰烈烈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已经开始在上演这种悲剧了,在这一轮的调控中,我国的民营企业无疑是最大的牺牲品。

民营企业的逐渐“消失”,不仅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经济减缓的趋势更加严重,还会使得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甚至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此外,政府给予了国有企业太多的低息贷款和垄断保护扶持,但是这些“高耗低效”的庞然大物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却不足40%,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完全是在浪费宝贵的资源,如果继续用国有银行的巨额资金给国有企业输血,拖垮的只能是我国的经济。

另一方面,百姓为通胀买单,谁为百姓买单?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通货膨胀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美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美元是国际通行货币,所以,美国可以继续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肆无忌惮的印美元,我们为了维持贸易顺差、维持出口增长,不停地将产品输出,换回巨额的外汇储备后再去购买美国国债,却将天量的货币留在了国内。所以,我们的GDP与通胀水平几乎是同时在飙升,我国为美国的的通胀实在买下了太多的单。

    但是,请别忘记那些留在国内的天量货币,它们的流动性所造成的通胀又是谁在买单呢?答案是百姓。一直以来我国都保持着高额的贸易顺差,为了积累足够的外汇储备,大量商品从国内流出,最后流入的却是货币。实际上,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真谛应该是“以物换物”,但是,我国却是在“以物换币”,生活的改善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不是货币。所以当过量的人民币购买力追逐不够量的国内商品时,结局只能是国内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最后买单的,仍是饱受通胀之苦的普通老百姓。

二,  治理通胀要创新,抓住病因是关键

从以上反映的经济问题可以看出,通胀不可不控,但又不可控制过头。如果继续之前的宏观调控,甚至加码,必将陷社会经济于滞胀境地,针对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笔者以为,通胀问题的治理需要抓住病因,对症下药,并且适度创新,因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过于复杂,单纯利用过去其他国家传统的抑制通胀手法已经不能解决经济问题了,六月6.4%CPI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维持经济的增长刻不容缓,决不能等到经济增速远落后于通胀增长后才后知后觉采取措施,因为到那个时候,经济可能已经受打击过度,衰退如脱缰的野马,再怎么刺激也拉不回头了。

首先,在当前的货币政策中,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是一个好的调控措施了,稳步上调利率才是遏制通胀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更贴近于市场化需求的手段。提高利率既可以回笼无序流动的资金,减少投资泡沫,又可以抑制货币通过非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的金融扩张。从上半年CPI月月攀升的走势来看,数量型工具在管理通胀方面实在“力不从心”,而且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的密集使用,已经产生了银行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融资难等一系列雪上加霜的负面效应,其回收的流动性也相对有限。为了更好的控制通胀,央行不得已“掏出”了价格型工具—加息,加息更贴近市场化需求,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其次,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急需改善。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的脊梁,是市场活跃的保障,是吸纳就业的“池塘”,是藏富于民的“仓储”。所以,我们必须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首当其冲要解决就是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问题,要保证民营企业资金链不断裂,有足够的血液维持企业的生存及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让民营企业“求贷有门”,包括三个措施:一是逐步建立对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补偿机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化解金融机构贷款给民营企业而存在的风险高、成本高问题。二是规定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最低额度,提高这个最低额度线,保证银行有一部分资金是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服务的。三是完善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包括税收支持和法律监督,通过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可以有效缓解其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最后,要根本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还需培养内需。这里的拉动内需不能再采用08年那种投下4万亿搞大拆大建的方式,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内需,那只是政府主导的需求。要真正启动经济腾飞的引擎,还需要提升国内人民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要培养内需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外的居民通常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机制,福利机制,所以在消费时也就没有太多的顾忌。而我国的居民之所以不敢消费,主要是因为身上还肩负着买房、医疗、养老三座大山,社会保障体系一日不完善,老百姓就只能把钱存在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二是提高城乡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农村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在我国,占人口比重达70%的农村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不到30%,拉动农村的消费可以成为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三是维持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加人们的投资收益。这样可以活跃投资环境,也更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    欲保经济须放手,调控适度稳通胀

市场中有两只手:一只是无形的市场之手;一只是有形的政府之手,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看得见的政府之手来制定市场的规则、维护市场的安全、守住信用与道德的底线,市场会变的杂乱无序。但是一味利用政府这只手去宏观调控,又会使得整体经济和社会都趋于僵化,甚至扭曲,这也是人为的雕塑永远不及自然修饰来的美好的原因所在。所以,当前的宏观调控需要适度放开政府之手的控制,重新让市场之手回到正常轨道,发挥作用,利用市场机制、价格机制调节经济,让经济有一定喘息恢复的空间,才不至于滑入滞胀的危险之中。

 现在政府之手的宏观调控力度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虽然目标是控制通胀,但是同时也造成经济下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容忍通胀的限度,毕竟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治理通胀始终不是长远之计。暂时数据好看并不能换来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了让“经济”跑过“通胀”,我们可能需要忍受一定程度的通胀。但是,为了经济这个“世界小姐”在“容颜消逝”时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乘着年轻的时候多拿文凭、掌握专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谋求长远发展。所以现在经济“小姐下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的放缓,二是我们的经济要放下身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行业要创新、转型、升级、产出结构调整,微观经济体要更加专业化,着眼于全球化发展。只有从实体经济做强做大,才能持续稳定的盈利,才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之道。 

                                           2011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