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考网官网登录:“葛针变僧”传说的联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55:13

“葛针变僧”传说的联想……

 

江苏省南京市统计局王国钧

 

北京西郊的潭拓寺 ,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 ,据说乾隆皇帝曾经在寺里和住持静观老方丈探讨过佛义 , 谈得很投机。有一次乾隆到寺里游玩 , 想起自己在寺里见到的老幼僧徒来来往往 , 估计为数不少 , 便问老方式:“寺里共有多少和尚?”老方丈随口说:“寺里的和尚多得数不清。”乾隆不悦,心想:“我一个皇帝难道还会数不清吗 ?”他眉头一皱 , 计上心来 , 当即令手下人抬出自己带来的铜钱 , 每人一块 , 在发钱的同时 , 顺便就进行了和尚的 " 普查 " 工作。可是从早上发到晚上, 又从晚上发到第二天早上, 直到乾隆皇帝发完最后一块铜板 , 前来领钱的和尚还是源源不断 , 乾隆皇帝叹息说 :“寺里的和向果然数不清 !”当乾隆皇帝闷闷不乐散步到后山坡时 , 四下一看 ,'不由得大吃一惊 , 但见在早晨的阳光下 , 四处金光闪亮 , 一簇簇的酸枣棵上 , 挂满了铜钱 , 山风吹来叮咚作响 , 乾隆皇帝仔细一看 , 原来是自己发的铜钱 , 不知怎么都挂在了溜尖溜尖的葛针尖上了 , 原来是老方丈施法术让满山葛针变成了和尚 , 让它们领完钱又回到了山坡上。这就是流传在北京西郊一带的 “葛针变僧”的传说。

从统计工作的角度来看 , 乾隆皇帝的和尚普查工作失败了。这次失败的普查 , 却给我们今天的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搞准统计数字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 即要准确、全面地搞好统计工作 , 必须严格掌握统计口径 , 谨防鱼目混珠,玩魔术 , 变把戏。现在 , 在我们实际统计工作中.搞 " 葛针变僧 " 术的人 , 在个别地方还是存在的。据报 载 , 河南省某县原县委书记为使该县成为全省第一个 “翻番县”,不顾国家法令, 暗示、指使统计人员弄虚作假 ,虚报产值, 结果由于统计人员的坚决抵制才未能得逞。因此 ,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搞 " 葛计变僧 " 术 , 确保统计数字的质量, 仍然是我们今天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不使 “葛针变僧”术重演,我认为:

第一,要增强统计人员自身的本领, 提高统计人员的识别能力。乾隆皇帝之所以被骗,就是由于" 肉眼凡胎 ", 对住持和尚玩弄的把戏辨不清, 以至于花了大量的铜钱还没有搞全、搞准和尚数 , 若是乾隆皇帝具有孙大圣“火眼金睛" 的本领 , 那么住持和向也就无计可施了。现在 , 随着《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贯彻执行 , 人们的统计法律意识普遍增强 , 少数人明目张胆地违反统计法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 他们不得不变换花样 , 搞 " 葛针变僧 " 术。为了虚报成绩 , 把不属于统计指标口径范围内的 , 统计进来凑数 , 为了留有余地 , 却把属于统计指标口径范围内的 , 剔除不计。统计人员若是对统计方法制度不熟悉,对本地的特殊情况不了解 , 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 结果只能是造成统计数字不准。上述河南省某县统计部门的老同志 , 若是对统计方法制度不熟悉 ,对本地情况不了解 , 我看也就无法顶住原县委书记的压力。

第二 , 要对统计指标进行合理利用。乾隆皇帝采取了普查人 ( 指标 ) 和金钱挂钩的办法 , 希望能搞全、搞准和尚数 , 这种方法实质上就是和尚数越多得到的钱就越多 , 却不料诱发了静观方丈弄虚作假的心理 , 结果事与愿违。时至今日 , 这种指标数值 与被调查对象的利益挂钩的办法在有些地方还或多或少变相地存在。如有些地方在提拔干部 , 发放奖金时 , 就是片面地以产值、产量等统计指标作为唯一的考核依据 , 这就必然会造成个别思想不纯的人在统计数字上作文章、搞手法 , 造成统计数字不实。

第三 , 要坚持 " 以法治统 " 的方针 , 对违法乱纪的行为不管是何单位、何人都要追究责任 , 严惩不贷。上述故事中静观方丈仗着和乾隆皇帝“谈话投机”,有交情 , 因而敢“欺君”。可以设想 , 如果•乾隆皇帝在普查前 , 就晓谕静观方丈 , 若其敢于搞“葛针变僧”术即斩首示众 , 我看这位方丈 , 也就不敢胆大妄为了。联系今天 , 我们要从根本上保 证统计数字质景 , 不坚持贯彻统计法规 , 不坚持“执法必严 , 违法必究”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是难以做到的。

(原载《北京统计》1989年第一期)